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一五计划
壹:经济建设——第一个五年计划
贰:政治建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
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目录
了解一五计划、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等重要事件、人物、现象等,知道一五计划发生的基本线索,初步养成历史时序意识和历史空间感。(唯物史观、时空观念)
运用史料分析一五计划的必要性和历史意义,理解一五计划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对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意义。(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通过本课,感知党和政府在经济和民主建设方面进行的探索和努力,加深对党和政府的拥护。(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定目标 育素养
1
2
3
壹:经济建设——第一个五年计划
毛泽东的这段话反映了当时中国怎样的现状?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用外国人的话说,这是一个连铁钉都需要进口的国家。
——毛泽东(1954年6月)
我国是落后的农业国,工业水平很低,基础薄弱,门类不全
壹:经济建设——第一个五年计划
钢产量
(人均)
发电量
(人均)
2.37公斤
2.76千瓦时
中国
钢产量
(人均)
发电量
(人均)
4公斤
10.9千瓦时
印度
钢产量
(人均)
发电量
(人均)
538.3公斤
2949千瓦时
美国
五十年代中、印、美钢和电产量比较
壹:经济建设——第一个五年计划
我国怎样改变现状?
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目的),我国政府编制了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
壹:经济建设——第一个五年计划
分析饼状图,我们可以得到哪些有效信息?
“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施的150多项重点工程项目比例示意图
特点:重工业为主
①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②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
③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等
主要任务
壹:经济建设——第一个五年计划
我国为什么要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材料一 要想大力发展轻工业,要使工业给农业以更大的支持,要满足人民群众对物质生活的迫切需要,就必须优先建立和发展钢铁冶金、有色金属、机械制造、能源交通等重工业。
……当时中国出于经济建设、外交便利及国家安全方面的考虑,采取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在工业化道路的选择上也必然趋附于苏联的优先发展重工业道路。
——林捷燕、《新中国“一五”计划的工业强国梦探讨》
材料二 促成当时中国选择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一个更直接的原因,是朝鲜战争所导致的国家安全受到威胁,此后西方对中国的封锁禁运,也使建立独立工业体系的要求更迫切。
——武力、温锐《1949年以来中国工业化的“轻、重”之辨》
人民迫切要求改变工业落后面貌
借鉴苏联的成功经验
加强国防实力
壹:经济建设——第一个五年计划
一五计划取得了哪些主要成就?
一大桥
二铁路
三公路
四工厂
一大桥
二铁路
三公路
四工厂
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通车后的宝成铁路
通车后的鹰厦铁路
青藏公路
川藏公路
新藏公路
鞍山钢铁公司轧钢厂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沈阳飞机制造厂
壹:经济建设——第一个五年计划
沈阳第一机床厂
壹:经济建设——第一个五年计划
品种 1957年产量 比1952年增长
钢 535万吨 296%
煤 1.3亿吨 96%
原油 146万吨 235%
发电量 193.4亿度 165%
粮 1.95亿吨 19%
棉 164万吨 26%
一五计划超额完成又有何意义?
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壹:经济建设——第一个五年计划
素养提升:结合所学,我国为什么能超额完成“一五计划”?
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方针政策
②苏联的援助
③人民群众的勤劳奋斗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也加紧进行,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
贰:政治建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观看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视频,从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贰:政治建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观看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视频,从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1.人大代表具有广泛代表性
全国5.7亿人参加了基层选举
全国人大代表1226人,其中女性代表147人,少数民族代表178人,华侨30人
他们的年龄从18岁到90多岁都有
3.人大代表选举国家领导人
主席
毛泽东
副主席
朱德
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长
刘少奇
国务院总理
周恩来
2.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全国共1.5亿人参加了讨论,提出118万条修改意见
贰:政治建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阅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节选内容,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性质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利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
第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
第二十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反映人民利益
规定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以国家根本大法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954年《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临时宪法作用宣告结束)
贰:政治建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有何意义?
1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国家主席
国务院
中央军事委员会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叁:翻身促生产——析土改意义
知识拓展:两会
全国人大会议
全国政协会议
两会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每年3月份两会先后召开全体会议一次,每5年称为一届,意义在于将“两会”代表从人民中得来的信息和要求进行收集及整理,传达给党中央。
课堂小结
单元概览
当堂测评
1.(2023·山东青岛·统考中考真题)1957年,我国的钢产量为535万吨,比1952年增长近3倍;原煤为1.31亿吨,比1952年增长98.6%;发电量为193亿度,比1952年增长164.4%;棉布为50.6亿尺,比1952年增长3296%。这些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 )
A.第一个五年计划有序开展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正式确立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A
单元概览
当堂测评
3.(2023·湖北武汉·统考中考真题)“一五计划”期间,新的工业部门纷纷建立,主要有飞机制造业、汽车制造业、新式机床制造业、重要有色金属冶炼业等。在建设沿海地区工业的同时,华中、西北等地区的新工业区也初步形成。这主要说明“一五计划”( )
A.加速推进航空业,注重自主研发 B.优先发展重工业,兼顾区域均衡
C.突出建设交通业,关注协调发展 D.大力投资制造业,完成三大改造
A
单元概览
当堂测评
3.(2023·黑龙江大庆·中考真题)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这就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定了( )
A.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