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2.《诗经》二首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基础知识综合
阅读下面语篇,完成下面小题。
翻开典(1)jí______,品读中国。《经典常谈·诗经第四》中说“诗的源头是歌(2)yáo______,它的节奏主要靠重叠或叫复沓”。那一声“关关雎鸠,在河之(3)zhōu_______”,是中国文学的光辉起点、源头活水。《毛诗序》有言“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我们在古老的《诗经》里看到了古代哲学的思想萌芽,求真向善的共同心愿,勤劳勇敢的民族精神。
1.根据拼音写汉字。
(1)典jí (2)歌yáo (3)在河之zhōu
2.《诗经》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即上下句或上下章基本相同,只是有几个字不同,造成回环往复的表达效果,请默写《诗经·关雎》中的相关句子(两句即可)寻一处例证。
二、综合性学习
3.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荷在我国有几千年的栽种历史,民间还特定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为荷花的生日。荷有许多别名:莲花、芙蕖、泽芝、菡萏、芙蓉等。光这些美丽的名称,就足以激发文人的诗兴。所以自人类有文学以来,荷花就不断为文人墨客所青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 如《诗经》中有两首写到荷花,《楚辞》中有大致十首写到荷花,汉代诗歌中有四首写到荷花……到了唐代,咏荷诗有近两千首,约占全唐诗的二十四分之一左右。 ,但主要还是由于荷花的自然美质,受到他们特别的怜爱,引起他们美的体验和感受,成为他们共同的审美观照的对象。而荷花作为诗人心灵的客观对应物,经过一代又一代的抒写,成为表达民族传统文化心理的特定意象。
(1)依次填入语段两处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
①写到荷花的诗也是俯拾皆是
②写到荷花的诗更是俯拾皆是
③这固然与唐人体物写志,无物不可以入诗的心理有关
④这由于与唐人体物写志,无物不可以入诗的心理有关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表达欠妥,请修改。
(3)班级开展了“荷文化”专题学习,现准备将大家的学习成果编成一本文集,要求你在下周五之前完成组稿工作。你打算当面向语文学科的李老师约稿,请她为文集写一篇前言,你会怎样说?
我会这样说:李老师,
三、诗歌鉴赏
4.阅读《迢迢牵牛星》,完成下列问题。
迢迢牵牛星
《古诗十九首》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一共十句,其中六句都用了叠词,即迢迢、皎皎、纤纤、札札、盈盈、脉脉。叠词的使用使这首诗质朴、清丽,情趣盎然。
B.一个“弄”字,形象地写出了机梭在织布机上的飞动情景,同时也写出了织女织布动作娴熟。
C.“河汉”既“清”且“浅”,而且也相距不远,表现出了织女内心的高兴与激动。
D.“盈盈”不是形容水,和下句的“脉脉”都是形容织女。“脉脉不得语”是说河汉虽然清浅,但织女与牵牛只能脉脉相视而不得语。
(2)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是谁?抒发了什么感情?反映了什么社会现实?
