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江苏版化学中考专题
第二部分 题型突破
题型五 图像题
类型通关 直击考什么
类型 1 有关物质溶解的图像
类型 2 化学反应中质量的变化图像
例1 [2021南通]取过氧化银在真空条件下加热至固体质量不再发生变化,产生,固体质量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图中各点对应固体均为纯净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过程中,固体中银元素的质量分数逐渐减小
B. 点对应的固体中银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C. 过程中产生的氧气质量为
D. 过程中发生的反应为
【答案】D
类型解读
固体受热后产生气体,经多步反应,固体质量逐渐减小,通过质量差值来判断固体和气体的组成。质量差通常为产生气体的质量,结合元素质量守恒判断物质成分。
类型 3 其他图像中的信息获取
例2 [2021南通节选]利用废镍催化剂(主要成分:,还含有少量的、、等杂质)制备的实验流程如图(虚线处部分流程略去)
已知: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碱性条件下转化为沉淀。
“除铁”的目的是除去溶液中的。改变温度、,转化所得产物可能不同(如图)。、时,转化为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与 反应不一定生成 沉淀,说明该反应还受温度、等因素影响。
【答案】
例3 [2023南通节选]实验室以软锰矿(主要含的矿石)为原料制备的流程如下:
在空气中煅烧时会生成不同的锰的氧化物,各种锰的氧化物的质量分数随煅烧温度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发生的主要反应为。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反应。
②已知酒精灯外焰的最高温度可达以上。称取一定质量的,与混合均匀,充分加热后冷却,溶解、过滤、洗涤、烘干后称量,发现黑色固体的质量比原的质量小,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陌生图像的信息获取
快速从图像中获取有效信息是解题关键。图像中的关键信息是不同煅烧温度下产物的组成不同,需寻找满足题目设问中温度接近 的过程中,物质组成的规律,发现此时由于发生某些反应使得 的质量分数减小。
【答案】化合; 温度高于时,会分解成和
例4 [2021南京]某兴趣小组利用压强传感器研究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的情况。用3个的烧瓶收集满纯净的二氧化碳,连接压强传感器,同时采集数据,用注射器同时等速率分别注入三种不同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各,片刻后,同时振荡烧瓶, 等待反应完成。采集的数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段曲线呈现这种形态是因为注入氢氧化钠溶液后未进行振荡
B. 段曲线呈现这种形态是因为注入氢氧化钠溶液后进行振荡
C. 、、三种曲线所示的实验中,时烧瓶内压强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D. 、、三种曲线所示的实验中,时被吸收的二氧化碳的体积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数字化实验——压强
密闭容器中压强的变化可以代表气体含量的变化。数字化实验对压强数据的实时监测可以研究各阶段压强的变化以及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例4中压强不变可以说明反应未开始;压强小幅度降低说明未充分混合;压强迅速降低说明混合后反应快速进行。
【答案】C
例5 [2023苏州节选]工业上利用反应冶炼得到,冶炼产生的烟气中含多种成分。经过水洗除尘后,烟气中部分气体分子的百分含量随温度变化如题图所示。
①图中虚线表示或的变化,其中曲线表示的物质是__________。
②当烟气温度下降时,含量降低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③温度低于时,烟气中几乎不存在水分子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判断图像中未知物质
图像的起点、拐点和趋势往往包含许多信息。依据烟气中成分的来源和化学方程式可以进行初步判断。冶炼后得到的烟气中应含有部分,气体分子的百分含量起点不为0,因此可以推测曲线 应为;又因为随着温度的升高,两条虚线所代表的物质都增多,同时 开始减少,分析可知应该是 分解产生了 和,而根据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可以确定 的变化量约是 的两倍。
【答案】; ; 温度较低时,烟气产生液态硫酸有吸水性
真题演练 聚焦怎么考
1.[2024山东烟台]某兴趣小组实验室制取后的废液中的溶质是和。某同学取一定质量的该废液于烧杯中,并向其中逐滴加入溶液充分反应。下列图像是滴加过程中他对烧杯中物质变化情况的分析(溶液呈中性),其中错误的是( )
A. B.
C. D.
【答案】CD
【解析】盐酸先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开始无沉淀生成;盐酸反应完全后,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随着反应的进行,沉淀质量增加;氯化钙反应完全后,沉淀质量不再改变,A正确;反应开始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增加,盐酸反应完全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不变,B正确;碳酸钠和盐酸反应有二氧化碳生成,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小于参加反应的碳酸钠的质量,溶液质量增加(第一段),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生成的碳酸钙的质量小于参加反应的碳酸钠的质量,溶液质量增加(第二段),但增加的幅度小于第一段,反应结束后继续加入碳酸钠溶液,溶液质量继续增加(第三段),C错误;开始时溶液中含有盐酸,,滴加碳酸钠溶液和盐酸反应,溶液的逐渐变大,当碳酸钠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显中性,,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过程中溶液仍呈中性,氯化钙完全反应后,继续加入碳酸钠溶液,溶液显碱性,,D错误。
2.[2024四川南充]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
④
A. ①表示常温下,向的稀盐酸中滴加的溶液
B. ②表示在盛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体积不变)中点燃足量红磷
C. ③表示分别向等质量镁粉和铝粉中加入足量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
D. ④表示向一定量溶液中加入制取
【答案】D
【解析】常温下向的稀盐酸中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溶液的最大不会超过12,A错误;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反应放热,一开始气体受热膨胀,压强变大,随着反应结束温度恢复到室温,由于反应消耗氧气,最终容器中压强小于反应前压强,B错误;等质量的镁和铝与足量的酸反应结束时,铝产生的氢气比镁多,C错误;过氧化氢逐渐分解产生氧气和水,反应前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过氧化氢溶液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随着反应的进行,氢元素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大,最终转变为水中的氢元素的质量分数,D正确。
3.[2024扬州]过一硫酸盐可降解污水中的有机物。为研究多孔陶瓷对降解的影响,取三份污水,控制其他条件相同,分别进行实验:①向污水中加入 ②向污水中加入和多孔陶瓷 ③向污水中加入多孔陶瓷。测得三个实验污水中的降解率(降解率)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实验①说明分钟内降解的能力较弱
B. 设计实验③的目的是比较与多孔陶瓷降解的能力
C. 实验①、②、③说明分钟内多孔陶瓷能加快对的降解
D. 多孔陶瓷可能对降解有催化作用
【答案】B
【解析】设计实验③的目的是作对比,排除多孔陶瓷对降解的影响,从而说明多孔陶瓷对降解的影响,B不正确。
4.[2024广东]科研人员提出一种回收利用铝冶炼产生的废渣赤泥(含)的新方法,助力产业逐“绿”前行。应用新方法从赤泥中提取铁的装置示意图如图1所示。
图1 图2
(1) 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_,铁、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
(2) 应用新方法从赤泥中提取铁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ⅰ.以该方法处理某赤泥样品的实验数据如图2所示。据图计算,反应从开始至10分钟,提取铁的质量为____。
ⅱ.我国每年产生赤泥约9 000万吨,假设赤泥中的质量分数为,用新方法处理9 000万吨赤泥,理论上可提取铁多少万吨(写出计算过程)?
