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最后一次讲演同步练习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13.最后一次讲演同步练习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8.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3-04 10:34:52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3.最后一次讲演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基础知识综合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甲】
反动派挑拨离间,卑bǐ无耻,你们看见联大走了【A】学生放shǔ假了,便以为我们没有力量了吗?特务们!你们错了!你们看见今天到会的一千多青年,又握起手来了,我们昆明的青年决不会让你们这样蛮横下去的!
【乙】
闻一多面对敌人的疯狂tú杀,无比悲愤【B】面对敌人制造的白色恐bù ,拍案而起,毫不畏惧,做了最后一次讲演。
(1)给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
挑拨离间( )( ) 无耻( ) 蛮横( )
(2)根据拼音写汉字。
卑bǐ( ) shǔ( )假 tú( )杀 恐bù( )
(3)将下面的句子改为反问句。
我们昆明的青年决不会让你们这样蛮横下去的!
(4)A、B两处应填的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
A., 。 B.、 。 C.、 ; D., ;
2.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xiǎo( )得  卑liè( ) tú( )杀
恐bù( ) chuí( )击 毁灭( )
卑鄙( ) 蛮横( ) 赋予( )
二、语言表达
3.演讲要传递正能量,弘扬真善美。请你仿照画线句子,再续写两句富有激情的话。
我明白了一个演讲人的价值,就是要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我们要为实现人生梦想而演讲,为促进社会和谐而演讲, , 。总之,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演讲!
三、现代文阅读
从百年苦难走向百年辉煌①
金一南②
A上课前,大家呼喊的口号中最后一句是“敢于胜利”,不但追求胜利,还要“敢于胜利”,这是中华民族每一份子心中,都需要腾起的一团火焰和光明。
我常想,我们从哪里来?我们中华民族从哪里来?有一个最好的回答—毛泽东主席起草的,周恩来总理书写的,刻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三句话:
第一句话: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第二句话:二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第三句话;由此上翻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我们从1840年那苦难深重的旧中国走过来,东洋东洋打不过,西洋西洋打不过,当时的中国“四万万中国人,一盘散沙而已”。
就在国家面临危亡、民族深陷苦难,却无人挺身而出、无人横刀立马之时,1921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我经常讲,中国共产党“应”的这个“运”不是什么好运,那是国家最黑暗、民族最无望的时候。那时的中国共产党人,一没有资源、二没有名望、三没有影响、四没有地位,就只有一腔热血,他们就凭一腔热血浴血奋斗,民族救亡。
B中国革命不是从胜利走向胜利,而是从惨败走向胜利: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两万两千五下人,两个月后就剩一千;1927年,秋收起义,五千人,二十天后只剩不到一千。在中国革命最困难的时候,很多人怀疑,红旗到底可以打多久?毛泽东的回答就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美国人托夫勒把人类的力量归结为三种:一是暴力,谁拳头大谁称王;二是金钱,金钱买通一切;三是知识,知识就是力量。
但是,托夫勒忘记了第四种力量——信仰,中国共产党人以信仰表现出来的极大的、改天换地的、摧枯拉朽的力量!
C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方志敏在《可爱的中国》里写到:亲爱的朋友们,不要悲观,不要畏馁,要奋斗,要持久地,艰苦地奋斗!把个人所有的智慧才能,都提供于民族的拯救吧!无论如何,我们决不能让伟大的可爱的中国,灭亡于帝国主义的肮脏的手里!
这就是我们先辈的信仰。这支队伍之所以能够五次反围剿,两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跨过鸭绿江,这支中国共产党锻造的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队伍,凭着的就是信仰的力量!
最初是一小部分人,几变火炬;凭着信钾,燃烧成熊火,最终点燃整个中华民族内心的火炬,实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今天,在座官兵就是这支队伍的接续,你们就要像先辈那样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就像毛主席讲的那样——“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所以,你们或的“敢于胜利”我印象特别深刻。
有这么一句话“多数人因看见而相信,少数人因相信而看见”。真正的领袖、真正的领导者,就是这样的少数人。中国共产党因相信而看见!他们坚信,所以他们最终看见了!
