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信息类文本阅读专题05:创新命题应用型考查(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信息类文本阅读专题05:创新命题应用型考查(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3-05 09:27:11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信息类文本阅读专题05:创新命题应用型考查
(解析版)
近年来,新高考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要求考查学生的应用能力,即将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的能力。因此,在命题中融入应用性的内容是必不可少的。在信息类文本阅读中,应用性体现在对学生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的综合考查方面。
题型一:拟写演讲提纲
给出的命题情境为各类演讲场合,要求根据所给出材料的具体内容撰写演讲提纲或演讲要点。
题型二:撰写讲解词
给出的命题情境涉及某个主题活动,要求根据所提供的相关情境撰写讲解词。
题型三:拟写辩论稿要点
给出的命题情境涉及某个辩论主题,要求从甲乙双方中任选一方立场拟写辩论稿要
点。
题型四:拟写文案
给出的命题情境涉及某项大型活动,要求为宣传该活动拟写文案。
题型五:撰写读书报告
给出的命题情境涉及某场读书阅读会,要求结合阅读经验拟写读书报告思路。
通法通则:
1.审题,定要求,明思路。
信息类文本阅读的应用性考查往往是在特定情境的基础上的写作延伸,因此,对“特定情境”的审读至关重要,这里面包含着命题人的诸多要求,只有抓住其核心点,才能明确思路。
2.读文,抓观点,巧拟写。
不同类型的应用文体的拟写要求不同,但都离不开命题所给材料的观点,因此,通过阅读文本材料,找出观点,这是重要一环。同时,根据要求拟写的应用文体特点,按照流程有理有据地拟写。
3.拟写,依文体,定方法。
题干中要求拟写的文体不同,方法也会有所不同。演讲提纲或要点的撰写,要依据演讲词的特点来梳理,讲解词的拟写要关注听众的特点,辩论稿要点的撰写要分清立场,文案的拟写要抓住活动的特点,读书报告思路的撰写要紧扣阅读体验来进行。
专项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18分)
材料一:
①OpenAI公司推出的ChatGPT引发了全球热议。这款以聊天机器人形式推出的产品,不仅具有学习和理解人类语言的能力,还能根据聊天内容的上下文进行互动,像“人”一样与使用者进行对话,并能在对话过程中完成撰写邮件、创作文案、翻译甚至编程等多项任务。出人意料的“聪明”让它受到了众多企业青睐,将其作为日常工作中的效率工具。
②人工智能模型运用深度学习算法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通过对大量语言数据和人类积累的图书、论文等知识库的学习,具备了掌握人类海量知识以及理解和表达人类语言的能力。同时,人工智能模型还能持续学习,不断进化。据悉,OpenAI今年将发布经过进一步训练学习后的GPT-4,产品使用效果还会有飞跃式提升。
③这次ChatGPT引发全球学术界和产业界的热议和关注,关键原因是ChatGPT通过至少五个维度的能力提升,实现初步的“智慧涌现”:1.海量高价值信息的全量在线记忆能力;2.自然语言输入的任意任务和多轮对话理解能力;3.复杂逻辑的思维链推理能力;4.多角色多风格的长文本生成表达能力;5.即时新知识学习应用与进化能力。此外,因为引入了代码作为训练语料,ChatGPT还额外产生了自动写代码和理解代码的能力。
④业内公认,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正在掀起新一轮产业革命,将为人类社会带来更多的内容创新,深刻改变人类的生产活动和生活交流。
材料二:
①相对于国内媒体和互联网从业者们对ChatGPT的热衷和追捧,OpenAI首席执行官山姆·阿尔特曼对ChatGPT的理解要清醒很多。他认为“ChatGPT是一个糟糕的产品,人们真的只是去访问一个有时能正常工作有时会宕机的网站”,因为ChatGPT频繁出现错误,设计简单,还会因访问量过多出现崩溃现象。
②ChatGPT越是火爆,越是会暴露其缺点。它不善于追逐最新信息,谷歌和微软都强调,ChatGPT等大型语言模型,每次更新信息内容时,都需要重新读取数量庞大的文献数据。因为很难频繁更新,所以模型内保存的信息大多比较陈旧。
③ChatGPT给人创造出“机器可以复制人类的行为”的幻觉,但其输出结果并不稳定,这是它遭到诟病的最大原因之一。
④它既有趣也弱智,尤其是在一些细分领域,看似全知全能的ChatGPT展现出了“一本正经胡说八道”的一面,它很乐意编造事实或发明参考资料来支持其论点。比如,人工智能领域知名的科学家吴恩达曾在ChatGPT上提问:为什么算盘比计算机要快?ChatGPT给出的回答是:算盘运算的优势有三点,一是具有高度的可移植性,二是使用机械计算的原理,三是使用了一个简单而直观的界面。
材料三:
①美籍华裔科幻作家特德·姜在《纽约客》发表的一篇文章引发关注,他将ChatGPT比喻为“互联网文本的有损压缩图”,也就是互联网所有文本的模糊JPEG。特德·姜认为,“如果一种压缩算法被设计成在99%的原始文本被丢弃后重建文本,我们应该预料到它生成的很大一部分内容将完全是捏造的。”ChatGPT保留了互联网上的大部分信息,就像JPEG保留了高分辨率图像的大部分信息一样。但是,如果你要寻找精确的比特序列,你无法找到它,你得到的只是一个近似值。
②特德·姜和美国认知科学家诺姆·乔姆斯基等人还把ChatGPT描绘成“高科技剽窃”,它给教育行业带来了严重的困难,教授们无法检测学生们的成绩是不是抄袭得来的,所以纽约市等教育机构已经在2023年1月正式宣布了对ChatGPT的禁令。
