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文学文化常识》课件(共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文学文化常识》课件(共2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33.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3-04 21:23: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课本常考文学常识梳理
文体 简介 课文链接
铭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文辞精练,体制短小,与格言颇相似。 七下17课《陋室铭》
说 古代的一种议论性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不拘一格,有波澜起伏,篇幅一般不长。 七下17课《爱莲说》
八下23课《马说》
序 一种文体,有书序和赠序之分。赠序,即临别赠言,它有别于书序或宴饮之序,这类文体在赠人以言的同时,也往往抒发了作者的某些情志和心怀。如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是作者写给同乡后学马生的临别赠言。 九下11课《送东阳马生序》
表 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特殊文体,是封建社会臣子对皇帝有所陈述、请求、建议时用的一种文体,言辞往往恭敬、恳切。“动之以情”是这种文体的基本特征,如《出师表》是诸葛亮呈给后主刘禅的一篇表文。 九下23课《出师表》
书 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用于记事陈情或写景。 七上15课《诫子书》
八上11课《答谢中书书》
记 古代的一种散文体裁,可分为碑记、游记、杂记、传记。如游记用来记叙旅途见闻和某地政治生活、社会面貌、风土人情、山川景物及名胜古迹等。 八下9课《桃花源记》
九上11课《岳阳楼记》
诗 概 念 又称诗歌,是一种用高度凝练的语言来塑造形象、叙述事件,形象地表达作者丰富的思想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 七上4课《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七上课外古诗词诵读《夜雨寄北》
八上13课《唐诗五首》
分 类 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古体诗,第二类是近体诗(近体诗是指唐代形成的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律 诗 是近体诗的一种,在字句、押韵、平仄、对仗各方面都有严格规定,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简称“五律”或“七律”。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八句,每两句成一联,共四联,分别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超过八句的,则称“排律”或“长律”。 绝 句 是近体诗的一种。又称截句、断句、绝诗,四句一首。以五言、七言为主,简称“五绝”或“七绝”。 词 概 念 一种文学体裁,始于隋唐,盛行于宋代。词上承诗歌,因此有“诗余”之称;倚声而成,因而有“乐府”之称;句式参差多变,因而有“长短句”之称。词一般分片(上下片或上下阕),层次感比较强。 八上26课《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九上14课《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九下12课《江城子·密州出猎》
九下12课《满江红》(小住京华)
词 牌 词牌是曲调的名称,它与词的内容没有必然联系,如《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的“江城子”是词牌名,“密州出猎”是题目。 流 派 词的流派一般有婉约派和豪放派两种,婉约派词人的代表有李煜、晏殊、柳永、李清照等,豪放派词人的代表有苏轼、辛弃疾等。 文体 简介 课文链接
曲 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学体裁。曲大致分为两种,一是剧曲,一是散曲。散曲没有动作、说白,包括套数和小令两种基本形式。套数由若干曲子组成,小令以一支曲子为独立单位。 九下24课《山坡羊·潼关怀古》
寓言 篇幅比较短小,常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人格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 七上22课《寓言四则》
童话 通过丰富的想象、夸张和象征手法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语言通俗生动,情节离奇曲折、引人入胜。 七上19课《皇帝的新装》
小 说 概念 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与个人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小说必须具备三要素。 九上22课《智取生辰纲》