ⅲ.传统方法通常使用还原,新方法能使产业更加绿色环保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种)。
【答案】(1) ;
(2) ⅰ 2.58
ⅱ 解:设理论上可提取铁的质量为。
解得万吨
答:理论上可提取铁1 890万吨。
ⅲ 用还原后产物为水,对环境无污染(合理即可)
【解析】
(1) 铁、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2) ⅰ 反应前铁的质量减去10分钟时铁的质量,可得提取铁的质量,为;
ⅲ 还原后产生大量,加剧温室效应,未反应的则会污染空气,而还原后的产物为水,对环境无污染。
5.[2024扬州]臭氧广泛应用于污水处理。
(1) 分离液态空气可制备。将通过臭氧发生器,部分在放电条件下转化为,得到与的混合气体。
① 分离液态空气可获得和液态氧,该方法能实现空气中、分离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可用微观粒子示意图表示反应前后物质的变化,在图1中画出反应前物质的微观粒子示意图。
图1
③ 一定条件下会转化为。可用一定量气体中质量变为起始时质量的所需时间来衡量转化为的快慢。不同温度下,的值见下表。根据所给数据确定表中数值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度 20 30 40 50 60 70 80
时间 185 150 100 60 45 35
(2) 可降解水中的污染物A。为探究降解A的影响因素,设计了以下实验。
①实验1:取一定量含A的污水,调节为7,分别取,在、、时,分别以一定流速通入一定体积体积分数为的气体,测得A的降解率(降解率)随时间的变化如图2所示。实验1的目的是探究一定时间内____对降解A的影响。
图2
②为分析实验1中A降解率变化的原因,进行实验2。为7时,取三份的水,将含的气体以与实验1相同的流速分别通入其中,在、、时,测量水中质量与起始通入质量的比值随时间的变化,结果如图3所示。实验2还需控制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1中相同时间内,随温度升高A的降解率下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3
【答案】① 液氮和液氧的沸点不同
②
③ 作图法(或描点作图法或曲线拟合)
(2) 温度;通入的气体中体积分数为;的溶解度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题型六 物质的转化与推断
典题通关 高效解题
类型 1 物质的转化
例1 [2023无锡]在给定条件下,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
A. B. 溶液
C. D.
【答案】A
易错提示
此类题目在关注反应物和生成物是否符合客观事实的同时,还要注意反应条件是否正确。
例2 [2022扬州][多选]甲烷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利用太阳能可将甲烷在高温熔融盐环境中转化为,反应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整个过程中,只有的化合价发生变化
B. 过程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C. 理论上过程①与过程②中产生的质量比为
D. 当参加反应的与质量比为时,理论上可不补充
【答案】CD
类型 2 物质的推断
例3 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A是密度最小的气体,在空气中燃烧会生成B;C的浓溶液稀释时放出大量的热,D是胃液的主要成分,C和D的稀溶液均能与金属反应生成A;固体与B反应生成的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和配制农药波尔多液。
(1) 固体的俗称是________;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
(2) 点燃气体A之前需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必须排在__前面才能与C和D的稀溶液发生置换反应。
(4) C转化为D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土壤中含有硝酸,用改良该土壤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生石灰;
(2) 检验纯度,防止爆炸
(3) 氢
(4) ;
例4 如图所示,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C、、、均由2种元素组成,A可用作干燥剂,中两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D俗称苏打;C、是常见气体;B和属于相同类别的化合物,和属于相同类别的化合物。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 ”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略去。
(1) 写出化学式: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
(2)
(3)
解题思路
1.快速确定突破口:苏打是指;可能为;可能为 或。
2.建立物质关联:从突破口入手推断,可与 反应,故 为;若 为,则 为,为,属于酸。
3.看转化、找规律:可能为,、属于酸,、属于碱,最终根据化学方程式确认各物质的组成。
真题演练 聚焦怎么考
1.[2024苏州]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转化不能实现的是( )
A. B.
C. D. 溶液溶液
【答案】A
【解析】的金属活动性比弱,不能与反应,A错误。
2.[2024扬州]在中燃烧生成和,其转化可表示为。在给定条件下,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实现的是( )
A. 稀盐酸 B. 溶液
C. D. 溶液溶液
【答案】A
3.[2024苏州]捕集空气中加氢制甲醇,可实现资源化利用和“零碳”排放,其转化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反应①中,电解水生成的和的分子个数比为
B. 反应②中,生产理论上要消耗
C. 转化过程中,和循环转化,无需额外补充
D. 等质量的甲醇制取时消耗的与燃烧时生成的相等,实现“零碳”排放
【答案】C
【解析】根据反应中碳元素质量守恒,中碳元素质量为,消耗质量为,B正确;根据反应①、②的化学方程式判断,产生的和少于消耗的和,故需要额外补充,C错误。
4.[2024四川成都]物质转化是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甲、乙、丙、丁是不同类别的常见物质,甲是单质,丁是配制波尔多液的原料,转化关系如图(“—”表示相互反应,“ ”表示一步转化,涉及的反应均为初中化学常见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应①一定是置换反应 B. 反应②有氢气生成
C. 反应③④一定有沉淀生成 D. 丙是盐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丁可能是氢氧化钙或硫酸铜,结合丁与单质甲可反应,推理丁是硫酸铜,且反应①是置换反应,A正确;根据甲、乙、丙、丁是不同类别的物质且乙能反应生成硫酸铜、乙能与单质甲反应,推理乙是硫酸,生成丁的反应可以是氧化铜与硫酸的反应,没有气体生成,B错误;丙既可与硫酸反应,又能与硫酸铜反应,且甲、乙、丙、丁是不同类别的物质,推理丙是可溶性碱,反应③是酸和可溶性碱的反应,不一定产生沉淀,C、D错误。
5.[2024湖北武汉]如图所示物质及变化均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纯净物及反应。其中甲、乙、丙均是单质且由不同种元素组成,丁是氧化物。“—”表示相连两种物质可以反应,“ ”表示一种物质通过一步反应可以转化成另一种物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甲 乙反应前后一定存在元素化合价的改变
B. 甲、丙可以都是金属,且金属活动性:甲 丙
C. 丁的反应体现了氧气的氧化性
D. 丁 丙的反应一定属于置换反应
【答案】D
【解析】甲和乙是所含元素不同的单质,元素化合价均为0,则反应物中乙物质所含元素必定以化合态存在,反应前后一定有化合价变化,A正确;若甲、丙都是金属单质,且甲能置换生成丙,则甲的金属活动性大于丙,B正确;丁是氧化物, 丁的反应是失去氧,表现了氧化性,C正确;丁 丙的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若丁是,丙是,发生的反应是 ,D错误。
6.[2024河北]为减少炼铁过程中生成的质量,某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炼铁新方案(反应条件已略去)。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其中A是常用的溶剂,是铁;反应①中用到的电为“绿电”,获得“绿电”的过程中不排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可作为“绿电”来源的是____(填“煤炭”或“水能”)。
(2) 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反应①~④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是______(选填序号)。
(4) 冶炼得到相同质量的铁,使用该新方案比高炉炼铁生成的质量少,其原因除使用了“绿电”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水能
(2)
(3) ③
(4) 部分铁矿石被氢气还原,没有二氧化碳产生
【解析】
6.是常用的溶剂,则为;由此可以推知反应①生成的、分别为和中的一种,反应①为分解反应。为铁,反应③生成铁和水,则为含铁的氧化物,可能是或,为,为,反应③为置换反应。反应②为和反应生成,则为氧化物,反应②为化合反应。推断可得反应④是炼铁原理,故氧化物为还原剂,为碳单质,为。
(4) 高炉炼铁中石灰石的分解、一氧化碳还原铁矿石、焦炭燃烧等途径都能产生二氧化碳,而题目方案中还原铁矿石的一部分被代替,所以炼得相同质量的铁时,产生的二氧化碳质量少。
7.[2023南京]图中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B、D、为单质,其余均为化合物。A是一种常见的液体,生活中可用来灭火;D、、均为黑色固体;俗称苏打;反应①②③④分别属于不同的化学反应基本类型。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 ”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或反应条件已略去。
(1) 写出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
(2) 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写出D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2)
(3)
(4)
【解析】
7.是一种常见液体,生活中可用来灭火,故是;俗称苏打,故是;能转化成,能和反应,也能转化为,故是;是黑色的固体单质,能和反应,也能转化为,故是(碳);是黑色固体,能和(碳)反应,故是或;能和或反应,且不是单质,则可能是或一种酸,能和单质反应,也能由转化得到,故是、是;能转化为单质,能和反应,故是;能转化为黑色固体,故是或;能转化为,能和反应,故是。代入验证,推断合理。
(1) 综上分析,的化学式为。
(2) 反应①②③④分别属于不同的化学反应基本类型,则反应①是 (分解反应),反应②是(置换反应),反应③是(化合反应),反应④是(复分解反应)。
(3) 在中不完全燃烧生成。
(4) 和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
题型七 化学计算题
典题通关 高效解题
类型 1 差量法
例1 某实验小组模拟湿法炼铜,向溶液中加入铁粉,待溶液中反应完全后,过滤,所得滤渣的质量为。求原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思路点拨
即:,进而求出溶质质量分数。
解:设参加反应的硫酸铜质量为
原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答:原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类型 2 守恒法
例2 碳酸钙和氧化钙组成的固体混合物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将该固体混合物高温煅烧至固体质量不再改变,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多少?
