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启明外国语学校2015-2016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初三语文
一(24分)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在这里,能感受到阳光般的______(明媚/明朗),能享受到空气般的清新,享受历经生活磨练的意义和深邃;那池塘像一卷帛展开,帛是绸帛,细昵柔软。无论画什么都清晰,只需轻轻一点,轮kuò都力透纸背,力透帛背,深入纹理,素净生辉。或者像卷轴打开,四周之景早已勾好。
⑴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2分)
深邃( ) 轮kuò( )
⑵找出文段中的一个错别字并加以改正。(1分) 改为
⑶在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写在横线处。(1分)
2.下面这段文字有几处语病,请找出并进行修改。(4分)
①2016年是猴年生人的“本命年”。②按民间习俗要穿红裤头或系红腰带,一是图个吉利,二是红色“辟邪”。③但现代年轻人对此已不以为然了。④人们对猴年生人的评价:男性精力旺盛,活泼好强,女性聪明灵动,善解人意。⑤猴的形象之所以深入人心,可以说是拜明代小说家吴承恩创作的《西游记》所赐。⑥《西游记》塑造了神猴孙悟空,由石化成,神通广大,会72般变化。
⑴有语病的是第 句,修改意见: (2分)
⑵有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是第 句,修改意见: (1分)
⑶有成语使用错误的是第 句,修改意见: (1分)
3.名著阅读。(6分)
八戒道:“哥哥,你不去了?”行者道:“我往哪里去?我这里天不收地不管,自由自在,不耍子儿,做甚么和尚?我是不去,你自去罢。但上复唐僧:既赶退了,再莫想我。”呆子闻言,不敢苦逼,只恐逼发他性子,一时打上两棍,无奈,只得喏喏告辞,找路而去。行者见他去了,即差两个溜撒的小猴,跟着八戒,听他说些甚么。真个那呆子下了山,不上三四里路,回头指着行者,口里骂道:“这个猴子,不做和尚,倒做妖怪!这个猢狲,我好意来请他,他却不去!你不去便罢!”走几步,又骂几声。那两个小猴,急跑回来报道:“大圣爷爷,那猪八戒不大老实,他走走儿,骂几声。”行者大怒,叫: “拿将来!”那众猴满地飞来赶上,把个八戒,扛翻倒了,抓鬃扯耳,拉尾揪毛,捉将回去,毕竟不知怎么处治,性命死活若何,且听下回分解。
⑴八戒来花果山请行者,行者断然拒绝的“前因”是什么?(3分)
答:
⑵“且听下回分解”,请你用简明文字介绍下回内容。(不超过60字)(3分)
答:
4.诗、文名句填空(⑴-⑹题为必答题;⑺-⑻题为选答题(从中任选一首作答,若答两题,只批阅前一题)。(10分)
必答题(7分)
①晴空一鹤排云上, 。 (刘禹锡《秋词》)
②最是一年春好处, 。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③居高声自远, 。 (虞世南《蝉》)
④ ,夜吟应觉月光寒。 (李商隐《无题》)
⑤ ,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 , ”一联,采用拟人化描写,表达对充满生机的小生命由衷的喜爱,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
选答题(3分)
⑦王安石《登飞来峰》
飞来山上千寻塔, 。
, 。
⑧赵翼《论诗》
李杜文章万口传, 。
, 。
二(66分)
(一)阅读《游山西村》,完成5-6题(6分)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5.全诗围绕哪个字展开的?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内容。(3分)
答:
6.“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广为流传的佳句,你认为人们会在什么情况下引用它?为什么?(3分)
答:
(二)比较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7-11题(20分)
【甲】园中无他奇,奇在磊石。前堂石坡高二丈,上植果子松数棵,缘坡植牡丹、芍药,人不得上,以实奇。后厅临大池,池中奇峰绝壑,陡上陡下,人走池底,仰视莲花反在天上,以空奇。卧房槛外,一壑旋下如螺蛳缠,以幽阴深邃奇。再后一水阁,长如艇子,跨小河,四围灌木蒙丛,禽鸟啾唧,如深山茂林,坐其中,颓然碧窈。瓜洲诸园亭,俱以假山显,至于园可无憾矣。
(张岱《于园》节选)