九上23课《范进中举》
九上24课《三顾茅庐》
九上25课《刘姥姥进大观园》
三要素 一是生动的人物形象,二是完整的故事情节,三是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 明清小说 明清时期突出的一种文学形式,主要有白话短篇小说和白话长篇小说两大类。 戏剧 一种融文学、音乐、舞蹈、美术于一体的综合艺术。戏剧按照艺术表现形式,分为话剧、诗剧、歌剧、舞剧、歌舞剧、戏曲等;按篇幅长短分为独幕剧、多幕剧等;按内容性质及美学范畴分为悲剧、喜剧、正剧等。供戏剧演出和影视拍摄用的文字依据就是剧本。 九下17课《屈原》(节选)
新闻 广义包括消息、通讯、新闻特写等,狭义专指消息,基本原则是用事实说话。新闻的六要素:“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如何”。 八上第一单元
作品 简介
《诗经》 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它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分为风、雅、颂三类。“风”又叫“国风”,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谣;“雅”是正统的宫廷乐歌,用于宴会的典礼;“颂”是祭祀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祀。《诗经》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使用赋、比、兴的手法。(八下12课《关雎》《蒹葭》、八下课外古诗词诵读《式微》《子衿》)
《论语》 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东汉列为“七经”之一,宋代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说的创始人,被后世尊为“圣人”“至圣先师”。(七上11课《〈论语〉十二章》)
《孟子》 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现存七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八上23课《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九下9课《鱼我所欲也》)
孟子:名轲,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是继孔子后的又一位儒学大师,被尊称为“亚圣”。
《礼记》 儒家经典之一,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八下22课《虽有嘉肴》《大道之行也》)
《庄子》 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八下21课《北冥有鱼》《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名周,宋国蒙人,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左传》 即《春秋左氏传》,又称《左氏春秋》,儒家经典之一,是中国古代的史学和文学名著。旧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近人认为是战国时人所编。《左传》与《公羊传》《穀梁传》合称“春秋三传”,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九下20课《曹刿论战》)
《吕氏春秋》 又称《吕览》,先秦杂家代表著作。战国末期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七上22课《穿井得一人》)
《列子》 旧题为列御寇著。据后人考证,可能是晋代人的作品。今本八篇,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七上22课《杞人忧天》、八上24课《愚公移山》)
《战国策》 西汉刘向根据战国时期史料整理编辑,共33篇,分为12策,分国编次,是一部国别体史书,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游说之士的策略,有许多讲究劝诫艺术的名篇。(九下10课《唐雎不辱使命》、九下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
《史记》 我国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共三千余年的史事,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八上25课《周亚夫军细柳》、九下22课《陈涉世家》)
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历史学家。
作品 简介
《乐府诗集》 北宋郭茂倩编。乐府本是官署的名称,负责制谱度曲,训练乐工,采辑诗歌民谣,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时演唱,并可以观察风土人情,考见政治得失,后来把合过乐能够歌唱的歌诗,统称为“乐府”。《木兰诗》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也是一首叙事诗,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为“乐府双璧”。(七下9课《木兰诗》)