思路点拨
固体完全反应后剩余物质为,质量等于反应前后固体的质量差,利用钙元素质量守恒可求得反应后固体的质量。
解:混合物中钙元素的质量为
最终得到氧化钙的质量为
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
类型 3 极值法
例3 由两种金属组成的合金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则该合金的组成可能为 ( )
A. 、 B. 、 C. 、 D. 、
思路点拨
根据产生 所消耗选项中金属的质量进行判断。合理的组合为一个数值小于,另一个数值大于6.8。
【答案】D
类型 4 关系式法
例4 和的混合物与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再滴加的溶液至恰好沉淀完全,则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 )
A. B. C. D.
思路点拨
中的 最终转化到 中,中的 最终也转化到,以此建立关系:。
【答案】B
类型 5 固定组成法
例5 现有、、组成的混合物,经测定其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则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A. B. C. D.
思路点拨
三种物质的组成可表示为,占,则C、共占,可根据C、的质量比求出各自的质量分数。
【答案】A
真题演练 聚焦怎么考
1.[2024河南]镁与某金属的混合物共,在一定条件下与氧气充分反应,生成的氧化物共。则该金属(括号内为生成的氧化物)可能是 ( )
A. B. C. D.
【答案】A
【解析】金属混合物与氧气充分反应后得到的混合氧化物,则金属混合物与氧气的质量比应为,进一步分析可知,生成的混合氧化物中金属元素的总质量应等于氧元素的质量,中镁元素质量大于氧元素质量,故另一种金属氧化物中金属元素质量应小于氧元素质量,应为,A符合题意。
2.[2024山东菏泽]超市卖的纯碱产品中,往往含有少量的。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要通过实验来测定某品牌纯碱样品中的质量分数。取纯碱样品放入烧杯中,加水完全溶解,逐滴加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1) 完全反应后,生成沉淀的质量为__。
(2) 计算纯碱样品中的质量分数。(精确到)
【答案】(1) 10
(2) 解:设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
答: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约为。
【解析】
(1) 从图像看出加入氯化钙溶液时,沉淀质量最大,之后不再增加,说明此时碳酸钠已经完全反应,产生沉淀的质量为。
3.[2024四川南充]为测定某食用小苏打(标签如图)中的质量分数,取样品于烧杯中,分两次加入稀硫酸(该条件下杂质不参与反应),充分反应。测得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食用小苏打 主要成分: 含量:
加入稀硫酸的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加入稀硫酸的质量/ 50.0 50.0
生成气体的质量/ 5.0 3.8
(1) 两次加稀硫酸后,生成二氧化碳的总质量是____。
(2) 通过计算说明样品中含量与标签是否相符(写出计算过程)。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答案】(1) 8.8
(2) 解:设样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为。
样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
答:样品中碳酸氢钠含量与标签相符。
4.[2024山东烟台]化学兴趣小组欲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先将样品放入质量为的锥形瓶中,再逐滴加入稀盐酸充分反应(如图所示)。反应过程中测得
滴加稀盐酸的总质量与充分反应后锥形瓶及瓶内剩余物质总质量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该石灰石中杂质不溶解于水,也不与酸反应)
加入稀盐酸的总质量/ 0 10 25 35
锥形瓶及瓶内剩余物质总质量/ 60.00 69.12 82.80 92.36
回答下列问题:
(1) 该石灰石样品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的稀盐酸的总质量是__,产生二氧化碳的总质量是____。
(2) 该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写出计算过程)
(3) 这种测定方法产生误差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1条)。
【答案】(1) 30;2.64
(2) 解:设该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
该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答:该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3) 二氧化碳有少部分溶于水
【解析】
4.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减少的质量为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
(1) 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的物质的总质量。由题表中数据可知,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为时,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为时,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若稀盐酸完全反应,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为时,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应为,但实际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说明稀盐酸没有完全反应。设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盐酸的质量为,则,解得。
(3)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稀盐酸中含有水,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有少量溶于水,使逸出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减少,产生实验误差。
5.[2024四川成都]几种作物的无土栽培营养液部分溶质的质量分数如下表,配制溶液的仪器如图。
几种作物营养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番茄 甜瓜 茄子
硝酸钾 4.04 6.07 7.08
磷酸二氢铵 0.77 1.53 1.15
(1) 表中对磷元素需求最多的作物是____。
(2) 硝酸钾和磷酸二氢铵均属于____肥。
(3) 配制质量分数为的硝酸钾溶液,需要硝酸钾____(精确到)。
(4) 将质量分数为的硝酸钾溶液稀释为,需选择图中的烧杯和____(填序号)。
(5) 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磷酸二氢铵与熟石灰混合使用会降低肥效,其原理是:,产生氨气消耗熟石灰的质量是多少
【答案】(1) 甜瓜
(2) 复合
(3) 14.2
(4) ③④⑤
(5) 解:设产生氨气消耗熟石灰的质量是。
答:产生氨气消耗熟石灰的质量是。
【解析】
(2) 硝酸钾中含氮和钾两种营养元素,磷酸二氢铵中含磷和氮两种营养元素,均属于复合肥。
(3) 需要硝酸钾的质量为。
题型八 工业流程题
典题通关 高效解题
类型 1 物质制备类
例1 如图为模拟制备高纯碳酸钙的主要流程,已知该大理石中的杂质是二氧化硅和氧化铁。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由“酸溶”可知,二氧化硅不溶于水和稀盐酸
B. “除杂”中,氨水只与溶液中的氯化铁反应
C. “转化”中发生的主要反应是
D. 操作为组合操作,包含过滤、洗涤、干燥
【答案】B
例2 用蛋壳(主要含,还有少量和有机物)为原料通过以下步骤制取补钙剂醋酸钙。
已知:①醋酸钙易溶于水,高于时发生分解;②醋酸易挥发。
(1) 焙烧。将蛋壳在高温下焙烧后冷却,得到含金属氧化物的固体。①焙烧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焙烧过程中,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说明蛋壳中含有________(填有机物名称)。
(2) 酸溶。在焙烧后的固体中先加入适量水打浆,冷却后,再加入稍过量的醋酸得到醋酸盐溶液。不能向焙烧后的固体中直接加入醋酸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除镁。在酸溶后的溶液中加入至碱性,将转化为沉淀除去。该反应属于______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4) 中和。在除镁后的溶液中加入醋酸调节溶液为7。其目的:①将溶液中的少量转化为;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将中和后的溶液蒸发浓缩至有大量晶体析出,过滤得到醋酸钙晶体。蒸发时不能直接将溶液蒸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蛋白质
(2) 与水(或酸)反应会放出大量热,反应液温度过高会使醋酸挥发损失
(3) 复分解反应
(4) 防止溶液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5) 防止蒸干时局部温度过高,导致醋酸钙分解
方法技巧
题干中给出的查阅资料或已知条件常常是重要信息,答题时注意结合它们来拓展思路,如果没有完整用到题给已知条件,需要注意答题角度是否有遗漏或错误。
类型 2 分离提纯类
例3 制盐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某盐湖水样品含有、及少量和,某小组从中获取和的主要过程如下:
(1) “除杂1”应依次加入的两种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除杂2”应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除杂限选试剂:、、、
(2) 将溶液A在蒸发浓缩,至有少量固体析出。
① 该小组分析溶解度曲线,推测析出的少量固体是,但检验后却发现是。请作出合理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该小组停止蒸发浓缩,经__________、过滤得到大量固体及母液;将母液中的分离出来,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设计由硫黄(单质硫)生产的转化路径,依次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常见价硫的化合物可与化合为价硫的化合物)
