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同步练习 (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同步练习 (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3-04 13:22:17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词的释义正确的一项是(  )
A.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看见)
B.安得广厦千万间(安然)
C.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把)
D.可怜身上衣正单(使人怜悯)
【答案】D
【详解】A项“见”译为“出现”;B项“安”译为“如何”;C项“为”译为“介词,被”。
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B.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C.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D.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中通假字的理解能力。通假字,是泛指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A项通假字是“与”;B项通假字是“矜”;C项通假字是“甫”;D项没有通假字。故选D。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弗学(fú) 男有分(fèn) 天下为公(wéi)
B.嘉肴(yáo) 教学相长(zhǎng) 不必为己(wèi)
C.修睦(mù) 选贤与能(jǔ) 货恶其弃于地也(wù)
D.兑命(yuè) 学学半(xiào) 矜寡孤独(jīn)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
D.矜寡孤独(jīn)——guān;
故选D。
二、基础知识综合
4.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问题。
拷问的时候他什么也没有供出来,一切都否认。为什么一句话也不肯说,连他自己也不明白。他要做得勇敢,做得倔强,像他在书里看到的那些人一样。可是在把他押到牢房去的那天晚上,经过面粉厂的大房子时,他听到一个yā送兵说:“司令官为什么要把他押到这里来?从后面给他一颗子弹——不就完了!”听了这话他真有点害怕起来。是啊,十六岁就死,真是太可怕了!生命属于自己只有一次!
(1)以上文段选自《 》,作者是 。
(2)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拷问 倔强 yā 送
(3)请把文中画线的句子改为反问句: 。
(4)文段中的“他”指的是 ,简要说说“他”的性格特征。
【答案】(1)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奥斯特洛夫斯基
(2) kǎo jué 押
(3)难道生命属于自己的不是只有一次吗?
(4)保尔 柯察金;保尔身上有着敢于向命运挑战,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精神:保尔有着崇高的革命理想、高尚的道德情操、忘我的献身精神、坚强的斗争意志、乐观的生活态度以及明确的人生目标。
【详解】(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结合“拷问的时候他什么也没有供出来,一切都否认。为什么一句话也不肯说,连他自己也不明白。他要做得勇敢,做得倔强,像他在书里看到的那些人一样”可知,文段中的“他”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主人公保尔·柯察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前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于1933年完成。该小说通过记叙保尔·柯察金的成长道路告诉人们,一个人只有在革命的艰难困苦中战胜敌人也战胜自己,只有在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国、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才会创造出奇迹,才会成长为钢铁战士。
(2)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拷问:kǎo wèn,意思是拷打审问。后在文学意义上泛化,如拷问历史、拷问灵魂、拷问当下等。
倔强:jué jiàng ,固执;顽强。
押送:yā sòng,押解护送。
(3)本题考查句式转换。陈述句改反问句的方法:
①将肯定句中的肯定词(是、能、会等)改为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
②将否定句中的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改为肯定词(是、能、会等)。
③在肯定词或否定词前面加上“怎、怎么、难道、岂”等反间语词。
④句尾加上疑问助词“呢、吗”等,句末的句号改为间号。
结合“生命属于自己只有一次!”的内容,可拟写为:难道生命属于自己不止一次吗?
