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孙权劝学》课件(共3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孙权劝学》课件(共3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0.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3-04 21:03: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孙权劝学
学劝有道 成绩斐然
作品介绍
  本文选自《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294卷, 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书名是当时皇帝宋神宗定的,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意思是说,这是帮助宋王朝治理国家的整个历史借鉴。(资,帮助。治,治理。通,贯通。鉴,借鉴。) 该书以政治、军事为主,涉及经济、文化等。取材除十七史以外,尚有野史、传状、文集、谱录等二百二十二种。
书名“资治”,说明本书编撰(zhuan)的目的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
  
《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作者介绍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人,居涑(sù )水乡,世称涑水先生。晚年自 号迂叟。为相八个月病死,追封温国公。卒谥文正,追封温国公,世称司马温公。宝元年间中进士。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著有《司马文正公集》 《稽古录》。
司马光警枕励志:司马光是个贪玩贪睡的孩子,为此他没少受先生的责罚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谆谆教诲下,他决心改掉贪睡的坏毛病,为了早早起床,他睡觉前喝了满满一肚子水,结果早上没有被憋醒,却尿了床,于是聪明的司马光用园木头作了一个警枕,早上一翻身,头滑落在床板上,自然惊醒,从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读书,坚持不懈,终于成为了一个学识渊博的 写出了《资治通鉴》的大文豪。
作者介绍
卿 涉 孰
qīng
通 耶 yé
shè
shú
(1)生字
(2)通假字
(3)多音字


gēng
gèng
读准字音
读准节奏
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节奏。
孙权劝学(司马光)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朗读课文,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双重否定,语气坚决,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反问句,强调:并不是要吕蒙研究儒家经典当专享经学传授的学官,而是有别的目的。对吕蒙辞学有责备、恼怒之意。
反问句,否定吕蒙推辞的理由,要重读强调。
感叹句,要读出惊讶不解的语气。
反问句,指责中带有自豪的语气。
读准语气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3)“卿言多务,孰若孤?”
(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疏通文意
初,权谓吕蒙 曰:“卿今当涂 掌 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 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 当涉猎,见往事 耳。卿言多务,孰 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当初
告诉,对……说
现在
掌管
大事

事务
难道

成为
通“耶”

应当
历史
罢了

哪里比得上
认为
1、这部分主要采用什么描写?
对话
2、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劝学
3、孙权给吕蒙提的读书目标是:
涉猎,见往事耳
4、表现孙权对下属吕蒙爱护、器重和希望的一句话是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阅读理解
蒙乃 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
蒙论 议,大 惊曰:“卿今者才略,
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
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 晚乎!”肃遂
拜蒙母,结友而别。
于是
开始

讨论
评议
非常
惊奇
如今,现在

怎么 …… 这么

于是
拜见
表顺接
到,等到
不再是
古代称呼表示的含义


阿蒙
大兄
①古代君对臣的爱称②古代对人的敬称
古代王侯的自称。
是吕蒙的小名。阿,名词词头,多用于亲属称呼或人名的前面。
长兄,这里是对朋友辈的敬称。
◆古今异义

古义:古时王侯的自称
今义:单独,孤单
博士
古义:官名,始设于战国时期,西
汉中期之后专掌经学传授
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
复 习 检 测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古义:指历史
今义:过去的事

古义:语气词,相当于“而已”“罢了”
今义:耳朵
见往事耳

古义:只,只是
今义:转折连词,但是

古义:另外,再
今义:更加
◆通假字
同“耶”,语气词,可译为“吗”
但当涉猎
即更刮目相待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一词多义

卿今当涂掌事
但当涉猎
动词,掌管、担当
助动词,应当
《诫子书》

蒙辞以军中多务
自以为大有所益
静以修身
介词,用
与“为”连用,可译为“认为”
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

孰若孤
若屈伸呼吸
动词,像、如
代词,你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险躁则不能治性
动词,研究
动词,修养

与蒙论议,大惊曰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副词,表程度,十分
敬辞,多用于称呼前
《诫子书》
《杞人忧天》
课文探究
找出文中主要人物?围绕他们发生了什么故事?
孙权
吕蒙
鲁肃
劝学
赞学
学习
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
三国时吴国名将
三国时吴国名将、政治家
课文重要人物资料快递
一、孙权
二、鲁肃
三、吕蒙
孙权(181-252) , 字仲谋 , 三国时 吴国的创建者 , 后称帝 。他从兄长 孙策遇害身亡之日起 , 在五十多年的时间内据有江东 。其最大功绩就是开发了东南地区 , 促进了东南地区经济的繁荣发展。
陈寿:“孙权屈身忍辱,任才尚计, 有勾践之奇,英人之杰矣。故能自 擅江表,成鼎峙之业。 ”
曹操:“生子当如孙仲谋! ”
吕蒙 ( 178—220) , 字子明 , 吴国大将 。 少年时不爱读书 , 以胆气称, 后接受孙权劝告 , 读了许多兵书、史书 , 智勇双全 。 跟随孙权打仗有功 , 官拜虎威将军 , 倍受孙权、 鲁肃的信赖。
鲁肃死后 , 掌管东吴军事 , 率军暗
袭荆州 , 擒杀关羽父子 , 名扬三国。 杀关羽后不久病死。
鲁肃(172-217) , 字子敬 , 吴国谋士、 军事家、 外交家 。他少有大志, 轻财好施 , 喜欢习武骑射 , 深得吴王赏识。
鲁肃是三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
他一生的最大功绩是倡导、 促成并 终身不易地竭力维护孙刘联盟 , 使 三足鼎立之势能够形成。
1.《孙权劝学》是一个著名的劝学故事。题目中最关键的词是“劝”。那么,孙权是怎样对吕蒙进行劝学的?找出孙权“劝”吕蒙学习的语句。
首先指出学习的必要性: 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然后指出学习的可能性: 卿言多务,孰若孤
最后现身说法: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合作探究
2.孙权劝吕蒙,使之“就学”,“劝”的本领可谓高矣。试分析一下他劝说技巧的高明之处。
3.吕蒙在孙权的再三劝说下,开始读书学习,并取得良好的读书效果。请找出文中鲁肃赞叹吕蒙学习的语句。
请在文中找出两个词来概括吕蒙的变化:
吴下阿蒙
刮目相待
在这个变化的过程中发生了哪些事情?
劝学
就学
论议
结友


吴下阿蒙
有两个成语出自这篇文章,各是什么意思?
刮目相看
比喻才识尚浅,现在多用于指他人有转变。
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来看待
本文的三个人物各有什么特点?
孙权
吕蒙
鲁肃
对部下既严格要求,又能循循善诱,耐心教导,为人好学。
知错能改,谦虚好学,
有军人的坦诚豪爽。
敬才爱才,豪爽而不失风度,对朋友的进步十分高兴。
(劝)
(赞)
孙权劝学
吕蒙由不学到学到学有所成,这个变化过程给你什么样的启示?
①读书学习非常重要。(学习对成长的重要性)
②求知可以改进人的天性。
③一个人即使基础差,只要端正态度,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学到东西,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和办事能力。
④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
⑤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要虚心接受教育;
⑥活到老,学到老……
中心概括
本文通过孙权劝勉吕蒙学习的故事,突出了孙权关心下级,耐心说服,不以权势压人的行为,赞扬了吕蒙接受意见并‘努力学有所成的事迹,说明了人只肯学就会大有长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