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我们生活的大地 知识点默写(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章 我们生活的大地 知识点默写(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8.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3-04 17:14:22

文档简介

第4 章 我们生活的大地
第1 节 探索地球表面
知识点一 地球的结构
地球内部的结构,由内到外可分为 地壳 、 地幔 和 地核 三层。
知识点二 地形和地形图
1. 地形
(1) 平原 :海拔一般在200m以下,地势平坦或起伏较小。
(2) 丘陵 :海拔一般在200~500m,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 200 m,地势起伏较小,坡度较缓。
(3) 山地 :海拔在500 m以上且相对高度超过 200 m。
(4) 盆地 :四周高,中间低平。
(5) 高原 :海拔一般在500m以上,地势相对平坦或者有一定起伏。
2.等高线地形图中地形部位的判读(填序号)
①山顶 ②山脊 ③盆地 ④山谷 ⑤鞍部 ⑥缓坡 ⑦陡坡 ⑧峭壁
(1) ① :等高线呈封闭状态,由外向内海拔增高。
(2) ③ :等高线呈封闭状态,由外向内海拔降低。
(3) ④ :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
(4) ② :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
(5) ⑤ :两条等高线凸出相对应的地方。
(6) ⑦ :等高线密集处。
(7) ⑥ :等高线稀疏处。
(8) ⑧ :等高线重叠处。
知识点三 地形的变化
1.地壳变动是地球 内部 (填“内部”或“外部”)巨大能量作用的结果。
2. 风力、流水、冰川、波浪、生物等都是对地形产生作用的 外力 (填“内力”或“外力”)。
3.地形是 内力 作用和 外力 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 内力 作用使地表形成高山、深谷、高原; 外力 作用主要是削低高山,填平深谷,使地表趋于平坦。
第 2 节 土壤的结构和质地
知识点一 土壤的形成
地球外层的地壳是由 岩石 组成的。岩石受 风化 和 侵蚀 作用破碎为石块、石砾和砂粒等碎屑。岩石风化的两种基本类型: 物理风化 和 化学风化 。
知识点二 土壤的成分
矿物质颗粒 是土壤的主要组成成分,它们之间有孔隙。这些孔隙由 气体 和 水分 占据。土壤中还有各种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知识点三 土壤的结构
土壤名称 土壤结构
_砂土_类土壤 砂粒多、黏粒少,土壤颗粒较粗
__黏土_类土壤 黏粒、粉砂多,土壤颗粒较细
_壤土_类土壤 砂粒、黏粒、粉砂大致等量,土壤质地较均匀
知识点四 土壤的质地
1. 土壤的质地
土壤名称 性状
_砂土_类土壤 疏松,不易黏结;通气、透水性能强,易干旱,有机质分解快,易流失
_黏土_类土壤 质地黏重,湿时黏,干时硬;保水、保肥能力强,通气、透水性能差
_壤土_类土壤 不太疏松,也不太黏;通气、透水,能保水、保肥,宜于耕种
2. 壤土类土壤的体积占比
第 3 节 土壤与植物生长
知识点一 植物的根系
如图 M-18,A为 直 根系,B为 须 根系。
知识点二 根的吸水和失水
1. 根尖的结构和功能
(1)根尖的结构
结构 特点
A:__根毛_区 表皮细胞一部分向外突出,形成_根毛__,是根吸收_水分____和_无机盐_的主要部位
B:_伸长_区 下部细胞较小,越往上细胞越大,是根尖生长最快的部位
C:_分生_区 细胞很小,排列紧密,能够_分裂_产生新细胞,不断补充伸长区的细胞数量
D:_根冠_区 细胞比较大,排列不够整齐,具有_保护_作用
(2)幼根生长的原因
幼根的生长一方面要靠 分生 区细胞的分裂增加细胞的数量;另一方面要靠 伸长 区细胞体积的增大。
2.根毛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若根毛细胞液的浓度 大于 土壤溶液的浓度,根毛细胞就会吸水;若土壤溶液的浓度 大于 根毛细胞液的浓度,根毛细胞就会失水。(浓度大的吸水,浓度小的失水)
3.吸水途径:水分进入 根毛细胞 后,根据 细胞液 浓度的差异,由一个细胞进入另一个细胞,然后进入根的木质部 导管 ,最后在蒸腾拉力作用下,上升到植物体的各结构(如图M-19)。
