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能力提升卷
一、下周的蒲公英小舞台轮到五年级(3)班表演节目了。同学们分小组讨论节目,请你也参与进来吧。
1.选课文。
2.分角色。
(1)在分角色时要注意( )
A.人物声音与角色一致。 B.人物性格与角色性格相似。
C.人物性别与角色一致。 D.人物身高与角色身高相同。
(2)根据上面选出的课本剧,这四位同学分别适合演哪个角色?请你根据他们的特点进行角色分配。
3.怎么演。
下面是四位同学对于怎么演提出的各自的观点,请你在正确的说法后面画“√”。
我们需要重新为人物设计台词,再根据我们的理解加上恰当的动作、表情。( )
我们可以根据故事中的描述,为人物制作相应的道具。( )
可以给某个场景配上恰当的背景音乐,突出气氛或人物特点。( )
我们还要租赁人物的服装,并且将场景全部还原成书中所描写到的,以求逼真。( )
二、阅读材料,完成练习。
畅游古典名著
材料一:
名著 朝代 作者 主要人物
《红楼梦》 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
《水浒传》 元末明初
《 》 明代 吴承恩
《三国演义》 元末明初
材料二:片段欣赏
片段一
玄德乃辞二人,上马投卧龙冈来。到庄前下马,扣门问童子曰:“先生今日在庄否?”童子曰:“现在堂上读书。”玄德大喜,遂跟童子而入。至中门,只见门上大书一联云:“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
片段二
话说鲁智深走过数个山坡,见一座大松林,一条山路。随着那山路行去,走不得半里,抬头看时,却见一所败落寺院,被风吹得铃铎响。看那山门时,上有一面旧朱红牌额,内有四个金字,都昏了,写着“瓦罐之寺”。又行不得四五十步,过座石桥,再看时,一座古寺,已有年代。入得山门里,仔细看来,虽是大刹,好生崩损。
材料三:
1.根据阅读经验,完成材料一的表格。
2.阅读材料二,完成练习。
(1)根据材料二的内容,填写下面的思维导图。
(2)按要求填空。
根据阅读经验,可知片段一中的“先生”指的是 ,他正是刘备要拜访的人物;片段二中,联系上文对古寺的描写,可以猜测“好生崩损”意思是 。
3.观察材料三中的图片,完成练习。
(1)图片①和图片②均出自名著 ,且都与 (事物)有关。图片③和图片④则出自名著 ,且都与植物有关。
(2)观察细节选一选:图片①是( ),图片②是( );图片③是( ),图片④是( )。
A.黛玉葬花 B.史湘云醉卧芍药裀
C.五庄观行者窃人参 D.孙悟空三借芭蕉扇
4.选择图片中的一个人物,结合阅读名著或观看影视剧的经验,说一说人物留给你的印象。
三、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一)西游记(节选)
他等不得穷忙,即入蟠桃园内查勘。本园中有个土地,拦住问道:“大圣何往 ”大圣道:“吾奉玉帝点差,代管蟠桃园,今来查勘也。”那土地连忙施礼,即呼那一班锄树力士、运水力士、修桃力士、打扫力士都来见大圣磕头,引他进去。但见那:①夭夭灼灼,颗颗株株。夭夭灼灼花盈树,颗颗株株果压枝。果压枝头垂锦弹,花盈树上簇胭脂。时开时结千年熟,无夏无冬万载迟。②先熟的,酡(tuó)颜醉脸;还生的,带蒂青皮。凝烟肌带绿,映日显丹姿。树下奇葩并异卉,四时不谢色齐齐。左右楼台并馆舍,盈空常见罩云霓。不是玄都凡俗种,瑶池王母自栽培。大圣看玩多时,问土地道:“此树有多少株数?”土地道:③“有三千六百株:前面一千二百株,花微果小,三千年一熟,人吃了成仙了道,体健身轻。中间一千二百株,层花甘实,六千年一熟,人吃了霞举飞升,长生不老。后面一千二百株,紫纹缃(xiāng)核,九千年一熟,人吃了与天地齐寿,日月同庚。”大圣闻言,欢喜无任,当日查明了株树,点看了亭阁,回府。自此后,三五日一次赏玩,也不交友,也不他游。
一日,见那老树枝头,桃熟大半,他心里要吃个尝新。奈何本园土地、力士并齐天府仙吏紧随不便。忽设一计道:“汝等且出门外伺候,让我在这亭上少憩片时。”那众仙果退。只见那猴王脱了冠服,爬上大树,拣那熟透的大桃,摘了许多,就在树枝上自在受用。吃了一饱,却才跳下树来,簪冠着服,唤众等仪从回府。迟三二日,又去设法偷桃,尽他享用。
1.短文主要讲述了( )的故事。
A.猴王偷吃人参果 B.猴王大闹蟠桃园
C.猴王偷仙丹 D.猴王偷蟠桃
2.几位同学在读文中的画“ ”的句子时,针对句子意思进行了讨论,请将他们的对话补充完整。
3.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给下列小标题排序,将序号填入括号内。
( )入桃园 ( )吃蟠桃 ( )观蟠桃
( )退众仙 ( )问桃情
4.“汝等且出门外伺候,让我在这亭上少憩片时。”这句话是猴王说的,联系上下文想一想,猴王说这句话的目的是什么?
