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古代西亚、非洲文化 导学案(含答案)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 古代西亚、非洲文化 导学案(含答案)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3-04 15:31: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3课 古代西亚、非洲文化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目标分解
通过了解西亚、非洲的文化,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认识西亚、非洲对人类文化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1.通过了解阿拉伯文化与波斯文化的互动,理解阿拉伯文化的特点。(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2.通过阿布辛贝神庙的图片和《普塔霍特普之教谕》等,探究古埃及文化的内涵,在与西亚文化对比中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自主预习·悟新知】
一、古代西亚文化
文字两河流域南部的①    创造了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文字——楔形文字
文学《②     》是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史诗,其中著名的洪水故事生动反映了两河流域居民对生活和生命的态度
建筑和艺术:苏美尔人的泥偶雕像生动有趣,壁画主题多样,别出心裁。亚述帝国王宫大门上的标志性雕刻是人首飞牛。波斯王宫装饰豪华,多幅雕刻刻画了臣民进贡的场景,体现了专制帝国统治者的威严
法典《③        》反映了古巴比伦王国政治、社会和经济等多方面的情况,是研究古代两河流域历史的重要资料
二、古代埃及文化
文字象形文字约形成于公元前4千纪末,一直使用到公元4世纪
文学作品创作出神话、诗歌、哲理故事和散文故事
建筑艺术受到宗教较大影响。埃及人给统治者修建豪华的陵墓,法老们还修建了众多神庙,表达自己对神的敬畏
科技领域④    是古代世界最精确的历法之一;在数学、医学等方面,埃及人也颇有建树
三、阿拉伯文化
文学:(1)阿拉伯各部落经常派人到麦加附近举行诗歌比赛,获胜的诗歌悬挂在克尔白神庙的墙壁上,名为“悬诗”。 (2)故事集《⑤        》中的很多故事来源于古代埃及和西亚等地的民间传说
科学:(1)伊本·穆萨的《积分和方程计算法》把代数学发展为独立学科。 (2)白塔尼证明了发生日环食的可能性。他的《萨比天文历表》对欧洲天文学产生很大影响。 (3)伊本·西那的《医典》被译成拉丁语,长期用作医学的标准教科书。 (4)印度的数字符号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至今仍被称为“⑥     ”
1.古埃及文化的世界影响
古埃及文化不是孤立封闭的,其传播对世界其他地区的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1)考古方面的发掘和分析表明,公元前3150—前3000年,古埃及文化对巴勒斯坦的影响巨大。在巴勒斯坦出土的陶制品具有鲜明的埃及风格,这种器皿或是由定居于此的埃及人制作的,或是直接从埃及进口的。
(2)古埃及文化对非洲内陆产生重要影响。研究发现,非洲的一些国家曾建立过与埃及相似的神圣王室。尤其引人注意的是古埃及的技术、风俗习惯及信仰,与非洲近代出现的一些技术、风俗习惯和信仰之间有许多相似之处。
(3)古埃及文化对西方古典文化的形成也具有孕育作用,在保存、传播西方文化遗产以及世界文化遗产方面发挥过重要作用。当古希腊文化趋于衰落时,亚历山大城成为希腊思想和文化的中心,把希腊文化传向世界。
2.阿拉伯文化的特点
