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难点专题10 世界文明多样性-2025年中考历史【热点·重点·难点】专练(上海专用)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重难点专题10 世界文明多样性-2025年中考历史【热点·重点·难点】专练(上海专用)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1.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3-04 14:41: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年中考历史【热点 重点 难点】专练
重难点专题10 世界文明多样性
【体系建构】
【例题剖析】
【例题】(2024·上海宝山·一模)文明多样性你是否听说过“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的魅力所在。我们在传承和创新本民族创造的灿烂文明时,也应该去尊重和欣赏其他民族的文明。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左侧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会徽“冬梦”。会徽以汉字“冬”为灵感来源,运用中国书法的艺术形态,将厚重的东方文化底蕴与国际化的现代风格融为一体,增强了字体的文化内涵和表现力,也体现了与会徽图形的整体感和统一性。
左侧为2018年意大利时尚服装展——编织长裙,设计师将古埃及孟斐斯编织工艺融入编织长裙,将来自秘鲁等南美洲的部落元素,展现出不同地域的文化和传统之美。
[步骤一]看成果,定区域
(1)将下列文明成果与材料一的文明区域匹配。
文明成果 《汉谟拉比法典》 金字塔 佛教 《荷马史诗》 儒家学说
文明区域 ______ ④ ___ ___ ①
[步骤二]析材料,说交流
(2)阅读材料二、三,列举两条不同区域文明之间交流、互动的方式。
[步骤三]看设计,话理解
(3)阅读材料三,简要叙述两位设计者对“文明多样性”的理解。
[步骤四]据所学,谈认识
(4)结合材料和所学,谈谈你对“文明多样性”的认识。
【答案】
(1) ①. ③ ②. ② ③. ⑤
(2)战争;帝国扩张;文化传播、使节往来;殖民扩张;信息全球化等。
(3)对本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对他国文明的借鉴与欣赏;对现代新潮文化的尊重与创造等。
(4)文明从分散到整体、经济全球化,文明成果多元。全球联系加强过程中的文明多样性发展(如尊重不同文明特点、借鉴与吸收其他文明成果)等。
【知识整合】
一、亚非文明
(一)古代亚非文明
古埃及文明 发源地 非洲东北角的尼罗河流域(古埃及被认为是“尼罗河的赠礼”)
概况 公元前3100年左右,古埃及初步实现了统一。 公元前525年,波斯帝国吞并古埃及
成就 金字塔(古埃及国王法老的陵墓,胡夫金字塔是古埃及最大的金字塔,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国王的无限权力,以及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狮身人面像、太阳历、象形文字
地位 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
古巴比伦文明 发源地 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城,又称“美索不达米亚")
概况 (1)大约在公元前24世纪,两河流域实现了初步统一。 (2)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城中下游地区,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成就 《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发源地 印度河流域
鼎盛 孔雀王朝时期是古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首都华氏城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
成就 “阿拉伯数字”(起源于印度,后经阿拉伯人传播到世界各地)
种姓制度 简介 雅利安人进人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种姓制度”
内容 第一等级:婆罗门 掌管祭祀
第二等级:刹帝利 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
第三等级:吠舍 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
第四等级:首陀罗 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业,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
“不可接触者”:贱民 在社会上遭到歧视和凌辱
特点 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世代相袭;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人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佛教 公元前6世纪,乔达摩 悉达多创立佛教,后来被称为“释迦牟尼"。公元前1世纪,佛教经中亚传到中国新疆,后又传到朝鲜、日本和越南等国
地位 古代印度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古中国文明 发源地 黄河流域、长江流域
成就 甲骨文、青铜器、分封制
