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庄子》二则同步练习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1.《庄子》二则同步练习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1.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3-04 10:24:30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庄子》二则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怒而飞(用力鼓动翅膀) 其翼若垂天之云(好像)
B.志怪者也(记载) 固不知子矣(固然)
C.请循其本(追溯) 亦若是则已矣(这样)
D.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全面)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盘旋飞翔)
【答案】D
【详解】D.句意: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这是可以完全确定的。全,完全、完备。故选D。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野马也,尘埃也(山野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 志怪者也(记载)
B.怒而飞(愤怒)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气息)
C.安知鱼之乐(怎么) 子固非鱼也(本来)
D.请循其本(追溯) 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完全,完备)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理解。
B.怒而飞: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怒: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故选B。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海运则将徙于南冥(海水运动)
B.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盘旋飞翔)
C.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完全,肯定(是这样)]
D.请循其本(遵循)
【答案】D
【详解】D.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循”应解释为“追溯”。
二、综合性学习
4.解释下列多义词。
(1)息
(2)名
【答案】(1)①名词,气息,这里指风。②名词,气息。
(2)①名词,名称。②动词,出名,有名。
【详解】试题分析:考查对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的理解。作答时要在理解句子的意义的基础上,结合语境具体分析。(1)组中“息”分别为“名词,风”和“气息”;(2)组中的“名”的意思分别为“名词,名字,名称”和“动词,出名,著名”。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选自《庄子集释》)
【材料二】
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①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
(选自《庄子译注 )
【注】①斥鴳(yàn):生活在沼泽中的小雀。
【材料三】
上李邕①
唐·李白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②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见余大言皆冷笑。宣父③犹能畏后生④,丈夫未可轻年少。
【注】①李邕,唐玄宗开元年间渝州刺史。②黛却,激起。③宣父,指孔子。④畏后生,语出《论语 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材料四】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5.阅读材料一、二,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怒而飞
②志怪者也
③未有知其修者
④负青天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其翼若垂天之云。
②且适南冥也。
7.请阅读材料一、二,用自己的语言将下面文段的空白处补充完整。
在庄子笔下,“鹏”与“斥鴳”的形象具有相对性。“鹏”的外形 ,而“斥鴳”的外形渺小;“鹏”志存高远,而“斥鴳” ,“斥鴳笑之曰”可以看出,斥鴳对大鹏远飞持有 的态度。
8.阅读材料一、三,在下面表中的横线处填写恰当的内容。
“大鹏”这个意象,出自庄子《逍遥游》,文中这样描写大鹏展翅的场景: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传承↓创新
李白在《上李邕》中对以上两个场景进行再创作,写下了诗句: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a , 。 水击三千里:b , 。
9.材料三、四都是诗人呈给当朝权贵的诗,两首诗分别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进行简要分析。
【答案】5. 奋起的样子,这里指鼓起翅膀。 记载 长 承载 6.①那展开的双翅就好像悬挂在天空中的云。
②将要飞到南海去。 7. 硕大伟岸 目光短浅 否定 8. 大鹏一日同风起 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 犹能簸却沧溟水 9.《上李邕》是唐代大诗人李白青年时期的作品。此诗通过对大鹏形象的刻画与颂扬,表达了李白的凌云壮志和强烈的用世之心,对李邕瞧不起年轻人的态度非常不满,表现了李白勇于追求而且自信、自负、不畏流俗的精神。全诗语气直率不谦,充满了初出犊儿不怕虎的锐气。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通过描述面临烟波浩淼的洞庭湖欲渡无舟的感叹以及临渊而羡鱼的情怀而曲折地表达了诗人希望张九龄予以援引之意。
【解析】5.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怒:奋起的样子,这里指鼓起翅膀;
(2)句意为:记载怪异事物的书。志:记载;
(3)句意为:没有人能够知道它有多长。修:长;
(4)句意为:背负青天。负:承载。
6.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式理解,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
(1)句重点词语:翼:翅膀;若:像;垂天之云:悬挂在天空中的云。
(2)句重点词语:且:将要;适:往,到;南冥:南海。
7.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
第一空,结合“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鹏的脊背,不知道有几千里)”可概括为:硕大伟岸;
第二、三空,结合“斥鴳笑之曰(斥鴳讥笑它说)”“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它打算飞到哪儿去?我奋力跳起来往上飞,不过几丈高就落了下来,盘旋于蓬蒿丛中,这也是我飞翔的极限了。而它还打算飞到什么地方去呢?)”可知,大鹏有崇高理想,追求广大、高远、自由,而斥鷃不能理解大鹏展翅高飞的理想境界,结合“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可知它目光短浅、只顾眼前,对大鹏远飞持否定(讥笑)的态度。
8.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水击三千里”:激起的浪花有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它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
《上李邕》中“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意思是大鹏总有一天会和风飞起,凭借风力直上九霄云外。对应“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意思是即使待到风停下来,其力量之大仿似能将沧海之水簸干。对应“水击三千里”。