【答案】(1) ;;
(2) ① 溶液A中多于,且时和的溶解度接近,故溶液A在时蒸发浓缩,析出的少量固体是
② 降温结晶;在时蒸发结晶,过滤,洗涤,干燥
(3) ,,(合理即可)
真题演练 聚焦怎么考
1.[2024常州]从青海察尔汗盐湖提取碳酸锂的一种流程如下。每盐湖卤水制得碳酸锂(锂元素的提取率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流程中石灰石的作用可以直接用生石灰来替代
B. 该流程中能循环利用的物质是和
C. 蒸发结晶法可将氯化锂中混有的氯化钠完全除去
D. 该盐湖卤水中锂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为
【答案】D
【解析】需要用除去中的,而由与反应制得,所以石灰石还有提供的作用,因此该流程中无法替代,A错误。该流程中不存在重复利用的过程,不是可循环利用的物质,B错误。蒸发结晶法可使溶液中析出氯化钠固体,过滤后可除去部分氯化钠,但滤液中仍存在氯化钠,此法不能完全除去氯化锂中混有的氯化钠,C错误。设该盐湖卤水中锂元素的质量分数为,可得,解得,D正确。
2.[2024苏州]柠檬酸亚铁是一种补血剂,易溶于水,难溶于乙醇。某科研小组在实验室研究制备柠檬酸亚铁。
Ⅰ.制碳酸亚铁
用预处理后的硫铁矿烧渣(主要成分,含少量不溶性杂质)制备碳酸亚铁的流程如下:
已知:溶液呈碱性;
在碱性条件下生成沉淀。
(1) “酸浸”时,为提高铁元素的浸出率,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写一条)。
(2) “还原”时,加入铁粉,溶液由黄色变为浅绿色,同时有无色气体生成。“酸浸”所得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
(3) “操作”是为了除去过量铁粉和不溶性杂质。“操作”是____(填操作名称)。
(4) “沉铁”时,反应原理为。
①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____________。
② 实验时需将溶液滴入溶液中,而不能反向滴加,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待完全反应后,过滤,洗涤。洗涤前,沉淀表面吸附的主要杂质是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Ⅱ.制柠檬酸亚铁
(5) 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备柠檬酸亚铁:
步骤1:在三颈烧瓶中加入一定质量固体、少量铁粉及足量柠檬酸溶液,控制温度约,搅拌,充分反应;
步骤2:将所得混合溶液加热浓缩,加入适量无水乙醇,静置,过滤,洗涤,干燥,得到柠檬酸亚铁晶体。
① 制备原理为,物质是__________(填化学式)。
② “步骤2”中,加入无水乙醇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实验所得柠檬酸亚铁的质量大于根据原理计算所得的质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适当升高温度、搅拌等
(2) 、
(3) 过滤
(4) ① 复分解反应
② 避免生成
③
(5) ①
② 降低柠檬酸亚铁在水中的溶解量,有利于晶体析出
③ 铁粉与柠檬酸反应生成柠檬酸亚铁
【解析】
(2) 与反应得到,“还原”时加入铁粉,和反应生成,溶液由黄色变为浅绿色;有无色气体生成,和反应生成氢气,说明硫酸过量,故“酸浸”所得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是、。
② 在碱性条件下生成沉淀,碳酸钠溶液显碱性,实验时需将溶液滴入溶液中,不能反向滴加,避免生成。
③ 依据,反应后的溶液中含有,所以沉淀表面吸附的主要杂质是。
题型九 实验探究题
典题通关 高效解题
类型 1 研究反应规律
例1 碳单质在生产、生活中具有重要的用途。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对碳单质的性质进行如下探究。
【任务一】定性探究碳与氧化铜反应的气体生成物
【提出问题】碳与氧化铜反应可能生成什么气体?
【作出猜想】
(1) 猜想①:;猜想②:;猜想③:____________________。
【查阅资料】浸有磷钼酸溶液的氯化钯试纸遇无变化,但遇微量的会立即变成蓝色。
【实验验证】小红同学经过思考之后,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
图1
步骤一:打开弹簧夹,先通一会儿纯净、干燥的氮气;
步骤二:关闭弹簧夹,点燃酒精灯给玻璃管加热;
步骤三:实验结束后,拆洗装置和仪器。
(2) 实验开始时,先通一会儿氮气再加热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给玻璃管集中加热一段时间后,玻璃管中黑色粉末逐渐变成红色,B装置和C装置中出现的现象分别是氯化钯试纸变蓝、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结论】
(3) 通过分析得出,猜想______是正确的。
【实验反思】
(4) 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务二】用数字传感器探究碳与氧化铜反应的气体生成物
(5) 小亮同学采用数字化传感器对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进行探究(如图2所示),对不同质量比的与C反应产生的气体进行数据采集,结果如图3和图4所示。
图2 图3 质量比为10∶1的CuO与C反应的气体生成物图
图4 不同质量比的CuO与C反应产生CO含量图
① 分析图3,浓度下降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分析图4可得,反应物的质量比与产生的含量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和
(2) 排尽装置中的空气
(3) ③
(4) 检验,收集
(5) ① 与C反应生成了
② 反应物中的与C质量比越大,反应产生的越少
类型 2 探究物质组成
例2 [定性探究]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查阅资料得知,传统腌制松花蛋的主要配料是氧化钙、纯碱和食盐。该小组的同学将这三种物质混合后加入适量的水搅拌、过滤得滤渣和滤液,并对滤液的主要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猜想】
猜想、、
猜想、、
猜想、、
猜想、
(1) 大家讨论后一致认为猜想______一定不成立,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设计实验探究】
(2) 根据实验①可知猜想______不成立,根据实验③可知猜想______成立,仅通过实验②无法判断猜想2能否成立,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应用拓展】
(3) 松花蛋味道鲜美,但直接食用会稍有涩味。如果将松花蛋蘸上食醋食用,则轻微涩味会被去除,味道变得更为鲜美可口,请你说明食醋可以去除松花蛋涩味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现在有的皮蛋厂直接用烧碱代替生石灰和纯碱。烧碱一定要密封保存,其理由是__(填字母)。
A. 烧碱易吸水潮解
B. 烧碱易吸收空气中的而变质
C. 烧碱具有强腐蚀性
D. 烧碱溶于水时放出热量
(5) 假设猜想2是合理的,只用稀盐酸对废水进行处理,回收氯化钠溶液,当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恰好完全反应。
【答案】(1) 1;
(2) 3;2;盐酸的量太少,无法确定碳酸钠是否存在
(3) 食醋中的醋酸可以中和残留在皮蛋中的碱
(4) AB
(5) 不再有气泡冒出
例3 [定量探究]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创立侯氏制碱法,为世界制碱工业做出了突出贡献。在工业生产所得的碳酸钠产品中往往会混有少量的氯化钠。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想探究某产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经讨论后设计了如下两种实验方案。
【查阅资料】碱石灰的主要成分是和。
【设计与实验】
方案甲:“气体质量法”
①按上图所示连接好装置,检查装置气密性后加入一定质量的碳酸钠样品于装置A中。
②打开止水夹通入一段时间的氮气后,称量装置C的质量,并记录。
③关闭止水夹,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向装置A中注入足量的稀硫酸,关闭活塞。
④待装置A中无气泡产生后打开止水夹,再次通入氮气一段时间后,关闭止水夹,第二次称量装置C的质量,并记录。
⑤计算。
【分析与讨论】
(1) 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装置B中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步骤④中再次通入氮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装置D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案乙:“沉淀质量法”
(5) 写出上述流程中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出结论】
同学们经过实验,最终都计算出了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6) 请你根据方案乙中测定的相关数据,求出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用含有、的代数式表示)。
【反思与交流】
(7) 同学们经过讨论认为方案乙优于方案甲,理由主要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 节约能源 B. 操作简便 C. 保护环境
【答案】(1)
(2) 干燥(或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水蒸气)
(3) 将装置A中的全部排出,使生成的被装置C完全吸收
(4) 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进入装置C
(5)
(6)
(7) B
类型 3 项目式探究
例4 实践活动课中,同学们对膨松剂能使油条膨胀这一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于是围绕膨松剂的成分和原理进行了如下项目式探究。
【查阅资料】①某膨松剂配料表成分:碳酸氢钠、磷酸二氢钙、玉米淀粉。
②玉米淀粉是一种填充剂,不参与反应。
任务一:揭示膨松剂使油条膨胀的原理
【提出问题】使油条膨胀的气体是如何产生的?
【作出猜想】Ⅰ.碳酸氢钠能与磷酸二氢钙反应产生气体;
Ⅱ.碳酸氢钠受热会分解产生气体。
【实验探究】
(1) 设计实验方案并完成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磷酸二氢钙于试管中,加水充分溶解,测定溶液的 磷酸二氢钙溶液呈__________________性。 猜想Ⅰ成立
向盛有膨松剂的试管中加入水 __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猜想Ⅱ成立
【得出结论】使油条膨胀的气体即来自发面、醒面过程中碳酸氢钠与磷酸二氢钙的反应,又来自油炸过程中碳酸氢钠的受热分解。
【提出问题】碳酸钠与碳酸氢钠都能与酸反应产生气体,碳酸钠适合作膨松剂吗?