③如果说人文学者们的批评还是温和的反思,那么现实上演的剧情已经开始为防范ChatGPT们失控敲响了警钟,网络黑客已经开始利用ChatGPT批量生成勒索软件与恶意代码,并进行信息窃取等活动。还有研究者认为,开发者们的偏见导致算法延续种族、性别和文化上的偏见已经显现,比如让ChatGPT创作歌词,其回答中会包含“有色人种的女性和科学家不值得你花时间关注”等内容,而人工智能面临的版权、隐私和诽谤等问题也将在未来显现。
④英国《卫报》在评价ChatGPT中时提醒人们:永远不要忘记,危险不是机器被当作人对待,而是人被当作机器对待。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ChatGPT作为一款聊天工具,不仅拥有学习和理解能力,还能像“人”一样思考。
B.ChatGPT作为一种人工智能模型,拥有自动写代码、理解代码和自动进化的能力。
C.ChatGPT频繁出现错误,设计简单,经常出现崩溃现象,所以它是一个糟糕的产品。
D.目前,ChatGPT对于技术使用者提出了较高的人文和社会科学方面的素养要求。
2.根据材料内容,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正在掀起新一轮产业革命,这将深刻改变人类的生活。
B.ChatGPT以海量知识、强大的学习能力和持续进化功能,未来可能会给人类带来很多挑战。
C.ChatGPT给教育行业带来了严重的困难,继纽约市后,全球教育机构将陆续对其发布禁令。
D.人工智能在给人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考验,所以人类要始终保持清醒。
3.根据材料一、二,对画波浪线句“一本正经胡说八道”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ChatGPT拥有大量语言数据和图书、论文等知识库,具有复杂逻辑的思维推理能力。
B.ChatGPT运用深度学习算法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在提供答案时显示出严谨的态度。
C.ChatGPT保存的信息大多比较陈旧,尽管提供的答案正确,但没有抓住问题的关键。
D.ChatGPT在一些细分领域,有时为了支持其论点,倾向于编造事实或发明参考资料。
4.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材料三画横线句论据的一项是(3分)(  )
A.想适应未来的世界,现在我们该教给孩子的是“4C”,即批判性思考(critical thinking)、沟通(communication)、合作(collaboration)和创意(creativity)。——尤瓦尔·赫拉利
B.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米兰·昆德拉
C.思想形成人的伟大。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帕斯卡尔
D.我并不担心机器会像人一样思考,机器会让人的工作更有价值,更有尊严。人有灵魂、信仰和价值观,有自信可以控制机器。但我担心人像机器一样思考。——蒂姆·库克
5.[拟写辩论稿要点]学校辩论社以“ChatGPT横空出世,是机会还是灾难”为主题开展辩论,甲方持肯定态度,乙方唱衰ChatGPT。请根据上述三则材料,选择一方立场,拟写辩论稿要点,至少给出三条理由。(6分)
答案:
1、D [A项,“还能像‘人’一样思考”错误。根据材料一可知,ChatGPT 拥有学习和理解人类语言的能力,像“人”一样与使用者进行对话,而不是“思考”。B项,“拥有自动写代码、理解代码和自动进化的能力”错误。根据材料一第二段可知,人工智能模型能不断进化;根据材料一第三段可知, ChatGPT拥有即时新知识学习应用与进化能力、自动写代码和理解代码的能力,但自动进化的能力于文无据。 C项,“所以它是一个糟糕的产品”错误。根据材料二可知, ChatGPT“是一个糟糕的产品”只是山姆·阿尔特曼的观点,选项以偏概全。]
2、C [C项,“全球教育机构将陆续对其发布禁令”错误,推断不合理。结合材料“特德·姜和美国认知科学家诺姆·乔姆斯基等人还把ChatGPT描绘成‘高科技剽窃’,它给教育行业带来了严重的困难,教授们无法检测学生们的成绩是不是抄袭得来的,所以纽约市等教育机构已经在2023年1月正式宣布了对ChatGPT的禁令”可知,纽约市等教育机构宣布了对ChatGPT的禁令并不能推断出“全球教育机构将陆续对其发布禁令”。]
3、C [“尽管提供的答案正确”错误,提供的答案未必是正确的。]
4、B [材料三画横线句的意思是“强调人的思想的创造性”。A、C、D三项强调人的思想的创造性,B项强调人的思考的荒谬性。]
5、支持方:①它可以和使用者进行对话;②它可以帮助人类检索信息;③它可以完成撰写邮件、创作文案、翻译甚至编程等多项任务;④它正掀起新一轮产业革命,将为人类社会带来更多的内容创新,深刻改变人类的生产活动和生活交流。
反对方:①它频繁出现错误,设计简单,还会因访问量过多出现崩溃现象;②它信息更新不及时;③它输出结果并不稳定;④它会编造事实或发明参考资料来支持其论点。
二、(2024·茂名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19分)
有了文字之后,人类的文化创造才能被记录下来。在汉字之前,虽然也会有古老的文化,但由于它不能被完整地记录下来,也就无法进入历史记载,没有得到充分的保留。汉字是表意文字,它不但能记录文化,在它的构形中,也蕴含了很多历代的文化信息。汉字历经数千年的发展,它是中华文化绵延不息的见证者,可以和历史记载相互印证。