(4)本题考查名著人物。要联系文段中的描写进行分析。
结合“拷问的时候他什么也没有供出来,一切都否认。为什么一句话也不肯说,连他自己也不明白。他要做得勇敢,做得倔强,像他在书里看到的那些人一样”可知,文段中的“他”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主人公保尔·柯察金。保尔被监禁、遭毒打但毫不屈服,这些体现了他(保尔)坚强的斗争意志、崇高的革命理想、英勇的献身精神。根据全书,可以看出保尔的性格特征还有:勇于献身,拼命工作;酷爱学习,如饥似渴;嫉恶如仇,爱恨分明;不畏艰难,挑战病魔。永不言败,顽强生活……
三、综合性学习
5.班级开展以“励志讲演”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结合材料完成以下任务。
【材料一】正义是杀不完的,因为真理永远存在!(鼓掌)历史赋予昆明的任务就是争取民主和平,我们昆明的青年必须完成这项任务! 我们不怕死,我们有牺牲的精神!我们随时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长时间热烈的掌声)
(节选自《最后一次讲演》)
【材料二】“亲爱的同志们!”他的声音是平和的,但是却掩盖不了他内心的激动。
“朋友们,现在我们又回到你们中间,回到自己的战斗岗位上了,回到这里,我感到非常幸福。在这里,我看见许多老朋友。在奥库涅夫那里我看了不少材料,知道咱们索洛缅卡区增加了三分之一的新团员,铁路工厂和机车库的工人也不再偷偷做私人打火机这类私活,而且从废车堆里拖出一些已经报废的火车头并进行彻底修理。所有这些都是表明我们国家正在复兴,正在强大起来。活在这个世界上是大有作为的。朋友们,难道我能在这样的时候死去吗?”说到这里,他的两眼闪闪发光,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节选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1)阅读完材料,请帮小文同学补全表格内容,深入学习演讲。
演讲者 演讲目的 演讲风格
① 悼念李公朴 慷慨激昂
② ③ 热情洋溢
(2)励志人物故事很多,材料二节选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是一部闪烁着理想主义光芒的长篇小说,主人公身上凝聚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青年人奋勇前行,请简要概述其精神品质。
(3)关于成功大家认知各不相同,请依据下图并结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简要阐述你的认识。
【答案】(1)①闻一多 ②保尔(保尔 柯察金)③共青团员应该怎样生活 (意思相近即可)
(2)钢铁般的意志,直面困难,信仰坚定,自强不息,崇高的革命理想,忘我的奉献精神等 (意思相近即可)
(3)很多人认为成功的道路是平坦的,但其实成功的道路是极其曲折且漫长的。在走向成功的过程中战胜接连不断的困难和挫折,必须具有超乎常人的坚定信 念、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精神,这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的精神品质是一致的。保尔少年时干杂役,受尽凌辱。后在朱赫来的影响下走上革命道路经历了一系列的磨难,几次死里逃生,都没能使他倒下,反而使他更坚强。身体残疾后,他仍然不向命运低头。以文学创作的方式践行着他生命的誓言,最终完成作品《暴风雨所诞生的》,“他拿起新的武器,重返战斗队伍,开始了新的生活”。可见,成功的道路是需要艰苦的努力和代价的。(意思对了即可)
【详解】(1)本题考查演讲词。
一空:根据材料内容“我们随时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可知,《最后一次讲演》是闻一多在1946年7月的李公朴追悼会上所做的讲演,在讲演中闻一多对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的倒行逆施做出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故演讲者是闻一多。
二空:根据材料内容“朋友们,现在我们又回到你们中间,回到自己的战斗岗位上了,回到这里,我感到非常幸福。在这里,我看见许多老朋友。”“所有这些都是表明我们国家正在复兴,正在强大起来。活在这个世界上是大有作为的。朋友们,难道我能在这样的时候死去吗?”可知,演讲者是保尔在重返岗位时发表的演讲。保尔是在筑路工作要结束时,得了伤寒并引发了肺炎,组织派他回家去修养。半路误传他的死讯,但他战胜了死亡回到了人间,病愈后,又回到了工作岗位。
(2)本题考查人物形象。
结合原著内容可知:保尔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在加入骑兵团的一次战斗中他头部被炸伤,却以惊人毅力战胜死亡,在不宜重返前线的情况下,毅然参加恢复和建设国家的工作。在参加铁路工作时,保尔表现出了高度的政治热忱和忘我的劳动精神。他伤寒病愈后,又回到工作岗位,直至瘫痪失明。在病床上,他强忍折磨,用创作把自己继续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保尔作为自觉的、无私的革命战士,总是把党和祖国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他一生都在为人类的解放事业而奋斗,他是青春奋斗者最光辉、最典型的代表。据此可概括为:钢铁般的意志,直面困难,信仰坚定,自强不息,崇高的革命理想,忘我的奉献精神等 。
(3)本题考查阅读感悟。由图画可以看出,任何人的成功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都是历经艰难险阻,永不放弃,最终才获得成功的。据此写自己的感悟即可。
示例:保尔参军,在骑兵旅和布琼尼骑兵团中转战疆场,浴血奋战,身负重伤后以惊人的忍耐力使医生们深为敬佩。残酷的战争艰苦的劳动、繁重的工作使保尔病倒了,双目失明,全身瘫痪,但他以惊人的毅力从事文学创作,最终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可见成功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而是艰辛曲折的,需要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
四、诗歌鉴赏
阅读《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回答问题。