(1)多民族性。阿拉伯帝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多民族的集合体,除阿拉伯人外,还有埃及人、印度人、波斯人、西班牙人、叙利亚人等。各族通过互相接触、相互影响,逐渐交融渗透,在长期的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中共同创造了阿拉伯文化。可以说,阿拉伯文化是各族人民共同劳动和集体智慧的结晶。
(2)学习与创新相结合。埃及、叙利亚、波斯等地都是世界文化发展较早的地区。阿拉伯人在征服这些地区后,不仅接受了当地民族文化,还吸收了希腊、印度文化的许多优秀成果,创造了新的阿拉伯文化,为人类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
(3)伊斯兰教是阿拉伯文化的灵魂。没有7世纪伊斯兰教的诞生,就没有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就不会有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阿拉伯帝国,也就没有阿拉伯文化的问世。伊斯兰教不仅是阿拉伯统一的旗帜,同时也是中古时期阿拉伯社会文化进步的旗帜。阿拉伯文化与伊斯兰思想和伊斯兰教体系是紧密相连的。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不是限于阿拉伯民族而是信仰伊斯兰教的全世界穆斯林的文化成就。
学思之窗 史料中的安努、恩利尔和沙马什都是两河流域重要的神灵。想一想:为什么汉谟拉比要宣称自己是根据神意立法的
解题关键:神权与王权的关系;立法的目的。
思路引领:结合教材内容,从《汉谟拉比法典》制定的背景、目的等角度思考。
思考点 阿拉伯文化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哪些重要影响
解题关键:阿拉伯文化的世界意义。
思路引领:根据课文,结合《中外历史纲要(下)》的内容回答即可。
问题探究 古代中国与阿拉伯地区有密切的文化交流,中国的造纸术和指南针等经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也有阿拉伯文化的成果传到中国。查找资料,看看具体有哪些阿拉伯文化的成果传到中国。
解题关键:阿拉伯文明与中国文明发展的关系。
思路引领:查查资料,从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古代东西方文化的交流等方面并联系所学相关史实回答,如回族的形成、《天方夜谭》里的中国元素等。
学习拓展 搜集资料,进一步了解这些古文字的释读情况。
解题关键:历史研究方法和原则。
思路引领:搜集资料,思考古文字的释读与研究古代文明之间的关系。
【合作探究·提素养】
 古代西亚地区文化的交融
  材料 波斯文化凭借强大的制度优势和人才优势与阿拉伯文化进行双向互动的交融。阿拔斯王朝(750—1258年)的哈里发制度深受波斯文化影响。阿拉伯帝国自倭马亚王朝(661—750年)开始就沿袭波斯人的行省制。波斯的人才融入阿拔斯王朝的统治,波斯的饮食、服饰、建筑风格和风俗习惯进入阿拉伯人的日常生活。波斯人也有选择、有鉴别地接受了与波斯文化传统、民族特性相适应的伊斯兰教什叶派。
——摘编自[美]菲利浦·希提《阿拉伯通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古代非洲的文明成就
  材料一
阿布辛贝神庙
材料二 神殿最里面供奉着太阳神等四座神像,法老拉美西斯二世也位列其中。整个殿堂的顶壁,遍刻精美的浮雕和神奇的文字,生动地反映了拉美西斯二世统治时期的生活情景和社会风俗。
神庙建造最精妙之处是,在每年的春分和秋分,旭日的阳光就从神庙正面的入口射进神庙内部,照亮最里面供奉的四座神像,前后持续大约20分钟,然后消失。
  材料三 约在公元前2500年的埃及古王国时期,一个名叫普塔霍特普的宰相为年轻人编写了一篇说教文,讲述了应当如何度过今生。普塔霍特普说:“只要活在这个世界上,你就要跟随你的心,不要劳作得超出必须的程度;不要缩短闲暇的时光,缩短享受的时间会激怒神。有了财富就要享用它,财富对忧郁的人毫无价值。”
——摘编自《普塔霍特普之教谕》
  材料四 现在必须承认,他们比世界上其他任何民族,包括其他埃及人在内,都易于不费什么劳力而取得大地的果实,因为他们要取得收获,都不需要用犁犁地,不需要用锄锄地,也不需要做其他人所必须做的工作。那里的农夫只需等河水自行泛滥出来,流到田地上去灌溉,灌溉后再退回河床,然后每个人把种子撒到自己的土地上,叫猪上去踏进这些种子,此后便只是等待收获了。
