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 导学案(含答案)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 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 导学案(含答案)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1.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3-04 15:35: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8课 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目标分解
通过了解现代历史上跨洲、跨国家、跨地区不同规模的人口迁徙,以及移民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认识在迁徙与融入当地社会过程中出现的文化认同 1.结合新航路开辟与殖民扩张、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带来人口的迁移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认识人口迁移与社会发展之间相互促进。(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2.通过对图片和文字史料的分析,探究世界难民的主要分布区域,概括联合国在解决难民问题上的努力,分析中国方案在解决国际难民问题中的重要意义。(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自主预习·悟新知】
一、经济全球化和劳动力的全球流动
发展历程:(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劳动力开始大规模全球流动。发达地区从南欧、北非、东南亚、拉丁美洲等地吸收了大量劳动力,推动了①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东地区的石油工业快速发展,大量非洲劳动力涌向中东产油国。同时,经济高速发展的日本以及亚洲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也吸引了许多亚非移民。 (3)20世纪90年代,②    成为西欧、北美劳动力的新的来源地
变化:(1)20世纪50—70年代,大多数移民在制造业和公共服务业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 (2)大约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③    、金融等行业的就业机会增加,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留学生作为移民中的“④    ”,在跨国公司的国际业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难民的困境和救助
含义难民是现代社会移民中的一个独特群体。他们因为战争和地区冲突、宗教或部族矛盾、自然灾害、经济恶化等各种原因被迫离开原籍国,且不能或不愿返回原籍国
变化二战前的难民主要产生于⑤    ,如遭到纳粹德国迫害而流亡的犹太难民;二战后的难民主要产生于中东、非洲和东南亚等地区
国际社会 的努力(1)1950年,联合国成立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公署(简称“联合国难民署”),专门协调处理难民问题。 (2)1951年,联合国通过《⑥        》,规定救助难民的行动准则。 (3)1966年,联合国通过《关于难民地位的议定书》,扩大1951年公约的适用范围。 (4)2000年12月4日,联合国大会决定,从2001年起,每年的6月20日为“⑦      ”,以期引起国际社会对难民问题的重视。 (5)尽管国际社会作了很大努力,但仍然没有改变难民逐年增加的趋势
三、移民社会的多元文化
特点(1)移民社会的居民由不同文化传统的民族组成。 (2)在不同文化的交汇、借鉴与认同中,这些移民社会形成各种⑧    的移民文化
美国形成了以欧洲文化为主流的美国移民文化。民族和⑨    的多样性是美国社会的显著特征,而多元文化传统也使美国社会始终存在着不同民族间的文化认同问题
新加坡多元文化和谐共处,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景观
1.文化多元化的利与弊
(1)利:①文化多元化能促进人们的思想开放,促进社会的创造和创新。
②有利于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
③有利于增加人口的流动性,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④有利于提高社会包容度。
⑤有利于带动社会、文化、道德水平的提升。
⑥有利于实现社会真正的平等。
(2)弊:不同文化之间有时会出现误解,发生冲突。
2.现代社会的移民特点
(1)国际移民在绝对数量上呈现出较大增势,反映出当今世界劳动力的全球性流动依然强劲。
(2)国际移民的主要流向是西欧和北美,但流向更加多元化。
(3)国际移民呈现出“精英迁移”的趋势。
(4)难民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全球移民治理的重大挑战。
思考点 全球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演变对人口迁徙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解题关键:二战后,全球化背景下人口迁徙的原因和阶段特点。
思路引领:首先,结合教材总结现代人口迁徙的特点;然后,结合所学知识把握全球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演变规律,进而分析其影响因素。
学思之窗 美国主要移民来源和移民结构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发生了哪些变化
解题关键:美国移民来源和移民结构的阶段性特点。
思路引领:围绕移民来源和移民结构,提取材料中的相关信息概括得出。
问题探究 你如何理解这两种观点 从文化认同的视角谈谈你的看法。
解题关键:正确认识美国社会的凝聚力和文化认同。