能力提高
5.诵读这两首诗,简要说说它们各自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6.《诗经》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法有赋、比、兴等,请思考:《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 运用这种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
7.在《蒹葭》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请思考:这些景物描写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8.《关雎》和《蒹葭》两首诗歌大量运用了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充分表达了诗人细腻的思想感情,请从诗中找出一处,反复朗读,并体会其作用。
9.比较《关雌》和《蒹葭》在写法上的异同。
四、作文
10.朝霞落日、小草树木,本是寻常之物,可是,如果换一种眼光来观察,它们就会变得像人一样具有很多美好的精神品格。描写你喜欢的一物,让人感受到该物的象征意义。150字左右。提示:描写要细致、传神,不要用议论代替描写。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2.《诗经》二首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基础知识综合
阅读下面语篇,完成下面小题。
翻开典(1)jí______,品读中国。《经典常谈·诗经第四》中说“诗的源头是歌(2)yáo______,它的节奏主要靠重叠或叫复沓”。那一声“关关雎鸠,在河之(3)zhōu_______”,是中国文学的光辉起点、源头活水。《毛诗序》有言“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我们在古老的《诗经》里看到了古代哲学的思想萌芽,求真向善的共同心愿,勤劳勇敢的民族精神。
1.根据拼音写汉字。
(1)典jí (2)歌yáo (3)在河之zhōu
2.《诗经》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即上下句或上下章基本相同,只是有几个字不同,造成回环往复的表达效果,请默写《诗经·关雎》中的相关句子(两句即可)寻一处例证。
【答案】1. 籍 谣 洲 2.[示例]“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窈窕淑女,寤寐求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其中两句即可)
【解析】1.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
典籍(diǎn jí):记载古代法令、制度的重要文献,泛指古代图书;
歌谣(gē yáo):指随口唱出,没有音乐伴奏的韵语;
在河之洲(zhōu):在河里的陆地上;
2.本题考查名句默写。
根据题干要求,默写“《诗经·关雎》中的相关句子”,能够体现“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即上下句或上下章基本相同,只是有几个字不同,造成回环往复的表达效果”。
示例:“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二、综合性学习
3.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荷在我国有几千年的栽种历史,民间还特定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为荷花的生日。荷有许多别名:莲花、芙蕖、泽芝、菡萏、芙蓉等。光这些美丽的名称,就足以激发文人的诗兴。所以自人类有文学以来,荷花就不断为文人墨客所青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 如《诗经》中有两首写到荷花,《楚辞》中有大致十首写到荷花,汉代诗歌中有四首写到荷花……到了唐代,咏荷诗有近两千首,约占全唐诗的二十四分之一左右。 ,但主要还是由于荷花的自然美质,受到他们特别的怜爱,引起他们美的体验和感受,成为他们共同的审美观照的对象。而荷花作为诗人心灵的客观对应物,经过一代又一代的抒写,成为表达民族传统文化心理的特定意象。
(1)依次填入语段两处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
①写到荷花的诗也是俯拾皆是
②写到荷花的诗更是俯拾皆是
③这固然与唐人体物写志,无物不可以入诗的心理有关
④这由于与唐人体物写志,无物不可以入诗的心理有关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表达欠妥,请修改。
(3)班级开展了“荷文化”专题学习,现准备将大家的学习成果编成一本文集,要求你在下周五之前完成组稿工作。你打算当面向语文学科的李老师约稿,请她为文集写一篇前言,你会怎样说?
我会这样说:李老师,
【答案】(1)C
(2)约占全唐诗的二十四分之一。(或占全唐诗的二十四分之一左右。)
(3)(示例)在学习了“荷文化”专题后,同学们收获颇多,班里想把大家的学习成果编成文集,下周五之前完成组稿工作,真诚邀请您为文集写一篇前言,您看行吗?
【详解】(1)本题考查句子的衔接和排序。
①空:结合“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如《诗经》中有两首写到荷花,《楚辞》中有十一首写到荷花,汉代诗歌中有四首写到荷花……到了唐代,咏荷诗有近两千首,占全唐诗的十六分之一左右”可知,这里前后都是体现出写到荷花的诗歌非常的多,并且有递进的关系在里面,结合选项可知“写到荷花的诗更是俯拾皆是”符合语境,因此这空应填②;
②空:结合“但主要还是由于荷花的自然美质,受到他们特别的怜爱,引起他们美的体验和感受,成为他们共同的审美观照的对象”,再结合前文“到了唐代,咏荷诗有近两千首,占全唐诗的十六分之一左右”可知,这里要填的内容应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结合选项可知“这固然与唐人体物写志,无物不可以入诗的心理有关”表示转折的关系,符合语境,因此这空应填③;
故选C。
(2) 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结合画线句“约占全唐诗的二十四分之一左右”可知,这里的病因是重复赘余,应去掉“约”或“左右”。
(3)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
作答时应注意表述清楚意思,语言礼貌委婉。
例如:李老师,您好!我班开展了“荷文化”专题学习,现准备将大家的学习成果在下周五之前编成一本文集,我想请您帮忙为我们的文集写一篇前言,您方便吗?
