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纸的发明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面加点字的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
A.朝鲜 鲜明 鲜为人知 B.劳累 累赘 日积月累
C.切开 切菜 切水果 D.便宜 方便 大腹便便
2.下列不是我国四大发明的一项是( )
A.造纸术 B.指南针 C.火药 D.火箭
3.下列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携带(xié) 爪牙(zhuǎ) 拱桥(gǒng)
B.风貌(mào) 制造(zhì) 工匠(jiàng)
C.咖啡(kā) 摊贩(fàn) 选择(zhé)
D.交税(suì) 朝鲜(xiǎn) 笼子(lóng)
4.“人们把文字刻在竹片上。”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们把竹片刻在文字上。
B.人们在竹片上刻文字。
C.文字被人们刻在竹片上。
5.下列词语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发明造纸术 创造文字 B.记录事情 满足需要
C.改正造纸术 携带方便 D.积累经验 传承方法
二、填空题
6.根据课文,在下列句子中的“___”里填上字母序号,“( )”里填上数字序号,并给句子排序。
A.造纸术发明以前 B.西汉时代 C.东汉时代
①价钱太贵,不能普及 ②比较粗糙,不便书写 ③可以大量制造,价格便宜 ④很笨重,不便于使用
1. ,人们用麻来造纸。但是,麻纸( )。
2. ,蔡伦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改进了造纸术,造出来的纸( )。
3. ,记录一件事情,就把文字刻在龟甲和兽骨上,或铸刻在青铜器上。后来,人们又把文字写在竹片和木片上,再用绳子穿起来,就成了一册书。但是,这种书( )。后来,人们在蚕丝织成的帛上写字。帛虽然轻便,但是( )。
排序:
7.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表。
时间 纸的演变
造纸术发明以前 人们用龟甲、兽骨、青铜器、竹片、木片、帛等来记录文字
西汉时代
东汉时代
后来 造纸术传到了全世界,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8.由下图我想到课本中的一个四字词语: 。下列哪一项与这个词语意思相反?( )。
A. 学贯中西 B.满腹经纶 C.目不识丁 D.才高八斗
9.请认真听读,思考问题。
1.读短文,下列与文章意思相符的选项是 。
(1)榫卯结构都成富有弹性的框架。
(2)榫卯是在两个木构件上所采用的一种凹凸结合的连接方式。凸出部分叫卯;凹进部分叫榫(或榫头)。
(3)榫卯结构广泛用于建筑,同时也广泛用于家具。
2.问家长,或者查资料看看我国哪些古老的建筑主要用的榫卯结构。
10.联系课文内容作答。
1.蔡伦造纸的过程是怎样的?
2.蔡伦的这种造纸方法有什么优点?
三、语言表达
11.按要求写句子。
(1) 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修改病句)
(2) 古时候用“学富五车”形容一个人学问高,是因为书多的时候需要用车来拉。(用划线的词语造句)
(3) 帛比竹片、木片轻便。帛的价钱太贵。(用关联词语把两句话连成一句话)
四、现代文阅读
拓展阅读。
闻名天下“蔡侯纸”
东汉以前,人们通常都用竹简和丝帛作为记载文字的材料。有些很长的奏章要用许多竹简,翻阅起来非常不方便,也不便随身携带;而用丝帛作为书写的载体,虽然方便,但是很昂贵,普通人家根本承担不起这样的费用。
蔡伦平常喜欢读书,对于书简带来的种种不便深有感触。于是,制造出一种轻便的、价格低廉的书写材料,就成了蔡伦的梦想。为了实现这个梦想,蔡伦翻阅了许多前人的资料,进行了大量的探索。
有一天,蔡伦看到宫女们在用蚕丝制造各种丝织品.从她们的制造过程中,蔡伦顿时有了灵感。他连忙赶回去,和匠人们共同研究,把树皮、麻头、破布、渔网等混合在一起,捣碎弄烂,然后将这些东西糅合在一起,拌匀压实后晾干。经过反复的试验和研究,蔡伦终于制造出了廉价和实用的纸张。
蔡伦把发明纸的过程详细地记录下来,连同自己制造的第一张纸,一起献给汉和帝,请他过目。汉和帝亲自试验后,非常满意,重重赏赐了蔡伦,并把制造纸的方法颁布天下。当时人们把这种纸叫做“蔡侯纸”。
12.东汉以前,人们常用的记载文字的材料是 、 。
13.当时,传统的书写材料有什么缺陷?
14.蔡伦的梦想是 。
15.蔡伦从什么情景中获得了造纸的灵感?