我们也由此可知,汉字在保存中国文化、保存历史上,起到了何等重要的作用。汉字是历史文化的产物,它应文化的需要而产生,并在文化洪流中演变发展。因此,我们既可以通过汉字记载的文献来了解中华历史文化,也可以通过解析汉字的结构和系统,来捕捉中华文化的精神。汉字是书写汉语的表意文字,是五六千年从未间断的、因义构形的文字系统。它是中华文化的活化石,在古老的汉字中,可以追溯中华文化的种种原生态!
首先,经过数千年的积淀,汉字深刻地反映出古人的生产文化,它把古人如何谋生,如何顺应自然、征服自然的过程充分地展现出来。如果我们把相关的汉字聚合起来,可以看出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域,有不同的生产文化类型。
在一些汉字中,我们能看到人与各种动物近距离的接触以及对它们精细的观察,这种观察反映了一个什么样的时代文化呢?原始时代,人与动物共生、共处,通过观察动物,人们认识到那些会对人类生活造成威胁的猛兽,也发现了一些可以和人类共存,或者适合捕猎的动物。而到了游牧时代,人们开始驯养野兽,并不断地寻求水草来养活自己的牲畜。具体来说,我们不难看出,在一些汉字的字形中,反映出古人对动物的细致观察。如动物的古文字象形字,大都能突出它们外形的特点:“鹿”强调它枝杈般的犄角,“虎”强调张开的巨口与獠牙,“象”突出它的长鼻,“兔”突出它的短腿和短尾巴,“马”突出奔跑时飞扬飘舞的鬃毛,各有区别。牛和羊只描绘它们的头部——牛角上卷,羊角下弯,区分很明显。这说明人们对动物观察的敏锐,反映不同动物区别的细致。正是因为人类的生活与动物界有着密切的联系,才会有近距离的细致观察。
面对这么多的动物,古人在造字的时候,既能够栩栩如生地展现它们的样态,又能够有所区别、不为混淆,这又是如何做到的呢?我们知道,文字和图画是不一样的,文字要在自身的符号体系中找到与其他文字形体的区别;古人对动物之间的区别特征的准确把握,足以让我们看到,那时候的人和动物的关系非常密切。我们看从“犬”的一些字反映出人与狗怎样的关系:
(猝)(默)(狱)(独)
一方面,狗在古代多为猎犬,行动迅猛,速度很快。第一个“猝”字,《说文解字》说“犬从草暴出逐人也”,说的是狗在草丛中藏着,“噌”一下就窜出来的样子,这也是成语“猝不及防”的含义。第二个字是“默”,沉默的“默”为什么从“犬”呢?《说文解字》有一个解释,“犬暂逐人也”,“暂”是“快速”的意思,狗飞快地追逐人,这是什么狗呢?这是护卫的狗,它要追赶、保护自己的主人。在主人跟前狗是不叫的,因此与“沉默”有关。
一方面,狗从很早起就在人们生活中负责看门、看家。上面第三个是“狱”字,“狱”在今天指监狱,在古代是“打官司”的意思。打官司有原告、被告,要通过辩护来确定是非。和“狱”字有关的,还有“坐”字,也有“诉讼”的意思。《说文解字》解释“狱”字说,“二犬所以守也”,是用狗看着打官司的两个人,不让他们跑掉。最后一个是“独”字,《说文解字》有一个十分形象的说解:“羊为群,犬为独也。”这是什么狗呢?是牧羊犬。大家如果见过放牧的话就会知道,一定是一只狗管着一群羊。总之,狗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很大,它可以帮助打猎,也可以作护卫来看守,还可以放牧。在这些从“犬”的字中,我们能够看到在早期人类文化中,人和动物的关系极其密切。
当然,随着原始游牧时代向农业时代的发展,人和草木的关系日益紧密。进入农耕时代,农耕文化的特点也充分地体现在汉字中。
(摘编自王宁《汉字与中华文化十讲》)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汉字出现之前的古老文化之所以没被保存下来,无法进入历史记载,是因为缺乏载体不能被记录下来。
B.汉字是中华文化的载体,其自身的结构中又保存着很多中华文化的信息,见证了中华文化的流传与发展。
C.原始时代,人类与动物共生共处,这为人与各种动物近距离接触及对其进行精细的观察提供了条件。
D.“猝”“默”等汉字体现了古人对动物特征的精准把握,反映出汉字是在使用中逐渐形成的符号化文字。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汉字系统是因义构形的文化活化石,我们可从古人描述穿着的“葛衣”“襟袖”“绫罗”等词语中知晓“葛”“襟”“绫”的质地。
B.“牛”是甲骨文中较早产生的象形字,据此推断,《诗经》中“胡瞻尔庭有县特兮”中的“特”,可能指含牛在内的兽类。
C.古人在创造与动物有关的汉字时,最常用的办法是抓住动物外形的显著特点,既要逼真形象,又要做到物与物之间不混淆。
D.汉字中充分体现农耕文化,研究古代农业文明,我们可以从农耕用具“耒耜”、农耕行为“耕耘”等字词中获得启示。
3.下列选项,最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人和草木的关系日益紧密”观点的一项是(3分)(  )
A.小篆中,“草”写法为“ INCLUDEPICTURE "EL2025F6-1.tif" INCLUDEPICTURE "\\\\共享机\\e\\01.2025二轮\\1.已制作\\CM\\课件 25版二轮语文 方正+图\\EL2025F6-1.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F:\\原稿\\二轮语文\\EL2025F6-1.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F:\\原稿\\二轮语文\\EL2025F6-1.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F:\\原稿\\二轮语文\\EL2025F6-1.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F:\\原稿\\二轮语文\\EL2025F6-1.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F:\\原稿\\二轮语文\\EL2025F6-1.