知识点三 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
无机盐 作用 缺乏时的症状
含_N 无机盐 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使枝叶长得繁茂 植株矮小瘦弱,叶色发黄,严重时叶脉呈淡棕色
含_P 无机盐 促进幼苗的生长发育和开花等 植株特别矮小,叶片呈暗绿色,并出现紫色
含_K无机盐 使茎秆粗壮,促进淀粉的合成和运输 茎秆软弱,容易倒伏,叶片的边缘和尖端呈褐色,并逐渐焦枯
知识点四 植物的茎
木质茎的结构:由外往里分别是 树皮 、 形成层 、 木质部 和 髓 。
(1)树皮:具有 保护 作用。
(2)韧皮部:位于树皮靠近木质部的部位,含有起输导作用的 筛管 。
(3)形成层:位于 韧皮部 和 木质部 之间。形成层的细胞能不断地进行细胞分裂,产生子细胞。子细胞能吸收营养物质不断长大,向外形成韧皮部,向内形成木质部,使茎加粗。
(4)木质部:含有起输导作用的 导管 。
(5)髓:位于茎的中央,具有储藏营养的作用。
知识点五 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探究:茎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部位
(1)实验步骤:取一段带叶的植物枝条,用刀片将其下端削成斜面。将枝条插入盛有稀释红墨水的烧杯中,置于阳光下照射。15 min后,取出枝条洗净。
(2)实验现象:在枝条基部横切枝条,观察到茎的 中央 变成了红色;纵切枝条,观察到红色越往上颜色越 浅 。
(3)实验结论: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是茎中的 导管 ,运输方向是 自下而上 。
(4)运输途径:水分和无机盐被 根尖 吸收后,会进入 根 部的导管→ 茎 中的导管→ 叶 中的导管。
知识点六 有机物的运输
1. 活动:茎运输有机物的部位(如图 M-21)
(1)实验现象:经过一两个月后,切口上方的树皮将膨大而形成枝瘤。
(2)实验结论:叶制造的有机物是通过 帅管 向下运输的。
2. 运输的部位:韧皮部的 筛管 。
3. 运输的途径: 叶 中的筛管→ 茎 中的筛管→ 根 中的筛管。
4. 运输的方向: 自上而下 .
第 4 节 保护土壤
知识点一 土壤的流失与破坏
土壤资源的最大威胁来自土壤 污染 和 过度开发 。
知识点二 土壤的保护与治理
1.土壤的保护方法包括 因地形耕作 、 保护性耕作 和 轮作 等。
2. 土壤修复技术包括 物理 修复技术、 化学 修复技术和 生物 修复技术。第4 章 我们生活的大地
第1 节 探索地球表面
知识点一 地球的结构
地球内部的结构,由内到外可分为 、 和 三层。
知识点二 地形和地形图
1. 地形
(1) :海拔一般在200m以下,地势平坦或起伏较小。
(2) :海拔一般在200~500m,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 200 m,地势起伏较小,坡度较缓。
(3) :海拔在500 m以上且相对高度超过 200 m。
(4) :四周高,中间低平。
(5) :海拔一般在500m以上,地势相对平坦或者有一定起伏。
2.等高线地形图中地形部位的判读(填序号)
①山顶 ②山脊 ③盆地 ④山谷 ⑤鞍部 ⑥缓坡 ⑦陡坡 ⑧峭壁
(1) :等高线呈封闭状态,由外向内海拔增高。
(2) :等高线呈封闭状态,由外向内海拔降低。
(3) :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
(4) :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
(5) :两条等高线凸出相对应的地方。
(6) :等高线密集处。
(7) :等高线稀疏处。
(8) :等高线重叠处。
知识点三 地形的变化
1.地壳变动是地球 (填“内部”或“外部”)巨大能量作用的结果。
2. 风力、流水、冰川、波浪、生物等都是对地形产生作用的 (填“内力”或“外力”)。
3.地形是 作用和 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 作用使地表形成高山、深谷、高原; 作用主要是削低高山,填平深谷,使地表趋于平坦。
第 2 节 土壤的结构和质地
知识点一 土壤的形成
地球外层的地壳是由 组成的。岩石受 和 作用破碎为石块、石砾和砂粒等碎屑。岩石风化的两种基本类型: 和 。
知识点二 土壤的成分