6.词的开头两句通过“缺月”“疏桐”“ ”三个意象描绘出了寓居地的环境,营造出 的氛围。
7.简要赏析“缥缈孤鸿影”一句。
8.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6. 漏断 清冷、孤寂(意近即可) 7.孤鸿隐约掠过,若有若无,也许正是词人心灵的投影,与词人合而为一,表现了词人心境的孤独。 8.托物抒怀。通过写鸿的孤独缥缈、惊起回头、怀抱幽恨和选求宿处,表达了词人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心情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人生追求。
【分析】6.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意象的分析。
根据“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可知,上阕写的正是深夜院中所见的景色。词的开头借用缺月、疏桐、漏断三个意象,营造出了一个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为“幽人”“孤鸿”的出场作铺垫。“漏”指古人计时用的漏壶,指示时间已是深夜。在漏壶水尽,更深人静的时候,苏轼步出庭院,抬头望月,又是一个多么孤寂的夜晚呀!月儿似乎也知趣,从稀疏的桐树间透出清晖,像是挂在枝桠间。这两句出笔不凡,渲染出一种凄冷、孤寂的境界。
7.本题考查赏析诗句。
“缥缈孤鸿影”的意思:仿佛天边孤雁般缥缈的身影。结合“谁见幽人独往来”,可知:周围是那么宁静幽寂,在万物入梦的此刻,又有谁像自己这样在月光下孤寂地徘徊,就像是一只孤单飞过天穹的凄清的大雁。“幽人”与“孤鸿”形象高度切合,“幽人”那孤高的心境,就像缥缈若仙的孤鸿之影。通过极富象征意味和诗意之美地强化了“幽人”的超凡脱俗。物我同一,表现诗人内心孤独之情。
8.本题考查理解诗歌的写作手法和思想感情。
这首词上片前两句“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营造了一个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后两句“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既是实写,又通过人、鸟形象的对应,强化了“幽人”的超凡脱俗。下片“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作者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写孤鸿遭遇不幸,心怀幽恨,惊恐不已,在寒枝间飞来飞去,拣尽寒枝不肯栖息,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度过这样寒冷的夜晚。这里,词人通过鸿的孤独缥缈,惊起回头、怀抱幽恨和选求宿处,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的孤寂处境,不愿与世俗同流、不愿随波逐流的高洁情怀。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 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9.小语同学在朗读“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一句时,重读了“俱”字,同学们都觉得这样读很妙。请分析其妙处。
10.杜甫作诗非常讲求语言的锤炼,所谓“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请品析“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一句中的“独”字。
【答案】9.“俱”字是“全、都”的意思。重读“俱”字,声音洪亮,有铿锵有力的节奏和奔腾前进的气势,能够强烈地抒发出诗人炽热的忧国忧民的情感和迫切要求变革黑暗现实的崇高理想。 10.“独”是“只有、仅有”的意思,该句意为:(如果有安置天下寒士的千万间高大宽敞的房子),(即使)只有我的茅屋被吹破,自己受冻而死也心甘情愿。表达了诗人推己及人、忧国忧民(广济苍生)的崇高理想和博大胸怀。
【解析】《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以悲切情感为主线,通过描绘秋风摧毁茅屋、生活困苦的场景,表达了杜甫对世间困苦之感与对困厄百姓的深切同情。全诗从个人的苦痛超越至对天下苍生的关怀,展现出诗人的仁爱与博大胸怀。
9.本题考查诗歌炼字。
结合“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可知,诗人此时自己的茅屋被秋风所破,一家人在风雨中饱受寒冷与潮湿之苦 ,但他没有仅仅局限于个人的不幸遭遇,而是由自己的处境联想到天下所有像他一样的寒士。他渴望有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能让天下所有贫寒的读书人都能住进去,都能展露欢颜。这里的“俱”字强调了范围,包含了天下所有的寒士。 诗人在自己处境艰难的情况下,依然心怀天下寒士,“俱”字承载着诗人对广大贫苦人民的深切关怀与悲悯。在朗读时重读“俱”字,通过洪亮的声音、有力的节奏,能将诗人那种迫切希望天下寒士都能过上安稳生活的强烈愿望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由此可知,“俱”字是“全、都”的意思。重读“俱”字,声音洪亮,有铿锵有力的节奏和奔腾前进的气势,能够强烈地抒发出诗人炽热的忧国忧民的情感和迫切要求变革黑暗现实的崇高理想。
10.本题考查词句赏析。
结合“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可知,诗人先发出了希望有千万间广厦庇护天下寒士的强烈呼声,描绘出一幅让天下寒士皆大欢喜的理想画面。在这样的情境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表明只要天下寒士能够摆脱困境,住进安稳的房屋,哪怕仅仅只有自己的茅屋破败不堪,自己受冻至死也觉得满足。 “独”字将诗人自己的处境与天下寒士的处境形成鲜明对比,在个人悲惨境遇和天下寒士幸福生活的强烈反差中,突出了诗人把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一心只为天下寒士谋福祉的高尚情怀。 由此可知,“独”是“只有、仅有”的意思,表达了诗人推己及人、忧国忧民(广济苍生)的崇高理想和博大胸怀。
五、文言文阅读
1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学学半