【归纳提升】为什么大河流域会较早地孕育古代文明
①大河流域气候湿润、光照充足、地势平坦,适合人类生存;
②大河上游高山积雪的融化,导致河水的定期泛滥,泛滥的河水提供了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同时交通运输也很便利。这些都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二)封建时代的亚洲
古代日本 5世纪,大和政权统一了日本。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12世纪晚期,源氏首领源赖朝获得“征夷大将军”称号,设镰仓幕府,日本由此进入长达近700年的幕府统治时期。幕府统治时期,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国家大权基本掌握在武士阶层手中
阿拉伯国家 7世纪初,穆罕默德创立了伊斯兰教。630年,穆罕默德率穆斯林占领麦加,后基本统一阿拉伯半岛。至8世纪中期,阿拉伯帝国的版图横跨暨、欧、非三大洲。1258年,蒙古人攻陷巴格达,阿拉伯帝国灭亡。《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文学的瑰宝。阿拉伯数字是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独特贡献。阿拉伯人著的《医学集成》和《医典》两部书,长期被欧洲医学界奉为经典。
二、欧洲文明
(一)古代欧洲文明
古希腊 希腊城邦 时间 公元前8世纪出现
代表 雅典、斯巴达
特点 (1)“小国寡民"。 (2)居民分为公民和非公民,成年男性公民有参与统治的权利
雅典民主政治 高峰 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伯里克利主政时期,雅典达到全盛,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
内容 (1)扩大了公民的权利。 (2)代表各地的10个主席团轮流主持城邦日常事务,召集公民大会。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具有立法、司法等多种职能。 (4)建立津贴制度
实质 奴隶制民主政治
评价 积极性 公民享有比较广泛的权利,开创了民主政治的典范
局限性 雅典民主政治仅适用于全体成年男性公民,占雅典人口绝大多数的外邦人、奴隶、妇女没有任何政治权利
亚历山大帝国 概况 从公元前334年开始,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率军攻占地中海东岸地区、埃及,进人两河流域,灭亡波斯帝国,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
作用 积极性 (1)东征和帝国的建立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 (2)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
消极性 亚历山大东征具有侵略性质,给东方人民带来巨大灾难,掠夺了东方世界的无数财富
古 罗 马 罗马城邦 兴起 自公元前1000年左右,罗马城邦逐渐从意大利半岛中部的台伯河畔兴起
发展:罗马共和国 建立 公元前509年,罗马共和国建立
统治概况 (1)政治:国家统治的决策权掌握在由300名贵族组成的元老院手里,公民大会是形式上的最高权力机关。 (2)法律: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颁布《十二铜表法》
扩张 (1)公元前3世纪初,罗马征服了意大利半岛。随后,罗马灭掉迦太基,控制了西地中海地区。 (2)公元前2世纪,罗马又征服东地中海地区,成为整个地中海地区的霸主
衰落 公元前73年,斯巴达克起义爆发,沉重打击了罗马共和国的统治
罗马帝国 建立 公元前27年,屋大维首创“元首制”,掌握了最高统治实权,罗马共和国演变为罗马帝国
征服与扩张 (1)罗马帝国时期,历代帝王继续东征西讨,疆域不断扩大。 (2)2世纪,罗马帝国进人黄金时期,版图横跨欧、亚、非三洲,地中海成为其“内湖”
衰亡 4世纪末,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476年,西罗马帝国在日耳曼人的打击下灭亡
古 希 腊 罗 马 文 化 成 就 文学 (1)希腊神话特点是“神人同形同性”。 (2)《荷马史诗》是宝贵的文学遗产,也是了解早期希腊社会的主要文献
雕塑 希腊奥林匹亚神庙中的宙斯像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掷铁饼者》是希腊雕塑艺术中的杰作之一
建筑艺术 希腊建筑艺术主要体现在神庙。雅典帕特农神庙是典型代表
罗马建筑代表有大竞技场、引水道工程、凯旋门]和万神庙
哲学 (1)古希腊哲学成就突出,德谟克里特提出了“原子论”。 (2)苏格拉底主张人应该“认识你自己”。 (3)亚里士多德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创立了逻辑学等新的学科
法学 (1)《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 ,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 (2)万民法、经济法以及众多的法律概念共同构成完整的罗马法学系统
历法 (1)罗马历法来源于古埃及人的太阳历,凯撒命人以太阳历为蓝本编制“儒略历” (2)4世纪,罗马皇帝以此作为基督教历法;后来成为今天人们使用的公历的基础
【归纳提升】古代亚非文明与古代欧洲文明的不同
名称项目 亚非文明 欧洲文明
典型代表 古代埃及、古巴比伦、古代印度、古代中国 古希腊、古罗马
发源地 大河流域 地中海沿岸
文明成果 金字塔、《汉谟拉比法典》、 种姓制度、青铜文明 奴隶主民主政治
基本特征 经济:农业经济。 政治:中央集权 经济:工商业发达。 政治:民主政治