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F:\\原稿\\二轮语文\\EL2025F6-1.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F:\\陈敏\\1.课件\\24-25\\二轮总复习\\2025版二轮语文\\3.教师用书Word\\EL2025F6-1.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F:\\陈敏\\1.课件\\24-25\\二轮总复习\\2025版二轮语文\\3.教师用书Word\\立体拓展进阶练\\EL2025F6-1.tif" \* MERGEFORMATINET ”,“禾”写法为“ INCLUDEPICTURE "EL2025F6-2.tif" INCLUDEPICTURE "\\\\共享机\\e\\01.2025二轮\\1.已制作\\CM\\课件 25版二轮语文 方正+图\\EL2025F6-2.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F:\\原稿\\二轮语文\\EL2025F6-2.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F:\\原稿\\二轮语文\\EL2025F6-2.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F:\\原稿\\二轮语文\\EL2025F6-2.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F:\\原稿\\二轮语文\\EL2025F6-2.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F:\\原稿\\二轮语文\\EL2025F6-2.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F:\\原稿\\二轮语文\\EL2025F6-2.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F:\\陈敏\\1.课件\\24-25\\二轮总复习\\2025版二轮语文\\3.教师用书Word\\EL2025F6-2.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F:\\陈敏\\1.课件\\24-25\\二轮总复习\\2025版二轮语文\\3.教师用书Word\\立体拓展进阶练\\EL2025F6-2.tif" \* MERGEFORMATINET ”,“兼”写法为“ INCLUDEPICTURE "EL2025F6-3.tif" INCLUDEPICTURE "\\\\共享机\\e\\01.2025二轮\\1.已制作\\CM\\课件 25版二轮语文 方正+图\\EL2025F6-3.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F:\\原稿\\二轮语文\\EL2025F6-3.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F:\\原稿\\二轮语文\\EL2025F6-3.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F:\\原稿\\二轮语文\\EL2025F6-3.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F:\\原稿\\二轮语文\\EL2025F6-3.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F:\\原稿\\二轮语文\\EL2025F6-3.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F:\\原稿\\二轮语文\\EL2025F6-3.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F:\\陈敏\\1.课件\\24-25\\二轮总复习\\2025版二轮语文\\3.教师用书Word\\EL2025F6-3.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F:\\陈敏\\1.课件\\24-25\\二轮总复习\\2025版二轮语文\\3.教师用书Word\\立体拓展进阶练\\EL2025F6-3.tif" \* MERGEFORMATINET ”。
B.《说文解字》中,“竹”为“冬生草也”,“木”理解为“凡木之属皆从木”。
C.“男子”的“男”原为从田从力,言“用力于田”,其中的“力”即为农具。
D.浙江“上山文化”出土的文物显示,一万年前,中国就已开始栽培水稻。
4.根据材料相关内容,仿照例句,对下列文字进行解读,体现古人对动物观察的敏锐。(4分)
汉字 甲骨文 解读
鹿 INCLUDEPICTURE "EL2025F6-4.tif" INCLUDEPICTURE "\\\\共享机\\e\\01.2025二轮\\1.已制作\\CM\\课件 25版二轮语文 方正+图\\EL2025F6-4.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F:\\原稿\\二轮语文\\EL2025F6-4.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F:\\原稿\\二轮语文\\EL2025F6-4.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F:\\原稿\\二轮语文\\EL2025F6-4.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F:\\原稿\\二轮语文\\EL2025F6-4.