1949年建国的时候,我们一穷二白,一颗钉子叫“洋钉”,一袋水泥叫“洋灰”,一盒火柴叫“洋火”,全是从外国来的。而今天,完全不一样了,我们短短几十年就完成了其他国家两三百年的现代化进程。
D今天,我们是世界最大的制造国。原先,世界制造业里我们只占2%、3%;2009年,我们上升到18%;2016年,我们就已经占世界制造业比重26.7%,世界第一!按照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统计,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一个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39个大类,191个中类、552个小类的国家,形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虽然我们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但你看我们的追赶速度。
你说,这是怎么做到的?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自强不息、吃苦耐劳、拼搏奋斗出来的!
前不久,我到江南造船集团,我们第三艘航母的总建造师是1980年出生的。我非常感慨:八零后开始担当国家建设的大梁,更厉害的是,我们还有九零后,以后,我们还有零零后、一零后,还有一代又一代建设者成长起来,这就是我们中国的未来和希望!
回想一下,我们百年救亡、百年复兴:从1840年到1949年的一百来年,无数的、先进的中国人为“救中国”三个字浴血奋斗;1949年新中国建立,新的命题开始—复兴!
1949年到2049年,这一百年,我们要完成伟大的民族复兴,这是我们的目标,也是一次新的长征。“复兴”不是一句口号,而要凭实力,我们每一个人正在参与。
过去,长征就是信仰;今天,拼搏同样是信仰。追求胜利!敢于胜利!除了胜利,我们无路可走!
【注释】①选自《一堂好课》的说讲稿,有改动,《一堂好课》是中央电视台制作的节目,邀请思政、文学、科学。体育等领域的“学科领路人”分享所思所得,旨在“点亮思想之光,嘉奖向学之心”。②金一南:国防大学教授。《当代贵州》杂志的顾问。
4.若给选文另拟一个标题,下列选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B.苦难深重的旧中国
C.伟大的第四种力量 D.努力实现民族复兴
5.演讲中,称呼与情感表达密切相关。如,文中加点的“他们”指代中国共产党人,演讲者深情追述那时的中国共产党人所面临的艰难处境,向革命先辈表达由衷的崇敬和赞美。请简析文中另外两处加点的称呼所指代的对象以及相关句子表达的情感。
6.演讲要根据现场情况及时调整内容。文中ABCD四个段落,哪一段最可能是演讲者现场添加的?
7.好的演讲结语能有效调动听众的情绪。请从内容呼应和句子语气两方面简析选文末段的表达效果。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最后一次讲演
闻一多
①这几天,大家晓得,在昆明出现了历史上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李先生究竟犯了什么罪,竞遭此毒手?他只不过用笔写写文章,用嘴说说话,而他所写的,所说的,都无非是一个没有失掉良心的中国人的话!大家都有一支笔,有一张嘴,有什么理由拿出来讲啊!有事实拿出来说啊!(闻先生声音激动了)为什么要打要杀,而且又不敢光明正大地来打来杀,而偷偷摸摸地来暗杀!(鼓掌)这成什么话?(鼓掌)
②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是好汉的站出来!你出来讲!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厉声,热烈的鼓掌)杀死了人,又不敢承认,还要诬蔑人,说什么“桃色事件”,说什么共产党杀共产党,无耻啊!无耻啊!(热烈的鼓掌)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李先生在昆明被暗杀,是李先生留给昆明的光荣!也是昆明人的光荣!(鼓掌)
③去年“一二。一”昆明青年学生为了反对内战,遭受屠杀,那算是青年的一代献出了他们最宝贵的生命!现在李先生为了争取民主和平而遭受了反动派的暗杀,我们骄傲一点说,这算是像我这样大年纪的一代,我们的老战友,献出了最宝贵的生命!这两桩事发生在昆明,这算是昆明无限的光荣!(热烈的鼓掌)
④反动派暗杀李先生的消息传出以后,大家听了都悲愤痛恨。我心里想,这些无耻的东西,不知他们是怎么想法,他们的心理是什么状态,他们的心是怎样长的!(捶击桌子)其实很简单,他们这样疯狂地来制造恐怖,正是他们自己在慌啊!在害怕啊!所以他们制造恐怖,其实是他们自己在恐怖啊!特务们,你们想想,你们还有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你们以为打伤几个,杀死几个,就可以了事,就可以把人民吓倒了吗?其实广大的人民是打不尽的,杀不完的!要是这样可以的话,世界上早没有人了。
⑤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你们将失去千百万的人民!你们看着我们人少,没有力量?告诉你们,我们的力量大得很,强得很!看今天来的这些人,都是我们的人,都是我们的力量!此外还有广大的市民!我们有这个信心: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翻开历史看看,你们还站得住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我们的光明就要出现了。我们看,光明就在我们眼前,而现在正是黎明之前那个最黑暗的时候。我们有力量打破这个黑暗,争到光明!我们的光明,就是反动派的末日!(热烈的鼓掌)
⑥李先生的血不会白流的!李先生赔上了这条性命,我们要换来一个代价。“一二,一”四烈士倒下了,年青的战士们的血换来了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现在李先生倒下了,他的血要换取政协会议的重开!(热烈的鼓掌)我们有这个信心!(鼓掌)
⑦“一二,一”是昆明的光荣,是云南人民的光荣。云南有光荣的历史,远的如护国,这不用说了,近的如“一二,一”都是属于云南人民的。我们要发扬云南光荣的历史!(听众表示接受)
⑧反动派挑拨离间,卑鄙无耻,你们看见联大走了,学生放暑假了,便以为我们没有力量了吗?特务们!你们错了!你们看见今天到会的一千多青年,又握起手来了,我们昆明的青年决不会让你们这样蛮横下去的!