三、诗歌鉴赏
4.阅读《迢迢牵牛星》,完成下列问题。
迢迢牵牛星
《古诗十九首》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一共十句,其中六句都用了叠词,即迢迢、皎皎、纤纤、札札、盈盈、脉脉。叠词的使用使这首诗质朴、清丽,情趣盎然。
B.一个“弄”字,形象地写出了机梭在织布机上的飞动情景,同时也写出了织女织布动作娴熟。
C.“河汉”既“清”且“浅”,而且也相距不远,表现出了织女内心的高兴与激动。
D.“盈盈”不是形容水,和下句的“脉脉”都是形容织女。“脉脉不得语”是说河汉虽然清浅,但织女与牵牛只能脉脉相视而不得语。
(2)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是谁?抒发了什么感情?反映了什么社会现实?
【答案】(1)C
(2)主人公既是织女,也是思妇(诗人)。抒发了虽近在咫尺而衷情难诉的愁苦。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妇女遭受各种束缚无法把握自己命运的现实。
【详解】(1)本题考查诗文理解与分析。
C.由“相去复几许”可知,虽然“‘河汉’既‘清’且‘浅’,而且也相距不远”,却是可望而不可即,表现出的是织女内心的忧愁与哀怨。C项“表现出了织女内心的高兴与激动”是错误的;
故选C。
(2)本题考查诗歌内容及情感的分析。
由诗文中“牵牛星”、“河汉女”、“机杼”、“河汉”这些与牛郎织女神话相关的意象可知,此诗描写的对象是天上的牛郎织女,视点却在地上,以思妇的角度观察他们夫妇的离别之苦。诗歌借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被银河阻隔而不得会面的悲剧,借织女有情思亲、无心织布、隔河落泪、对水兴叹的心态,抒发了人间夫妇的别离忧怨之情,写出了人间夫妻不得团聚的悲哀。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妇女遭受各种束缚无法把握自己命运的现实。
能力提高
5.诵读这两首诗,简要说说它们各自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6.《诗经》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法有赋、比、兴等,请思考:《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 运用这种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
7.在《蒹葭》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请思考:这些景物描写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8.《关雎》和《蒹葭》两首诗歌大量运用了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充分表达了诗人细腻的思想感情,请从诗中找出一处,反复朗读,并体会其作用。
9.比较《关雌》和《蒹葭》在写法上的异同。
【答案】5.《关雎》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表达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之情。 6.《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兴”的艺术手法。如本诗开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它原是诗人借眼前景物发端的话,但水鸟和鸣,也可以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间和谐恩爱。和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意义上发生关联。本诗的起兴之妙正在于诗人情趣与自然景物浑然一体的契合,也即一直为人们所乐道的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7.景语情语。诗开篇便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凄清的画面:一个晚秋的早晨,天色朦胧,笼罩在晨雾中的是一望无际的沾带露珠的芦苇。一条河流,蜿蜒而去。望远处,是一块小小的沙洲。这是一幅萧瑟的晚秋晨光图,烘托主人公凄恻的情感。