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F:\\原稿\\二轮语文\\EL2025F6-4.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F:\\原稿\\二轮语文\\EL2025F6-4.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F:\\陈敏\\1.课件\\24-25\\二轮总复习\\2025版二轮语文\\3.教师用书Word\\EL2025F6-4.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F:\\陈敏\\1.课件\\24-25\\二轮总复习\\2025版二轮语文\\3.教师用书Word\\立体拓展进阶练\\EL2025F6-4.tif" \* MERGEFORMATINET 突出头上枝杈般的犄角
鸟 INCLUDEPICTURE "EL2025F6-5.tif" INCLUDEPICTURE "\\\\共享机\\e\\01.2025二轮\\1.已制作\\CM\\课件 25版二轮语文 方正+图\\EL2025F6-5.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F:\\原稿\\二轮语文\\EL2025F6-5.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F:\\原稿\\二轮语文\\EL2025F6-5.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F:\\原稿\\二轮语文\\EL2025F6-5.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F:\\原稿\\二轮语文\\EL2025F6-5.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F:\\原稿\\二轮语文\\EL2025F6-5.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F:\\原稿\\二轮语文\\EL2025F6-5.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F:\\陈敏\\1.课件\\24-25\\二轮总复习\\2025版二轮语文\\3.教师用书Word\\EL2025F6-5.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F:\\陈敏\\1.课件\\24-25\\二轮总复习\\2025版二轮语文\\3.教师用书Word\\立体拓展进阶练\\EL2025F6-5.tif" \* MERGEFORMATINET
燕 INCLUDEPICTURE "EL2025F6-6.tif" INCLUDEPICTURE "\\\\共享机\\e\\01.2025二轮\\1.已制作\\CM\\课件 25版二轮语文 方正+图\\EL2025F6-6.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F:\\原稿\\二轮语文\\EL2025F6-6.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F:\\原稿\\二轮语文\\EL2025F6-6.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F:\\原稿\\二轮语文\\EL2025F6-6.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F:\\原稿\\二轮语文\\EL2025F6-6.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F:\\原稿\\二轮语文\\EL2025F6-6.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F:\\原稿\\二轮语文\\EL2025F6-6.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F:\\陈敏\\1.课件\\24-25\\二轮总复习\\2025版二轮语文\\3.教师用书Word\\EL2025F6-6.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F:\\陈敏\\1.课件\\24-25\\二轮总复习\\2025版二轮语文\\3.教师用书Word\\立体拓展进阶练\\EL2025F6-6.tif" \* MERGEFORMATINET
龟 INCLUDEPICTURE "EL2025F6-7.tif" INCLUDEPICTURE "\\\\共享机\\e\\01.2025二轮\\1.已制作\\CM\\课件 25版二轮语文 方正+图\\EL2025F6-7.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F:\\原稿\\二轮语文\\EL2025F6-7.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F:\\原稿\\二轮语文\\EL2025F6-7.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F:\\原稿\\二轮语文\\EL2025F6-7.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F:\\原稿\\二轮语文\\EL2025F6-7.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F:\\原稿\\二轮语文\\EL2025F6-7.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F:\\原稿\\二轮语文\\EL2025F6-7.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F:\\陈敏\\1.课件\\24-25\\二轮总复习\\2025版二轮语文\\3.教师用书Word\\EL2025F6-7.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F:\\陈敏\\1.课件\\24-25\\二轮总复习\\2025版二轮语文\\3.教师用书Word\\立体拓展进阶练\\EL2025F6-7.tif" \* MERGEFORMATINET