总结:亚非文明古国兴起于大河流域,以农业经营为主;古代希腊和古代罗马兴起于地中海沿岸,海上贸易和工商业特别发达。说明不同的地理环境,造就不同的经营方式和文明类型。
封建时代的欧洲
基督教 1世纪,基督教在巴勒斯坦地区产生,相传创始人是“救世主”耶稣忍受苦难,死后可以升人“天堂,4世纪末,罗马皇帝确定基督教为国教,促进了基督教的传播。
封君封臣制度 481年,日耳曼人建立了法兰克王国。法兰克王国的建立者克洛维,是很有远见和才干的国王。8世纪查理马特担任宫相进行改革,改变以前无条件的赏赐为有条件的分封,以土地为纽带,权利与义务相互交织,具有一定的契约意义。8世纪,查理成为法兰克国王国王。800年,教皇为查理举行了加冕礼。843年,查理曼帝国一分为三,形成了以后德意志、法兰西和意大利三国的雏形。11世纪时,这种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而形成的封建制度在西欧已经普遍存在
西欧庄园 从9世纪开始,庄园流行开来。大约到11世纪,庄园遍布欧洲各地。庄园是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政治单位,庄园设有庄园法庭,既维护了领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领主的特权。
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从10世纪起,西欧旧的城市开始复苏,新的城市不断产生。到13世纪,许多城市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自由与特权,成为自由城市。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工商业的繁荣,市民阶层和早期资产阶级形成,大学开始兴起
《罗马民法大全》 527年,查士丁尼继任为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皇帝。他组建了一个法典编纂委员会,编成《查士丁尼法典》《查士丁尼法典》与《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统称为《罗马民法大全》。1453年,奥斯曼帝国攻破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国灭亡。
【归纳提升】世界三大宗教比较
宗教 产生背景 创立时间 起源地 创始人 基本教义
佛教 对种姓制度的不 满 公元前6世 纪 古印度 乔达摩· 悉达多 众生平等、忍耐 顺从、一切皆苦
基督教 犹太人长期遭受 苦难,渴望“救 世主”的到来 1世纪 巴勒斯坦 地区 耶稣 信仰上帝、忍受 苦难
伊斯兰教 阿拉伯半岛长期分裂 7世纪初 麦加 穆罕默德 独尊安拉、忍耐顺从
相同点:都产生于社会矛盾尖锐;都产生于亚洲;都强调忍受苦难
【专题专练】
1.(2023·上海宝山·一模)古代区域文明
小李同学在复习世界古代史时,依据课本进行了如下整理:
(1)首先,他绘制了一幅《古代亚非欧区域文明示意图》(局部),并找到了部分区域文明成果。请你帮助他将下列文明成果标示在地图相应位置。
①F②C③ ④ ⑤D⑥ ⑦G
(2)接着,小李同学想对E所示文明成果进行解读,请你帮助他参照示例完成任务。
示例:C所示《吠陀》记载了种姓制度的由来,反映了古印度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
任务:
(3)之后,他绘制了一张区域文明主要特征表,有部分内容缺失,请你帮他补充完整。
区域文明(填写序号) 主要特征(字数不限)

⑦ 政教合一、融汇东西
多元一体,尊崇儒学
② 等级森严、宗教众多

(4)小李同学在整理过程中发现人类文明的起源具有多源性,文明成果具有多元性,各区域文明基本独立发展、各具特色。但是,阅读《天方夜谭》时,他发现其中一些故事来自印度、埃及、两河流域等,反映了区域文明间的互动和阿拉伯文化对古代世界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请你列举一则关于中国的史实,说明古代区域文明之间具有交流互动。
史实:
说明:
2.(2023·上海奉贤·二模)受地理和历史条件影响,古代文明表现出明显的多元特征。某校准备开展“区域文明的多元发展”主题展览,邀请你共同参与策划。
第一步:规划展览板块
(1)同学们依据《古代区域文明示意图》,从地理环境的视角将展览规划为两个板块,请将板块内容补充完整。
《古代区域文明示意图》
板块一 A:中华文明 B: C: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F: 板块二 D:古希腊文明 E:
第二步:撰写板块导语
(2)同学们为板块一撰写了以下导语。请结合所学,将它补充完整。
板块一 人类最早的文明在大河流域产生。大河流域地势平坦、土地肥沃、灌溉便利,适合 (生产方式),为早期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受自然环境和生产方式等因素影响,这些地区大多以 (政治制度)建立起了早期国家。 古代亚非地区的文明古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成采,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第三步:设计板块内容
(3)同学们收集到了以下文明成果的图片,请将它们与《古代区域文明示意图》中的古代文明进行匹配。(填写序号)

① ② ③ ④
① ②D ③ ④
第四步:撰写展览结语
(4)请你谈谈对古代区域文明“多元”特征的认识,作为本次展览的结语。
3.(2023·上海杨浦·一模)虽然在时间和进程上有先后之分,但它们在人类文明史上都具有重要地位。为了加强宣传,学校打算组织一场世界古代文明照片展,现收集到部分照片,请同学策划展板布置的相关事宜。
(1)首先是关于展板分类放置的问题,请你帮助他们一起完成,补充完整。
①有同学建议以文明诞生地区来划分,可分为非洲板块:B;亚洲板块:C、D、_____(字母)和欧洲板块:A、F、____(字母)。