任务二:探究碳酸钠能否作膨松剂
【实验探究】
(2) 设计实验方案并完成如下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分别取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溶液和溶液,测定 溶液的; 溶液 溶液碱性太强,影响食物口感
相同条件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出结论】碳酸钠不适合作食品的膨松剂。
【讨论交流】
(3) 同学们认为若想得出上述结论,还需要补充的实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延伸】
(4) “臭粉”主要成分为也是膨松剂中的一种,其受热分解产生二氧化碳的同时,也产生氨气,放出的气体量大,膨松效果好,但氨气极易溶于水。制作下列食品时,不适合用“臭粉”作膨松剂的是______(填字母)。
A. 油炸面食 B. 烘焙饼干 C. 蒸馒头
(5) 存放膨松剂时的注意事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条)。
【答案】(1) 有大量气泡产生;酸
(2) 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更多
(3) 碳酸钠受热是否分解产生气体
(4) C
(5) 密封干燥(合理即可)
真题演练 聚焦怎么考
1.[2024连云港]物质的溶解性与化学变化密切相关。兴趣小组对“与能否发生复分解反应”进行探究。
(1) 配制质量分数为的溶液。主要操作流程如下:
① A中应称量__固体。
② D中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__________。
③ 用已配好的质量分数为的溶液配制质量分数为或的溶液时,需计算所需质量分数为的溶液的质量。计算依据是:溶液稀释前后,____________不变。
(2) 利用配制的溶液进行实验,实验操作和现象记录如下:
实验操作 序号 溶液的质量分数 饱和 溶液的体积 实验现象
Ⅰ 无明显现象
Ⅱ 少量沉淀
Ⅲ 较多沉淀
【查阅资料】时固体物质的溶解度见下表:
物质
溶解度/ 0.26 108 0.17 19.5
注: 时,溶解度在 之间的固体物质称为微溶物,小于 的固体物质称为难溶物。
【分析交流】
① 实验Ⅱ、Ⅲ中生成的沉淀为。实验表明,饱和溶液与溶液能否发生复分解反应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微观解释】饱和溶液与溶液反应生成沉淀的示意图如图所示。
② 图中未发生化学变化的微粒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
③ 该反应的微观实质可表示为。当向溶液中滴加溶液时,也有白色沉淀产生,反应的微观实质用同样的方法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拓展】
④ 结合以上探究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填字母)。
.其他条件不变,将实验Ⅲ中的溶液换成溶液,也有沉淀产生
.复分解反应中,溶解度较大的微溶物可向溶解度更小的微溶物或难溶物转化
.向溶液中滴加溶液,生成的沉淀为
【答案】① 10
② 加速溶解
③ 溶质的质量
(2) ① 溶液的质量分数
② 、
③
④ 、
【解析】
④ 向溶液中滴加溶液,反应生成和,的溶解度更小,属于难溶物,故生成的沉淀一定有,故错误。
2.[2024常州]兴趣小组利用某种脱氧剂开展项目式学习。
任务一:.成分初探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与解释
①取样,用磁铁吸引 样品中有黑色固体能被吸引 脱氧剂中含有铁单质。 发生的反应方程式: ③____________
②取被磁铁吸出的固体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稀盐酸 固体逐渐减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溶液变成浅绿色
③取被磁铁吸出的固体于试管中,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溶液 固体表面出现红色固体
任务二:.效果检验
(1) 同学们利用一个软塑料瓶设计如图所示实验,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现象,完成了脱氧效果的检验。这是从____________(选填“反应物消失”或“新物质生成”)的视角,验证了该反应的发生。
(2) 同学们观测到食物在缺氧环境下霉菌菌落的数目比富氧条件下少,由此可知,脱氧剂能延长食物保质期的原因是:消耗氧气能__________________。
任务三:.回收设计
已知使用过的脱氧剂中含有氧化铁、氯化钠、碳酸钠、硅藻土、碳、铁。甲同学设计了以下回收铁的流程。
资料卡:1.硅藻土不溶于水和酸。
2.溶液与、均能反应生成。
(1) 步骤②中氧化物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乙同学认为上述回收流程可以省略步骤①,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任务一: 有气泡产生;(合理即可);(合理即可)
任务二: (1) 软塑料瓶变瘪;反应物消失
(2) 抑制霉菌的繁殖
任务三: (1)
(2) 步骤①分离出的铁依然会与溶液1中剩余的盐酸反应,且铁的存在不影响碳和硅藻土的分离
【解析】
任务一: 脱氧剂中的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有气泡产生;根据固体表面出现红色固体,可推知加入的溶液是含有的盐溶液。
任务二: (1) 由于脱氧剂消耗氧气,导致瓶内气压减小,软塑料瓶变瘪。
(2) 由题意可知,霉菌的繁殖需要消耗氧气,脱氧剂可以降低氧气含量,延长食物的保质期。
3.[2024常州]兴趣小组对我国的太空舱制取氧气系统(其剖面如图所示)进行了研究性学习。
Ⅰ.多角度认识制氧原理
(1) 太空舱制氧系统中电源A极是__极;将燃着的蜡烛放入管收集的气体中,看到燃烧____。
(2) 太空舱制氧原理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过程中种类和数目均没有发生变化的微粒是______________(用符号表示)。
(3) 太空舱制氧过程中消耗的水和生成的氧气的质量关系是______(填序号)。
A. B.
C. D.
Ⅱ.多措施提高制氧效率
【查阅资料】
提高电解效率的措施主要包括:增强水的导电性、改变电解温度、设置超声波场等。
【讨论分析】
(1) 用的溶液代替水进行电解,增大了水中____的浓度,增强了水的导电性。
(2) 升高电解温度能提高制氧效率的原因之一是:温度升高,微粒________________。
(3) 如图分别为两种不同条件下不锈钢电极表面的气泡直径分布情况图。
①气泡覆盖在电极表面使电解反应界面____(填“增大”或“减小”),降低了电解效率。
②超声波振动能提高电解效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负;更旺
(2) ;、
(3) A
Ⅱ (1) 离子
(2) 运动速率加快
(3) 减小;使气泡直径减小,增大电极表面的电解反应界面
【解析】
(1) 电源负极产生氢气,正极产生氧气,氧气能使燃着的蜡烛燃烧得更旺。
(3) 电解水时,消耗的水与生成氧气的质量比为,A符合题意。
Ⅱ (1) 用的溶液代替水进行电解,增大了水中和的浓度,增强了水的导电性。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江苏版化学中考专题
第二部分 题型突破
题型五 图像题
类型通关 直击考什么
类型 1 有关物质溶解的图像
类型 2 化学反应中质量的变化图像
例1 [2021南通]取过氧化银在真空条件下加热至固体质量不再发生变化,产生,固体质量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图中各点对应固体均为纯净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过程中,固体中银元素的质量分数逐渐减小
B.点对应的固体中银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C.过程中产生的氧气质量为
D.过程中发生的反应为
类型解读
固体受热后产生气体,经多步反应,固体质量逐渐减小,通过质量差值来判断固体和气体的组成。质量差通常为产生气体的质量,结合元素质量守恒判断物质成分。
类型 3 其他图像中的信息获取
例2 [2021南通节选]利用废镍催化剂(主要成分:,还含有少量的、、等杂质)制备的实验流程如图(虚线处部分流程略去)
已知: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碱性条件下转化为沉淀。
“除铁”的目的是除去溶液中的。改变温度、,转化所得产物可能不同(如图)。、时,转化为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例3 [2023南通节选]实验室以软锰矿(主要含的矿石)为原料制备的流程如下:
在空气中煅烧时会生成不同的锰的氧化物,各种锰的氧化物的质量分数随煅烧温度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发生的主要反应为。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反应。
②已知酒精灯外焰的最高温度可达以上。称取一定质量的,与混合均匀,充分加热后冷却,溶解、过滤、洗涤、烘干后称量,发现黑色固体的质量比原的质量小,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4 [2021南京]某兴趣小组利用压强传感器研究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的情况。用3个的烧瓶收集满纯净的二氧化碳,连接压强传感器,同时采集数据,用注射器同时等速率分别注入三种不同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各,片刻后,同时振荡烧瓶, 等待反应完成。采集的数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段曲线呈现这种形态是因为注入氢氧化钠溶液后未进行振荡
B.段曲线呈现这种形态是因为注入氢氧化钠溶液后进行振荡
C.、、三种曲线所示的实验中,时烧瓶内压强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D.、、三种曲线所示的实验中,时被吸收的二氧化碳的体积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例5 [2023苏州节选]工业上利用反应冶炼得到,冶炼产生的烟气中含多种成分。经过水洗除尘后,烟气中部分气体分子的百分含量随温度变化如题图所示。
①图中虚线表示或的变化,其中曲线表示的物质是__________。
②当烟气温度下降时,含量降低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③温度低于时,烟气中几乎不存在水分子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真题演练 聚焦怎么考
1.[2024山东烟台]某兴趣小组实验室制取后的废液中的溶质是和。某同学取一定质量的该废液于烧杯中,并向其中逐滴加入溶液充分反应。下列图像是滴加过程中他对烧杯中物质变化情况的分析(溶液呈中性),其中错误的是( )