鱼 INCLUDEPICTURE "EL2025F6-8.tif" INCLUDEPICTURE "\\\\共享机\\e\\01.2025二轮\\1.已制作\\CM\\课件 25版二轮语文 方正+图\\EL2025F6-8.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F:\\原稿\\二轮语文\\EL2025F6-8.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F:\\原稿\\二轮语文\\EL2025F6-8.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F:\\原稿\\二轮语文\\EL2025F6-8.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F:\\原稿\\二轮语文\\EL2025F6-8.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F:\\原稿\\二轮语文\\EL2025F6-8.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F:\\原稿\\二轮语文\\EL2025F6-8.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F:\\陈敏\\1.课件\\24-25\\二轮总复习\\2025版二轮语文\\3.教师用书Word\\EL2025F6-8.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F:\\陈敏\\1.课件\\24-25\\二轮总复习\\2025版二轮语文\\3.教师用书Word\\立体拓展进阶练\\EL2025F6-8.tif" \* MERGEFORMATINET
5.在学习“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单元时,为增进同学们对汉字的了解,丰富文化认知,高一(1)班举办了“汉字探秘”解说活动。请你结合材料的相关内容,从下列文字中选取两个汉字,从汉字的表意功能及文化功能两方面,对所选汉字进行解说。每个字的解说不超过60字。(6分)
突 休 尘(塵)
答案:
1、A [A项,“无法进入历史记载,是因为缺乏载体不能被记录下来”错误。由原文“在汉字之前,虽然也会有古老的文化,但由于它不能被完整地记录下来,也就无法进入历史记载,没有得到充分的保留”可知,古老文化只是没有“被完整”地记录下来,而不是选项中的“无法进入历史记载”,选项曲解了文意;且“缺乏载体”也不准确。]
2、A [A项,“‘襟’……的质地”错误。“襟”指衣服的款式和部位,而不是“质地”。]
3、C [选项内容要能支撑“人和草木的关系日益紧密”。A项,人类从草木,到与自我生存相关的禾苗,再到手握禾草;B项,《说文解字》把竹解读为草本植物,木是木本植物,再到“凡木之属皆从木”,体现了古人对植物的清晰认识;C项,“男”是“用力于田”,只是农耕文化的一种体现,没有直接言及与“草木”的关系;D项,“水稻”是“禾”的其中之一,而“禾”又是草木的一种。故选C。]
4、鸟,突出啄虫的嘴巴;燕,突出飞行的两翼;龟,突出凸起的背壳;鱼,突出鱼鳍和鱼尾。
[解析] 先分析所仿写的例句,“鹿”“突出头上枝杈般的犄角”,是对甲骨文字形的解读。而甲骨文是象形文字,结合原文“如动物的古文字象形字,大都能突出它们外形的特点”可知,主要分析其外形特点。鸟,分析甲骨文字形特点,可知鸟的嘴巴突出,概括出“突出啄虫的嘴巴”;燕,分析甲骨文字形特点,可知燕子的翅膀是飞行状态,概括出“突出飞行的两翼”;龟,分析甲骨文字形特点,可知龟的背壳突起,概括出“突出凸起的背壳”;鱼,分析甲骨文字形特点,可知鱼的鱼鳍和鱼尾突出,概括出“突出鱼鳍和鱼尾”。
5、突:犬从穴出,猎狗追逐猎物,要迅速飞快地从洞中奔跑出来,即“突然”,从中可看出狗在古代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
休:人在树旁,靠在树上休息,古人劳作,能背靠树木且在树荫下休息,是一种享受,故“休”又代表美好、喜悦、吉利。
尘(塵):鹿在土上,表示奔跑,鹿优雅,跑起来轻盈,扬起的尘是细小的,鹿浑身是宝,人们愿意追逐,故有“逐鹿”之说,表追求。
[解析] 突:从表意看,其古字形像犬从洞中冲出;本义指急速地往外冲,后来引申出“急速”的意思,由急速又引申为“突然”的意思,表示事情在短促的时间内发生。从文化功能看,由材料“在这些从‘犬’的字中,我们能够看到在早期人类文化中,人和动物的关系极其密切”可知,狗在古代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
休:从表意看,“休”是会意字,最早见于甲骨文。休的本义是在树荫下乘凉歇息,后引申为“歇息”。从文化功能看,古人劳作,能背靠树木且在树荫下休息,是一种享受,故“休”又代表美好、喜悦、吉利。
尘(塵):从表意看,“尘”是会意字,甲骨文像三只鹿在奔跑,脚下扬起了尘土。小篆承接甲骨文,会“群鹿奔跑,尘土飞扬”之意。从文化功能看,鹿优雅,跑起来轻盈,鹿浑身是宝,人们愿意追逐,故有“逐鹿”之说,表追求。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19分)