②也有同学建议以文明成就来划分,比如:E、G体现了古代法律文明;按照这个格式,请你补充其他两个方面,C、_____体现了古代思想文化;A、B、_____(字母)体现了_____。
(2)其次是关于每个照片的解说词,请你根据示范,任选一张照片进行撰写。
示范:以“明长城”照片为例。明长城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军事防御工程,体现了高超的建筑技术,也是各民族交往的纽带。
(3)最后请你为整个展板命名,既符合展板内容,又能突出展板特色。
4.(2022·上海杨浦·一模)遗物、遗址、遗迹可以见证丰富多彩的古代文明。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1)观察上列图示的遗物、遗址、遗迹,按照示例完成任务。
示例: B : 证明了唐朝手工业发展和社会风气的情况。
任务:
① ____________: 描绘了魏晋时期北方民族的游牧生活。
②____________: 透露了东汉阶级对立和社会动乱的情形。
③ C : 再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 反映了明朝民族间关系的情况。
(2)将下列所示遗物、遗址、遗迹所代表的序号,填入《古代亚非欧区域文明示意图》相应的空格中。(填写序号)
(3)有学者认为:“罗马的竞技运动已成为进行政治派别斗争和缓和国内阶级矛盾的工具,因而特别受到罗马统治者的重视。 其中最著名的、最典型的、规模最为宏大的当属科洛西姆大竞技场(图②),它确定了竞技场的建造模式,这个模式传播到了罗马各地。”据此,请写出图②的历史内涵。
5.(2022·上海奉贤·一模)区域文明的成果
古代区域文明成果是世界文明长河中的璀璨瑰宝。
古代亚非区域文明示意图
(1)将上述图片所示文明成果的字母归入示意图中对应的区域(用序号表示)。
A: ;B: ;C: ;D: 。
(2)上述图片所示文明成果均属于研究这些区域文明的 。(原始史料/非原始史料)
(3)依据示例,从上述文明成果中任选一个进行仿写。
示例:甲骨文是认识古代中国文明的实物史料,既能反映当时的雕刻技术。文字发展水平,又能折射古代中国社会祭祀、战争、天文历法等情况。
(4)除上面三题中提及的文明成果外,列举示意图中未涉及的古代区域文明的成果一例。
6.(2022·上海黄浦·一模)文明的产生
文明的产生,经历了漫长的历程。随着文字和金属工具的出现、城市的兴起,文明孕育而生。
(1)古代亚非欧地区的文明古国都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明成果。请你将以下文明成果填入《古代亚非欧区域文明示意图》中。(填写字母)
古代亚非欧区域文明示意图
(2)不同的区域文明产生了各具特色的文字。请你仿造示例,介绍古代两河流域发明的文字,并对材料D进行价值描述。
示例:甲骨文是中国商朝时期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是中国已发现的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随着青铜器的出现,文字又被铸刻在这些器物的上面,被称为金文。材料F所示的毛公鼎上铸有文字497个,是研究西周政治史的重要史料。
(3)结合以上内容及所学知识,归纳古代区域文明的特点。
7.(2022·上海嘉定·一模)拜占庭帝国与文明发展
材料一 拜占廷帝国示意国
材料二 罗马帝国全盛时期疆域图
(1)材料一示意图中帝国疆域极盛时期出现在 (世纪),其时,某旅行者在帝国境内有可能游览到下列中 、 、 等景物(填字母)。
(2)有学生结合材料一,对照材料二,得出结论:拜占庭帝国是罗马帝国的延续,并进入“黄金时代”。你是否同意?请说明理由。
(3)若进一步研究“拜占庭帝国在世界文明发展中的作用”,以下材料中不能用于该主题研究的是 (填字母),理由是 。
8.(2022·上海普陀·一模)丰富多彩的世界文明
古代各个地域的早期人类社会形成了多姿多彩的地域文化,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成就,体现了人类文明的多元性、共容性。
材料一:
世界主要文明示意图
材料二: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让一个人优先于他人负担公职的时候,所考虑的不是他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的真正才能。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对不会因为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
——伯里克利《阵亡将士国葬礼上的演说》(公元前430年)
材料三:
《苏格拉底之死》
(1)请将下列文化成果与材料一中地图相应位置上的编号逐一对应。
A.《荷马史诗》 B.金字塔 C.《天方夜谭》
D.《十二铜表法》 E.楔形文字 F.佛教
①:F:②:____:③:____:④:B:⑤:____:⑥:_____
(2)根据材料二,你认为雅典城邦在政治上有怎样的特点 请你结合所学,分析雅典城邦形成这种政治特点的原因。
(3)材料三中的《苏格拉底之死》是法国作家雅克·路易·大卫创作于1787年的油画,如果我们用它作为史料来研究雅典民主政治,在研究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9.世界文明具有多样性,东西方文明交辉相应,形成璀璨的世界文化。根据下面图文信息,回答相关问题。
(1)根据所学知识说明下面两处建筑所代表的文明的建筑风格的不同之处,并说明导致其不同的自然因素是什么?
故宫平面图 雅典帕特农神庙
(2)请简单介绍下面两位航海家的航海事迹,并指出他们对应的文明交流的方式。
郑和 哥伦布
(3)下图是古代奥林匹亚赛会场景,反映了古代希腊人过着怎么样的生活?第24届冬运会在北京召开,你知道奥运会最早的发源地在哪么?下表牙买加运动员的事迹体现了怎样的奥运精神?
