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3.3物质的变化与性质》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 3.3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课程类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科学观念: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能准确区分常见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掌握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了解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认识到温度变化对物质变化的影响,知道化学变化常伴随能量变化。 2.科学思维:通过对酒精、铁丝等物质变化的观察和分析,培养观察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从微观角度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提升微观与宏观联系的思维能力。 3.探究实践:进行酒精挥发、燃烧,硫酸铜晶体加热等实验,学会正确使用实验仪器,规范实验操作;能根据实验现象判断物质变化的类型,提高实验探究能力。 4.态度责任:在实验探究中养成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科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对生活中科学现象的观察和思考意识。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物质变化与性质的关系。 2.教学难点:从微观角度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准确判断物质变化的类型,区分性质与变化;理解化学变化中能量的转化。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5分钟) 展示交通运输部、公安部关于禁止携带汽油、酒精等物品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规定,提问汽油、酒精与水的区别,引出本节课对物质变化与性质的探究。 (二)新课内容(35分钟) 1. 物质的变化 展示木柴燃烧和冰融化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两者区别;进行酒精相关实验,让学生观察酒精的颜色、状态、气味,感受酒精挥发,观察酒精燃烧现象;讲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通过实例加深学生理解;组织学生讨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从微观角度解释酒精挥发和燃烧的不同。 师:大家看这两张图片,木柴燃烧和冰融化,它们有什么不同呢? 生:木柴燃烧变成了灰烬,冰融化还是水。 师:没错。现在我们来做关于酒精的实验,先观察酒精的样子,闻闻它的气味。 生:酒精是无色液体,有特殊香味。 师:很好。把酒精涂在手上有什么感觉? 生:凉凉的,一会儿就干了。 师:这是酒精挥发了。再看看酒精燃烧,有什么现象? 生:发出淡蓝色火焰。 师:像酒精挥发这种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就是物理变化,酒精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这就是化学变化。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什么呢? 生: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师:非常正确。从微观角度看,酒精挥发时分子不变,只是间隙变化;酒精燃烧时分子变成了其他物质的分子。大家理解了吗? 生:理解了。 2. 物质的性质 讲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结合生活实例,如磁铁吸引铁屑、氢气燃烧等,说明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表现;组织学生讨论酒精和水的性质差异及原因,引导学生认识物质结构决定性质;通过列举石墨、铜等物质的性质和用途,讲解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师: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比如磁铁能吸引铁屑,这就是磁铁的物理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像氢气燃烧生成水,可燃性就是氢气的化学性质。大家能再举些例子吗? 生:铜能压成铜片,这是铜的物理性质;铁会生锈,这是铁的化学性质。 师:非常好。那酒精和水有哪些不同性质呢?为什么会有这些差异? 生:酒精可燃,水不可燃;酒精和水的熔点、沸点也不同。因为它们的分子不一样。 师:完全正确。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又决定用途。比如石墨硬度小,可用来制造铅笔芯;铜有导电性,所以能用作导线。 3. 温度对物质变化的影响及探索方法 引导学生思考冰块加热和水蒸气降温时的变化,讲解温度变化会使物质发生物理变化;进行硫酸铜晶体加热和加水的实验,让学生观察颜色、温度变化,说明加热可使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化学变化常伴随能量变化;展示铁丝、铜片、镁条与白醋反应的实验,让学生观察现象,判断变化类型,强调判断依据;讲解观察法和实验法是探索物质变化和性质的方法,引导学生从颜色、状态等方面获取证据。 师:同学们,给冰块加热会怎么样? 生:冰块会融化成水,继续加热水会沸腾变成水蒸气。 师:对,这是物理变化。那高温水蒸气降温呢? 生:会液化成水,甚至凝固成冰。 师:没错。现在我们做硫酸铜晶体的实验,加热硫酸铜晶体,大家观察颜色变化。 生:蓝色晶体变成了白色粉末。 师:这是化学变化,而且这个过程吸热。再往白色粉末里加水,看看有什么变化? 生:又变成蓝色溶液了,温度还升高了。 师:这说明化学变化常伴随着能量变化。接下来看铁丝、铜片、镁条与白醋的反应,观察有什么现象。 生:铁丝和镁条表面有气泡,铁丝的溶液变浅绿色,铜片没变化。 师:那这些变化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呢? 生:打磨、折断是物理变化,铁丝、镁条与白醋反应是化学变化,判断依据是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师:非常好。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法和实验法探索物质变化和性质,从颜色、状态等方面找证据。
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5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概念,物质变化与性质的关系,温度对物质变化的影响以及探索物质变化和性质的方法;强调知识的应用和观察生活中科学现象的重要性。 师:同学们,这节课快结束了,谁来总结一下我们学了什么? 生:学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还有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师:那它们的区别是什么呢? 生: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性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化学性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 师:很好,还有呢? 生:温度变化会让物质发生物理或化学变化,我们可以用观察法和实验法探索物质变化和性质。 师:非常棒!大家课后要多观察生活中的现象,用今天学的知识去分析分析。
板书设计 3.3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1. 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概念、实例 化学变化:概念、实例 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2. 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概念、实例 化学性质:概念、实例 性质与用途关系 3. 温度对物质变化的影响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4. 探索方法:观察法、实验法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实验和生活实例,学生对升华和凝华有了一定的理解。但在从微观角度解释升华和凝华时,部分学生理解困难,后续可借助动画或模型辅助教学;在判断复杂生活现象的物态变化类型时,部分学生容易出错,需要增加练习和案例分析;在课堂互动中,可进一步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思维能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