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6课 隋唐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
【课程标准】
了解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事,从中外文化交流方面认识隋唐王朝在世界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准确说出隋唐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史实,如遣隋使、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理解这些交流活动对中外文化发展的影响,提升归纳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时空观念)
2.通过分析图片、史料等,探究隋唐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特点和影响,培养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能力;在小组讨论中,增强合作学习和表达能力。(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3.认识到隋唐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意义,感受古代中国的开放包容和文化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家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的过程和意义;唐朝与日本、新罗、天竺等国家和地区的交往史实。
2.教学难点:理解唐朝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及历史启示;比较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的异同点。
【教学方法】
讲授法、史料分析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展示内容:展示 86 版《西游记》剧照和唐僧的经典台词 “贫僧唐三藏,自东土大唐而来,去往西天拜佛求经” ,提问:历史上真的存在唐三藏这个人吗?他所指的西天是哪里呢?隋唐时期中外交流中还有哪些代表人物?
提示引导:引导学生回忆《西游记》的相关情节,思考文学作品与历史事实的联系;鼓励学生大胆猜测 “西天” 的位置和可能涉及的国家。
过渡语:大家的想法都很有趣。其实,《西游记》中的唐僧是有历史原型的,他就是玄奘。隋唐时期,中国与世界的交流十分频繁,除了玄奘,还有许多重要的人物和事件。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第 6 课《隋唐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去探寻那段精彩的历史。
(二)新课讲授
1. 瀛海使帆 —— 遣隋使和遣唐使
(1)含义与目的
展示内容:展示《弘法大师行状绘词》《遣唐使团踏浪行》等图片,以及相关文字资料。
教师提问:阅读课本 31 页,结合这些资料,说说什么是遣隋使与遣唐使?日本派遣这些使团来中国的目的是什么呢?
提示引导:指导学生从课本中提取关键信息,明确遣隋使、遣唐使的定义;引导学生关注材料中提到的日本对中国文化的评价,思考日本派遣使团的内在需求。
过渡语:了解了遣隋使和遣唐使的含义与目的,那他们在唐朝的活动有哪些特点呢?
(2)遣唐使的特点
展示内容:展示关于遣唐使来华时间、次数、人数、人员构成的史料。
教师提问:阅读这些史料,指出唐朝时来华遣唐使有哪些特点?从这些特点中,你能看出什么?
提示引导:引导学生从时间跨度、派遣次数、人员规模和素质等方面分析特点;思考这些特点反映出日本对中国文化的态度以及当时两国交流的程度。
过渡语:遣唐使的这些特点,充分体现了日本对中国文化的重视。他们的到来,给日本带来了哪些影响呢?
(3)影响
展示内容:展示唐朝长安城与日本平城京平面图、唐三省六部制与日本二官八省制对比图,以及日本和同开珎与唐朝开元通宝、日本文字与中国文字等图片。
教师提问:仔细观察这些图片,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日本遣唐使来唐给日本带回了什么?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提示引导:从政治制度、经济、文化等方面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对比两国在城市建设、政治制度、货币、文字等方面的相似之处,探讨遣唐使对日本社会变革和发展的推动作用。
过渡语:遣唐使促进了中日文化的交流,而在这一时期,还有一位重要人物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贡献,他就是鉴真。
2. 佛光东渐 —— 鉴真东渡
(1)六次东渡
展示内容:展示鉴真东渡路线图,以及描述鉴真六次东渡过程的文字资料。
教师提问:鉴真东渡经历了怎样的过程?从他的经历中,你能感受到他怎样的精神品质?
提示引导:引导学生根据路线图和文字资料,梳理鉴真东渡的六次尝试,关注其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从鉴真面对困难时的坚持和选择,分析他所展现出的精神品质。
过渡语:鉴真不畏艰难,最终成功东渡日本。他在日本的活动,对中日文化交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影响
展示内容:展示鉴真在日本传授佛法、传播中国文化的相关图片和文字资料,以及郭沫若的诗句 “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已为人传道义,唐风洋溢奈良城”。
教师提问:鉴真在日本做了哪些事情?这些活动对中日文化交流有什么重要意义?结合诗句,谈谈你对鉴真的认识。
提示引导:从鉴真传播佛法、传授医药、文学、书法等知识方面分析他的贡献;理解诗句中对鉴真精神和贡献的赞美,从文化传播、友好往来等角度阐述鉴真东渡的意义。
过渡语:除了日本,唐朝与新罗的交往也十分密切。接下来,我们一起了解唐与新罗的交往情况。
3. 唐韵同辉 —— 与新罗的交往
(1)概况
展示内容:展示关于唐与新罗交往的文字资料,包括人员往来、贸易往来、文化交流等方面的信息。
教师提问:阅读课本 33 页和这些资料,说说唐与新罗来往频繁的表现有哪些?新罗从唐朝学习到了什么?又向唐朝输入了什么?
提示引导:指导学生从资料中提取关键信息,从使节往来、留学生派遣、贸易活动、文化借鉴等方面归纳交往表现;明确新罗在政治制度、科技、文化等方面对唐朝的学习以及朝鲜半岛特色文化传入中国的情况。
过渡语:唐与新罗的交往呈现出多方面的特点,那么这种交往具有怎样的独特之处呢?
(2)特点
展示内容:再次展示唐与新罗交往在人员、文化、贸易等方面的资料。
教师提问:结合这些资料,思考唐与新罗的关系有何特点?这种特点对双方有什么积极影响?
