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年级/册次 一年级/下 单元 3单元
单元主题任务:《阅读》
单元教学设计
内容简介 教材内容安排: 本单元围绕“快乐伙伴”这个主题编排了《小公鸡和小鸭子》《树和喜鹊》《怎么都快乐》3篇课文,其中前两篇是童话,后一篇是儿童诗。这些课文从不同角度表达了伙伴之间的情谊——互相帮助、快乐合作、友好共处,把生活中常见的伙伴之间的相处通过生动的故事情境和朗朗上口的诗歌语言加以展现,不直接讲述道理,而是让学生在朗读和感受中细细体味。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联系上下文了解词语的意思”。联系上下文是最常用的理解词语的方法,学生需要在上文或下文中找到与词语意思相关的语句,结合语境来理解词语的意思。这个要素在《树和喜鹊》中以泡泡的形式提出来,引导学生借助上下文,自主了解词义。教材在第六单元还安排了“联系生活实际了解词语的意思”的语文要素,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多种理解词语的方法。 本单元在《怎么都快乐》的课后,以泡泡的形式安排了“拓展活动”栏目。这是本套教材首次出现“拓展活动”,旨在让学生整体回顾单元学习内容,并联系自已的生活经历,交流和伙伴之间发生的有趣的事,从而将学习从课堂延伸到课外,进一步感受与伙伴相处的快乐,深化对单元主题的理解。 单元主要内容: 《小公鸡和小鸭子》:这是一篇富有童趣的童话故事,讲述了小公鸡和小鸭子在玩耍过程中的互相帮助,展现了朋友间的真挚情感。课文通过具体情节,如小公鸡捉虫子给小鸭子吃,小鸭子救起落水的小公鸡等,让学生感受到友谊的温暖和力量。 《树和喜鹊》:课文通过对比“一棵树、一个鸟窝、一只喜鹊”的孤单生活,与“好多树、好多鸟窝、好多喜鹊”的快乐生活,让学生理解“孤单”与“快乐”的含义,并体会到拥有朋友的重要性。通过喜鹊们的叽叽喳喳、一起飞出去、一起飞回来的描述,展现了集体生活的乐趣。 《怎么都快乐》:这是一首儿童诗,以欢快的节奏和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一个人玩、两个人玩、三个人玩、许多人玩的不同乐趣。课文旨在引导学生体会独处的快乐,同时强调团队合作和集体活动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语文园地三》:作为单元的综合实践活动部分,《语文园地三》包含了识字加油站、口语交际、和大人一起读等多个环节。这些内容不仅巩固了学生在本单元学到的字词知识,还通过实际的语言运用和阅读活动,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兴趣。
课程标准 识字与写字: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 阅读与鉴赏: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 2.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他人交流。诵读儿歌、儿童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表达与交流: 1.学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有表达交流的自信心。
人文主题 阅读
语文要素 联系上下文了解词语的意思
学习目标 【单元核心目标】 1.认识36个生字、5个偏旁和3个多音字,会写18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对话。知道哪些词语要重读。朗读儿童诗,读好感叹句。 3.能运用联系上下文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理解“孤单、轮流”等词语的意思。初步体会“偷偷地、飞快地”等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积累意思相对的词语和表示游戏活动的词语。 4.联系生活实际,感受伙伴之间互相帮助、友好相处的情感。 5.学习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借助查字典认识9个生字,会写6个字。 6.朗读、背诵《赠汪伦》。 7.打电话时,能把要表达的意思说清楚;接电话时,能听明白主要内容;接打电话时,都能使用礼貌用语。 8.和大人一起读《谁和谁好》,感受与小伙伴友好相处的美好情感。 【单元任务群目标】 任务群类型任务群目标基础型学习任务群1.认识36个生字、5个偏旁和3个多音字,会写18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对话。知道哪些词语要重读。朗读儿童诗,读好感叹句。 3.能运用联系上下文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理解“孤单、轮流”等词语的意思。初步体会“偷偷地、飞快地”等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积累意思相对的词语和表示游戏活动的词语。发展型学习任务群1.联系生活实际,感受伙伴之间互相帮助、友好相处的情感。 2.学习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借助查字典认识9个生字,会写6个字。 3.朗读、背诵《赠汪伦》。 4.打电话时,能把要表达的意思说清楚;接电话时,能听明白主要内容;接打电话时,都能使用礼貌用语。 5.和大人一起读《谁和谁好》,感受与小伙伴友好相处的美好情感。
重难点 重点: 1.能通过朗读、默读等方式整体感知文本内容,同时关注文本中的细节描写,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 2.通过口语交际等语言实践活动,提高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在实际情境中运用语言。 3.通过分析文本、讨论问题等方式,培养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4.通过欣赏文学作品、积累优美词句等方式,激发审美情趣和创造力,使学生能够发现并创造生活中的美。 难点: 1.采用创设情境等多种教学手段深入理解文本,理解词语意思。 2.设计口语交际、朗读比赛等丰富多彩的语言实践活动,不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学情分析 经过一年级上册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识字量,能够运用拼音辅助识字,并初步掌握了笔画笔顺和间架结构等写字技能。对于部分形近字、多音字和生僻字,学生可能还存在识记困难。 在阅读能力方面,学生能够阅读简单的短文,理解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但在阅读较长或较复杂的文本时,可能存在理解不透彻、抓不住重点等问题。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能缺乏主动思考和提问的意识。 在口语交际能力方面,学生能够用普通话进行基本的日常交流,但在面对特定情境或话题时,可能缺乏表达的自信和流畅性。学生在倾听他人讲话时,可能缺乏耐心和专注力,难以准确捕捉对方的主要观点。 在思维方面,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但在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方面可能还存在不足。例如,在理解寓言故事或诗歌等文本时,学生可能难以准确把握其中的深层含义和象征意义。 在自主学习方面,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需要逐渐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包括自主识字、自主阅读、自主思考等。目前部分学生可能还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思路 学习主题:阅读 计划(8)课时
大任务:友谊之花,芬芳永驻
任务一 好朋友,互相帮助——《小公鸡和小鸭子》 (2)课时
任务二 好朋友,快乐相处——《树和喜鹊》 (2)课时
任务三 好朋友,合作之趣——《怎么都快乐》 (2)课时
任务四 园地大闯关——《语文园地二》 (2)课时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