材料一:
作为审美对象与自然禀赋的山水,历来为艺术创作提供了滋养与资源。我们要理解中国传统的山水眼光,进而用这种眼光观看我们周围的真山真水。
什么是山水的眼光?中国画家画一座山,通常先在山脚下住一段时间,在山腰又住一段时间,山前山后来回跑,又无数次登上山岭远望,最后整座山了然于心。一画之中,山脚与山体俱见,山前和山后齐观,巅顶与群峦并立,这就是所谓的“高远、深远、平远”。不为透视所拘,不受视域所限。山水眼光是一种不唯一时一侧的观看,更是将观看化入胸壑,化成天地综观的感性方式。
山水非一物,山水是万物,它本质上是一个世界观,是一种关于世界的综合性的“谛视”。所谓“谛视”,就是超越一个人瞬间感受的意念,依照生命经验之总体而构成的完整世界图景。这种图景是山水的人文世界,是山水的“谛视”者将其一生的历练与胸怀置入山水云霭的聚散之中,将现实的起落、冷暖、抑扬、明暗纳入内心的观照之中。
INCLUDEPICTURE "El2025f1-28.tif" INCLUDEPICTURE "\\\\共享机\\e\\01.2025二轮\\1.已制作\\CM\\课件 25版二轮语文 方正+图\\El2025f1-28.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F:\\原稿\\二轮语文\\El2025f1-28.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F:\\原稿\\二轮语文\\El2025f1-28.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F:\\原稿\\二轮语文\\El2025f1-28.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F:\\原稿\\二轮语文\\El2025f1-28.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F:\\原稿\\二轮语文\\El2025f1-28.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F:\\原稿\\二轮语文\\El2025f1-28.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F:\\陈敏\\1.课件\\24-25\\二轮总复习\\2025版二轮语文\\3.教师用书Word\\El2025f1-28.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F:\\陈敏\\1.课件\\24-25\\二轮总复习\\2025版二轮语文\\3.教师用书Word\\El2025f1-28.tif" \* MERGEFORMATINET
多年前,我曾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欣赏北宋郭熙的《早春图》。我在这里看到一片奇幻的山壑被一层层的烟云包裹着,宁静而悠远,峻拔而生机勃勃。看着这幅画,如行游在山下山上、山前山后的风景之中。我们可以在这些景色中与天地相往来,这就是中国绘画,这就是中国山水。不是在我们眼前打开一个镜头,而是使我们的身体在这里穿梭往还,使我们的心在这里吐纳元气。
在这些生动苍润的描画之中,我们还感受到了笔和墨的美,这种美最能体现山水的形神。正是这种“戏墨”的方法最自由也最有效地把我们带入对“象”的体察之中。“象”既不是自然对象,亦非纯然意识里的心象,而是在自然对象与纯然意识之间的辽阔无际的间性世界。我们在这种“象”的体察中,走进了中国绘画的世界,走进了诗意栖居的世界。
在宋代,还有一类文人画家,其中最杰出的代表是大诗人苏轼。苏轼第一个提出了“文人画”术语,以应对画院的专业画家。他写道:“观士人画如阅天下马,取其意气所到。”他在绘画的题写中多次题道:“文以达吾心,画以适吾意而已。”作为诗人,苏轼对绘画强调天机,强调诗心独创,但他并不贬低“艺”的重要性,极重视有道有艺,道艺结合。他写道:“有道而不艺,则物虽形于心,不形于手。”
宋代著名文学家、画家黄庭坚诗言:“一丘一壑可曳尾。”“曳尾”指《庄子·秋水》中的那只乌龟在泥沼中自乐。人在山水中自足自乐,表现出传统文人尤其是隐居文人的纯粹与高尚。一丘一壑虽有限,却以某种坚固的深度唤起恒远的积极思想,构成了山水世界的无边容量与意涵。
宋韵的根蒂究竟在哪里?南宋诗评家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言有尽,意无穷,或者说用有限的言抒发无穷之意,就是宋代诗画要达到的境界。
(摘编自许江《沿着宋画,走入中国山水精神的深处》)
材料二:
山水体现了道的特性,由山水可观天道。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水能滋养万物,不会因为相争和冲突而破坏自然的和谐有序。水处于卑微的位置,却彰显了上善、至德和圣人的无为而治,水之“道”有益于心性涵养和政治治理。南朝宋画家宗炳表示,“山水以形媚道,而仁者乐”。山水以其形质之美更直接鲜明地呈现“道”,使仁者在静观山水之中因悟道而喜悦。这也印证了孔子所说的“知者乐水,仁者乐山”。按照朱熹的解释,“知者达于事理而周流无滞,有似于水,故乐水;仁者安于义理而厚重不迁,有似于山,故乐山”。事理像水一样变动不居,义理像山那样永恒不变。山水形成一种互补,将变化与恒常融为一体。通过在山水间游走、居住、体悟、静观,人们可参透天地之道、治世之道。
“山以之高,渊以之深”,山水的自然本性最能彰显道的本性,是人悟道的直观对象。中国的山水文明展现了“配对”的思维方式,而非西方式的组合逻辑。“山水”融合了静止与流动、恒常与变化、透明与晦暗、密实与稀疏、整体与部分、阴阳、虚实、高低等两极的概念。人在山水里通过“回到源头”可取得新的兴发,汲取新的能量和活力,从而解除身心的对立,回到最好的状态。