9.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和情感把握。
《上李邕》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青年时期的作品。大鹏是李白诗赋中常常借以自况的意象,它既是自由的象征,又是惊世骇俗的理想和志趣的象征。前四句中李白以大鹏自比。诗的后四句,是对李邕怠慢态度的回答:“世人”指当时的凡夫俗子,显然也包括李邕在内,因为此诗是直接给李邕的,所以措词较为婉转,表面上只是指斥“世人”。“殊调”指不同凡响的言论。李白的宏大抱负,常常不被世人所理解,被当做“大言”来耻笑。李白显然没有料到,李邕这样的名人竟与凡夫俗子一般见识,于是,就抬出圣人识拔后生的故事反唇相讥。《论语·子罕》中说:“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这两句意为孔老夫子尚且觉得后生可畏,你李邕难道比圣人还要高明?男子汉大丈夫千万不可轻视年轻人呀!后两句对李邕既是揄揶,又是讽刺,也是对李邕轻慢态度的回敬,态度相当桀骜,显示出少年锐气。“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写出了年轻的李白敢于向大人物挑战,充满了初出犊儿不怕虎的锐气。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前四句“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意思是:八月湖水盛涨几乎与岸平,水天含混迷茫与天空浑然一体。云梦大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烟波浩淼的洞庭湖,表现自己的政治热情和希望,然而却没有舟楫,为下边“言志”做铺垫;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将想渡过烟波浩淼的洞庭湖找不到船与桨类比成自己想做官而无人引荐,运用比喻的修辞,诗人含蓄委婉的向张丞相表明心志,表明自己出仕的志愿;后句写自己因不能为国效力而苦恼,写自己希望得到张丞相的引荐;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意思是:闲坐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只能白白羡慕别人得鱼成功。“垂钓者”暗指当朝执政的人物,在此指张丞相;诗人巧妙地运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暗喻自己有出来做一番事业的愿望,只怕没有人引荐,表现了诗人想得到张丞相的帮助和引荐,一展才华,成就一番事业,实现自己的宏伟抱负。
【点睛】参考译文:
材料一:
北海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鲲体积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鲲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叫做鹏,鹏的脊背,不知道有几千里。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好像悬挂在天空中的云。这只鹏鸟啊,在海水运动的时候将要飞到南海去。南海是个天然形成的水池。《齐谐》是一本专门记载怪异事物的书。《齐谐》记载说:“大鹏迁徙到南海的时候,翅膀击水而行,激起的浪花有三千里,它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而离开”。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相吹拂的结果。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大鹏从天空中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
材料二:
那里有一种鱼,它的脊背有好几千里,没有人能够知道它有多长,它的名字叫做鲲,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鹏,它的脊背像座大山,展开双翅就像天边的云。鹏鸟奋起而飞,翅膀拍击急速旋转向上的气流直冲九万里高空,穿过云气,背负青天,这才向南飞去,打算飞到南方的大海。斥鴳讥笑它说:“它打算飞到哪儿去?我奋力跳起来往上飞,不过几丈高就落了下来,盘旋于蓬蒿丛中,这也是我飞翔的极限了。而它还打算飞到什么地方去呢?”
材料三:
大鹏总有一天会和风飞起,凭借风力直上九霄云外。
即使待到风停下来,其力量之大仿似能将沧海之水簸干。
世人见我好发奇谈怪论,听了我的豪言壮语皆冷笑不已。
孔圣人还说后生可畏,大丈夫可不能轻视少年人啊!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庄子》二则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怒而飞(用力鼓动翅膀) 其翼若垂天之云(好像)
B.志怪者也(记载) 固不知子矣(固然)
C.请循其本(追溯) 亦若是则已矣(这样)
D.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全面)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盘旋飞翔)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野马也,尘埃也(山野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 志怪者也(记载)
B.怒而飞(愤怒)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气息)
C.安知鱼之乐(怎么) 子固非鱼也(本来)
D.请循其本(追溯) 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完全,完备)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海运则将徙于南冥(海水运动)
B.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盘旋飞翔)
C.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完全,肯定(是这样)]
D.请循其本(遵循)
二、综合性学习
4.解释下列多义词。
(1)息
(2)名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选自《庄子集释》)
【材料二】
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①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
(选自《庄子译注 )
【注】①斥鴳(yàn):生活在沼泽中的小雀。
【材料三】
上李邕①
唐·李白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②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见余大言皆冷笑。宣父③犹能畏后生④,丈夫未可轻年少。
【注】①李邕,唐玄宗开元年间渝州刺史。②黛却,激起。③宣父,指孔子。④畏后生,语出《论语 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材料四】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5.阅读材料一、二,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怒而飞
②志怪者也
③未有知其修者
④负青天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其翼若垂天之云。
②且适南冥也。
7.请阅读材料一、二,用自己的语言将下面文段的空白处补充完整。
在庄子笔下,“鹏”与“斥鴳”的形象具有相对性。“鹏”的外形 ,而“斥鴳”的外形渺小;“鹏”志存高远,而“斥鴳” ,“斥鴳笑之曰”可以看出,斥鴳对大鹏远飞持有 的态度。
8.阅读材料一、三,在下面表中的横线处填写恰当的内容。
“大鹏”这个意象,出自庄子《逍遥游》,文中这样描写大鹏展翅的场景: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传承↓创新
李白在《上李邕》中对以上两个场景进行再创作,写下了诗句: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a , 。 水击三千里:b , 。
9.材料三、四都是诗人呈给当朝权贵的诗,两首诗分别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进行简要分析。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