A. B.
C. D.
2.[2024四川南充]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
④
A.①表示常温下,向的稀盐酸中滴加的溶液
B.②表示在盛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体积不变)中点燃足量红磷
C.③表示分别向等质量镁粉和铝粉中加入足量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
D.④表示向一定量溶液中加入制取
3.[2024扬州]过一硫酸盐可降解污水中的有机物。为研究多孔陶瓷对降解的影响,取三份污水,控制其他条件相同,分别进行实验:①向污水中加入 ②向污水中加入和多孔陶瓷 ③向污水中加入多孔陶瓷。测得三个实验污水中的降解率(降解率)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①说明分钟内降解的能力较弱
B.设计实验③的目的是比较与多孔陶瓷降解的能力
C.实验①、②、③说明分钟内多孔陶瓷能加快对的降解
D.多孔陶瓷可能对降解有催化作用
4.[2024广东]科研人员提出一种回收利用铝冶炼产生的废渣赤泥(含)的新方法,助力产业逐“绿”前行。应用新方法从赤泥中提取铁的装置示意图如图1所示。
图1 图2
(1) 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_,铁、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
(2) 应用新方法从赤泥中提取铁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ⅰ.以该方法处理某赤泥样品的实验数据如图2所示。据图计算,反应从开始至10分钟,提取铁的质量为____。
ⅱ.我国每年产生赤泥约9 000万吨,假设赤泥中的质量分数为,用新方法处理9 000万吨赤泥,理论上可提取铁多少万吨(写出计算过程)?
ⅲ.传统方法通常使用还原,新方法能使产业更加绿色环保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种)。
5.[2024扬州]臭氧广泛应用于污水处理。
(1) 分离液态空气可制备。将通过臭氧发生器,部分在放电条件下转化为,得到与的混合气体。
① 分离液态空气可获得和液态氧,该方法能实现空气中、分离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可用微观粒子示意图表示反应前后物质的变化,在图1中画出反应前物质的微观粒子示意图。
图1
③ 一定条件下会转化为。可用一定量气体中质量变为起始时质量的所需时间来衡量转化为的快慢。不同温度下,的值见下表。根据所给数据确定表中数值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度 20 30 40 50 60 70 80
时间 185 150 100 60 45 35
(2) 可降解水中的污染物A。为探究降解A的影响因素,设计了以下实验。
①实验1:取一定量含A的污水,调节为7,分别取,在、、时,分别以一定流速通入一定体积体积分数为的气体,测得A的降解率(降解率)随时间的变化如图2所示。实验1的目的是探究一定时间内____对降解A的影响。
图2
②为分析实验1中A降解率变化的原因,进行实验2。为7时,取三份的水,将含的气体以与实验1相同的流速分别通入其中,在、、时,测量水中质量与起始通入质量的比值随时间的变化,结果如图3所示。实验2还需控制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1中相同时间内,随温度升高A的降解率下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3
题型六 物质的转化与推断
典题通关 高效解题
类型 1 物质的转化
例1 [2023无锡]在给定条件下,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
A. B.溶液
C. D.
易错提示
此类题目在关注反应物和生成物是否符合客观事实的同时,还要注意反应条件是否正确。
例2 [2022扬州][多选]甲烷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利用太阳能可将甲烷在高温熔融盐环境中转化为,反应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整个过程中,只有的化合价发生变化
B.过程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C.理论上过程①与过程②中产生的质量比为
D.当参加反应的与质量比为时,理论上可不补充
类型 2 物质的推断
例3 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A是密度最小的气体,在空气中燃烧会生成B;C的浓溶液稀释时放出大量的热,D是胃液的主要成分,C和D的稀溶液均能与金属反应生成A;固体与B反应生成的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和配制农药波尔多液。
(1) 固体的俗称是________;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
(2) 点燃气体A之前需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必须排在__前面才能与C和D的稀溶液发生置换反应。
(4) C转化为D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土壤中含有硝酸,用改良该土壤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4 如图所示,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C、、、均由2种元素组成,A可用作干燥剂,中两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D俗称苏打;C、是常见气体;B和属于相同类别的化合物,和属于相同类别的化合物。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 ”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略去。
(1) 写出化学式: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思路
1.快速确定突破口:苏打是指;可能为;可能为 或。
2.建立物质关联:从突破口入手推断,可与 反应,故 为;若 为,则 为,为,属于酸。
3.看转化、找规律:可能为,、属于酸,、属于碱,最终根据化学方程式确认各物质的组成。
真题演练 聚焦怎么考
1.[2024苏州]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转化不能实现的是( )
A. B.
C. D.溶液溶液
2.[2024扬州]在中燃烧生成和,其转化可表示为。在给定条件下,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实现的是( )
A.稀盐酸 B.溶液
C. D.溶液溶液
3.[2024苏州]捕集空气中加氢制甲醇,可实现资源化利用和“零碳”排放,其转化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反应①中,电解水生成的和的分子个数比为
B.反应②中,生产理论上要消耗
C.转化过程中,和循环转化,无需额外补充
D.等质量的甲醇制取时消耗的与燃烧时生成的相等,实现“零碳”排放
4.[2024四川成都]物质转化是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甲、乙、丙、丁是不同类别的常见物质,甲是单质,丁是配制波尔多液的原料,转化关系如图(“—”表示相互反应,“ ”表示一步转化,涉及的反应均为初中化学常见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①一定是置换反应 B.反应②有氢气生成
C.反应③④一定有沉淀生成 D.丙是盐
5.[2024湖北武汉]如图所示物质及变化均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纯净物及反应。其中甲、乙、丙均是单质且由不同种元素组成,丁是氧化物。“—”表示相连两种物质可以反应,“ ”表示一种物质通过一步反应可以转化成另一种物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 乙反应前后一定存在元素化合价的改变
B.甲、丙可以都是金属,且金属活动性:甲 丙
C. 丁的反应体现了氧气的氧化性
D.丁 丙的反应一定属于置换反应
6.[2024河北]为减少炼铁过程中生成的质量,某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炼铁新方案(反应条件已略去)。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其中A是常用的溶剂,是铁;反应①中用到的电为“绿电”,获得“绿电”的过程中不排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可作为“绿电”来源的是____(填“煤炭”或“水能”)。
(2) 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反应①~④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是______(选填序号)。
(4) 冶炼得到相同质量的铁,使用该新方案比高炉炼铁生成的质量少,其原因除使用了“绿电”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2023南京]图中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B、D、为单质,其余均为化合物。A是一种常见的液体,生活中可用来灭火;D、、均为黑色固体;俗称苏打;反应①②③④分别属于不同的化学反应基本类型。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 ”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或反应条件已略去。
(1) 写出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
(2) 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写出D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七 化学计算题
典题通关 高效解题
类型 1 差量法
例1 某实验小组模拟湿法炼铜,向溶液中加入铁粉,待溶液中反应完全后,过滤,所得滤渣的质量为。求原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类型 2 守恒法
例2 碳酸钙和氧化钙组成的固体混合物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将该固体混合物高温煅烧至固体质量不再改变,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多少?
类型 3 极值法
例3 由两种金属组成的合金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则该合金的组成可能为 ( )
A.、 B.、 C.、 D.、
类型 4 关系式法
例4 和的混合物与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再滴加的溶液至恰好沉淀完全,则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 )
A. B. C. D.
类型 5 固定组成法
例5 现有、、组成的混合物,经测定其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则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A. B. C. D.