《世说新语》 南朝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全面地反映出当时士族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面
貌,是中国最早的文言志人小说集。(七上8课《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行》)
《资治通鉴》 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史事。(七下4课《孙权劝学》)
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2
课本常考文化常识梳理
常识 简介
尊称君主 圣明 例: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九上课外古诗词诵读《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天子 例: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九下10课《唐雎不辱使命》)
王、大王 例:王之蔽甚矣。(九下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
陛下 例:欲报之于陛下也。(九下23课《出师表》)
敬称尊 长、同辈 尊君 对别人父亲的尊称。例:尊君在不?(七上8课《陈太丘与友期行》)
君 例:君与家君期日中。(七上8课《陈太丘与友期行》)
子 古代对男子的尊称。例: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七上11课《〈论语〉十二章》)
君子 指有才德的人。例:不亦君子乎?(七上11课《〈论语〉十二章》)
敬称尊 长、同辈 相公 旧时对士人的尊称。例:莫说相公痴。(九上13课《湖心亭看雪》)
公 例:我孰与城北徐公美?(九下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
先生 例:先生坐!(九下10课《唐雎不辱使命》)
大兄 对朋友辈的敬称。例: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七下4课《孙权劝学》)
世先生、 世弟兄 对有世交的平辈的敬称。例:a.世先生同在桑梓。b.我和你是亲切的世弟兄。(九上23课《范进中举》)
古时王侯的自称 孤 例: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七下4课《孙权劝学》)
寡人 例: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九下10课《唐雎不辱使命》)
谦称自己的家人 家君 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例:君与家君期日中。(七上8课《陈太丘与友期行》)
常识 简介
自称、 谦称 在下 对自己的谦称。例:在下倒有一个主意。(九上23课《范进中举》)
晚生 后进的人在前辈面前谦称自己。例:晚生久仰老先生。(九上23课《范进中举》)
臣 例:臣未尝闻也。(九下10课《唐雎不辱使命》)
余 例:当余之从师也。(九下11课《送东阳马生序》)
吾 例:吾视其辙乱。(九下20课《曹刿论战》)
愚 例:愚以为宫中之事。(九下23课《出师表》)
君对臣 的爱称 卿 例: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七下4课《孙权劝学》)
(二)敬辞与谦辞
敬辞类 令 “令”字一族,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例如:令尊(对方的父亲)、令堂(对方的母亲)、令郎(对方的儿子)、令爱(对方的女儿)
惠 “惠”字一族,用于对方对待自己的行动,例如:惠顾[(多用于商店对顾客)来临]、惠存[(多用于送人相片、书籍等纪念品时所题的上款)请保存]、惠赠[指对方赠予(财物)]
垂 “垂”字一族,用于别人(多是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行动,例如:垂问、垂询(别人对自己的询问)、垂念(别人对自己的思念)、垂爱[(多用于书信)别人对自己的爱护]
奉 “奉”字一族,用于自己的动作涉及对方时,例如: 奉送(相送)、奉赠(赠送)、奉还(归还)、奉劝(劝告)、奉陪(陪伴)
尊 “尊”字一族,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或物,例如:尊上(对方父母)、尊公、尊君、尊府(对方父亲)、尊堂(对方母亲)、尊亲(对方的亲戚)、尊命(对方的吩咐)、尊意(对方的意思)
高 高见(更好的看法,高明的见解,用以称对方的见解)、高论(见解高明的议论,用以称对方的言论)、高寿(一般用于询问老人的年龄)、高龄(称老人的年龄)、高就(常用于问别人在什么地方工作)、高朋(贵宾,好友)、高邻[对邻居(或邻国)的敬称]
赐 赐教(表示请求对方给予指教,对他人指教或来信的敬称)、赐复(敬称人回信的套语)
贤 贤弟[尊称对方(和自己同辈而比自己年龄小的人)]、贤侄[尊称对方(比自己小一辈的人)]
其他 久仰(仰慕已久的意思,表示敬慕,大多初次见面时说)、劳驾(请别人帮忙做事时用以表示谦恭)、赏光(请对方接受自己的邀请)、赏脸(用于请对方接受自己的请求、要求)、贵姓(问他人之姓的敬语)、贵庚 (问长辈年龄的敬辞)、大作(称人作品的敬辞)、大驾(对他人的尊称)