1988年,4名牙买加田径运动员,为了一圆奥运梦想,他们突发奇想报名参加了加拿大卡尔加里冬奥会的4人有舵雪橇项目。“半路出家”的他们根本没有冰雪运动的经验,无奈只得在沙滩上用特制的四轮车进行训练。在热带长大的他们为了让自己适应寒冷的天气,还跑到冷库中去自虐。在比赛中牙买加队雪橇发生侧翻,但他们没有放弃,最终靠着顽强的斗志冲过了终点。牙买加人虽然未能赢得比赛,但他们赢得了现场和世界各地观众的心。他们曾经遭受的怀疑和嘲讽在真正的奥林匹克精神面前都变成了尊重……因为热爱!热带国家牙买加相隔24年再闯冬奥,打破障碍比荣耀更重要。
参考答案:
1.【答案】
(1) E A B
(2)E是《汉谟拉比法典》,需要写清楚《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以及地位。如E所示《汉谟拉比法典》涉及现代意义上的诉讼法、民法、刑法、婚姻法等内容,意在调解自由民之间的财产占有、继承、转让、租赁、借贷、雇佣等多种经济关系和社会、婚姻关系。《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3)神权至上,等级森严;①;法治源头,维护特权。
(4)中国古代建造的四大石窟;反映了印度佛教文化不断向东传播到中国的过程,逐渐与中国的文化融合,对中国的佛教和其他文化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对佛教文化的发扬光大和传播,又反过来促进了印度佛教的发展。(史实正确,原因合理即可)
【解析】
(1)根据图示,结合所学可知,③所在的位置处于两河流域,两河流域文明一般指古巴比伦文明。因此③处选择E。④所在的位置上非洲,古埃及文明在非洲,因此④选A。⑥所在的位置是意大利半岛中部,古罗马发源于此,因此⑥选择B。
(2)根据参照示例,写明了《吠陀》的内容,以及《吠陀》记载的这个内容的意义或地位。因此E是《汉谟拉比法典》,需要写清楚《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以及地位。如E所示《汉谟拉比法典》涉及现代意义上的诉讼法、民法、刑法、婚姻法等内容,意在调解自由民之间的财产占有、继承、转让、租赁、借贷、雇佣等多种经济关系和社会、婚姻关系。《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3)根据图示④对应A金字塔,金字塔是古埃及的象征,主要特征是神权至上,等级森严;根据表格的特征“多元一体,尊崇儒学”,结合上述图示,汉代“罢黜百家,尊崇儒术”,因此对应F,序号是①;根据表格⑥对应图示的《十二铜表法》,结合所学可知,《十二铜表法》记载了公元前5世纪前后,奴隶社会的法治条文,促进了罗马奴隶制度的发展,同时也保障了平民的基本权利,限制了奴隶主贵族任意肆意篡改制度法律的恶习。因此特征是法治源头,维护特权。
(4)根据题意,结合所学可知,史实:中国古代建造的四大石窟;反映了印度佛教文化不断向东传播到中国的过程,逐渐与中国的文化融合,对中国的佛教和其他文化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对佛教文化的发扬光大和传播,又反过来促进了印度佛教的发展。
2.【答案】
(1)古印度文明 古埃及文明 古罗马文明
(2)农业耕作生产 奴隶社会制度
(3) A C F
(4)①古代文明之间因为地理地缘关系,相对独立,没有交流;②古代文明分布表明人类文明起源是多元的,并非一元化、单一化:③古代文明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和特征。(答对2点即可得满分)
【解析】
(1)根据《古代区域文明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地理环境的视角将展览规划为两个板块即大河文明、海洋文明。A反映的中华文明、B反映的古印度文明、C反映的古两河流域文明、F反映的古埃及文明都属于大河文明。D反映的古希腊文明、E反映的古罗马文明都属于海洋文明。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河流域都处在北纬25到30度之间,气候温和,地势平坦,适宜人类居住,大河流域利于灌溉,河水泛滥带来肥沃土壤,有利于农业发展,这些地区产生了早期文明。受自然环境和生产方式等因素影响,这些地区大多以奴隶制建立起了早期国家。
(3)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反映的是古中国的青铜器四羊方尊,对应A;②反映的是古希腊的帕特农神庙,对应D;③反映的是古巴比伦文明《汉谟拉比法典》,对应C;④反映的是古埃及文明金字塔,对应F。
(4)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围绕地理位置特点、起源、文明等方面回答,古如:代文明从地理环境的视角可分为大河文明与海洋文明,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交通条件限制,古代各个文明基本独立发展,没有交流;古代文明分布表明人类文明起源是多元的,并非一元化、单一化;古代文明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和特征等。
3.【答案】
(1)①G;E。②D;F;建筑成就。
(2)《十二铜表法》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
(3)古代亚非文明与欧洲文明成就展。
【解析】