思路引领:第①小问结合材料信息,可从美利坚民族及美国主流文化的形成特点、美国族群关系中的矛盾加以认识;第②小问可从美国移民结构的变化、欧洲移民比例的下降、主流文化的内涵变化等视角全面理解。

学习拓展 面对日益严重的难民问题,如果你是联合国难民署的官员,有什么好的建议和方案解决这一问题
解题关键:引发难民问题的因素和国际社会的努力及存在的问题。
思路引领:本题是开放性思考题,不设统一答案。教师可给予思路引导,并可模拟联合国难民署机构的会议,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并引导思考。
【合作探究·提素养】
 人口迁移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材料 人口流动是人类历史发展中重要的历史现象,它给不同的文明带来冲击与碰撞,也促进了不同生产方式的传播与交流。就人类文明史而言,新航路开辟真正激起了一股史无前例的人口迁移大潮。
1850—2000年全球国际人口迁移表
时间 1850—1945年 1945—2000年
主要移出地 欧洲、亚洲 亚洲、非洲、拉丁美洲
主要移入地 美洲 西欧、北美洲、大洋洲
人口迁移 数量 1846—1924年欧洲移出4 800万人,1834—1941年亚洲移出1 200万—3 700万人 1960年迁移人口为325万人,1974 年为947.5万人,1985—1990年年均增长率为2.59%
——据邬沧萍《世界人口》等整理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史的知识,围绕“人口迁移与社会发展”展开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难民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材料一 
截至2019年12月世界前十位难民来源国及难民数量示意图
——摘编自陈冰等《全球难民治理的出路在哪里 》
  材料二 进入新世纪以来难民问题更为复杂。“南北僵局”持续存在,发达国家大多逃避救助责任,发展中国家却往往无能为力。中国作为《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及《关于难民地位的议定书》的缔约国,始终坚持国家难民制度的主权原则、可持续发展和公平原则。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思想,推崇休戚与共的全球治理模式,并向有关国家或国际机构提供人道主义援助。
——据李晓婷《国际难民机制的建立与发展》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指出当代世界难民的主要来源区域。结合所学,列举二战以来联合国为保护难民基本人权作出的努力。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方案在国际难民问题中的重要意义。
【随堂检测·精评价】
1.据欧盟统计局统计,2015年欧盟有510万人出生,520万人死亡,欧盟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人口负增长;但同期欧盟总人口却从5.08亿上升到5.1亿,移民人口抵消了本地人口的减少。该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
B.区域经济集团化的不平衡
C.市场经济在各国实行
D.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形成
2.2015年夏秋之际,欧洲爆发难民危机,100多万“非法移民”涌入欧洲。同年年底,欧洲关于难民的讨论已从具体的技术问题转为认同问题,约三分之一的德国人担忧移民威胁“社会与文化价值”。这表明欧洲(  )。
A.开始拒绝难民的大量涌入
B.成为全球最大的难民输入地
C.接纳难民的技术问题已解决
D.难民引发了新的社会问题
3.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30年间,永久性国际移民主要呈南北流动,即由经济落后或缺乏活力的国家和地区向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流动。之后,西方发达国家政府控制外籍人入境的政策也有所加强,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劳工流动增长较快,这在东南亚和西亚国家尤为突出。这一变化出现的背景是(  )。
A.西欧国家党派竞争加剧
B.冷战双方对抗战略调整
C.中东石油工业发展迅速
D.发达国家着手产业升级
参考答案
自主预习·悟新知
知识梳理
①发达地区 ②东欧国家 ③贸易 ④知识精英 ⑤欧洲 ⑥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 ⑦世界难民日 ⑧多元一体 ⑨文化
教材问题
思考点
答案提示:①经济全球化推动了产业结构升级和新兴产业的发展,并对劳动力的素质和劳动岗位的分布提出了新的要求,从而改变了全球劳动力市场的结构。②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演变影响到劳动力的流动方向和社会分层,因教育程度和专业素养提升形成了移民中的“知识精英”,他们作为技术移民在经济移民中处于高端层次,在科技创新和跨国公司的国际业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学思之窗
答案提示:18世纪,美国移民基本由欧洲移民组成,其中绝大多数来自英国。20世纪初,美国移民人口中的欧洲移民仍占大多数,亚洲和拉丁美洲的移民人数开始占据一定比例。20世纪60年代,美国移民中的欧洲移民人数比重下降到三分之一左右,拉丁美洲移民人数占比近40%,拉丁美洲成为美国移民的主要来源地。20世纪80年代,美国移民中的欧洲移民人数占比下降到10%,亚洲移民人数占比上升到38%,亚洲移民和持续增加的拉丁美洲移民占美国新移民的大多数。
探究与拓展
问题探究
答案提示:“大熔炉”说反映了美国自建国以来形成的美利坚民族的统一性和美国主流文化的“一体性”。“大拼盘”说反映了美国族群关系中长期存在的深层次矛盾。随着移民结构的变化和欧洲移民比例的下降,美国主流文化的内涵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其多元性更为凸显,由此对美国社会的凝聚力和文化认同构成挑战。
学习拓展
答案提示
模拟会议:从发达国家的人口现状出发,分析劳动力短缺的原因及发达国家对全球劳动力市场的依赖程度;从“难民潮”提供的劳动力和造成的社会问题,分析难民劳动力与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差异,以及难民问题给收留国带来的财政和社会治安的压力。