⑨反动派,你看见一个倒下去,可也看得见千百个继起的!
⑩正义是杀不完的,因为真理永远存在!(鼓掌)
历史赋予昆明的任务是争取民主和平,我们昆明的青年必须完成这任务!
我们不怕死,我们有牺牲的精神!我们随时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长时间热烈的鼓掌)
8.这篇讲演的①②两段,就暗杀李公朴先生事件,从哪几个方面痛斥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卑劣无耻?
9.“所以他们制造恐怖,其实是他们自己在恐怖啊!特务们,你们想想,你们还有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这几句话中的人称由“他们”变为“你们”,请说说变换人称的作用。
10.这篇演讲验证了《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中闻一多“ ”的方面,表现了闻一多先生 精神。
11.文中的⑨— 段都是独句成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2.闻一多先生预言敌人“快完了”,人民一定胜利,有什么根据?请从文章中找答案。
四、作文
13.【典型技法】
演讲者把不同的人物置于明暗对比鲜明的角度,故意拉大两者距离,并赋予不同的情感色彩,从而达到更佳的表达效果。如在第2段中,“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把反动派与李公朴置于对比的立场,以反动派的“耻”衬托李先生的“荣”,又以李先生的“荣”反衬反动派的“耻”,两者互相作用。在强烈的对比中,表现对反动派的愤怒与蔑视,和对李先生的赞扬,充分表达出闻一多先生大义凛然、爱憎分明的爱国主义感情。
【片段训练】请运用对比手法写一段文字,100字左右。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3.最后一次讲演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基础知识综合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甲】
反动派挑拨离间,卑bǐ无耻,你们看见联大走了【A】学生放shǔ假了,便以为我们没有力量了吗?特务们!你们错了!你们看见今天到会的一千多青年,又握起手来了,我们昆明的青年决不会让你们这样蛮横下去的!
【乙】
闻一多面对敌人的疯狂tú杀,无比悲愤【B】面对敌人制造的白色恐bù ,拍案而起,毫不畏惧,做了最后一次讲演。
(1)给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
挑拨离间( )( ) 无耻( ) 蛮横( )
(2)根据拼音写汉字。
卑bǐ( ) shǔ( )假 tú( )杀 恐bù( )
(3)将下面的句子改为反问句。
我们昆明的青年决不会让你们这样蛮横下去的!
(4)A、B两处应填的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
A., 。 B.、 。 C.、 ; D., ;
【答案】(1) bō jiàn chǐ hèng
(2) 鄙 暑 屠 怖
(3)难道我们昆明的青年会让你们这样蛮横下去吗?
(4)D
【详解】(1)本题考查字音。
挑拨离间:tiǎo bō lí jiàn,原指没有根据的话,现在多指在别人背后散布谣言,污蔑、中伤他人;
无耻:wú chǐ,指不知耻辱,没有羞耻之心;也指无耻之徒;
蛮横:mán hèng,意思是(态度)粗暴而不讲理。
(2)本题考查字形。
卑bǐ——卑鄙:指语言、品行恶劣,不道德;
shǔ假——暑假:适用于全世界在校学生和教师的一个较长的夏季假期;
tú杀——屠杀:大批残杀(通常与战争犯罪或暴行相关);
恐bù——恐怖:由于生命受到威胁或看到暴力、血腥的场面而引起的恐惧。
(3)本题考查句子修改。
陈述句改为反问句方法:将句中的否定词改为肯定词,或将肯定词改为否定词。即有“不”去“不”,无“不”加“不”;在句中的恰当位置添加反问语气词(怎、怎么、难道、何尝等);在句末添加对应的疑问助词(呢、吗等),句号改为问号。最后看句子是否通顺,适当做些调整,但不能改动太大,影响原句意思。
故可修改:难道我们昆明的青年会让你们这样蛮横下去吗?
