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下2《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吃水不忘挖井人》是部编版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2课。这是一篇记叙文。记叙了革命领袖毛主席在江西领导革命时,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井,解决了名叫沙洲坝的村子的吃水困难问题。乡亲们感激毛主席,解放以后在井边立碑纪念,饮水思源。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懂得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学会感恩,懂得珍惜。
本文共有三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第2自然段写为了解决村民的吃水问题,毛主席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了一口井。第3自然段写乡亲们饮水思源,立碑纪念。
课文有一幅插图,是拍自沙洲坝实地的照片,图文互补,让故事内容更加真实、感人。
学情分析
《吃水不忘挖井人》是一篇革命传统题材类课文,由于叙述的故事内容远离当代儿童的生活时代,因此,学生难以理解文章深刻的教育意义。然而,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识字、写字和朗读应该放在第一位。要让学生通过运用多种识字方法掌握本课生字,通过各种形式的读来感悟到毛主席的好品质,初步懂得引水思源的道理。
教学目标
文化自信:让学生了解毛主席事迹,培养感恩品质,激发对革命先辈崇敬之情。
语言运用:认识“吃、忘”等生字和心字底、广字旁2个偏旁,会写“江、没、叫、吃”4个字和横折弯1个笔画。
思维能力:正确朗读课文,积累词语。找出文中明显的信息,体会乡亲们的情感。
审美创造:通过想象说话、创设情境等方式,体会乡亲们吃水的不容易。
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积累词语;通过关键词找出文中明显的信息。
2、通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懂得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学会感恩,懂得珍惜。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童年总是充满希望,充满梦想,那你有什么美好心愿呢?
生自由回答自己心愿。
2、导入新课,齐读课题走进沙洲坝村的乡亲们,看他们有着怎样的心愿呢,齐读课题。
3、借图识“井”:出示图片,“什么是井?”师对照图片,介绍“井”看,这就是“井”,谁能给他组个词语,一起读词语(水井,井口)。
4、学习课题中另外生字“吃”、“忘”,学写“吃”,认识心字底。理解“吃水”
5、理解题目意思,带着理解再读课题。
二、借助读音,读通课文
1、出示课文全文,自由读课文。
(1)借助拼音读准;连词成句读流利。
(2)圈出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交流课文一共有(3)个自然段。
3、分段指名读课文,教师相机纠正字音。
三、熟读课文,语境识字,了解故事
活动一:说出“井”位置
1、读完课文,谁知道这口井的位置在哪里呢?请一位同学来读第一自然段。
2、这口井的位置在哪里呢?
出示词语卡片:瑞金城、沙洲坝、江西(学生找到哪个,就读哪个词语)
3、教师根据中国地图简单介绍这三个地名的关系
瞧,这是一张中国地图。江西省就位于中国的东南部,在江西省的东南部,有一个城市叫瑞金城,在瑞金城的城中心外,有一个小村子叫沙洲坝村,所以吃水不忘挖井人的故事就发生在江西省瑞金城外的沙洲坝村
4、听完老师的介绍,谁能把这三个地名按照大小来排排序,你们同意吗?谁来读一读这一自然段?
5、这段里面出现了一位特别伟大的领袖,是谁?出示卡片:毛主席(读词语)
6、简介毛主席,学习生字
(1)出示天安门城楼的毛主席头像,简介毛主席。
(2)学习生字:毛、主、席
毛:和“手”对比识字。
主:游戏识字(变魔术)。通过加不同的偏旁让我们记住更多的字。
席:字理识字与故事识字相结合。关于这个“席"字还有个小故事呢,我们一起来听听。中国古代没有桌椅,人们就会在地上铺一块小垫子坐,这小垫子就是“席”。最早的时候,席是用草、竹编织而成,后来也有了用布做的席,所以“席”字底下是个“巾”字。人们坐在地上这叫“席地而坐”。古人进屋,坐在席上,就叫“入席”。小朋友们,你知道“席”字的哪个部分表示屋子吗 就是这个“广”字。这也是我们要学习的一个新的偏旁:“广字旁”。
7、再读第一自然段,注意村子、时候这两个词的轻声读音。
活动二:讲述“井”故事
1、知道了井的位置,那为什么要挖这口井呢?谁来读第二自然段?
2、生读,师生交流。
3、出示图片和歌谣:出示图片和歌谣,渲染沙洲坝吃水困难,他们吃水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水,你们想想乡亲们挑水的路上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
4、吃上水真是太难了,谁能读出乡亲们的艰难和辛苦?指导朗读重读、慢读“没有”、“很远”两个词。教师适时穿插示范朗读
小结:透过你们的朗读,老师知道你们感受到了乡亲们的辛苦。
过渡:孩子们,假如你是沙洲坝的村民,这时你的心里会有一个怎样的心愿呢?
5、那他们的心愿最终实现了吗?是哪些人帮他们挖了这口井呢?请同学们再读第二自然段,把挖井的人用圆圈圈出来。
6、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词语卡片:战士、乡亲们。
(1)出示图片,学习象形字“战”。
(2)对比识字“士”和“土”。
7、再读第二自然段。
在毛主席的心中始终有一个美好的心愿,那就是他希望我们所有的中国人都能过上幸福的日子。当他来到沙洲坝村,看到村民吃水那么辛苦,于是他就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了一口井,完成了乡亲们的心愿。让我们再读一遍这一自然段
活动三:弘扬“井”精神
1、自从有了这口井,沙洲坝的村民吃水再也不用到很远的地方去挑了,如果你是沙洲坝的村民,你会对毛主席说些什么呢?
2、乡亲们都在感激着毛主席,为了纪念毛主席乡亲们在井边立了一块石碑,上面刻着,我们一起读(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
3、拓展: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还能不忘记哪些人呢?
走在公路上不忘 人
吃饭不忘 人。
还不能忘记哪些人呢?......
小结:我们要学会感恩,学会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四、紧扣难点,落实书写
感恩的瑞金人民还在沙洲坝建了一座红井展示馆,在展示馆前有一块大石头,就写着这红井的故事,可是时间长了,有些字就脱落了。这四个字分别是什么呢?
(课件出示)Jiāng西省瑞金城外有个村子jiào沙洲坝。在那艰苦的岁月,村里,村里méi有井,毛主席就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了一口井,解决了村子里chī水的问题。
1、出示例字,老师指导学生分别观察四个字的结构、位置和关键笔画。
2、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3、评价指导
4、学生改正再写。
5、补齐后指导学生读这段话。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读一读,记一记课后词语
2、当一次小小宣讲员,把这个故事讲给身边的人听。
板书设计
吃水不忘挖井人
江西 毛主席
瑞金城 战士
沙洲坝 乡亲们
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