引导思考:国际社会在难民问题上如何建立更为积极有效的跨国合作机制 如何更好地发挥联合国的作用,以形成更为合理的全球难民治理方案
合作探究·提素养
任务1 人口迁移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审题思路
【参考答案】 示例
人口迁移与社会发展具有相互促进作用。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殖民者前往美洲进行殖民扩张,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欧洲通过价格革命和商业革命削弱了封建制度,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同时通过向美洲进行人口迁移,加强了两地的联系,向美洲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思想,有利于美洲的近代化。
社会发展促进人口的迁移。近现代随着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国际分工日益深化,生产的国际化大大加强,全球劳动力市场逐渐形成。二战后欧洲等地区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需要大量劳动力,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人口由经济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流向英美等发达国家,又进一步促进了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
综上所述,人口迁移有利于人口流入地区的经济发展,同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也能吸引人口流入,体现了人口迁移与社会发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问题会设计、知识能迁移、思维讲层次、分段有讲究)
审试题要求,确定试题主旨 初步设计“问题”(论点)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史的知识,围绕“人口迁移与社会发展”展开论述。(试题主题明确——围绕“人口迁移与社会发展”)
读相关素材(文字、图片、表格等) 有效信息 “人口流动是人类历史发展中重要的历史现象,它给不同的文明带来冲击与碰撞,也促进了不同生产方式的传播与交流”“1850—2000年全球国际人口迁移表”
时空定位 世界近现代
史实梳理(准备论据,先“多多益善”,再“去伪存真”) 新航路开辟与殖民扩张带来人口的迁移对资本主义发展和美洲近代化的影响;经济全球化发展对劳动力市场的形成以及二战后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的影响
层次鲜明 新航路开辟与殖民扩张;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其他方面 结合所学知识
答题步骤 确定论点 人口迁移与社会发展具有相互促进作用
梳理论据(2个为宜,不贪多求全) 新航路开辟与殖民扩张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影响
得出结论(回望论点,展示素养) 人口迁移有利于人口流入地区的经济发展,同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也能吸引人口流入,体现了人口迁移与社会发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任务2 难民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审题思路
【参考答案】 (1)来源区域:中东、非洲、拉美、东南亚。
努力:成立联合国难民署;通过《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通过《关于难民地位的议定书》;确立“世界难民日”。
(2)意义:有利于打破“南北僵局”局面;推动国际合作,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维护1951年公约和1966年议定书的权威性;提升中国国际影响力;有利于完善国际难民救助体系。
随堂检测·精评价
1.A 由材料可知,欧洲人口的增多是由于移民人口抵消了本地人口的减少,而人口流动加速是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的影响,故选A项;材料强调的是经济全球化给欧盟带来的影响,并未提及区域经济集团化的不平衡,排除B项;市场经济在各国实行与移民人口大量增加没有必然联系,排除C项;国际经济新秩序还没有形成,排除D项。
2.D 根据材料“欧洲关于难民的讨论已从具体的技术问题转为认同问题,约三分之一的德国人担忧移民威胁‘社会与文化价值’”可知,欧洲爆发难民危机,大量难民的涌入促使德国人担忧移民威胁“社会与文化价值”,这说明在欧洲,难民引发了新的社会问题,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欧洲拒绝难民的涌入,排除A项;根据材料无法判定欧洲是否为全球最大难民输入地,排除B项;“已解决”一词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
3.D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约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新兴产业的发展和发达国家的产业升级,西方国家企业对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和专业素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西方国家才有了材料中对移民政策的调整,进而影响到国际移民流向的变化,故选D项;西欧国家党派竞争加剧可能会影响国内政策,包括移民政策,但这与全球移民流动的大背景关联不大,排除A项;冷战双方的对抗战略调整会影响到国际关系和全球格局,但通常这种调整更多地影响大国间的政治和军事关系,而非直接影响经济移民的流动,排除B项;中东石油工业发展迅速,这确实为西亚地区创造了更多的工作机会,吸引劳工迁移,但这只是解释了西亚地区劳工流动增长的一个方面,并不全面,排除C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