(4)本题考查标点符号。
顿号是表示并列词语之间或某些序次语之后的停顿,逗号是表示句子或语段内部的一般性停顿,A处表示句子内部的停顿,故用逗号;
“闻一多面对敌人的疯狂屠杀,无比悲愤”“面对敌人制造的白色恐怖,拍案而起”是两个并列关系的分句,故用分号隔开;
故选C。
2.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xiǎo( )得  卑liè( ) tú( )杀
恐bù( ) chuí( )击 毁灭( )
卑鄙( ) 蛮横( ) 赋予( )
【答案】 xiǎo(晓)得 卑liè(劣) tú(屠)杀 恐bù(怖) chuí(捶)击 毁灭(huǐ) 卑鄙(bǐ) 蛮横(mán) 赋予(fù)
【详解】试题分析:此题是对字音与字形的考查。注意易错音的积累,掌握汉语拼写规则,规范拼音书写,不要写成英语字母。根据拼音提示写出相应汉字时,除了根据具体的语境,还要注意形近字的辨析。
二、语言表达
3.演讲要传递正能量,弘扬真善美。请你仿照画线句子,再续写两句富有激情的话。
我明白了一个演讲人的价值,就是要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我们要为实现人生梦想而演讲,为促进社会和谐而演讲, , 。总之,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演讲!
【答案】 为激发爱国热情而演讲, 为振兴中华民族而演讲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仿写句子的能力。作答仿写类题目时,一定要看清题目的具体要求,分析透彻例句的特征,掌握遣词造句的必要方法。所仿写的句子一定要与例句主题相关,格式相同,修辞一样。此题作答的格式应为“为……而演讲”,补充的内容应该为演讲的意义。
三、现代文阅读
从百年苦难走向百年辉煌①
金一南②
A上课前,大家呼喊的口号中最后一句是“敢于胜利”,不但追求胜利,还要“敢于胜利”,这是中华民族每一份子心中,都需要腾起的一团火焰和光明。
我常想,我们从哪里来?我们中华民族从哪里来?有一个最好的回答—毛泽东主席起草的,周恩来总理书写的,刻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三句话:
第一句话: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第二句话:二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第三句话;由此上翻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我们从1840年那苦难深重的旧中国走过来,东洋东洋打不过,西洋西洋打不过,当时的中国“四万万中国人,一盘散沙而已”。
就在国家面临危亡、民族深陷苦难,却无人挺身而出、无人横刀立马之时,1921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我经常讲,中国共产党“应”的这个“运”不是什么好运,那是国家最黑暗、民族最无望的时候。那时的中国共产党人,一没有资源、二没有名望、三没有影响、四没有地位,就只有一腔热血,他们就凭一腔热血浴血奋斗,民族救亡。
B中国革命不是从胜利走向胜利,而是从惨败走向胜利: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两万两千五下人,两个月后就剩一千;1927年,秋收起义,五千人,二十天后只剩不到一千。在中国革命最困难的时候,很多人怀疑,红旗到底可以打多久?毛泽东的回答就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美国人托夫勒把人类的力量归结为三种:一是暴力,谁拳头大谁称王;二是金钱,金钱买通一切;三是知识,知识就是力量。
但是,托夫勒忘记了第四种力量——信仰,中国共产党人以信仰表现出来的极大的、改天换地的、摧枯拉朽的力量!
C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方志敏在《可爱的中国》里写到:亲爱的朋友们,不要悲观,不要畏馁,要奋斗,要持久地,艰苦地奋斗!把个人所有的智慧才能,都提供于民族的拯救吧!无论如何,我们决不能让伟大的可爱的中国,灭亡于帝国主义的肮脏的手里!
这就是我们先辈的信仰。这支队伍之所以能够五次反围剿,两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跨过鸭绿江,这支中国共产党锻造的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队伍,凭着的就是信仰的力量!
