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文言文——断句、划分节奏
方法点拨
(一)断句
1. 疏通文意断句。首先通读全文,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理清人物之间的关系;其次,逐字翻译句子(理解困难的个别词语可暂时不翻译),明确大意;最后,根据句意在需停顿的地方用“/”标出。
2. 根据对话标志断句。文言文中常以“曰”“云”“言”“道”“白”
“谓”为标志,表示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时出现人名,后文则省略主语,只用“曰”。所以,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语境判断出问者、答者,据此断开。
3. 借助标志性词语断句。古人的文章没有标点符号,为了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断句标志。
技巧点拨 例句
①句首发语词:“其、盖、唯、惟、盍、岂、斯、且、请、凡、夫、且夫、至若、若夫、今夫”等前面可断句,而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 ①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记承天寺夜游》)
②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技巧点拨 例句
②句尾语气词:“也、焉、兮、耳、矣、哉、乎、而已、与(欤)、邪(耶)”等后面可断句。 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北冥有鱼》)
③疑问语气词:含有“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即可断句。 ①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记承天寺夜游》)
②尔/安敢轻吾射!(《卖油翁》)
技巧点拨 例句
④复句中的关联词:文言文中“故”字常领起推论句或结论句,“然(而)”领起转折句,根据这些文言特征可以断句,此外还有“岂、苟、乃、虽、则、然、遂、纵、纵使、向使、是故、是以、于是、无论、至若、继而、然则、然后、虽然、假使、如使”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 ①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
③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师表》)
技巧点拨 例句
⑤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久之、未几、已而、既而、俄而、是时、后、昔者、乃今”等词语前也可以断句。 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周亚夫军细柳》)
4. 借助语法结构和对称句式断句。
技巧点拨 例句
①借助名词(代词)断句:句中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作主语,那么它的前面就可能需要断句;如果作宾语,那么它的后面就可能需要断句。 ①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核舟记》)
②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马说》)
②借助动词断句: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常省略,关键需要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进行断句。 ①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湖心亭看雪》)
②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大道之行也》)
技巧点拨 例句
③利用对称句式断句:古文讲究整齐对称,行文中上下句常用相同的字数和相同的句式结构,或者讲究两句之间意思的正反对比,可根据这一特点进行断句。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②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邹忌讽齐王纳谏》)
5. 借助句式断句。文言文中的固定结构、判断句、被动句、反问句等都可以作为断句的切入点。
技巧点拨 例句
①疑问句:如……何;若……然;何以……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
②反问句式:不亦……乎;何……为;岂……哉;安……哉(也);孰与……乎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二章》)
②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唐雎不辱使命》)
技巧点拨 例句
③判断句式:……者……也;……者也;……者 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醉翁亭记》)
④被动句式:为……所;……为…… 其印为余群从所得/至今宝藏。(《活板》)
其他固定句式:况……乎;奈……何;如(若)……何;得无(无乃)……乎;何以……为;与其…… ①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
②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送东阳马生序》)
6. 借助修辞断句。比喻、排比、对偶、反复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从修辞手法入手,可有效帮助断句。
7. 断句时需注意关键词的意义。可以适当将句中的关键词迁移至课内学过的词语,大概明确句意。
(二)划分朗读节奏
1. 根据标志性词语进行划分
句首语气助词(发语词)、关联词等之后,要停顿。文言文中有一些虚词放在句子的开头,用于强调语气或领起全句乃至全段。
技巧点拨 例句
①句首出现发语词或关联词:夫、盖、然、然则、其、岂、至、且、凡、微、岂若、至若、至于、若夫、且夫、诚宜、何尝、惟、唯…… ①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诫子书》)
②盖/竹柏影也。(《记承天寺夜游》)
③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岳阳楼记》)
技巧点拨 例句
②句首出现表时间、方位的词语:中、方、先、既而、已而、倏尔、俄而、有顷…… ①俄而/雪骤,公/欣然曰。(《咏雪》)
②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③表假设、转折的连词:若、虽、而、然、且、如若、如使、假如…… ①然/足下/卜之鬼乎?(《陈涉世家》)
②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鱼我所欲也》)
④表总结性的词语:故、是故、则、是以(以是)、于是、遂…… ①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虽有嘉肴》)
②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
2. 按照语法结构进行划分
技巧点拨 例句
①主谓短语中,主语和谓语之间应有停顿。 ①先帝/知臣谨慎。(《出师表》)
②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
②动词和补语之间应有停顿。 缀行/甚远。(《狼》)
③动宾短语中,结合紧密时不停顿,宾语有定语限制或修饰时应有停顿。 ①行/深山巨谷中。(《送东阳马生序》)
②故/克之。(《曹刿论战》)
技巧点拨 例句
④介宾短语后置的文言句式,在介宾短语前应有停顿。 ①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表》)
②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岳阳楼记》)
⑤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不能断开。 ①晋陶渊明/独爱/菊。(《爱莲说》)
②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
3. 按意义划分
技巧点拨 例句
①区分文言文中的单音节词,并与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相比较。若词意发生改变,朗读时要按意义停顿。 可/以一战。(《曹刿论战》)
②表示完整概念的短语中间不停顿。 ①若/止印/三二本。(《活板》)
②手指/不可屈伸。(《送东阳马生序》)
技巧点拨 例句
③句中包含国号、年号、官职、爵位、地名等专有名词,专有名词间不停顿,但不同类型的词语之间应适当停顿。 ①虞山/王毅叔远甫/刻。(《核舟记》)
②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出师表》)
省略句中省略句子成分的地方一般要划分
例:①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曹刿论战》)
②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
句式整齐时,按照句式结构进行划分
例:①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陋室铭》)
②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三峡》)
③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岳阳楼记》)
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十二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