——摘编自希罗多德《历史》
(1)今天埃及有两种建筑保存得最好,一种是神庙建筑,另一种是陵墓,而当时的居民建筑,甚至王宫建筑都保存得不完整,这是为什么 从中可以看出古代埃及人怎样的生死观 你认为历史遗址对历史研究有何价值

(2)阅读教材“史料阅读”威尔·杜兰特《东方的遗产》和材料三,分析古埃及人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并依据材料四进一步分析造成这种生活态度的因素。
【随堂检测·精评价】
1.这是一部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它主要的职能不仅有镇压奴隶反叛,还有调整当时社会各阶级、阶层间的相互关系等。资产阶级把受它的影响而产生的有关法制概称为“楔形文字法系”。该成文法典是(  )。
A.《十二铜表法》 B.《查士丁尼法典》
C.《法国民法典》 D.《汉谟拉比法典》
2.古代埃及历法是目前所知的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太阳历,该历法以尼罗河河水开始泛滥作为一年的开始;根据尼罗河河水的涨落把一年分为泛滥季、播种季和收割季3季,每季4个月,每月30天,年终加5天节日,一共365天。据此可知,古代埃及(  )。
A.对天文有科学认知
B.生产力水平相当高
C.农业地位举足轻重
D.水利工程非常落后
3.《天方夜谭》(《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文学的瑰宝。它以波斯的《一千个故事》为基础,融合了印度、希伯来、埃及和阿拉伯等地的民间故事,生动地反映了阿拉伯帝国境内各族人民以及印度和中国等东方国家人民的生活习俗、风土人情和社会制度。材料表明《天方夜谭》(  )。
A.已具备初步的全球化视角
B.具有较强的现实主义色彩
C.体现了文明文化交融互鉴
D.展现了波斯帝国的繁盛
参考答案
自主预习·悟新知
知识梳理
①苏美尔人 ②吉尔伽美什 ③汉谟拉比法典
④太阳历 ⑤天方夜谭 ⑥阿拉伯数字
教材问题
学思之窗
答案提示:国王的权力来自神,神永远是正义的,所以国王颁布的法律也是正义的,所有臣民必须执行。违背国王的法律,等同于违背神的意志,违背神的意志就会受到惩罚。
思考点
答案提示:首先,阿拉伯人继承和吸收了古代西亚、埃及、印度、希腊、罗马和中国等地区重要的文化成就,并且加以发展,创造出辉煌的阿拉伯文化;其次,同一时期的欧洲正处于文化衰落时期,而阿拉伯文化如中华文化一样,非常繁荣;最后,阿拉伯人继承并发展了古代中国、印度的文化和西方古典文化,并将它们传入欧洲,深刻影响了欧洲文学和科学的发展。
探究与拓展
问题探究
答案提示:信仰伊斯兰教的回族是中国56个民族之一,伊斯兰教是阿拉伯人传到中国的重要文化成果之一。《天方夜谭》中的一些故事包含中国元素,也有一些故事很早就传到了中国,现在随着全译本的问世,家喻户晓。阿拉伯商人到达中国后,带来了许多外来产品。
学习拓展
答案提示:研究古代文明,首先要读懂相关文字。通过这个案例,学生要明白,历史研究必须依靠第一手资料,只有直接阅读古人留下的文献,才有可能对历史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教师也要提醒学生,做任何工作,都必须付出努力。
合作探究·提素养
任务1 古代西亚地区文化的交融
审题思路
【参考答案】 示例1
论题:阿拉伯人继承和发展了波斯的政治文化。
阐述:波斯帝国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国王是整个政权的核心和最高主宰,他的权力被认为来自神。阿拉伯人借鉴波斯君主专制传统,建立哈里发制度。哈里发掌握政治、军事和宗教大权;阿拉伯帝国也仿照波斯传统在地方上实行行省制;波斯人重视官僚体系建设,阿拉伯帝国在哈里发以下设各部大臣,辅助哈里发分掌各类事务。
总之,阿拉伯人善于吸收世界其他地区的政治文化,提升了帝国的统治效能。
示例2
论题:阿拉伯人在人类文化交流史上作出了重要贡献。
阐述:阿拉伯人吸收了被征服地区的文化。他们广泛翻译古代波斯、印度、希腊和罗马的文献,融合东西方文化,在文学、艺术、科学等领域取得了重要成就。阿拉伯商人和旅行家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中国的造纸术、印度的数字符号等先后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了西欧文化的发展。