最初是一小部分人,几变火炬;凭着信钾,燃烧成熊火,最终点燃整个中华民族内心的火炬,实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今天,在座官兵就是这支队伍的接续,你们就要像先辈那样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就像毛主席讲的那样——“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所以,你们或的“敢于胜利”我印象特别深刻。
有这么一句话“多数人因看见而相信,少数人因相信而看见”。真正的领袖、真正的领导者,就是这样的少数人。中国共产党因相信而看见!他们坚信,所以他们最终看见了!
1949年建国的时候,我们一穷二白,一颗钉子叫“洋钉”,一袋水泥叫“洋灰”,一盒火柴叫“洋火”,全是从外国来的。而今天,完全不一样了,我们短短几十年就完成了其他国家两三百年的现代化进程。
D今天,我们是世界最大的制造国。原先,世界制造业里我们只占2%、3%;2009年,我们上升到18%;2016年,我们就已经占世界制造业比重26.7%,世界第一!按照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统计,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一个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39个大类,191个中类、552个小类的国家,形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虽然我们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但你看我们的追赶速度。
你说,这是怎么做到的?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自强不息、吃苦耐劳、拼搏奋斗出来的!
前不久,我到江南造船集团,我们第三艘航母的总建造师是1980年出生的。我非常感慨:八零后开始担当国家建设的大梁,更厉害的是,我们还有九零后,以后,我们还有零零后、一零后,还有一代又一代建设者成长起来,这就是我们中国的未来和希望!
回想一下,我们百年救亡、百年复兴:从1840年到1949年的一百来年,无数的、先进的中国人为“救中国”三个字浴血奋斗;1949年新中国建立,新的命题开始—复兴!
1949年到2049年,这一百年,我们要完成伟大的民族复兴,这是我们的目标,也是一次新的长征。“复兴”不是一句口号,而要凭实力,我们每一个人正在参与。
过去,长征就是信仰;今天,拼搏同样是信仰。追求胜利!敢于胜利!除了胜利,我们无路可走!
【注释】①选自《一堂好课》的说讲稿,有改动,《一堂好课》是中央电视台制作的节目,邀请思政、文学、科学。体育等领域的“学科领路人”分享所思所得,旨在“点亮思想之光,嘉奖向学之心”。②金一南:国防大学教授。《当代贵州》杂志的顾问。
4.若给选文另拟一个标题,下列选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B.苦难深重的旧中国
C.伟大的第四种力量 D.努力实现民族复兴
5.演讲中,称呼与情感表达密切相关。如,文中加点的“他们”指代中国共产党人,演讲者深情追述那时的中国共产党人所面临的艰难处境,向革命先辈表达由衷的崇敬和赞美。请简析文中另外两处加点的称呼所指代的对象以及相关句子表达的情感。
6.演讲要根据现场情况及时调整内容。文中ABCD四个段落,哪一段最可能是演讲者现场添加的?
7.好的演讲结语能有效调动听众的情绪。请从内容呼应和句子语气两方面简析选文末段的表达效果。
【答案】4.C 5.“你们”指在座官兵;演讲者以长者或导师的口吻,勉励官兵们要像革命先辈那样敢于斗争、敢于胜利,表达了对官兵们的殷切希望。“我们”指新中国、中华民族;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短时间内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伟大成就,演讲者和听众作为国家的一份子,为此感到无比的自豪和骄傲。 6.A 7.内容呼应;末段中,过去,“长征”呼应“百年苦难”的相应内容,今天,“拼搏”呼应“百年辉煌”的相应内容,中华民族是凭着信仰从苦难走向了辉煌;“追求胜利”“敢于胜利”与开头呼应。句子语气:演讲者以坚定、昂扬的语气,号召大家积极参与国家建设,鼓舞听众民族复兴的坚定信心,表达一往无前的决心。
【分析】4.本题考查标题。标题具有点明中心论点的作用,传达出文章内容之大概,同时也有引起读者阅读兴趣,并引发读者的思考的作用。根据最后一段“过去,长征就是信仰;今天,拼搏同样是信仰。追求胜利!敢于胜利!除了胜利,我们无路可走!”分析,本文谈论的是中国共产党人你的信仰。然后分析选项,“伟大的第四种力量(托夫勒忘记了第四种力量——信仰,中国共产党人以信仰表现出来的极大的、改天换地的、摧枯拉朽的力量!)”合适。故选C。
5.本题考查对关键词语的理解。结合“今天,在座官兵就是这支队伍的接续”分析,“你们”是指在座官兵;根据“你们就要像先辈那样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就像毛主席讲的那样——‘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所以,你们或的‘敢于胜利’我印象特别深刻”分析,演讲者以长者或导师的口吻,勉励官兵们要像革命先辈那样敢于斗争、敢于胜利,表达了对官兵们的殷切希望。
