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礼记》二则同步练习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2.《礼记》二则同步练习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9.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3-04 10:24:28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2.《礼记》二则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自强(qiáng) 学(xué)学半 讲信修睦(mù) 不知其旨(zhǐ)
B.嘉肴(yáo) 男有分(fēn) 教学相长(zhǎng) 不必为(wèi)己
C.弗(fú)学 有所长(zhǎng) 选贤与(jǔ)能 好逸恶(wù)劳
D.兑(duì)命 尘埃(āi)也 天下为(wéi)公 矜(jīn)寡孤独
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B.《兑命》曰:“学/学半。”
C.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D.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3.下面对选文《虽有嘉肴》内容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引用《兑命》中的话的作用:《兑命》中的话作为举例论证来讲道理,证明论点——教学相长,说明教与学的关系,并进一步强调学的重要性,这样把中心论点阐述得非常清楚,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B.本文节选自《礼记·学记》,又名《小戴礼记》,《礼记·学记》,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共49篇。
C.《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的专著。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子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
D.这篇文章让我们懂得:教别人的同时自己也会理解得更深刻。在学习中,当别的同学遇到问题的时候,要学会去教别的同学,这样也能明白自己的不足的地方,同时提升自我。
二、综合性学习
4.为了引导同学们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学校准备开展以“学会主动学习”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在活动过程中,需要你从多方面对中学生“被动学习”的原因作分析。请用简明的语言分条表述,三条即可。
(2)在以“学会主动学习”为主题的班会上,需要你谈谈主动学习的意义。请用简明、连贯、得体的语言写下你要说的话。(100~120 字)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大道之行也》,回答问题。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5.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①修:
②归:
③作:
6.把下列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②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7.晋代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文,体现了《大道之行也》中所构想的理想社会,其中“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能与《大道之行也》“ ”和“ ”相对应。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各题。
[甲]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节选自《礼记·学记》)
[乙]
孔子学鼓琴师襄子,十日不进①。师襄子曰:“可以益②矣。”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有间③,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来得其志也。”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④也。”有间,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曰:“丘得其为人,黯然而黑,几然而长,眼如望羊,如王四国,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席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⑤也。”
(选自《史记》,有删改)
[注]①进:继续学(新内容)。②益:增加、加深。③有间:过了一段时间。④为人:作曲的人。⑤《文王操》:周文王谱写的琴曲名。
8.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其此之谓乎 丘未得其为人也
B.弗学,不知其善也 孔子学鼓琴师襄子
C.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D.学而不思则罔 黯然而黑,几然而长
9.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弗食,不知其旨也。
10.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甲乙两文都是关于学习的,甲文谈了“教学相长”的观点,乙文讲述了孔子拜师学琴的故事。
B.《礼记》,儒家经典之一。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
C.乙文中孔子学琴经历了熟悉曲子、掌握技法领会志向(主旨)、融入曲子(理解作者)的过程。
D.乙文孔子一直不换新内容,是因为他认为《文王操》是最容易学的曲子。
11.孔子学琴的故事印证了“学然后知不足”的道理,请结合乙文用自己的话具体分析。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2.《礼记》二则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自强(qiáng) 学(xué)学半 讲信修睦(mù) 不知其旨(zhǐ)
B.嘉肴(yáo) 男有分(fēn) 教学相长(zhǎng) 不必为(wèi)己
C.弗(fú)学 有所长(zhǎng) 选贤与(jǔ)能 好逸恶(wù)劳
D.兑(duì)命 尘埃(āi)也 天下为(wéi)公 矜(jīn)寡孤独
【答案】C
【详解】A.“学”读作xiào;
B.“分”读作fèn;
D.“兑”读作yuè;“矜”读作guān;
故选C。
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B.《兑命》曰:“学/学半。”
C.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D.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答案】A
【详解】B.“兑”同“说”,指的是殷商时期的贤相傅说;“学”同“敩”,教导;
C.“与”通“举”,推举,选举;
D.“矜”通“鳏”,老而无妻的人;
故选A。
3.下面对选文《虽有嘉肴》内容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引用《兑命》中的话的作用:《兑命》中的话作为举例论证来讲道理,证明论点——教学相长,说明教与学的关系,并进一步强调学的重要性,这样把中心论点阐述得非常清楚,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B.本文节选自《礼记·学记》,又名《小戴礼记》,《礼记·学记》,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共49篇。
C.《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的专著。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子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
D.这篇文章让我们懂得:教别人的同时自己也会理解得更深刻。在学习中,当别的同学遇到问题的时候,要学会去教别的同学,这样也能明白自己的不足的地方,同时提升自我。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
A.《兑命》中的话作为引用论证来讲道理,证明论点,不是举例论证;
故选A。
二、综合性学习
4.为了引导同学们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学校准备开展以“学会主动学习”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在活动过程中,需要你从多方面对中学生“被动学习”的原因作分析。请用简明的语言分条表述,三条即可。
(2)在以“学会主动学习”为主题的班会上,需要你谈谈主动学习的意义。请用简明、连贯、得体的语言写下你要说的话。(100~120 字)
【答案】 (1) 示例:①从自身角度出发,认为学习就是老师教,自己听讲即可;②外面的世界太精彩,注意力经常被转移;③没有及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没有掌握好知识,久而久之,解决问题的能力越来越弱,也就没有了主动性。 (2)示例:在未来发展中,我们是否具有竞争力,是否具有巨大潜力,是否具有在信息时代轻车熟路地获得知识的本领,从根本上讲,都取决于我们是否具有主动学习的能力。只有主动学习,我们才能适应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形势,才能面对新世纪的挑战。