总之,阿拉伯人吸收了古代世界其他地区的文明,推动了世界文化的发展。
(问题会设计、知识能迁移、思维讲层次、分段有讲究)
审试题要求,确定试题主旨 初步设计“问题”(论点)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试题主题不明确——拟定一个论题)
读相关素材(文字、图片、表格等) 有效信息 “波斯文化凭借强大的制度优势和人才优势与阿拉伯文化进行双向互动的交融”
时空定位 世界古代
史实梳理(准备论据,先“多多益善”,再“去伪存真”) 波斯帝国与阿拉伯帝国的君主专制、行省制度和官僚体系建设
层次鲜明 借鉴君主专制制度、行省制、官僚体系
其他方面 结合所学知识
答题步骤 确定论点 阿拉伯人继承和发展了波斯的政治文化
梳理论据(2个为宜,不贪多求全) 阿拉伯人借鉴波斯君主专制传统,建立哈里发制度
阿拉伯帝国也仿照波斯传统在地方上实行行省制
得出结论(回望论点,展示素养) 阿拉伯人善于吸收世界其他地区的政治文化,提升了帝国的统治效能
任务2 古代非洲的文明成就
审题思路
【参考答案】 (1)原因:古代埃及建筑艺术受宗教影响较大,埃及人更加注重来世,认为来世比现世更长久,更重要,所以将珍贵的石材用于修建神庙和陵墓,而普通民居甚至王室住所基本都用泥土修筑。
生死观:人的生死可以逾越,来世永恒。
价值:历史遗址属于史料研究的一手资料,具有重要的价值。
(2)人生观和世界观:人与自然、神和谐相处,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享受今生,追求来世”的生死观,乐观自信,重视家庭。
因素:略。(可以从地理环境、政治制度、宗教信仰等方面思考。并结合两河流域居民的生活态度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随堂检测·精评价
1.D 据所学可知,《汉谟拉比法典》是西亚地区的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颁布的法律汇编,是最具代表性的楔形文字法典,也是世界上现存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故选D项;《十二铜表法》是罗马第一部成文法,不属于“楔形文字法系”,排除A项;《查士丁尼法典》是在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主持下完成的法律和法律解释的汇编,不属于“楔形文字法系”,排除B项;《法国民法典》是拿破仑于1804年主持制定的民法典,成为后世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典范,不属于“楔形文字法系”,排除C项。
2.C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古埃及的太阳历分为泛滥季、播种季和收割季,这一划分与农业息息相关,说明该历法主要是为农业服务的,故选C项;太阳历是古埃及人根据尼罗河河水涨落情况制定的,说明其经历了长期的观察和总结,并不是对天文有了科学的认知,排除A项;历法可以指导农业生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但生产力提高的主要标志为生产工具和生产方式的进步,且“生产力水平相当高”一说过于绝对,与古埃及的实际不符,排除B项;材料没有提及水利工程,水利工程水平无法从材料中判断,排除D项。
3.C 《天方夜谭》以波斯的《一千个故事》为基础,融合了印度、希伯来、埃及和阿拉伯等地的民间故事,展现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生活习俗、风土人情和社会制度。这种融合不仅丰富了故事的内容,还促进了不同文明间的相互理解和交流,体现了文明间的相互影响和借鉴,故选C项。已具备初步的全球化视角的时间是新航路开辟后,排除A项;《天方夜谭》中很多故事是神话故事,不具有较强的现实主义色彩,排除B项;《天方夜谭》属于阿拉伯帝国的文学成就,不属于波斯帝国,排除D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