真题演练 聚焦怎么考
1.[2024河南]镁与某金属的混合物共,在一定条件下与氧气充分反应,生成的氧化物共。则该金属(括号内为生成的氧化物)可能是 ( )
A. B. C. D.
2.[2024山东菏泽]超市卖的纯碱产品中,往往含有少量的。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要通过实验来测定某品牌纯碱样品中的质量分数。取纯碱样品放入烧杯中,加水完全溶解,逐滴加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1) 完全反应后,生成沉淀的质量为__。
(2) 计算纯碱样品中的质量分数。(精确到)
3.[2024四川南充]为测定某食用小苏打(标签如图)中的质量分数,取样品于烧杯中,分两次加入稀硫酸(该条件下杂质不参与反应),充分反应。测得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食用小苏打 主要成分: 含量:
加入稀硫酸的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加入稀硫酸的质量/ 50.0 50.0
生成气体的质量/ 5.0 3.8
(1) 两次加稀硫酸后,生成二氧化碳的总质量是____。
(2) 通过计算说明样品中含量与标签是否相符(写出计算过程)。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2024山东烟台]化学兴趣小组欲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先将样品放入质量为的锥形瓶中,再逐滴加入稀盐酸充分反应(如图所示)。反应过程中测得
滴加稀盐酸的总质量与充分反应后锥形瓶及瓶内剩余物质总质量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该石灰石中杂质不溶解于水,也不与酸反应)
加入稀盐酸的总质量/ 0 10 25 35
锥形瓶及瓶内剩余物质总质量/ 60.00 69.12 82.80 92.36
回答下列问题:
(1) 该石灰石样品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的稀盐酸的总质量是__,产生二氧化碳的总质量是____。
(2) 该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写出计算过程)
(3) 这种测定方法产生误差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1条)。
5.[2024四川成都]几种作物的无土栽培营养液部分溶质的质量分数如下表,配制溶液的仪器如图。
几种作物营养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番茄 甜瓜 茄子
硝酸钾 4.04 6.07 7.08
磷酸二氢铵 0.77 1.53 1.15
(1) 表中对磷元素需求最多的作物是____。
(2) 硝酸钾和磷酸二氢铵均属于____肥。
(3) 配制质量分数为的硝酸钾溶液,需要硝酸钾____(精确到)。
(4) 将质量分数为的硝酸钾溶液稀释为,需选择图中的烧杯和____(填序号)。
(5) 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磷酸二氢铵与熟石灰混合使用会降低肥效,其原理是:,产生氨气消耗熟石灰的质量是多少
题型八 工业流程题
典题通关 高效解题
类型 1 物质制备类
例1 如图为模拟制备高纯碳酸钙的主要流程,已知该大理石中的杂质是二氧化硅和氧化铁。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由“酸溶”可知,二氧化硅不溶于水和稀盐酸
B.“除杂”中,氨水只与溶液中的氯化铁反应
C.“转化”中发生的主要反应是
D.操作为组合操作,包含过滤、洗涤、干燥
例2 用蛋壳(主要含,还有少量和有机物)为原料通过以下步骤制取补钙剂醋酸钙。
已知:①醋酸钙易溶于水,高于时发生分解;②醋酸易挥发。
(1) 焙烧。将蛋壳在高温下焙烧后冷却,得到含金属氧化物的固体。①焙烧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焙烧过程中,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说明蛋壳中含有________(填有机物名称)。
(2) 酸溶。在焙烧后的固体中先加入适量水打浆,冷却后,再加入稍过量的醋酸得到醋酸盐溶液。不能向焙烧后的固体中直接加入醋酸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除镁。在酸溶后的溶液中加入至碱性,将转化为沉淀除去。该反应属于______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4) 中和。在除镁后的溶液中加入醋酸调节溶液为7。其目的:①将溶液中的少量转化为;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将中和后的溶液蒸发浓缩至有大量晶体析出,过滤得到醋酸钙晶体。蒸发时不能直接将溶液蒸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技巧
题干中给出的查阅资料或已知条件常常是重要信息,答题时注意结合它们来拓展思路,如果没有完整用到题给已知条件,需要注意答题角度是否有遗漏或错误。
类型 2 分离提纯类
例3 制盐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某盐湖水样品含有、及少量和,某小组从中获取和的主要过程如下:
(1) “除杂1”应依次加入的两种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除杂2”应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除杂限选试剂:、、、
(2) 将溶液A在蒸发浓缩,至有少量固体析出。
① 该小组分析溶解度曲线,推测析出的少量固体是,但检验后却发现是。请作出合理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该小组停止蒸发浓缩,经__________、过滤得到大量固体及母液;将母液中的分离出来,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设计由硫黄(单质硫)生产的转化路径,依次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常见价硫的化合物可与化合为价硫的化合物)
真题演练 聚焦怎么考
1.[2024常州]从青海察尔汗盐湖提取碳酸锂的一种流程如下。每盐湖卤水制得碳酸锂(锂元素的提取率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流程中石灰石的作用可以直接用生石灰来替代
B.该流程中能循环利用的物质是和
C.蒸发结晶法可将氯化锂中混有的氯化钠完全除去
D.该盐湖卤水中锂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为
2.[2024苏州]柠檬酸亚铁是一种补血剂,易溶于水,难溶于乙醇。某科研小组在实验室研究制备柠檬酸亚铁。
Ⅰ.制碳酸亚铁
用预处理后的硫铁矿烧渣(主要成分,含少量不溶性杂质)制备碳酸亚铁的流程如下:
已知:溶液呈碱性;
在碱性条件下生成沉淀。
(1) “酸浸”时,为提高铁元素的浸出率,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写一条)。
(2) “还原”时,加入铁粉,溶液由黄色变为浅绿色,同时有无色气体生成。“酸浸”所得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
(3) “操作”是为了除去过量铁粉和不溶性杂质。“操作”是____(填操作名称)。
(4) “沉铁”时,反应原理为。
①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____________。
② 实验时需将溶液滴入溶液中,而不能反向滴加,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待完全反应后,过滤,洗涤。洗涤前,沉淀表面吸附的主要杂质是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Ⅱ.制柠檬酸亚铁
(5) 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备柠檬酸亚铁:
步骤1:在三颈烧瓶中加入一定质量固体、少量铁粉及足量柠檬酸溶液,控制温度约,搅拌,充分反应;
步骤2:将所得混合溶液加热浓缩,加入适量无水乙醇,静置,过滤,洗涤,干燥,得到柠檬酸亚铁晶体。
① 制备原理为,物质是__________(填化学式)。
② “步骤2”中,加入无水乙醇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实验所得柠檬酸亚铁的质量大于根据原理计算所得的质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九 实验探究题
典题通关 高效解题
类型 1 研究反应规律
例1 碳单质在生产、生活中具有重要的用途。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对碳单质的性质进行如下探究。
【任务一】定性探究碳与氧化铜反应的气体生成物
【提出问题】碳与氧化铜反应可能生成什么气体?