【详解】(1)此题考查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做答此题,可以联系联系身边的人和事进行分析,并围绕着“中学生被动学习的原因”来表述,注意三条原因不要重复,应该有明确的逻辑关系,从而得出最终结论。
(2)表述自己的观点看法要注意:①开门见山,观点明确;②有理有据,说服力强;③有条有理,主次分明;④用词恰当,言简意赅。做此题,要针对“主动学习的意义”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语言要简明、连贯、得体。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大道之行也》,回答问题。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5.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①修:
②归:
③作:
6.把下列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②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7.晋代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文,体现了《大道之行也》中所构想的理想社会,其中“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能与《大道之行也》“ ”和“ ”相对应。
【答案】5.修:培养(使……得到调整、整治)。
归:出嫁,在这里指有归宿。
作:兴起。 6.①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
②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作乱害人的事情不会发生。 7. 老有所终 幼有所长
【分析】5.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①“讲信修睦”句意为:(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修:培养(使……得到调整、整治);
②“女有归”句意为:女子有归宿。归:出嫁,在这里指有归宿;
③“盗窃乱贼而不作”句意为: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作:兴起。
6.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
(1)行:施行;为:是;公:所共有的;
(2)是故:因此;谋:奸邪之谋;闭:杜绝;兴:发生;作:兴起。
7.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梳理语段内容,抓住相关语句来概括即可。
根据“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老人和小孩们个个都安适愉快,自得其乐)”体现了“欢乐祥和”的社会特点,表现的是无论是老人还是幼子,人们渴望的都是平安、健康、快乐、幸福;因此所对应的是“老有所终(使老年人能安享晚年)”“幼有所长(使孩子健康成长)”。
【点睛】译文: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因此人们不仅仅以自己的亲人为亲人所赡养,不仅仅抚育自己的子女,使老年人能安享晚年,使壮年人能为社会效力,使孩子健康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有人供养。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对于财货,人们憎恶把它扔在地上的现象,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因此奸邪之谋就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做理想社会。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各题。
[甲]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节选自《礼记·学记》)
[乙]
孔子学鼓琴师襄子,十日不进①。师襄子曰:“可以益②矣。”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有间③,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来得其志也。”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④也。”有间,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曰:“丘得其为人,黯然而黑,几然而长,眼如望羊,如王四国,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席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⑤也。”
(选自《史记》,有删改)
[注]①进:继续学(新内容)。②益:增加、加深。③有间:过了一段时间。④为人:作曲的人。⑤《文王操》:周文王谱写的琴曲名。
8.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其此之谓乎 丘未得其为人也
B.弗学,不知其善也 孔子学鼓琴师襄子
C.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D.学而不思则罔 黯然而黑,几然而长
9.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弗食,不知其旨也。
10.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甲乙两文都是关于学习的,甲文谈了“教学相长”的观点,乙文讲述了孔子拜师学琴的故事。
B.《礼记》,儒家经典之一。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
C.乙文中孔子学琴经历了熟悉曲子、掌握技法领会志向(主旨)、融入曲子(理解作者)的过程。
D.乙文孔子一直不换新内容,是因为他认为《文王操》是最容易学的曲子。
11.孔子学琴的故事印证了“学然后知不足”的道理,请结合乙文用自己的话具体分析。
【答案】8.B 9.不吃,就不知道它的美味。 10.D 11.示例:孔子学习了十天,熟悉曲子后,发现自己没有掌握技法;再学习了一段时间,发现自己没有领会到曲子所表达的志向;又学习了一段时间,发现自己没有融入作品理解作者,于是一直学习,最后融入作品中,他真正做到了“学然后知不足”。
【解析】8.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和虚词在文中的用法的能力。
A.其:助词,表示推测的语气/代词,他;
B.学:动词,学习/动词,学习;
C.反:动词,反省/动词,同“返”,返回;
D.而:连词,表转折/连词,表并列;
故选B。
9.本题考查文言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重点词:弗,不;旨,味美。
10.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D.乙文孔子一直不换新内容,是因为他不愿在学习上浅尝辄止。本项“他认为《文王操》是最容易学的曲子”分析错误;
故选D。
11.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分析和理解。
解答本题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分析作答,根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
乙文以孔子学琴的故事印证“学然后知不足”的道理,结合乙文相关内容分析。由乙文中“十日不进”“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丘未得其志也”“丘未得其为人也”可知,孔子学琴经历了熟悉曲子、掌握技法、领会志向(主旨)、融入曲子(理解作者)的过程。孔子每到一个阶段就会发现自己还有需要深入学习的地方,他不愿在学习上浅尝辄止,就一直学下去,直到融入作品中,以自己的学习行为印证着“学然后知不足”。
【点睛】参考译文:
甲:即使有味美可口的肉食,不吃是不会知道它(味道)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习也不会了解它的好处。所以,通过学习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通过教导别人才能知道自己理解不了的地方。知道自己学业的不足,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反省;感到困惑,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勉励。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
乙:孔子向师襄子学琴,学了十天仍没有学习新曲子。师襄子对他说:“可以增加学习内容了。”孔子说:“我已经熟悉乐曲的形式,但还没有掌握方法。”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你已经会弹奏的技巧了,可以增加学习内容了。”孔子说:“我还没有领会曲子的意境。”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你已经领会了曲子的意境,可以增加学习内容了。”孔子说:“我还不了解作者。”又过了一段时间,孔子时而神情庄重穆然,若有所思,时而怡然高望,志意深远;孔子说:“我知道他是谁了:那人皮肤深黑,体形颀长,眼光明亮远大,像个统治四方诸侯的王者,若不是周文王还有谁能撰作这首乐曲呢?”师襄子听到后,赶紧起身拜了两拜,回答道:“老琴师传授此曲时就是这样说的,这支曲子叫《文王操》啊!”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