【乙】余尝游于京师侯家富人之园,见其所蓄,自绝徼①海外奇花石无所不致,而所不能致者惟竹。吾江南人斩竹而薪之,其为园,亦必购求海外奇花石,或千钱买一石、百钱买一花,不自惜。然有竹据其间,或芟而去焉,曰:“毋以是占我花石地。”而京师人苟可致一竹,辄不惜数千钱;然才遇霜雪,又槁以死。以其难致而又多槁死,则人益贵之。而江南人甚或笑之曰:“京师人乃宝吾之所薪。”
(唐顺之《任光禄竹溪记》节选)
【注】】①侯家:王侯之家。②蓄:蓄养,收藏。③绝徼(jiào):极远的边地。④芟(shān):割。⑤槁:干枯。
7.用“/”给文中画线句子划分停顿(只划一处)(2分)
至 于 园 可 无 憾 矣
8.解释文中加点的词。(4分)
⑴缘坡植牡丹( ) ⑵以实奇( )
⑶斩竹而薪之( ) ⑷或千钱买一石( )
9.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⑴瓜洲诸园亭,俱以假山显。
译文:
⑵以其难致而又多槁死,则人益贵之。
译文:
⑶京师人乃宝吾之所薪。
译文:
10.【乙】段文字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请简要分析。(4分)
答:
11.请结合文体特点,简要分析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何不同。(4分)
答:
(三)阅读下面非连续性文本,完成12—15题。(18分)
【材料一】
①今年3月,由中国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输出技术,在南非当地化生产的第95台20E型电力机车下线,南非总统祖马亲自为机车剪彩时感慨:“中国南车在实现本地化生产和采购,技术转让和本土员工培训等方面功不可没。”
②从卖装备到卖技术,从一锤子买卖到赢得回头客,将高铁打造成国家名片的中国南车,顺着轨道的延伸,向世界展示着“中国制造”的崭新形象。2004年,中国铁路平均运营时速仍停留在百公里之时,中国南车便引进时速200公里的高速动车组,开始了学徒生涯。四年后,时速300——350公里CRH2C型高速动车组在南车下线,中国成为继日,法,德之后,世界上第四个能够自主研制时速300公里及以上动车组的国家。又两年,中国南车研制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时速380公里CRH380A 型高速动车组,在京沪高铁创造了486.1公里的世界铁路运营试验最高时速。
③拥有着高铁技术与重载技术的双桂冠,中国南车去年签下37亿美元的海外订单,是历年合同总额的两倍。今年,中国南车仍将不遗余力地推动中国高铁“走出去”。目前,泰国铁路项目,新马高铁项目都在积极推进,其中3月14日中泰铁路合作项目正式签署合同。中国相关机构将对该项目建设进行可行性调研,预计于5月将公布调研结果并对货款等事项进行进一步磋商。
④“中国速度”震惊世界!
(取材于2015年4月4日《人民日报》)
【材料二】
①中国经济历经多年的高速增长,广大民众的消费意识迅速觉醒。由此,我们迈进了一个彰显消费者主权的时代。这是消费者与生产者关系的重构,中国制造业也在这一重构中深刻地改变着发展的版图。一波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浪潮,正在给中国制造敞开一扇扇新的机遇之门。
②对消费者的情感抚慰,人格尊重,生活关怀,在产品设计的细节之中汩汩流淌。特别是老龄化社会已经来临,这是新兴市场中一片广阔的蓝海,为老年人开发的产品,尤其需要一份特别的关怀,结构合理,操作简便,使用安全,还得考虑他们特有的自尊需求和怀旧心理。
③消费者定制,也已成为一种时尚,多种敏捷生产,柔性系统开始大量应用,个性化的消费主张,正在数字化浪潮中得到前所未有的尊重。借助互联网平台,先锋企业的产品研发,设计,开始以网络的海量用户调研数据作为基础展开,从而实现与消费者的良性互动,电子商务也凸显出未来的价值,它不仅可以把货架移到网上,使成本降低,更可以让生产制造企业有更多的机会利用数据实现与消费者的无缝对接。
④专注细节,这里有永不满足的品质追求;热爱生活,迸发着永不倦怠的生命激情,工匠精神,闪耀的是职业伦理,担当的是社会责任,仅仅掌握核心科技还不够,把每件“小事”都做到最好,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创新型企业,消费者对提升生活品质的追求没有终点,企业对产品品质的追求就没有止境。
(取材于2015 年3月《半月谈》笫六期)
【材料三】
①跨入新的一年,中国制造向世界亮出一张张创新名片:高铁、核电等装备跨洋过海,国产大飞机蓄势待飞,华为、小米等品牌引领消费潮流,寻找暗物质的卫星“悟空”动于九天之上……即便是怀着挑剔的目光来打量,今天的中国制造也令人刮目相看。这背后,凝结着一个文明古国在现代化进程中的探索与艰辛、追求与梦想。
