美丽的黄昏
1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在音乐游戏、聆听感受、实践中,学会歌曲《美丽的黄昏》。
2. 能力目标:能在轮唱的形式中用柔美的声音演唱歌曲《美丽的黄昏》,并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表现歌曲的意境。
3. 情感目标:通过聆听、演奏、演唱、表演等活动,感受歌曲《美丽的黄昏》雅致、悠闲的感觉。
2学情分析
《美丽的黄昏》这首歌曲是继第四册《两只老虎》之后出现的又一首轮唱歌曲,但同时这首歌在轮唱部分又有比较严格的三度叠置的和声效果,所以较之《两只老虎》又上了一个层次。同时,这首歌的位置对于整个教材来说,又是对合唱教学的一个承上启下,所以我根据新课标的教学原则与理念,先让学生学得自主,充分发挥学生之前已经掌握的独唱、齐唱等技能;从齐唱到轮唱,先感性后理性,结合图形谱变化着来进行轮唱和声音处理,螺旋式推进的方式将新的演唱形式融于互动参与中。通过图片、音乐,直接进入歌曲的主题——美丽的黄昏,再从歌曲的情调意境出发,通过读歌词、唱歌词,重点解决二部轮唱这个难点,引导学生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等,积极鼓励学生进行实践试验。整个教学过程关注音乐审美的本身,重视学生音乐实践的愉悦。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能在轮唱的形式中用柔美的声音演唱歌曲《美丽的黄昏》。
教学难点:二部轮唱。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教学程序:
导入阶段
1、放歌曲《美丽的黄昏》伴奏。
2、带动学生随着音乐摆动。
听音乐进教室,随着音乐摆动,初步感受歌曲的节拍和意境。
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熟悉歌曲旋律,让学生想象歌曲所描绘的景色,感受歌曲节拍。
这首音乐让你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谈感受
引出课题
感受阶段
1、出示课题,教师范唱。
2、出示歌谱。
聆听老师范唱,留意歌词,听辨出这首歌一共有3句。
通过2次聆听教师范唱,让学生说出歌曲所描绘的景色,从而加深对歌曲旋律的印象。了解歌曲旋律的结构。
新授阶段
引导学生有节奏有感情的读歌词
1、学生谈所听到的歌词,并对照歌页。
2、边打拍子,边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复习三拍子,感受强弱弱的节奏特点。熟悉歌曲。
教师视唱乐谱,学生边听边看旋律。
问:刚才老师演唱旋律的声音是连贯的还是跳跃的?
请学生跟琴用“噜”哼唱歌曲。
师生接龙式学唱旋律。
学生看谱聆听老师视唱旋律。
随琴用用“噜”哼唱歌曲。
学唱旋律。
引导学生找到正确的声音位置,学会用连贯平稳的气息来演唱歌曲。通过有趣的接龙演唱,学生愉悦的学会歌曲旋律,熟悉歌曲旋律的结构。
画图形谱,教师重点指导第一乐句前6小节并画出图形谱
自己画出第二乐句的图形谱
通过图形谱,引导学生感知歌曲优美的旋律和演唱气息。
引导学生一边划图形谱边有感情的演唱歌词。
学生随老师边划图形谱边有感情的演唱歌词
学生学唱歌词,通过念着唱、唱着念的形式让学生找到最美的声音。
引导学生对歌曲渐强减弱处理
学生聆听并思考回答。学生各抒己见并演唱。
通过引导,激发学生内心对歌曲的情感。
从这首歌的意境出发,指导学生选择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通过听辨、尝试、讨论和选
择的过程,选出适合的乐器为歌曲伴奏(如三角铁和碰钟等
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的练习尽量满足学生提出的方案,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与讨论,最后让学生自己评价与选择
学生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完整齐唱歌曲
学生完整的齐唱歌曲
让学生跟着打击乐器的伴奏演唱,巩固歌词。
带领学生边走边唱,体会黄昏美丽的晚霞
走6步,回6步,摇5下,最后一小节坐下
掌握歌曲的速度,感受歌曲的意境和情绪,体会黄昏美丽的晚霞。
鼓励学生个人展演
学生独唱展示
通过学生的齐唱、独唱展示,引出轮唱的演唱形式
轮唱是由两个、三个或四个声部演唱同一个旋律,但不是同时开始的齐唱,而是先后相距一拍或一小节出现,形成此起彼落,连续不断的模仿效果。
学生谈对轮唱的理解
了解轮唱
播放轮唱范唱及二声部歌页
学生聆听欣赏
学生通过聆听对比,听出二声部旋律。
师生合作演唱(生唱一声部,师唱二声部)
学生唱一声部的同时聆听老师演唱二声部。
感受二声部和声的音乐魅力。
先解决第二句的两声部合唱,教师唱第一声部
学生演唱二声部
解决二声部难点
学生分成两个声部演唱歌曲
学生按声部演唱歌曲
通过不同的演唱形式让学生感受歌曲的美。
展示阶段
1、邀请全体同学集体展示。(加入三角铁伴奏,律动)
2、歌曲轮唱的结束可以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第一声部把最后6小节“叮咚”重复,与第二声部同步结束;另一种不同步结束,即第二声部比第一声部晚结束6小节。
3、尝试一下三声部轮唱
学生尝试加入多声部,师生合作表演。
师生共同展示这节课的成果,让学生感受轮唱音乐的魅力。感受歌曲《美丽的黄昏》雅致、悠闲的感觉。
小结
老师了解学生学习信息。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
学生巩固这节课的收获。
结束语
师:听,下课的钟声敲响了,让我们随着《美丽的黄昏》踏着悠闲的脚步离开音乐室,回到我们温暖的家,迎接第二节课的到来吧!同学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