。
5.用“ ”画出猴王是怎样摘桃、吃桃的,并说一说通过这些动作描写,表现了猴王怎样的性格特点。
(二)红楼梦(节选)
那刘姥姥因喝了些酒,他脾气不与黄酒相宜,且吃了许多油腻饮食,发渴多喝了几碗茶,不免通泻起来,蹲了半日方完。及出厕来,酒被风禁,且年迈之人,蹲了半天,忽一起身,只觉得眼花头眩,辨不出路径。四顾一望,皆是树木山石楼台房舍,却不知那一处是往那里去的了,只得认着一条石子路慢慢的走来。及至到了房舍跟前,又找不着门,再找了半日,忽见一带竹篱,刘姥姥心中自忖(cǔn)道:“这里也有扁豆架子。”一面想,一面顺着花障走了来,得了一个月洞门进去。只见迎面忽有一带水池,只有七八尺宽,石头砌岸,里面碧浏清水流往那边去了,上面有一块白石横架在上面。刘姥姥便度石过去,顺着石子甬路走去,转了两个弯子,只见有一房门。
于是进了房门,只见迎面一个女孩儿,满面含笑迎了出来。刘姥姥忙笑道:“姑娘们把我丢下来了,要我碰头碰到这里来。”说了,只觉那女孩儿不答。刘姥姥便赶来拉他的手,“咕咚”一声,便撞到板壁上,把头碰的生疼。细瞧了一瞧,原来是一幅画儿。刘姥姥自忖道:“原来画儿有这样活凸出来的。”一面想,一面看,一面又用手摸去,却是一色平的,点头叹了两声。一转身方见了一个小门,门上挂着葱绿撒花软帘。
刘姥姥掀帘进去,抬头一看,只见四面墙壁玲珑剔透,琴剑瓶炉皆贴在墙上,锦笼纱罩,金彩珠光,连地下踩的砖,皆是碧绿凿花,竟越发把眼花了,找门出去,那里有门?左一架书,右一架屏。刚从屏后得了一门转去,只见他亲家母也从外面迎了进来。刘姥姥诧异,忙问道:“你想是见我这几日没家去,亏你找我来。那一位姑娘带你进来的 ”他亲家只是笑,不还言。刘姥姥笑道:“你好没见世面,见这园里的花好,你就没死活戴了一头。”他亲家也不答。便心下忽然想起:“常听大富贵人家有一种穿衣镜,这别是我在镜子里头呢罢。”说毕伸手一摸,再细一看,可不是,四面雕空紫檀板壁将镜子嵌在中间,因说:“这已经拦住,如何走出去呢?”一面说,一面只管用手摸。
这镜子原是西洋机括,可以开合。不意刘姥姥乱摸之间,其力巧合,便撞开消息,掩过镜子,露出门来。刘姥姥又惊又喜,迈步出来,忽见有一副最精致的床帐。他此时又带了七八分醉,又走乏了,便一屁股坐在床上,只说歇歇,不承望身不由己,前仰后合的,朦胧着两眼,一歪身就睡熟在床上。
1.联系上下文,猜测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选择恰当的解释。(填序号)
(1)脾气( )
①性情。②维持脾脏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和动力来源。
(2)自忖( )
①暗自思考,暗自揣度。②进行比较深刻的思维活动。
(3)消息( )
①传出或听到的有关人或事物的情况。②机关的枢纽。
2.晶晶同学读文中画“ ”的部分时,不理解其具体意思。此时你可以告诉她只需了解这段话大致讲的是 ,并从中感受到 即可。
3.用“ ”画出刘姥姥如厕后找不到回去的路的原因。这从侧面反映出 。
4.短文第2自然段通过对刘姥姥的( )描写,凸显了刘姥姥这一人物形象。(多选)
A.外貌 B.语言 C.动作 D.心理
5.了解刘姥姥的行走路线及所见所闻,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
6.刘姥姥熟睡后会被人发现吗?结合阅读经验,猜测接下来发生的事。
7.短文主要讲了“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情节,读了短文,你知道“刘姥姥进大观园”常用来比喻什么吗?
。
参考答案
一、1.B 示例:草船借箭 这篇课文的人物形象鲜明,情节跌宕曲折,人物对话更丰富我们正好有四个人 2.(1)B (2)鲁肃 诸葛亮 周瑜 曹操 3.前三个画“√”
二、1.清代 曹雪芹 施耐庵 示例:宋江、林冲、武松 西游记 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 罗贯中 示例:刘备、曹操、诸葛亮 2.(1)《三国演义》 卧龙冈
童子、一副对联 鲁智深 瓦罐之寺 (2)诸葛亮十分破旧,残破损坏 3.(1)《红楼梦》 花 《西游记》 (2)B A C D 4.示例:林黛玉。林黛玉貌美如花,体弱多病,多愁善感,经常以泪洗面。葬花体现了黛玉感情很细腻,对待花草也是一样。
三、(一)1.D 2.桃树长得茂盛树上的桃子很多 熟了的 没熟的 熟的颜色发红 没熟的颜色发绿 有着神奇的功效 3.1 5 2 4 3 4.不让左右仪从跟随,好偷摘蟠桃。5.只见那猴王脱了冠服,爬上大树,拣那熟透的大桃,摘了许多,就在树枝上自在受用。 表现了猴王的聪明机智、敢作敢当、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大胆反抗天威神权的无畏精神。
(二)1.(1)② (2)① (3)② 2.屋内各种装饰 装饰十分华丽 3.及出厕来,酒被风禁,且年迈之人,蹲了半天,忽一起身,只觉得眼花头眩,辨不出路径。 大观园布局复杂、规模大,刘姥姥对这里不熟悉 4.BCD 5.一带水池 白石 一幅画 穿衣镜 一副床帐 床上 6.示例:刘姥姥正在酣睡,响亮的鼾声把正在寻找她的小丫头吸引了过来,小丫头赶忙叫醒她,领着她出了屋子,找到众人。 7.比喻没有见过世面的人来到陌生新奇的花花世界。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