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德州市实验中学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4第1章 第3节 第1课时《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课件(15张ppt)+教学设计(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德州市实验中学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4第1章 第3节 第1课时《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课件(15张ppt)+教学设计(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6-05-09 15:46:59

文档简介

课件15张PPT。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化学反应原理(选修四)第一章
化学反应及能量变化第三节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第1课时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电化学之 原电池组卷网
Zxxk
中学学科网知识回顾1、原电池: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2、构成原电池的条件(1)活泼性不同的两极
(2)电解质溶液
(3)形成闭合回路
实验探究:锌片溶解,锌片上有气泡产生。
Zn+H2SO4=ZnSO4+H2↑ (化学方程式)
Zn+2H+=Zn2++H2↑ (离子方程式)
金属活动顺序表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实验2.观察到什么现象?
现象(1)电流表指针有偏转(2)铜片上有气泡产生问题探索1:
该装置是否构成原电池?
问题探索2:
为什么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
问题探索3:
为什么气泡在铜片周围产生,而在锌片周围无气泡生成?通过实验能否说明由于实验探索2的装置使锌片和铜片的活泼性有所改变?问题探究(实验2)因为有电流产生因为锌比铜活泼,容易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子沿导线流向铜片,电子流进铜片后,溶液中的氢离子在铜极附近得到电子产生氢气,发生还原反应,因而铜片上有气泡产生,因此说明装置改变锌片和铜片活泼性的观点是错误的。是Zn2+H+H+-+Zn-2e-=Zn2+
(氧化反应)
2H++2e-=H2↑
(还原反应)
总反应:Zn+2H+=Zn2++H2↑锌片:铜片:问题分析3:
锌片Zn-2e- == Zn2+,铜片:2H++2e- == H2↑;从反应可看出,锌片质量减少;铜片质量不变,[H+]减少。问题探索3:
锌片和铜片的质量有无变化?溶液中的[H+]有何变化?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一、原电池1、原电池:2、工作原理:氧化—还原反应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3、原电池的正、负极和电极反应电子流入的电极,通常是
不活泼金属或石墨电极⑴电极电子流出的电极,通常是
活泼金属正极:负极:⑵电极反应正极:还原反应 2H++2e-=H2↑负极:氧化反应 Zn-2e-=Zn2+Zn+2H+=Zn2++H2↑总反应:4、原电池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注意事项1、确定原电池正负极,以及两极上发生反应的物质,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发生还原反应3、将两极电极反应式相加即得原电池的总反应式2、重视介质是否参加反应,注意两极得失电子总数相等盐桥:在U型管中装满用饱和KCl溶液和琼胶作成的冻胶。这种装置能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称为原电池(Primary Cell)1、盐桥的作用:
①使实验装置形成闭合回路
②Cl-向锌盐方向移
动,K+向铜盐方向移动,
使Zn盐和Cu盐溶液一直
保持电中性,从而使电
子不断从Zn极流向Cu
极。实际实验演示 认真观察实验现象
思考:实际实验操作与Flash实验演示的实验现象有何区别?为什么会不一样? 铜锌原电池电解质溶液失e-,沿导线传递,有电流产生阴离子阳离子总反应:负极正极 电极反应小结: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原电池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出发点是从生活经验和已有的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知识为出发点,紧密联系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各种电池,通过对原电池实验的观察和分析,尽量帮助学生理解原电池概念、掌握原电池原理、正负极的判断、电极反应及形成条件。
重点让学生感受从理论到实践的应用及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
二、学生分析
使学生对“利用化学反应造福人类”认识进一步具体化。掌握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及组成原电池的基本条件
三、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2、了解常见化学电源的类型、工作原理和用途。
3、会根据化学电源的电池反应判断正、负极反应。
4、初步学会运用原电池和电解原理分析可充电电池的有关问题。
?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 √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多媒体教学技术与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的整合
传统的教学手段借助黑板、粉笔以及挂图、仪器、实物等直观教具,通过语言和文字来传授知识的板书教学方法,有其不容抹灭的优点,现代教学手段如果忽视甚至否?定传统教学方法的优点,否认教师对教学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片面的强调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就会出现”惟计算机论”、“惟课件论”。笔者认为特别?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多媒体课件不能代替化学实验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实验科学,在教学中如果利用课件代替真实实验,不管课件做的如何逼真、如何真实再现化学过程和现象,在学生的心目中毕竟是“做出来的”?现象,缺乏真实感,并且对科学产生信任危机,违背科学教育的本质初衰。因此在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上不能简单地用课件代替实验,课件只能作为实验过程的再现?概括、补充和模拟。也只有那些抽象或实验条件难以达到的实验才借用课件模拟展示代替。
(2)?投影屏不可代替黑板
板书是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思维的重要方式,板书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思维的过程因此不能把所有的板书都投影到大屏幕中。要分清主副板书,主板书可以投到大?屏幕,副板书、解题过程、计算过程只能在黑板上,这样。才能保持与学生思维同步,才能根据学生的反应有机地、灵活地掌握教学的分寸,对出现的问题随即作出?反应并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
?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情景激趣】:我们过年过节收到朋友和同学贺卡的时候,心里都会非常的高兴。今天我送给每组同学一张贺卡,祝同学们学习进步,心情愉快。请同学们看看这张音乐贺卡与市场上买的贺卡有什么不同?
【老师】:我们生活中哪些地方会用到电池?
学生:没有电池,连有两根导线
【媒体投影】各种各样的电池
【讨论】:(1)指针偏转说明了什么?
(2)根据能量守恒原理,这种产生出来的电能是从什么能量转变过来的呢?
(3)铜片上的气泡是什么?它是怎么生成的?
(4)氢离子转变为氢气所需的电子从何而来?
(5)尝试用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分析锌片、铜片上发生反应的情况。
?
?
【板书】:画装置图。学生边回答边画
学生:举例?MP3、随身听、笔记本、计算器、数码相机、汽车发动机的点火装置等都需要电池。
【介绍、投影】电池的分类
2、工作原理。总反应方程式:Zn + 2H+= Zn2++ H2↑
阅读教材51页,猜测所给装置能否形成原电池。
同学们根据刚才的分析,总结出形成原电池的条件
【板书及投影】:3、组成原电池的条件
铜在原电池中的作用
【老师】:两个电极反应合起来就是这个原电反应方程式。这就池的总是原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原理。
阅读教材51页
(电脑演示铜锌原电池中微观粒子的运动情况。)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运用各种手段的多媒体技术辅助课堂教学,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活跃的学习氛围,让化学 课堂充满趣味和活力,学生的思维不断发生激烈的碰撞。课堂教学中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放在首位,通过探究实验,借助多媒体技术辅助微观教学,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和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学会探究、思考、合作、交流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