(1)①据图片并结合所学可知,G是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属于亚洲;是,属于欧洲。②C《论语》记录了中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思想,而D《摩诃婆罗多》是古印度的文明成果,两者都体现了古代思想文化。A罗马大竞技场遗址,代表了罗马建筑艺术的成就;B古埃及的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是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是古代埃及建筑和雕刻艺术的巨大成就;希腊建筑艺术主要体现在神庙,是典型代表;故A、B、F三者都体现了建筑艺术成就。
(2)选择E,公元前450年左右,颁布了成文法,因这部法刻在十二块青铜板上,所以被称为《十二铜表法》。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
(3)根据材料中的图片可知,C《论语》记录了中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思想,而D《摩诃婆罗多》是古印度的文明成果,两者都属于亚洲;B古埃及的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是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古埃及文明属于非洲;A罗马大竞技场遗址,罗马共和国制定的E《十二铜表法》,F雅典帕特农神庙,古巴比伦的G《汉谟拉比法典》,这些文明成果都属于欧洲。故可以为整个展板命名为古代亚非文明与欧洲文明成就展。
4.【答案】
(1)①E ② A ③秦朝(时期)统治者墓葬的宏大规制(言之成理即可)④D
(2)② ⑤ ④
(3)图②竞技场既是罗马的一种普遍的建造模式;也是罗马竞技运动的主要场所;反映了罗马政治派别的斗争和国内阶级矛盾。(言之成理即可。完全照抄材料最多得分)
【解析】
(1)根据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图E为甘肃嘉峪关魏晋墓砖画,图片人物在放牧,反映是北方民族的游牧生活。根据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图A为东汉陶院落,布局严整,错落有致,是河南出土的形制最大、内容丰富的建筑模型,不仅有高楼也有农田,庄主坐享其成并不亲子劳作,是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真实写照,从侧面反映东汉阶级对立和社会动乱的情形。根据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图C为兵马俑,从兵马俑的宏伟,再现秦朝的强盛国力。根据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图D明长城,反映明朝民族关系的额情况,修建军事图C为兵马俑,从兵马俑的宏伟,再现秦朝的强盛国力。图D明长城,反映明朝民族关系的额情况,修建军事工程以抵御侵扰。
(2)根据所学知识,①是甲骨文是古代中国文明成就;②是罗马大竞技遗迹,在古代罗马,即意大利半岛;③摩亨佐达罗遗址在古代印度,即位于印度半岛;④《汉谟拉比法典》石柱在古代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王国,即西亚两河流域;⑤是金字塔在古埃及,即非洲东北部;⑥帕台农神庙在古代希腊,即巴尔干半岛;故图中空白内从左到右依次是②⑤④。
(3)根据材料信息,“罗马的竞技运动已成为进行政治派别斗争和缓和国内阶级矛盾的工具”可知内涵是成为 罗马政治派别的斗争和国内阶级矛盾的工具。“确定了竞技场的建造模式,这个模式传播到了罗马各地”可知内涵是竞技场既是罗马的一种普遍的建造模式;也是罗马竞技运动的主要场所。
5.【答案】
(1) ③ ④ ② ⑤
(2)原始史料
(3)参考答案:汉穆拉比法典石柱是认识古巴比伦文明的实物史料,(法典的浮雕、文字等)既可以反映当时的雕刻技术水平,又反映了古巴比伦社会的状况。金字塔是认识古埃及文明的实物史料,(金字塔的规模、样式等)反映了当时的高超的建筑水平,也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古埃及国王的无限权力。摩亭佐·达罗遗址是认识古印度文明的实物史料,(遗址的建筑设施、样式、规模等)反映了当时的城市建筑水平,也反映了古印度的经济发展状况。帕特农神庙是认识古希腊文明的实物史料,(神庙的建筑样式、规模等)反映了当时的建筑水平,也反映了古希腊的经济发展状况、审美观念等。
(4)罗马大竞技场遗址、罗马万神庙、《十二铜表法》、“儒略历”等。
【解析】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片A为《汉谟拉比法典》石柱,是古巴比伦王国的文明成果。古巴比伦王国位于两河流域,故A处填入序号③;图片B为金字塔,是古埃及的文明成果。古埃及位于尼罗河流域,故B处填入序号④;图片C为摩亨佐·达罗遗址,是古代印度文明的成果。古印度位于印度河和恒河流域,故C处填入序号②;图片D为帕特农神庙遗址,是古代希腊文明的成果,古希腊文明产生在爱琴海地区,故D处填入序号⑤。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原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由此可知,上述图片所示的文明成果均属于研究这些区域文明的原始史料。