谦辞类 家 家父、家严、家君(自己的父亲)  家母、家慈(自己的母亲)
舍 舍弟(自己的弟弟)、舍妹(自己的妹妹)
小 小弟(谦称自己)、小儿(自己的儿子)、小女(自己的女儿)、小店(店老板对自己店的谦称)
愚 “愚”字一族,用于自称时的谦称,例如:愚兄(面对同辈且年轻于自己的人时的自我谦称)、愚见(自己的意见或见解)
拙 “拙”字一族,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东西,例如:拙作、拙著(自己的文章)、拙见(自己的见解)
敝 “敝”字一族,用于谦称自己或跟自己有关的事物,例如:敝人(自己)、敝姓(自己的姓)、敝处(自己的处所)
鄙 鄙人(自己)、鄙见(自己的见解)
其他 寒舍(对人称自己的家)、见教(称对方指教自己)、见谅(请对方原谅自己)
常识 简介
襁褓(qiǎnɡ bǎo) 未满周岁的婴儿。
孩提 二至三岁的儿童。
垂髫 垂下来的头发,指小孩幼年。例:黄发垂髫。(八下9课《桃花源记》)
始龀 刚刚换牙,指七八岁。例: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八上24课《愚公移山》)
总角 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泛指童年。
豆蔻年华 女子十三四岁。
及笄(jī) 女子十五岁。
束发 男子十五岁,泛指青少年。
冠、加冠、弱冠 古代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束发戴帽)仪式,表示已经成人。后人常用“冠”或“加冠”表示年已二十。例:①丈夫之冠也。(八上23课《富贵不能淫》)②既加冠。(九下11课《送东阳马生序》)
而立 三十岁。例:三十而立。(七上11课《〈论语〉十二章》)
不惑 四十岁。例:四十而不惑。(七上11课《〈论语〉十二章》)
知命、知天命 五十岁。例:五十而知天命。(七上11课《〈论语〉十二章》)
花甲、耳顺 六十岁。例:六十而耳顺。(七上11课《〈论语〉十二章》)
古稀 七十岁。
耄耋(mào dié) 八九十岁,指高寿,老年。
期颐(qī yí) 一百岁。
常识 简介 课文范例
黄发 老人 例:黄发垂髫。(八下9课《桃花源记》)
匹夫 平民百姓 例:匹夫不可夺志也。(七上11课《〈论语〉十二章》)
布衣 平民百姓 例:①布衣之怒。(九下10课《唐雎不辱使命》) ②臣本布衣。(九下23课《出师表》)
鸿儒 博学的人 例:谈笑有鸿儒。(七下17课《陋室铭》)
白丁 没有功名的人 例:往来无白丁。(七下17课《陋室铭》)
宿儒 年高而博学的读书人 例:因为他是渊博的宿儒。(七上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骚人 文人 例:迁客骚人。(九上11课《岳阳楼记》)
兜鍪 士兵 例:年少万兜鍪。(九下24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蛾眉 女子 例:苦将侬强派作蛾眉。[九下12课《满江红》(小住京华)]
庙堂 朝廷 例: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九上11课《岳阳楼记》)
轮台 边关 例:①尚思为国戍轮台。[七上课外古诗词诵读《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②轮台东门送君去。(九下24课《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烽烟 战火或战争 例:南国烽烟正十年。(九下2课《梅岭三章》)
烽火 战事 例:烽火连三月。(八上26课《春望》)
干戈 战争 例:干戈寥落四周星。(九下24课《过零丁洋》)
长河 黄河 例:长河落日圆。(八上13课《使至塞上》)
岱宗 泰山 例:岱宗夫如何?(七下21课《望岳》)
婵娟 月亮 例:千里共婵娟。[九上14课《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桑梓 家乡 例:世先生同在桑梓。(九上23课《范进中举》)
雁 信使 例:归雁洛阳边。(七上4课《次北固山下》)
青鸟 信使 例:青鸟殷勤为探看。(九上课外古诗词诵读《无题》)
子规 杜鹃 例:杨花落尽子规啼。(七上4课《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金经 佛经 例:可以调素琴,阅金经。(七下17课《陋室铭》)
汗青 史册 例:留取丹心照汗青。(九下24课《过零丁洋》)
星汉 银河 例:星汉灿烂。(七上4课《观沧海》)
风骚 文章辞藻 例:稍逊风骚。(九上1课《沁园春·雪》)
节日 时间 主要习俗
除夕 农历十二月最后一日晚上,也叫大年三十 守岁、吃年夜饭
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古时也叫元旦、元正 贴春联、挂年画、阖家团圆、拜年
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又叫上元节 赏花灯、吃元宵
清明节 公历四月五日前后 扫墓、踏青郊游
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 吃粽子、赛龙舟
七夕节 农历七月初七,传说牛郎织女七夕相会 乞巧、祈福
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 赏月、吃月饼
重阳节 农历九月初九。九为阳数,日与月皆逢九,故又叫“重九” 登高望远、赏菊赋诗、喝菊花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