【答案】“学”同“敩”,教导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现象“通假字”的把握,学生应对教材中出现的通假字要进行识记,指出并解释正确即可。两个“学”字,第一个“学”是通假字,“学”同“敩”,教导。
阅读《马说》,回答下列问题: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2.《马说》一文选自 ,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_____代_________家,是唐宋八大家之首。其散文尤为著名,有________________的美誉。
13.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食不饱,力不足(食:吃) B.策之不以其道(道:道路)
C.执策而临之(策:马鞭子) D.食之不能尽其材(材:才能)
14.翻译下列句子:
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②食之不能尽其材。
15.《马说》一文借古代伯乐和千里马的故事为喻,抨击了当时的“食马者”“不知马”的错误行为。但韩愈并没有从正面阐明应该怎么做。参照选文的第二段,你认为他主张怎样对待“千里马”那样的人才?
16.《马说》一文的标点是现代人加上去的,有人提出末句“其真不知马也。”,应该用(?)结束。请你细读原文,揣摩文意,表明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答案】12.《昌黎先生集·杂说》,韩愈,退之,唐,著名的文学, “文起八代之衰”。 13.B 14.
①译文:喂养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②译文:喂养它,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15.策之以其道,食之能尽其材,鸣之能通其意,或用现代汉语表述。 16.此题为开放题。问而后答,一锤定音;用问号,发人深省。
【分析】12.此题考查学生对《马说》一文文学常识的考查,要求学生牢记相关文学常识。韩愈,字退之,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政治家,其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代表著作有《韩昌黎集》等。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
13.B项中,道:正确的方法,故选B。
14.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点词的翻译。注意:食(sì):通“饲”,喂养。其:指千里马,代词。能千里:能走千里。尽其材:发挥它的全部才能。材,同“才”,此指行千里的才能。
15.此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赏析能力,要求学生细读课文,可以化用原文“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回答,也可用自己的话回答。
16.此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能力,属于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言之成理即可。这里不能用问号结尾,如用问号结束,则句式为“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是一个选择疑问句,表示作者也不知道到底是世上无马还是庸人不知马,削弱语气,观点表不明确,与议论文中心不符。
【点睛】译文:一匹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一石食。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的食量多加饲料来喂养它。这样的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能力,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好的素质也就不能表现出来,想要和一般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鞭策它,却不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反而拿着鞭子走到它跟前时,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吧!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第六单元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词的释义正确的一项是(  )
A.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看见)
B.安得广厦千万间(安然)
C.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把)
D.可怜身上衣正单(使人怜悯)
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B.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C.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D.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弗学(fú) 男有分(fèn) 天下为公(wéi)
B.嘉肴(yáo) 教学相长(zhǎng) 不必为己(wèi)
C.修睦(mù) 选贤与能(jǔ) 货恶其弃于地也(wù)
D.兑命(yuè) 学学半(xiào) 矜寡孤独(jīn)
二、基础知识综合
4.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问题。
拷问的时候他什么也没有供出来,一切都否认。为什么一句话也不肯说,连他自己也不明白。他要做得勇敢,做得倔强,像他在书里看到的那些人一样。可是在把他押到牢房去的那天晚上,经过面粉厂的大房子时,他听到一个yā送兵说:“司令官为什么要把他押到这里来?从后面给他一颗子弹——不就完了!”听了这话他真有点害怕起来。是啊,十六岁就死,真是太可怕了!生命属于自己只有一次!