是土壤的主要组成成分,它们之间有孔隙。这些孔隙由 和 占据。土壤中还有各种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知识点三 土壤的结构
土壤名称 土壤结构
________类土壤 砂粒多、黏粒少,土壤颗粒较粗
________类土壤 黏粒、粉砂多,土壤颗粒较细
________类土壤 砂粒、黏粒、粉砂大致等量,土壤质地较均匀
知识点四 土壤的质地
1. 土壤的质地
土壤名称 性状
________类土壤 疏松,不易黏结;通气、透水性能强,易干旱,有机质分解快,易流失
________类土壤 质地黏重,湿时黏,干时硬;保水、保肥能力强,通气、透水性能差
________类土壤 不太疏松,也不太黏;通气、透水,能保水、保肥,宜于耕种
2. 壤土类土壤的体积占比
第 3 节 土壤与植物生长
知识点一 植物的根系
如图 M-18,A为 根系,B为 根系。
知识点二 根的吸水和失水
1. 根尖的结构和功能
(1)根尖的结构
结构 特点
A:________区 表皮细胞一部分向外突出,形成________,是根吸收__________和________的主要部位
B:________区 下部细胞较小,越往上细胞越大,是根尖生长最快的部位
C:________区 细胞很小,排列紧密,能够________产生新细胞,不断补充伸长区的细胞数量
D:________区 细胞比较大,排列不够整齐,具有________作用
(2)幼根生长的原因
幼根的生长一方面要靠 区细胞的分裂增加细胞的数量;另一方面要靠 区细胞体积的增大。
2.根毛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若根毛细胞液的浓度 土壤溶液的浓度,根毛细胞就会吸水;若土壤溶液的浓度 根毛细胞液的浓度,根毛细胞就会失水。(浓度大的吸水,浓度小的失水)
3.吸水途径:水分进入 后,根据 浓度的差异,由一个细胞进入另一个细胞,然后进入根的木质部 ,最后在蒸腾拉力作用下,上升到植物体的各结构(如图M-19)。
知识点三 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
无机盐 作用 缺乏时的症状
含_______无机盐 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使枝叶长得繁茂 植株矮小瘦弱,叶色发黄,严重时叶脉呈淡棕色
含_______无机盐 促进幼苗的生长发育和开花等 植株特别矮小,叶片呈暗绿色,并出现紫色
含_______无机盐 使茎秆粗壮,促进淀粉的合成和运输 茎秆软弱,容易倒伏,叶片的边缘和尖端呈褐色,并逐渐焦枯
知识点四 植物的茎
木质茎的结构:由外往里分别是 、 和 。
(1)树皮:具有 作用。
(2)韧皮部:位于树皮靠近木质部的部位,含有起输导作用的 。
(3)形成层:位于 和 之间。形成层的细胞能不断地进行细胞分裂,产生子细胞。子细胞能吸收营养物质不断长大,向外形成韧皮部,向内形成木质部,使茎加粗。
(4)木质部:含有起输导作用的 。
(5)髓:位于茎的中央,具有储藏营养的作用。
知识点五 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探究:茎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部位
(1)实验步骤:取一段带叶的植物枝条,用刀片将其下端削成斜面。将枝条插入盛有稀释红墨水的烧杯中,置于阳光下照射。15 min后,取出枝条洗净。
(2)实验现象:在枝条基部横切枝条,观察到茎的 变成了红色;纵切枝条,观察到红色越往上颜色越 。
(3)实验结论: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是茎中的 ,运输方向是 。
(4)运输途径:水分和无机盐被 吸收后,会进入 部的导管→ 中的导管→ 中的导管。
知识点六 有机物的运输
1. 活动:茎运输有机物的部位(如图 M-21)
(1)实验现象:经过一两个月后,切口上方的树皮将膨大而形成枝瘤。
(2)实验结论:叶制造的有机物是通过 向下运输的。
2. 运输的部位:韧皮部的 。
3. 运输的途径: 中的筛管→ 中的筛管→ 中的筛管。
4. 运输的方向: .
第 4 节 保护土壤
知识点一 土壤的流失与破坏
土壤资源的最大威胁来自土壤 和 。
知识点二 土壤的保护与治理
1.土壤的保护方法包括 、 和 等。
2. 土壤修复技术包括 修复技术、 修复技术和 修复技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