结合“1949年建国的时候,我们一穷二白,一颗钉子叫‘洋钉’,一袋水泥叫‘洋灰’,一盒火柴叫‘洋火’,全是从外国来的。而今天,完全不一样了”分析,“我们”指新中国、中华民族;根据“而今天,完全不一样了,我们短短几十年就完成了其他国家两三百年的现代化进程”分析,写出了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短时间内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伟大成就,演讲者和听众作为国家的一份子,为此感到无比的自豪和骄傲。
6.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把握。仔细阅读文本,根据文本的内容分析即可。根据A段中“大家呼喊的口号中最后一句是‘敢于胜利’”分析,呼喊口号,这是突发的,呼喊的内容“敢于胜利”也是演讲者无法预知的。不可能提前做好准备。故A段内容最可能是演讲者现场添加的。
7.本题考查结尾段的作用。要求从内容呼应和句子语气两方面分析。内容呼应;根据“过去,长征就是信仰”呼应“百年苦难(回想一下,我们百年救亡、百年复兴:从1840年到1949年的一百来年,无数的、先进的中国人为‘救中国’三个字浴血奋斗)”的相应内容;根据“今天,拼搏同样是信仰”呼应“百年辉煌(1949年到2049年,这一百年,我们要完成伟大的民族复兴,这是我们的目标,也是一次新的长征)”的相应内容,中华民族是凭着信仰从苦难走向了辉煌;“追求胜利”“敢于胜利”与开头呼应。句子语气:根据“你说,这是怎么做到的?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自强不息、吃苦耐劳、拼搏奋斗出来的!”“追求胜利!敢于胜利!除了胜利,我们无路可走!”等句子分析,演讲者运用了大量的感叹号,以坚定、昂扬的语气,“追求胜利!敢于胜利!”号召大家积极参与国家建设,鼓舞听众民族复兴的坚定信心,“除了胜利,我们无路可走!”表达一往无前的决心。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最后一次讲演
闻一多
①这几天,大家晓得,在昆明出现了历史上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李先生究竟犯了什么罪,竞遭此毒手?他只不过用笔写写文章,用嘴说说话,而他所写的,所说的,都无非是一个没有失掉良心的中国人的话!大家都有一支笔,有一张嘴,有什么理由拿出来讲啊!有事实拿出来说啊!(闻先生声音激动了)为什么要打要杀,而且又不敢光明正大地来打来杀,而偷偷摸摸地来暗杀!(鼓掌)这成什么话?(鼓掌)
②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是好汉的站出来!你出来讲!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厉声,热烈的鼓掌)杀死了人,又不敢承认,还要诬蔑人,说什么“桃色事件”,说什么共产党杀共产党,无耻啊!无耻啊!(热烈的鼓掌)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李先生在昆明被暗杀,是李先生留给昆明的光荣!也是昆明人的光荣!(鼓掌)
③去年“一二。一”昆明青年学生为了反对内战,遭受屠杀,那算是青年的一代献出了他们最宝贵的生命!现在李先生为了争取民主和平而遭受了反动派的暗杀,我们骄傲一点说,这算是像我这样大年纪的一代,我们的老战友,献出了最宝贵的生命!这两桩事发生在昆明,这算是昆明无限的光荣!(热烈的鼓掌)
④反动派暗杀李先生的消息传出以后,大家听了都悲愤痛恨。我心里想,这些无耻的东西,不知他们是怎么想法,他们的心理是什么状态,他们的心是怎样长的!(捶击桌子)其实很简单,他们这样疯狂地来制造恐怖,正是他们自己在慌啊!在害怕啊!所以他们制造恐怖,其实是他们自己在恐怖啊!特务们,你们想想,你们还有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你们以为打伤几个,杀死几个,就可以了事,就可以把人民吓倒了吗?其实广大的人民是打不尽的,杀不完的!要是这样可以的话,世界上早没有人了。
⑤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你们将失去千百万的人民!你们看着我们人少,没有力量?告诉你们,我们的力量大得很,强得很!看今天来的这些人,都是我们的人,都是我们的力量!此外还有广大的市民!我们有这个信心: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翻开历史看看,你们还站得住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我们的光明就要出现了。我们看,光明就在我们眼前,而现在正是黎明之前那个最黑暗的时候。我们有力量打破这个黑暗,争到光明!我们的光明,就是反动派的末日!(热烈的鼓掌)
⑥李先生的血不会白流的!李先生赔上了这条性命,我们要换来一个代价。“一二,一”四烈士倒下了,年青的战士们的血换来了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现在李先生倒下了,他的血要换取政协会议的重开!(热烈的鼓掌)我们有这个信心!(鼓掌)
⑦“一二,一”是昆明的光荣,是云南人民的光荣。云南有光荣的历史,远的如护国,这不用说了,近的如“一二,一”都是属于云南人民的。我们要发扬云南光荣的历史!(听众表示接受)
⑧反动派挑拨离间,卑鄙无耻,你们看见联大走了,学生放暑假了,便以为我们没有力量了吗?特务们!你们错了!你们看见今天到会的一千多青年,又握起手来了,我们昆明的青年决不会让你们这样蛮横下去的!