②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中国制造既有着耀眼的光环,也不无转型的阵痛。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品牌价值不高、产能过剩等痼疾挥之难去,低成本优势日渐消失和新竞争优势正在形成所带来的“两难”局面,使得制造业“大而不强”的问题更加凸显。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③一叶知秋。过去一年,中国游客在国外抢购马桶盖、电饭锅之类新闻引发广泛关注。令人深思的是,许多人不辞辛劳背回的产品,其实正是在中国生产的。当“爆买”在境外成为热词,市场向中国制造提出了愈来愈迫切的课题:如何从价值链低端走向中高端?如何打造叫得响的品牌?如何满足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
(取材于2016年1月5日《新华每日电讯》)
12.根据“材料一”,说说你对第④段中“中国速度”的理解。(4分)
答:
13.根据“材料二”,属于中国制造“新的机遇之门”包含哪些方面?(4分)
答:
⒕ 能否运用材料二的相关知识解决材料三中所提出的中国制造的课题?请选择其中一个问题说明你的解决之道。(5分)
答:
15. “中国制造”应如何进步发展,请根据以上三则材料回答。(5分)
答:
(四)阅读小说《冬夜》,完成16-20题。(22分)
冬夜
何君华
①离家还有七八里路的时候,中巴车还是抛锚了,像一个突发心肌梗塞的老人,趴在寂静的山村公路上再也不肯动弹。
②乘客早就质疑这破车不行,叮儿当啷的,路上肯定要出问题。但当时司机叼着烟说:“坐不坐 不坐拉倒,哪那么多废话 ”
③乘客们没办法,只得一个一个上去了,徐刚也跟着上去了。因为除了这辆破车,镇上实在看不到任何别的车辆。
④果不其然,半路车坏了。
⑤司机又叼起一支烟,冲车里仅剩的四个乘客喊道:“都下去走吧,车动不了了。”
⑥徐刚只得拎着行李疲倦地走下车,漫天飞舞的大雪依然在跳跃,大地早已被染成了白色,白茫茫一片,分外耀眼。
⑦村庄霍地胖了一圈。
⑧已经是除夕夜的十点钟了,不会再有任何一辆车来,徐刚只能拎着行李往家的方向走。
⑨这个年,徐刚本来是不打算回来的,他在电话里对娘说:“娘,我过年不回来了,工地不放假。”
⑩娘说:“儿,回来吧。”
隔了一天徐刚又给娘打电话:“娘,火车票不好买。我去了车站一趟,没买着。”
娘说:“儿,回来吧。”
娘反反复复就是这一句话,徐刚只好决定回来。
包工头跑了,徐刚一年白干了,这个年怎么过
徐刚的心情如同这寒冷的冬夜一样荒凉,他一个人慢吞吞地走在乡村公路上,心里盼望着早点到家,又盼望着永远走不到家。一年到头,两手空空,怎么面对娘呢
或许是雪压断了电线,公路穿过的村庄竞没有一户人家亮着灯,徐刚的心情也降到了冰点。
徐刚茫然地朝前走着,没有一个人知道他此刻正走在回家的路上,除了娘。此刻娘一定站在屋门口等他,想到这里,徐刚赶紧加快了脚步。
所有的鸟都躲了起来,四周一片寂静,只有徐刚踩在雪地上的脚步声嘎吱作响。终于,他走到了青石桥头。
过了青石桥头就是家,徐刚没有加快步伐,反而减慢了步子。他又犹豫起来: “怎么面对娘呢 ”
这时,桥头的一座白色雕像突然开口:“是我的儿吗 ”
(21)徐刚吓了一跳,但马上听出那是娘的声音,娘在青石桥头站成了一座白色的雕像。
(22)“娘,是我。”徐刚连忙扔下行李,掸掉落在娘头上和身上的雪花。
(23)“娘,怎么不在家里等 ”徐刚责问道。
(24)“我来望我的儿呀,儿,你回来了啊!”娘摸徐刚的脸,娘的手在颤抖。
(25)徐刚握着娘的手说:“娘,我们回家吧。”
(26)娘也说:“儿,我们回家。”
(27)徐刚远远地看到了山坳上家里的灯,那是一盏微弱的、昏黄的、跳跃着的煤油灯,整个雪夜里唯一的一缕光。
(28)徐刚和娘坐在灯光下吃饺子。
(29)徐刚说:“娘,包工头跑了。”
(30)娘把饺子夹到徐刚碗里。娘说:“儿,吃饺子。”
(31)徐刚说:“娘,我一年白干了。”
(32)娘把饺子夹到徐刚碗里。娘说:“儿,吃饺子。”
(33)好像所有事娘都不关心,娘反反复复就是一句话:“儿,吃饺子。”
(选自《小小说月刊》2016年第2期)
16.结合上下文,请简要分析第⑥段中景物描写的作用。(6分)
答:
17.小说第⑨至 段属于插叙内容,请谈谈这样写的作用。(4分)
答:
18.结合文意,赏析两处画线部分。(4分)
①心里盼望着早点到家,又盼望着永远走不到家。
②娘在青石桥头站成了一座白色的雕像。
答:
19.请概括“母亲”这一形象的主要特点及其在小说中的作用。(4分)
答:
20.“冬夜”作为小说的标题,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4分)
答:
三(60分)
21.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请以 “美的瞬间”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要求:①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③要有真情实感,不要套作,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