(3)分析示例可知,示例首先阐述了这一文明成果属于哪一地区的实物史料,再阐述这一史料可反映那些史实。因此,可依据示例,从《汉谟拉比法典》石柱、金字塔、摩亨佐·达罗遗址和帕特农神庙遗址中任选其一,进行仿写。如汉穆拉比法典石柱是认识古巴比伦文明的实物史料,(法典的浮雕、文字等)既可以反映当时的雕刻技术水平,又反映了古巴比伦社会的状况。金字塔是认识古埃及文明的实物史料,(金字塔的规模、样式等)反映了当时的高超的建筑水平,也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古埃及国王的无限权力。摩亭佐·达罗遗址是认识古印度文明的实物史料,(遗址的建筑设施、样式、规模等)反映了当时的城市建筑水平,也反映了古印度的经济发展状况。帕特农神庙是认识古希腊文明的实物史料,(神庙的建筑样式、规模等)反映了当时的建筑水平,也反映了古希腊的经济发展状况、审美观念等。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上题中未涉及的古代区域文明仅有序号⑥古罗马,故选择罗马大竞技场遗址、罗马万神庙、《十二铜表法》、“儒略历”等,任答其一。
6.(1)
(2)楔形文字是由苏美尔人所创,演变自象形文字。楔形文字雏形产生之时,多为图像符号。已被发现的楔形文字多写于泥板上,少数写于石头、金属或蜡板上。书吏使用削尖的芦苇杆或木棒在软泥板上刻写,软泥板经过晒或烤后变得坚硬,不易变形。由于多在泥板上刻画,所以线条笔直形同楔形。到公元前500年左右, 这种文字甚至成了西亚大部分地区通用的商业交往媒介。《汉谟拉比法典》是中东地区的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大约在公元前1776年 颁布的法律汇编,是最具代表性的楔形文字法典,也是世界上现存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言之成理即可)
(3)古代亚非文明古国都发源于大河流域、都发明了自己的文字、都以农业为主、都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而欧洲文明起源于海洋,工商业发达。
【解析】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象形文字是古埃及的文明成果,对应图中的A。摩亨佐·达罗遗址是印度河文明最大城市遗址,图中右边起第二个框应填入B。“罗马城的象征”是古罗马的文明成果,图中左边起第一个框应填入C。《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的的文明成果,图中右边起第三个框应填入D。克里特岛宫殿遗址是古希腊的文明成果,对应图中E。毛公鼎是中国西周晚期青铜器,对应图中F。
(2)开放性设问,结合示例及所学知识,围绕楔形文字、《汉谟拉比法典》作答,言之成理即可。如:楔形文字是由苏美尔人所创,演变自象形文字。楔形文字雏形产生之时,多为图像符号。已被发现的楔形文字多写于泥板上,少数写于石头、金属或蜡板上。书吏使用削尖的芦苇杆或木棒在软泥板上刻写,软泥板经过晒或烤后变得坚硬,不易变形。由于多在泥板上刻画,所以线条笔直形同楔形。到公元前500年左右, 这种文字甚至成了西亚大部分地区通用的商业交往媒介。《汉谟拉比法典》是中东地区的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大约在公元前1776年 颁布的法律汇编,是最具代表性的楔形文字法典,也是世界上现存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3)根据以上内容及所学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可知,古代亚非文明古国都发源于大河流域、都发明了自己的文字、都以农业为主、都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而欧洲文明起源于海洋,工商业发达。
7.【答案】
(1) 6 A C D
(2)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示例:同意。从拜占庭帝国的疆域看,基本恢复了罗马全盛时期的疆域。
不同意。从地周上仅能看出拜占庭帝国的疆域变化呈现由盛及衰,并不能说明拜占庭帝国进入“黄金时代”。
(3) D 理由言之成理,即可得分,如:从考古实物考证时间与罗马帝国分裂时间展开论述
【解析】
(1)依据所学可知,图中的帝国是拜占庭帝国,在查士丁尼统治时期(527—565),拜占庭进入了历史上第一个“黄金时代”,故图中帝国疆域极盛时期出现在6世纪。图片A是金字塔,最大的胡夫金字塔建于约公元前2600年;图片B是哥伦布登上美洲大陆,时间是15世纪;图片C是古巴比伦的楔形文字,时间是公元前18世纪;图片D是雅典帕特农神庙,开始兴建于公元前5世纪;图片E是释迦牟尼佛像,存在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印度;图片F是中世纪欧洲农民耕种图,时间是13、14世纪。从时间上排除图片B和F,从地点上排除图片E,故公元6世纪在拜占庭帝国境内游览能够看到金字塔、楔形文字和帕特农神庙,横线上填A、C、D。
(2)同意拜占庭帝国进入“黄金时代”原因:依据所学可知,在罗马帝国分裂之后,东罗马帝国即拜占庭帝国的版图涵盖了希腊以及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地区,这些地区有农业比较发达的埃及、叙利亚,有许多大都市和国际贸易港口,经济比较活跃,社会比较稳定,在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东罗马帝国则延续下来,并且进入一个“黄金时代”。
不同意拜占庭帝国进入“黄金时代”原因:从地图上可以看出拜占庭帝国的疆域变化呈现由盛及衰,在繁荣的外表下蕴含着危机,从7世纪起,阿拉伯人不断进攻拜占庭帝国,占领了帝国的部分地区,9世纪后,帝国遭到多个军事势力的进攻,帝国版图不断被蚕食,因此不能说明拜占庭帝国进入“黄金时代”。