【作出猜想】
(1) 猜想①:;猜想②:;猜想③:____________________。
【查阅资料】浸有磷钼酸溶液的氯化钯试纸遇无变化,但遇微量的会立即变成蓝色。
【实验验证】小红同学经过思考之后,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
图1
步骤一:打开弹簧夹,先通一会儿纯净、干燥的氮气;
步骤二:关闭弹簧夹,点燃酒精灯给玻璃管加热;
步骤三:实验结束后,拆洗装置和仪器。
(2) 实验开始时,先通一会儿氮气再加热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给玻璃管集中加热一段时间后,玻璃管中黑色粉末逐渐变成红色,B装置和C装置中出现的现象分别是氯化钯试纸变蓝、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结论】
(3) 通过分析得出,猜想______是正确的。
【实验反思】
(4) 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务二】用数字传感器探究碳与氧化铜反应的气体生成物
(5) 小亮同学采用数字化传感器对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进行探究(如图2所示),对不同质量比的与C反应产生的气体进行数据采集,结果如图3和图4所示。
图2 图3 质量比为10∶1的CuO与C反应的气体生成物图
图4 不同质量比的CuO与C反应产生CO含量图
① 分析图3,浓度下降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分析图4可得,反应物的质量比与产生的含量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 2 探究物质组成
例2 [定性探究]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查阅资料得知,传统腌制松花蛋的主要配料是氧化钙、纯碱和食盐。该小组的同学将这三种物质混合后加入适量的水搅拌、过滤得滤渣和滤液,并对滤液的主要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猜想】
猜想、、
猜想、、
猜想、、
猜想、
(1) 大家讨论后一致认为猜想______一定不成立,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设计实验探究】
(2) 根据实验①可知猜想______不成立,根据实验③可知猜想______成立,仅通过实验②无法判断猜想2能否成立,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应用拓展】
(3) 松花蛋味道鲜美,但直接食用会稍有涩味。如果将松花蛋蘸上食醋食用,则轻微涩味会被去除,味道变得更为鲜美可口,请你说明食醋可以去除松花蛋涩味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现在有的皮蛋厂直接用烧碱代替生石灰和纯碱。烧碱一定要密封保存,其理由是__(填字母)。
A.烧碱易吸水潮解
B.烧碱易吸收空气中的而变质
C.烧碱具有强腐蚀性
D.烧碱溶于水时放出热量
(5) 假设猜想2是合理的,只用稀盐酸对废水进行处理,回收氯化钠溶液,当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恰好完全反应。
例3 [定量探究]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创立侯氏制碱法,为世界制碱工业做出了突出贡献。在工业生产所得的碳酸钠产品中往往会混有少量的氯化钠。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想探究某产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经讨论后设计了如下两种实验方案。
【查阅资料】碱石灰的主要成分是和。
【设计与实验】
方案甲:“气体质量法”
①按上图所示连接好装置,检查装置气密性后加入一定质量的碳酸钠样品于装置A中。
②打开止水夹通入一段时间的氮气后,称量装置C的质量,并记录。
③关闭止水夹,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向装置A中注入足量的稀硫酸,关闭活塞。
④待装置A中无气泡产生后打开止水夹,再次通入氮气一段时间后,关闭止水夹,第二次称量装置C的质量,并记录。
⑤计算。
【分析与讨论】
(1) 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装置B中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步骤④中再次通入氮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装置D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案乙:“沉淀质量法”
(5) 写出上述流程中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出结论】
同学们经过实验,最终都计算出了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6) 请你根据方案乙中测定的相关数据,求出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用含有、的代数式表示)。
【反思与交流】
(7) 同学们经过讨论认为方案乙优于方案甲,理由主要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节约能源 B.操作简便 C.保护环境
类型 3 项目式探究
例4 实践活动课中,同学们对膨松剂能使油条膨胀这一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于是围绕膨松剂的成分和原理进行了如下项目式探究。
【查阅资料】①某膨松剂配料表成分:碳酸氢钠、磷酸二氢钙、玉米淀粉。
②玉米淀粉是一种填充剂,不参与反应。
任务一:揭示膨松剂使油条膨胀的原理
【提出问题】使油条膨胀的气体是如何产生的?
【作出猜想】Ⅰ.碳酸氢钠能与磷酸二氢钙反应产生气体;
Ⅱ.碳酸氢钠受热会分解产生气体。
【实验探究】
(1) 设计实验方案并完成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磷酸二氢钙于试管中,加水充分溶解,测定溶液的 磷酸二氢钙溶液呈__________________性。 猜想Ⅰ成立
向盛有膨松剂的试管中加入水 __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猜想Ⅱ成立
【得出结论】使油条膨胀的气体即来自发面、醒面过程中碳酸氢钠与磷酸二氢钙的反应,又来自油炸过程中碳酸氢钠的受热分解。
【提出问题】碳酸钠与碳酸氢钠都能与酸反应产生气体,碳酸钠适合作膨松剂吗?
任务二:探究碳酸钠能否作膨松剂
【实验探究】
(2) 设计实验方案并完成如下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分别取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溶液和溶液,测定 溶液的; 溶液 溶液碱性太强,影响食物口感
相同条件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出结论】碳酸钠不适合作食品的膨松剂。
【讨论交流】
(3) 同学们认为若想得出上述结论,还需要补充的实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延伸】
(4) “臭粉”主要成分为也是膨松剂中的一种,其受热分解产生二氧化碳的同时,也产生氨气,放出的气体量大,膨松效果好,但氨气极易溶于水。制作下列食品时,不适合用“臭粉”作膨松剂的是______(填字母)。
A.油炸面食 B.烘焙饼干 C.蒸馒头
(5) 存放膨松剂时的注意事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条)。
真题演练 聚焦怎么考
1.[2024连云港]物质的溶解性与化学变化密切相关。兴趣小组对“与能否发生复分解反应”进行探究。
(1) 配制质量分数为的溶液。主要操作流程如下:
① A中应称量__固体。
② D中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__________。
③ 用已配好的质量分数为的溶液配制质量分数为或的溶液时,需计算所需质量分数为的溶液的质量。计算依据是:溶液稀释前后,____________不变。
(2) 利用配制的溶液进行实验,实验操作和现象记录如下:
实验操作 序号 溶液的质量分数 饱和 溶液的体积 实验现象
Ⅰ 无明显现象
Ⅱ 少量沉淀
Ⅲ 较多沉淀
【查阅资料】时固体物质的溶解度见下表:
物质
溶解度/ 0.26 108 0.17 19.5
注: 时,溶解度在 之间的固体物质称为微溶物,小于 的固体物质称为难溶物。
【分析交流】
① 实验Ⅱ、Ⅲ中生成的沉淀为。实验表明,饱和溶液与溶液能否发生复分解反应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微观解释】饱和溶液与溶液反应生成沉淀的示意图如图所示。
② 图中未发生化学变化的微粒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
③ 该反应的微观实质可表示为。当向溶液中滴加溶液时,也有白色沉淀产生,反应的微观实质用同样的方法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拓展】
④ 结合以上探究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填字母)。
.其他条件不变,将实验Ⅲ中的溶液换成溶液,也有沉淀产生
.复分解反应中,溶解度较大的微溶物可向溶解度更小的微溶物或难溶物转化
.向溶液中滴加溶液,生成的沉淀为
2.[2024常州]兴趣小组利用某种脱氧剂开展项目式学习。
任务一:.成分初探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与解释
①取样,用磁铁吸引 样品中有黑色固体能被吸引 脱氧剂中含有铁单质。 发生的反应方程式: ③____________
②取被磁铁吸出的固体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稀盐酸 固体逐渐减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溶液变成浅绿色
③取被磁铁吸出的固体于试管中,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溶液 固体表面出现红色固体
任务二:.效果检验
(1) 同学们利用一个软塑料瓶设计如图所示实验,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现象,完成了脱氧效果的检验。这是从____________(选填“反应物消失”或“新物质生成”)的视角,验证了该反应的发生。
(2) 同学们观测到食物在缺氧环境下霉菌菌落的数目比富氧条件下少,由此可知,脱氧剂能延长食物保质期的原因是:消耗氧气能__________________。
任务三:.回收设计
已知使用过的脱氧剂中含有氧化铁、氯化钠、碳酸钠、硅藻土、碳、铁。甲同学设计了以下回收铁的流程。
资料卡:1.硅藻土不溶于水和酸。
2.溶液与、均能反应生成。
(1) 步骤②中氧化物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乙同学认为上述回收流程可以省略步骤①,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24常州]兴趣小组对我国的太空舱制取氧气系统(其剖面如图所示)进行了研究性学习。
Ⅰ.多角度认识制氧原理
(1) 太空舱制氧系统中电源A极是__极;将燃着的蜡烛放入管收集的气体中,看到燃烧____。
(2) 太空舱制氧原理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过程中种类和数目均没有发生变化的微粒是______________(用符号表示)。
(3) 太空舱制氧过程中消耗的水和生成的氧气的质量关系是______(填序号)。
A. B.
C. D.
Ⅱ.多措施提高制氧效率
【查阅资料】
提高电解效率的措施主要包括:增强水的导电性、改变电解温度、设置超声波场等。
【讨论分析】
(1) 用的溶液代替水进行电解,增大了水中____的浓度,增强了水的导电性。
(2) 升高电解温度能提高制氧效率的原因之一是:温度升高,微粒________________。
(3) 如图分别为两种不同条件下不锈钢电极表面的气泡直径分布情况图。
①气泡覆盖在电极表面使电解反应界面____(填“增大”或“减小”),降低了电解效率。
②超声波振动能提高电解效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