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改革
壹:追根溯苦源——探土改之因
贰:依法分田地——明土改经过
叁:翻身促生产——析土改意义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第3课 土地改革
目录
了解土地改革重要事件、人物、现象等,知道土地改革发生的基本线索,初步养成历史时序意识和历史空间感。(唯物史观、时空观念)
运用史料分析土地改革的必要性和历史意义,认识土地改革对巩固新中国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通过对土地改革的学习,理解基本国情是国家制定政策的依据,加深对党和政府政策的认同感。(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定目标 育素养
1
2
3
壹:追根溯苦源——探土改之因
新中国成立后为什么要进行土地改革呢?
为什么要进行这种改革呢?简单地说,就是因为中国原来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这就是我们民族被侵略、被压迫、穷困及落后的根源……这种情况如果不加以改变,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就不能巩固,农村生产力就不能解放,新中国的工业化就没有实现的可能,人民就不能得到革命胜利的基本果实。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全国土地改革前农村人口及土地占有情况
地主、富农
贫农、雇农
占农户总数(%)
不到7%
57%以上
占农村耕地(%)
50%以上
14%
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根本原因)
巩固新政权的需要
壹:追根溯苦源——探土改之因
新中国成立后为什么要进行土地改革呢?
已完成土改
3亿多人口
范围“新解放区"
新解放区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直接原因)
1950年
1950年冬起
1952年底
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土地改革开始
新解放区分批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在劳动中改造自己
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贰:依法分田地——明土改经过
土地改革经历了怎样的历程?
贰:依法分田地——明土改经过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内容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有效信息?
第一条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地主土地所有制
农民土地所有制
土地私有制
贰:依法分田地——明土改经过
土地改革中在经济上保存富农、在政治上中立富农,这是为什么?
如果我们暂时不动半封建富农,待到几年之后再去动他们,则将显得我们更加有理由,即是说更加有政治上的主动权.......我们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统一战线,现在已经在政治上、经济上和组织上都形成了,而民族资产阶级是与土地问题密切联系的,为了稳定民族资产阶级起见,暂时不动半封建富农似较妥当的。
——毛泽东《征询对待富农策略问题的意见》
减少土地改革的阻力,有利于土地改革的顺利完成
贰:依法分田地——明土改经过
观察图片,经过土地改革,农民获得了什么?
青海省农民在土地改革运动中分到的土地上耕作
土地改革运动中分到劳动工具的农民
土地、牲畜
劳动工具
贰:依法分田地——明土改经过
观察图片,经过土地改革,农民获得了什么?
房屋执照和土地房产所有证
房屋
贰:依法分田地——明土改经过
素养提升:回顾所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政策有哪些?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国共对峙时期
抗日战争时期
解放战争时期
新中国成立后
打土豪,分田地
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没收地主土地,耕者有其田,按照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贰:依法分田地——明土改经过
知识拓展:西藏土地改革
全国约有3500万人口的少数民族地区,中央人民政府决定分别不同情况。用更长的时间,采取适合少数民族的特点和有利于民族团结的政策,来完成民主改革的任务。1959年,西藏地区进行了民主改革,中心任务是把封建农奴主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彻底消灭封建农奴制度。经过近两年的时间,西藏地区完成了以土地改革为中心的民主改革。
1959年,西藏翻身农奴
参加选举
叁:翻身促生产——析土改意义
阅读史料,分析土地改革的意义
材料一: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就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这样,当作一个阶级来说,就在社会上废除了地主这一个阶级,把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样一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1950年6月)
①彻底摧毁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
叁:翻身促生产——析土改意义
阅读史料,分析土地改革的意义
材料二: 在新中国成立前,武汉市喻桥乡贫农陈友汉家里的土地很少,没有耕牛、农具,每年只收入350千克谷,一年之中吃野菜、麦皮、杂粮达8个月之久,全家一年只吃2千克油、3.5千克盐。土地改革后,他家有田地15亩多,农具齐全,全年有米吃。1953年,他家收谷1600千克,一年能吃24千克油、14千克盐。
——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②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叁:翻身促生产——析土改意义
阅读史料,分析土地改革的意义
材料三:正如土改时担任中共山西省委第一书记的陶鲁笳后来所说:农民得到了土地,我们的党就得到了农民的拥护。全国农民拥护的事情,那个时候,没有办不成的。
——聂俊华《新解放区土地改革成功原因探析》
③得到农民拥护,巩固人民政权
叁:翻身促生产——析土改意义
阅读史料,分析土地改革的意义
材料四:1949—1952年全国主要农业产品产量统计(单位:万吨):
④解放农村生产力,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为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93296810-A885-4BE3-A3E7-6D5BEEA58F35}年份
粮食
棉花
油料
黄花麻
糖料
茶叶
水果
1949
11318.0
44.4
256.4
3.7
283.3
4.1
120.0
1950
13212.5
69.2
267.2
7.9
337.8
6.5
132.5
1951
14368.5
103.1
362.0
25.0
498.9
7.9
156.4
1952
16391.5
130.4
419.3
30.6
759.5
8.2
244.3
新农村
叁:翻身促生产——析土改意义
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农民分到了土地,翻身作了主人,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这给我们今天的建设和发展有什么启示?
建立适合农村发展的经济制度,解放生产力,才能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的发展。
改
地
土
革
时间:1950-1952年
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内容: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原因:①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根本原因)
②巩固新政权的需要
③新解放区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直接原因)
意义:①彻底摧毁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②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③得到农民拥护,巩固人民政权④解放农村生产力,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为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课堂小结
单元概览
当堂测评
1.(2023·山东济南·统考中考真题)20世纪50年代初,许多农民见面时的问候语由“老乡,吃了吗?”变为“同志,翻身了吗?”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土地改革的开展 B.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成立
C.人民公社的成立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A
单元概览
当堂测评
2.(2023·内蒙古赤峰·统考中考真题)土地改革后,“辽宁金县三十里堡梅家村的翻身农民,昼夜不停地拉土垫地,把1000多亩盐碱地改变为良田,种上花生和棉花。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1.4亿吨,比1949年增长26.9%。”这表明土地改革(????)
A.巩固了人民政权 B.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C.建立土地公有制 D.使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
D
单元概览
当堂测评
3.(2023·福建·统考中考真题)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农民、农业和农村问题。图1、图2体现的历史事件的共同之处是(????)
A.保障了解放战争的胜利 B.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C.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D.确立了土地公有制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