提示引导:引导学生从交往的双向性出发,分析双方在文化、经济等方面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情况;思考这种双向交流对双方文化丰富、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过渡语:唐朝与新罗的交往是双向互利的,除了和新罗交往,唐朝时也有与天竺交往的事例,其中玄奘西行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
4. 天竺求佛 —— 玄奘西行
(1)人物与概况
展示内容:展示玄奘的图片、《西游记》剧照、玄奘西行路线图以及相关文字介绍。
教师提问:《西游记》中的唐僧以谁为原型?玄奘西行的目的是什么?他在天竺有哪些重要活动?
提示引导:引导学生区分文学作品和历史事实,明确玄奘是唐僧的原型;从文字介绍和路线图中获取玄奘西行的目的、路线和在天竺的学习、讲学等活动信息。
过渡语:玄奘在天竺的经历丰富了他的学识,他回国后也为中国佛教和文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贡献
展示内容:展示《大唐西域记》的相关图片和内容片段,以及关于玄奘译经工作的资料。
教师提问:玄奘回国后做了哪些事情?《大唐西域记》有什么重要价值?从玄奘的经历中,我们能学习到什么精神?
提示引导:从玄奘译经、口述成书等方面阐述他的贡献;分析《大唐西域记》在研究中外交流史、古代印度历史文化等方面的价值;从玄奘克服重重困难完成西行的过程,总结他的精神品质。
过渡语: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都是唐朝对外交往的重要事件,它们之间有什么异同点呢?我们来一起探究一下。
(3)比较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
展示内容:展示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的对比表格,包括人物、在位皇帝、方向、国家、目的、贡献等方面。
教师提问:观察表格,结合所学知识,比较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的不同点和相同点。从他们的经历中,你能看出唐朝对外交往的什么特点?
提示引导:引导学生从表格中的各项内容出发,对比两人在出行方向、目的、贡献等方面的差异;从他们都克服困难、促进文化交流等方面总结相同点;进而分析唐朝对外交往的开放性、双向性等特点。
过渡语:唐朝的对外交往不仅局限于日本、新罗和天竺,还与东罗马帝国、大食等国家有着密切往来。
5. 万国来朝 —— 与东罗马帝国、大食的交往
展示内容:展示唐朝与东罗马帝国、大食交往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包括东罗马帝国使臣来华、进贡物品,大食与唐朝通好次数以及中国造纸术传播等信息。
教师提问:唐朝与东罗马帝国、大食的交往有哪些表现?中国造纸术通过大食传播到西方,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从这些交往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提示引导:引导学生从资料中提取唐朝与两国交往的具体史实,如使臣往来、贸易物品、技术传播等;思考造纸术对西方文化发展的推动作用;从唐朝与多个国家的交往,总结唐朝对外交往的广泛程度和重要意义。
过渡语:唐朝与众多国家的频繁交往,展示了其开放包容的大国风范。那么,唐朝对外交往如此频繁的原因是什么呢?
6. 唐朝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及启示
展示内容:展示《唐朝对外交往示意图》以及相关文字材料,如 “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唐太宗设‘鸿胪寺’接待外国使者,鼓励外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居住、做官、通婚” 等。
教师提问:根据材料,归纳总结唐朝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有哪些?从唐朝的对外交往中,我们能获得哪些启示?
提示引导:引导学生从唐朝的国力、文化水平、对外政策、交通条件等方面分析原因;从开放交流对国家发展的促进作用,思考对当今社会的启示,如坚持对外开放、提升综合国力等。
过渡语:通过学习,我们对隋唐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有了全面的了解。下面,我们来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
(三)课堂小结
展示内容:用思维导图展示隋唐时期与日本、新罗、天竺、东罗马帝国、大食等国家和地区的交往史实,包括遣隋使和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重要事件。
教师提问:同学们,回顾本节课内容,谁能说一说隋唐时期中外文化交流有哪些主要史实?这些交流活动对中外文化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唐朝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引导:依据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按国家和地区梳理交往史实;从文化传播、经济发展、国家关系等方面阐述影响;从国力、政策、交通等角度回顾原因。
总结语:隋唐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丰富多彩,不仅促进了各国文化的发展,也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的魅力。希望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更好地理解古代中国的对外交往历史。
(四)中考链接(真题练习)
1.(2024·黑龙江·中考真题)归纳总结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根据下图学习笔记归纳的学习主题是( )
·开通大运河 ·“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鉴真东渡与玄奘西行
A.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D.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2.(2024·甘肃·中考真题)唐朝灿烂的文化深深地影响了友好邻邦,使中国成为东方文化的渊源,下列史事中扩大了中华文化影响力的是( )
A.玄奘西行 B.文成公主入藏
C.设置安西都护府 D.鉴真东渡
3.(2023·湖北·中考真题)下列四个历史事件中,与其他三个性质不同的一项是( )
A.甘英出使大秦 B.鉴真东渡日本
C.玄奘西行天竺 D.文成公主入藏
4.(2023·甘肃·中考真题)谢弗在《唐代的外来文明》中说:“在唐朝统治的万花筒般的三个世纪中,几乎亚洲的每个国家都有人曾经进入过唐朝这片神奇的土地。”下列能印证这一论述的史事是( )
A.鉴真六次东渡日本传授佛经 B.玄奘西行取经游历100多个国家
C.有70多个国家与唐朝有来往 D.马可·波罗在中国生活了17年
参考答案:CDDC
【板书设计】
与日本(遣隋使和遣唐使;鉴真东渡)
与新罗(贸易往来,文化交流)
隋唐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 与天竺(玄奘西行和《大唐西域记》
与东罗马(与唐朝往来频繁)
与大食(造纸术传播)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展示图片、史料分析、对比探究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隋唐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然而,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在分析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的精神品质以及唐朝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时,理解不够全面和深入。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提供更多的拓展资料,帮助学生深化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同时,在课堂时间把控上还需更加精准,确保每个教学环节都能充分展开,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