⑨反动派,你看见一个倒下去,可也看得见千百个继起的!
⑩正义是杀不完的,因为真理永远存在!(鼓掌)
历史赋予昆明的任务是争取民主和平,我们昆明的青年必须完成这任务!
我们不怕死,我们有牺牲的精神!我们随时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长时间热烈的鼓掌)
8.这篇讲演的①②两段,就暗杀李公朴先生事件,从哪几个方面痛斥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卑劣无耻?
9.“所以他们制造恐怖,其实是他们自己在恐怖啊!特务们,你们想想,你们还有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这几句话中的人称由“他们”变为“你们”,请说说变换人称的作用。
10.这篇演讲验证了《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中闻一多“ ”的方面,表现了闻一多先生 精神。
11.文中的⑨— 段都是独句成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2.闻一多先生预言敌人“快完了”,人民一定胜利,有什么根据?请从文章中找答案。
【答案】8.①李公朴无罪而遭毒手,足以见得国民党反动派的卑劣无耻;②要打要杀,又不敢“光明正大”地来打来杀,只会偷偷摸摸地暗杀,更见其卑劣无耻;③杀了人,为推脱罪责,反造谣诬蔑被害者,嫁祸于共产党,最是卑劣无耻。 9.用“他们”是向听众揭露敌人的罪行及其本质,用“你们”是对敌人进行正面指责、揭露。变换人称表现讲演者大无畏的精神和无比愤怒的感情。 10. 说; 大无畏的革命 11.既表达了作者对国民党反动派黑暗统治的抨击与谴责之情,也表达了作者对民主和平生活一定会到来的坚定信念。 12.首先,他们这样疯狂地制造恐怖,这是他们自己在慌,在害怕,自己在制造恐怖。其次,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最后,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是不被人民毁灭的。
【详解】1.本题考查的是文段的阅读理解及概括能力。找出关键语句,而后总结概括。
2.本题考查的是对行文中通过变换人称来表达强烈感情的手法的分析能力。
3.此题意在考查比较阅读的能力。
4.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独句成段最重要的作用是调整节奏、突出强调。结合语境,我们就会概括出答案。
5.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能力。整体阅读文章,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就会发现文中答案。
四、作文
13.【典型技法】
演讲者把不同的人物置于明暗对比鲜明的角度,故意拉大两者距离,并赋予不同的情感色彩,从而达到更佳的表达效果。如在第2段中,“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把反动派与李公朴置于对比的立场,以反动派的“耻”衬托李先生的“荣”,又以李先生的“荣”反衬反动派的“耻”,两者互相作用。在强烈的对比中,表现对反动派的愤怒与蔑视,和对李先生的赞扬,充分表达出闻一多先生大义凛然、爱憎分明的爱国主义感情。
【片段训练】请运用对比手法写一段文字,100字左右。
【答案】月亮的光芒是柔和的,她不似太阳那般耀眼夺目、热情四射,但她的宁静之美却深深地吸引着我。她总是在寂静的夜晚默默地为大地添上一抹光亮,让在外的人们能够看清回家的路,她也总会给人们的心头添上一抹温馨之感。
【详解】写作训练类题型。要求采用对比的手法,对比,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
写作训练,考查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难度较大。做题时应该注意审题,将题目要求表达完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