(3)依据所学可知,《查士丁尼法典》是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组织编纂的一部法典,汇集了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可以作为研究拜占庭帝国在世界文明发展中的作用的材料;双头鹰国徽是拜占庭帝国皇帝君士坦丁一世的徽记,象征着两块大陆间的统一以及各民族的联合,可以作为研究材料;《中世纪欧洲生活和劳动(五至十五世纪)》可以作为研究拜占庭帝国的文字材料;广州横岗汉墓出土的蓝色玻璃碗产自公元前1世纪的罗马帝国,与4世纪才建立的拜占庭帝国时间不符,不能作为研究拜占庭帝国历史的材料。
【答案】
(1)②:E③:C⑤:A⑥:D
(2)特点:民主政治;政权掌握在全体公民手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公职人员的选择唯才是举。
原因:地理环境(环海、多山、多岛屿)造就了“小国寡民”的雅典城邦,为民主制度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雅典社会经济的繁荣与工商业的活跃(航海业与海外贸易发达)使城邦倾向于建立民主形式的国家制度;社会平民阶层与贵族的斗争,促成了雅典民主政治走向成熟。
(3)把油画《苏格拉底之死》用于研究雅典民主政治需要注意的是,它是后世之作,要与其他史料相互比对印证才可得出研究结论。
【解析】
(1)根据地图可知,②位于两河流域,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发明了楔形文字;③位于阿拉伯半岛,《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文学的瑰宝;⑤位于希腊,《荷马史诗》是希腊著名史诗;⑥是古罗马,《十二铜表法》是罗马共和国时期颁布的成文法。所以文化成果与编号对应的是②:E③:C⑤:A⑥:D。
(2)根据材料可知,“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说明雅典城邦的特点是实行民主政治,政权掌握在全体公民手里;“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特点;“让一个人优先于他人负担公职的时候,所考虑的不是他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的真正才能。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对不会因为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说明公职人员的选择标准唯才是举。根据所学可知,雅典城邦形成这种政治特点的原因首先是地理环境,其次是经济发展状况,第三是斗争的结果。
(3)根据所学可知,油画《苏格拉底之死》是后世之作,不就是第一手资料,将其用来研究研究雅典民主政治,应与其他史料进行对比,才可得出研究结论。
9.【答案】
(1)不同:从建筑材料来看,中国古代建筑以木材为主,西方以砖石为主;空间布局不同:中国建筑是封闭式建筑,西方是开放式建筑。(任答一个方面)
自然因素:自然地理环境不同,中国文明属于大河文明,希腊文明属于海洋文明。
(2)事迹:
郑和:七下西洋加强了中国与亚非之间的友好往来,开创了西太平洋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
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促进了新旧大陆之间的联系,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
方式:
郑和:和平交往;哥伦布:暴力冲突。
(3)生活:反映了古代希腊人热爱体育运动;发源地:古希腊;
精神:“更快、更强、更高”的自我挑战精神,同时它也是公平、公正、平等、自由的体育竞技精神。(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1)不同之处:根据图片可知,图一是古代中国故宫平面图,图二是古希腊雅典帕特农神庙。异处可从建筑材料、空间布局等进行区分。如中国古代建筑以木材为主,西方以砖石为主;中国建筑是封闭式建筑,西方是开放式建筑。
自然因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主要和所在的地理环境有关,自然地理环境不同,产生的文明也不同。中国文明属于大河文明,希腊文明属于海洋文明。
(2)郑和、文明交流的方式:本小题相对开放,结合郑和下西洋的史实作答即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郑和七下西洋加强了中国与亚非之间的友好往来,开创了西太平洋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对应的文明交流方式是和平交往。
哥伦布、文明交流的方式:本小题相对开放,结合哥伦布远航的史实作答即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发现“美洲新大陆”,促进了新旧大陆之间的联系,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对应的文明交流方式是暴力冲突。
(3)生活:根据材料图片可知,古代奥林匹亚赛会场景反映了古希腊人热爱体育运动。
发源地: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奥运会最早的发源地在古希腊。
精神:本小题相对开放,言之有理即可,根据材料“还跑到冷库中去自虐。在比赛中牙买加队雪橇发生侧翻,但他们没有放弃,最终靠着顽强的斗志冲过了终点。”可知,其体现了“更快、更强、更高”的自我挑战精神,据“牙买加人虽然未能赢得比赛,但他们赢得了现场和世界各地观众的心。他们曾经遭受的怀疑和嘲讽在真正的奥林匹克精神面前都变成了尊重……因为热爱!”可知,其也反映了公平、公正、平等、自由的体育竞技精神。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