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物态变化(1)教学设计--【新教材·新考法】2025浙教版科学七下(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3.2物态变化(1)教学设计--【新教材·新考法】2025浙教版科学七下(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0.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3-04 22:49: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3.2物态变化(1)——物质的三态与热量》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 3.2物态变化(1) 课程类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科学观念:认识物质的三种基本状态,理解固态、液态和气态的微观特征与宏观特性;明确热、热量的概念,掌握热量的单位;理解热传递的定义、条件、实质和结果,知道热平衡的条件。 2.科学思维:通过对物质三态微观模型的分析,培养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在探讨影响热量因素及热传递现象时,提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探究实践:参与测量水温变化的探索活动,学会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进行酒精灯相关实验操作,熟练掌握酒精灯的正确使用方法。 4.态度责任: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养成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认识到热现象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体会科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物质三态的微观特征和宏观特性;热量的概念、单位及影响因素;热传递的相关知识;酒精灯的正确使用方法。 2.教学难点:从微观角度理解物质三态的差异;理解热传递的实质是能量的转移而非温度的传递;准确把握热传递过程中温度、热量和能量的变化关系。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5分钟) 展示冬天湖面结冰和夏天湖水荡漾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状态变化的原因,引出本节课主题。 (二)新课内容(35分钟) 1. 物质的三态 讲解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并以水为例说明其在不同状态下的表现;展示物质三态的微观模型图,讲解固态、液态和气态的微观特征和宏观特性;对比物质三态的微观特征和宏观特性,让学生加深理解。 师:同学们,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是固态、液态和气态。就像水,常温下是液态,放冰箱冷冻室会变成固态的冰,加热又会变成气态的水蒸气。大家能再举些例子吗?
生:铁在高温下会从固态变成液态。
师:很好。现在我们来看微观模型图,固态物质粒子排列紧密且规则,所以有固定的体积和形状,那液态呢?
生:液态粒子排列稍松散,有一定体积但没固定形状。
师:完全正确,气态又有什么特点呢?
生:气态粒子排列极其松散,无固定体积和形状。 2. 热与热量 进行 “大小烧杯水温变化” 的探索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并记录水温变化数据,分析水温变化原因;讲解热是能量的一种表现形式,引出热量的概念,介绍热量的符号和单位;讲解影响热量的因素,通过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师:现在我们来做个实验,在小烧杯装热水,大烧杯装冷水,把小烧杯放进去,每隔 1 分钟测一次水温并记录。大家仔细观察水温怎么变化。 生:老师,小烧杯水温在下降,大烧杯水温在上升。 师:为什么会这样呢? 生:因为热量从热水传到了冷水里。 师:非常棒!这就引出了热量的概念,物体吸收或放出热的多少叫热量,用 Q 表示,单位是焦耳,简称焦,符号 J。那影响热量的因素有哪些呢? 生:不知道。 师:比如相同的水,升高的温度越多,吸收的热量就越多;升高相同温度,水越多,吸收的热量也越多。大家能明白吗? 生:明白了。 3.热传递 讲解热传递的定义、条件、实质和结果;通过生活实例,如冬天用热水袋取暖、夏天吃冷饮降温等,帮助学生理解热传递现象;提出思考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热传递过程中温度、热量和能量的变化。 师:同学们,热传递是热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到温度低的物体,或者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的过程。那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什么呢? 生:存在温度差。 师:对!热传递的实质是热量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转移,是能量转移的一种方式。就像冬天用热水袋取暖,谁能说说这里面热传递是怎么发生的? 生:热水袋温度高,手温度低,热量从热水袋传到手上。 师:很好。现在思考一下,10°C 的冷水和 90°C 的热水混合后,水温为什么会高于 10°C 且低于 90°C 呢? 生:冷水吸收热量温度上升,热水放出热量温度下降。 师:非常正确。 4. 酒精灯的使用 介绍酒精灯是实验室常用加热仪器,讲解酒精灯的正确点燃和熄灭方法,强调注意事项;让学生观察酒精灯火焰,认识外焰、内焰和焰心;进行小木棒在酒精灯火焰不同部位加热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小木棒颜色变化,判断火焰温度高低;讲解用酒精灯加热试管中液体的方法和注意事项,让学生进行简单模拟操作(可在安全前提下进行虚拟操作或观看演示视频)。
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5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物质的三态、热与热量、热传递以及酒精灯的使用等重点知识。 师:同学们,这节课快结束了,谁来总结一下我们今天学了什么? 生:学了物质的固态、液态、气态,还有热量、热传递和酒精灯的使用。 师:很好,那物质固态的微观特征是什么呢? 生:粒子排列紧密,有规则结构。 师:热量的单位是什么? 生:焦耳。 师:大家掌握得不错,课后要好好复习。
板书设计 3.2物态变化(1)——物质的三态与热量 1. 物质的三态 固态:微观、宏观特性 液态:微观、宏观特性 气态:微观、宏观特性 2. 热与热量 热:能量形式 热量:概念、符号、单位、影响因素 3. 热传递 定义、条件、实质、结果、热平衡 4. 酒精灯的使用 点燃、熄灭、火焰结构、加热要点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教学中,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验操作,学生对物质三态与热量相关知识有了一定理解。但在讲解物质三态微观模型和热传递实质等抽象内容时,部分学生理解困难,后续可增加动画演示或类比生活场景等方式辅助教学;实验操作过程中,部分学生操作不够规范,需要加强指导;在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方面,可进一步优化问题设计,提高学生思维参与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