(1)以上文段选自《 》,作者是 。
(2)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拷问 倔强 yā 送
(3)请把文中画线的句子改为反问句: 。
(4)文段中的“他”指的是 ,简要说说“他”的性格特征。
三、综合性学习
5.班级开展以“励志讲演”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结合材料完成以下任务。
【材料一】正义是杀不完的,因为真理永远存在!(鼓掌)历史赋予昆明的任务就是争取民主和平,我们昆明的青年必须完成这项任务! 我们不怕死,我们有牺牲的精神!我们随时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长时间热烈的掌声)
(节选自《最后一次讲演》)
【材料二】“亲爱的同志们!”他的声音是平和的,但是却掩盖不了他内心的激动。
“朋友们,现在我们又回到你们中间,回到自己的战斗岗位上了,回到这里,我感到非常幸福。在这里,我看见许多老朋友。在奥库涅夫那里我看了不少材料,知道咱们索洛缅卡区增加了三分之一的新团员,铁路工厂和机车库的工人也不再偷偷做私人打火机这类私活,而且从废车堆里拖出一些已经报废的火车头并进行彻底修理。所有这些都是表明我们国家正在复兴,正在强大起来。活在这个世界上是大有作为的。朋友们,难道我能在这样的时候死去吗?”说到这里,他的两眼闪闪发光,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节选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1)阅读完材料,请帮小文同学补全表格内容,深入学习演讲。
演讲者 演讲目的 演讲风格
① 悼念李公朴 慷慨激昂
② ③ 热情洋溢
(2)励志人物故事很多,材料二节选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是一部闪烁着理想主义光芒的长篇小说,主人公身上凝聚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青年人奋勇前行,请简要概述其精神品质。
(3)关于成功大家认知各不相同,请依据下图并结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简要阐述你的认识。
四、诗歌鉴赏
阅读《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回答问题。
6.词的开头两句通过“缺月”“疏桐”“ ”三个意象描绘出了寓居地的环境,营造出 的氛围。
7.简要赏析“缥缈孤鸿影”一句。
8.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 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9.小语同学在朗读“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一句时,重读了“俱”字,同学们都觉得这样读很妙。请分析其妙处。
10.杜甫作诗非常讲求语言的锤炼,所谓“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请品析“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一句中的“独”字。
五、文言文阅读
1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学学半
阅读《马说》,回答下列问题: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2.《马说》一文选自 ,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_____代_________家,是唐宋八大家之首。其散文尤为著名,有________________的美誉。
13.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食不饱,力不足(食:吃) B.策之不以其道(道:道路)
C.执策而临之(策:马鞭子) D.食之不能尽其材(材:才能)
14.翻译下列句子:
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②食之不能尽其材。
15.《马说》一文借古代伯乐和千里马的故事为喻,抨击了当时的“食马者”“不知马”的错误行为。但韩愈并没有从正面阐明应该怎么做。参照选文的第二段,你认为他主张怎样对待“千里马”那样的人才?
16.《马说》一文的标点是现代人加上去的,有人提出末句“其真不知马也。”,应该用(?)结束。请你细读原文,揣摩文意,表明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