16.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蔡伦造纸的具体步骤:先把 ,然后 。
阅读加油站。
齐白石先生二三事
齐白石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国画大师,他12岁开始学画,几十年如一日,在艺术的道路上不断探索,绘画技艺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为我国国画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苦心画虾
人们最推崇的是齐白石画的虾。那一只只通体透明、触须若动的虾.活灵活现,仿佛有跃出画面之感。白石老人画虾的杰出成就,也绝非一日之功。他说过:“我画虾几十年,才得其神。”
最初,齐白石画的虾,长臂和躯干变化不多,长须也大都画成平摆的6条长线。他自己很不满意,于是在大碗里养了几只长臂虾,经常置于画案,每天仔细观察,还常常用笔杆触动它们,让虾表演各种姿态,然后抓住瞬间的变化进行写生。虾的眼睛是两个小圆球,他原来也只画两个浓墨点,在写生时,他观察到虾在水中游动时两眼外横,就以夸张的手法,改画为横笔,这便画出了虾的生气。虾臂和虾钳,是突出虾的姿势和动作的主要部分,过去画法变化不多,齐白石经过反复观察,发现虾急游时双臂伸直,两钳紧合;缓游时双臂弯曲,两钳微张。虾须的变化也同动作关系极大;急游时,向后的弯度较大:缓游或静止时,弯度较小。他把这些观察的细微变化,统统融于自己的画中。经过几十年的钻研,他画的虾真正达到了“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
临摹学生的画
30年代,齐白石在北平艺术专科学校任国画教师。有一次,他的学生谢时尼在课堂上画了一幅《梅鸡》图,梅花下的公鸡画得栩栩如生,特别是那弯弯的尾巴显得格外活泼有神。齐白石欣赏了许久,笑着说:“你的画太有味道了,借我回去临摹一下好吗?”一周后,他又来上课时,拿出自己临摹的作品对谢时尼说:“你看我临得好不好?”谢时尼不禁被老师这种虚心的精神深深感动了。
不教一日闲过
齐白石先生所以能取得巨大的艺术成就,是他一生勤奋的结果。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艺术生涯中,他几乎没有一天不在作画。他经常说:“不教一日闲过。”并把这句话写出来,挂在墙上以自励。
有一年春节,村里玩龙灯,别人沉浸在节日的气氛中,尽情地玩耍。可他仍在屋里读诗作画,连龙灯玩到家中都不知道。
他80寿辰那日,学生、亲朋好友齐来祝寿,从早到晚络绎不绝。他笑吟吟地送往迎来,把客人全送走时已是深夜了。第二天清晨,他很早就起了床,顾不上吃饭,走到画室,摊纸挥毫就画了起来。画了5张规定的“作业”,他仍没有停笔.家里人奇怪地问:“你不是已经画够5张了吗?”他说:“昨天一日客人多,没作画,今天追画几张,以补昨天的‘闲过’。”
17.火眼金睛。划去加点字不正确的读音。
卓(zhuō zhuó)越 栩栩(xú xǔ)如生
钻(zhuān zuān)研 笑吟吟(yīn yín)
18.猜一猜,每个句子介绍的是哪个成语?请把词语填入括号中。
栩栩如生 络绎不绝 活灵活现 登峰造极
登上峰顶,到达最高处,比喻水平达到最高点。 ( )
形容描述或模仿的人或事物生动逼真。 ( )
形容人、车、马、船等连续不断。 ( )
形容作品、画作生动逼真,就像活的一样。 ( )
19.齐白石大师经过( )的钻研,他画的虾真正达到了“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
A.几年 B.十几年 C.几十年
20.齐白石“苦心画虾”说明:
21.齐白石是怎样对待学生画的《梅鸡》图的?请用“___”画出文中相关的句子。
22.从“临摹学生的画”中,可以看出齐白石( )。
A.严肃 B.虚心 C.骄傲 D.自信
23.齐白石经常自励的一句话是:
24.学一招,本文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采用了小标题的形式呈现了齐白石的三个故事,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10.纸的发明》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答案 C D B A C
1.C
2.D
3.B
4.A
5.C
6. B ② C ③ A ④ ① 312
7. 人们用麻来造纸 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8. 学富五车 C
9. (1)(3) 中国北京紫禁城、颐和园的建筑使用了榫卯结构。
10. 他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一种既轻便又好用的纸。 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
11. 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我回家晚了,是因为被老师留下办黑板报了。 虽然帛比竹片、木片轻便,但是价钱太贵。
12. 竹简 丝帛 13.竹简,翻阅不方便,也难于随身携带;丝帛,虽然方便,但是很昂贵。 14.制造出一种轻便的、价格低廉的书写材料 15.他从宫女们用蚕丝制造各种丝织品的过程中获得了造纸的灵感。 16. 树皮、麻头、破布、渔网等混合在一起,捣碎弄烂 将这些东西糅合在一起,拌匀压实后晾干
17.zhuō xú zhuān yīn 18. 登峰造极 活灵活现 络绎不绝 栩栩如生 19.C 20.要想做好一件事,必须得下苦功夫。 21.齐白石欣赏了许久,笑着说:“你的画太有味道了,借我回去临摹一下好吗?”一周后,他又来上课时,拿出自己临摹的作品对谢时尼说:“你看我临得好不好?” 22.B 23.不教一日闲过。 24.这样写使文章条理清楚,所写的内容一目了然,便于读者理解。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