诗的第二、三章采用重章回复的方式,反复咏唱。但景物又有不同。首章“白露为霜”,露凝为霜,是拂晓时;二章“白露未唏”,太阳露面,天已大亮;末章“白露未已”,阳光照射,露水快干。三幅不同时间的晚秋晨光图,渲染烘托出主人公久久伫立远望而始终不能见面的惆怅心情, 而主人公这种心情随着晨光画面的重叠,显得越来越急切,越来越凄婉。这篇诗在艺术上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地。 8.重章叠句的形式,即重复的几章节,意义和字面只有少数的改变。如《蒹葭》全篇三章十二句,只变动了十几个字,不但写出了芦苇茂盛的状态,爱情道路的曲折绵长,伊人虽近在咫尺,但又遥不可及的痛苦心情,而且通过不断重复的旋律,表现出诗人对爱情的执著追求,似乎有一种合唱、轮唱的味道。
(《关雎》中“关关”(叠字)形容鸟叫声,“窈窕”(叠韵)表现淑女的美丽,“参差”(双声)描绘水草的犬态,“辗转”(叠韵)刻画出因相思而不能人眠的情状,既有和谐的声音,又有生动的形象。
《蒹葭》中的“苍苍”、“萋萋”、‘采采”(叠字)形容芦苇茂盛的样子,为下文“溯洄从之”、“溯游从之”作了辅垫,渲染了气氛。) 9.《关雌》着重于叙事,而《蒹葭》却没有明确的故事,《蒹葭》比《关雌》的情感韵味更浓郁些。在艺术手法上,《蒹葭》比《关雌》“兴”的特点更加突出。“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作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境界。
【解析】5.本题考查对诗歌主题的把握。要结合诗歌内容和写作背景来分析,我国远古时代的诗论就提出“诗言志”说,因此,读诗应该努力分析、感悟出蕴藏在诗歌字面背后的思想感情。《关雎》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表达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之情。《蒹葭》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对美好爱情的执著追求和追求不得的惆怅心情。
6.本题考查《诗经》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所谓“赋”,是铺陈其事。所谓“比”,是譬喻和比拟。所谓“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朱熹《诗集传》)。但是,关键不只在于识别,更在于体会这些艺术手法的表达效果。
7.本题考查景物描写的作用。写景其实是为抒情服务,成功的写景能做到情景交融,以景传情。诗开篇便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凄清的画面,这是一幅萧瑟的晚秋晨光图,烘托主人公凄恻的情感。
8.本题意在让学生了解《诗经》中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重章叠句的形式,即重复的几章节,意义和字面只有少数的改变。例如《关雎》中“关关”形容鸟叫声,《蒹葭》中的“苍苍”、“萋萋”、“采采”(叠字)形容芦苇茂盛的样子。
9.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中考诗歌比较阅读,就是将两篇或两篇以上而且内容和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诗歌加以比较分析、对照鉴别地阅读。在同中求异和异中求同中达到提高学生迁移思维能力和深入分析问题能力的目的。《关雎》着重于叙事,在艺术手法上,《蒹葭》比《关雎》“兴”的特点更加突出。
四、作文
10.朝霞落日、小草树木,本是寻常之物,可是,如果换一种眼光来观察,它们就会变得像人一样具有很多美好的精神品格。描写你喜欢的一物,让人感受到该物的象征意义。150字左右。提示:描写要细致、传神,不要用议论代替描写。
【答案】示例:数九隆冬,地冻三尺,北风肆虐。在百花凋零之时,唯有腊梅生机勃勃,迎着漫天飞舞的雪花,傲然挺立在寒风中。铜铸铁打般的枝干,有的举着花蕾,于风雪中昂着头,像一面高擎的旗帜;有的枝条已半埋在雪中,却还将身子拱作劲弓,似要将一统的冰雪掀翻。那满布全身的钉头样的刺疙瘩,似乎是隐隐跳动的脉搏,带来了春的讯息。
【详解】本题考查片段写作。题干“描写你喜欢的一物,让人感受到该物的象征意义”。首先要有对事物的细致刻画,通过各种描写刻画出与人的类似的品质。描写要细致传神,能表现其精神品格。示例:荷花开了,露出了嫩黄的小莲蓬,像是一个害羞的小姑娘,正向着行人微笑。微风习习,荷池泛起徽微波,荷叶和花朵也轻轻地摇起来,好像在翩翩起舞,引来几只蜻蜓在荷池上空飞舞嬉戏,这真是一幅高雅素洁的风景图画啊。荷花的美代表着一种正能量,正如人们对荷花的赞扬,出污泥而不染。我成长在现代的社会里,我要像荷花一样,我要做政治、纯洁、善良的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