山水赋德、山水比德、山水兴德也是中国山水文明的特质。《诗经》中有大量描述山水的意象来传达道德教诲,山水赋德是通过展示山水的原貌来喻指人的德性。山水比德也是常见的传统用法,如《诗经·鲁颂·泮水》反复提到“思乐泮水”,在泮水中采菜,在泮水边上饮酒,表达对德政的歌颂。《诗经·小雅·南山有台》也以山比德,用南山北山各种草本植物起兴,赞颂具备诸种德性的贤人君子,称其“德音不已”。《诗经》的首篇《关雎》更是借助河流水鸟植物的比兴,歌咏“后妃之德”,“风天下而正夫妇”,使淑女配君子,而进贤思才。山水天地间美好的景、物、人和生生不息的劳作,可激发人不断完善自身,走向道德人生。
(摘编自林志猛《中国山水文明与精神的超越性》)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中国画家打破了观察事物的局限,运用“高远、深远、平远”三种眼光描画山水景物,将之化入胸壑。
B.山水的谛视者超越瞬时感受的意念,将其一生的历练与胸怀置入山水云霭的聚散中,构成完整世界图景。
C.“有道而不艺,则物虽形于心,不形于手”体现了苏轼对道艺结合的重视,是对贬低“艺”的画院画家的回应。
D.山水具有形质之美,并形成一种互补,将永恒不变的义理与变动不居的事理融为一体,直接而鲜明地呈现“道”。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材料一列举了文人画家苏轼和黄庭坚的画论主张,二人强调山水画要表达自己的精神,体现出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境界。
B.不同于西方文明的组合逻辑,中国山水文明的最大特色是两极“配对”,以此彰显道的本性,让人从直观的山水中悟得“道”。
C.水虽处卑微却能滋养万物,不会因为相争和冲突而破坏自然的和谐有序,所以老子说:“上善若水。”可见,水中有天道。
D.材料二列举并分析了《诗经》中《泮水》《南山有台》《关雎》等三首诗,说明中国山水文明自古就有山水比德、山水兴德的特质。
3.根据选项内容,下列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  )
A.《春夜宴桃李园图》:仇英用工笔描绘文人们“开琼宴”“坐花”“飞羽觞”的情景,生动精致。
B.《蜀道难》:诗人将蜀道高峻之山、险恶之水纳于心中,形于笔端,表达自己丰富的精神世界。
C.《枯木怪石图》:枯木怪石无定形,利于放笔造形,以发泄胸中郁结,以求英风劲气逼人。
D.《一个消逝了的山村》:在对山水之景的描写中,寄寓了对现代文明及个人存在意义的思考。
4.两则材料同以“山水”为论述对象,但论述目的并不相同,试简要说明。(4分)
5.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将举行主题为“宋韵今辉,山水精神”的艺术特展,如果聘请你作为这次艺术特展的解说员,请你结合材料一列出解说要点。(6分)
答案:
1、C [C项,“是对贬低‘艺’的画院画家的回应”错误。苏轼提出“文人画”术语以应对画院的专业画家,强调文人画“取其意气所到”“适吾意而已”。引用“有道而不艺,则物虽形于心,不形于手”是为了说明苏轼重视道艺结合,不能贬低“艺”,但不能说画院的画家贬低“艺”。]
2、B [B项,“中国山水文明的最大特色是两极‘配对’”错误,两极“配对”是中国山水文明的思维方式,非中国山水文明的最大特色。据材料二,中国山水文明的特色有二:一是山水显道,二是山水赋德,山水比德,山水兴德。]
3、C [材料一主要论述了宋代山水画表达的中国传统山水眼光和蕴含的中国人的山水精神。A项,由《春夜宴桃李园图》这一画作的名称可知是人物画,不属于山水画;其次是工笔画,与写意画相对。因此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B、D两项内容虽与山水眼光及人文精神有一定关联,但均是对文学作品中山水的解读,并非对山水画的解读,和材料一话题不一致。]
4、①材料一目的是阐述宋代山水画表达的中国传统山水眼光和蕴含的中国人的山水精神。②材料二目的是说明自然山水与人之“道”和“德”的内在关联,进而说明中国山水文明对于中国人精神的超越性。
5、①宋代画家用山水眼光观看真山真水,这是他们观察世界、理解自然的感性方式。②山水非一物,山水是万物,心与物游,体现了宋代山水画综合谛视的世界观。③宋代山水画的笔墨之美最能体现山水形神,使人们获得体象的诗意、生命的诗意。④宋代山水画的神韵在于追求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境界。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信息类文本阅读专题05:创新命题应用型考查
(原卷版)
近年来,新高考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要求考查学生的应用能力,即将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的能力。因此,在命题中融入应用性的内容是必不可少的。在信息类文本阅读中,应用性体现在对学生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的综合考查方面。
题型一:拟写演讲提纲
给出的命题情境为各类演讲场合,要求根据所给出材料的具体内容撰写演讲提纲或演讲要点。
题型二:撰写讲解词
给出的命题情境涉及某个主题活动,要求根据所提供的相关情境撰写讲解词。
题型三:拟写辩论稿要点
给出的命题情境涉及某个辩论主题,要求从甲乙双方中任选一方立场拟写辩论稿要
点。
题型四:拟写文案
给出的命题情境涉及某项大型活动,要求为宣传该活动拟写文案。
题型五:撰写读书报告
给出的命题情境涉及某场读书阅读会,要求结合阅读经验拟写读书报告思路。
通法通则:
1.审题,定要求,明思路。
信息类文本阅读的应用性考查往往是在特定情境的基础上的写作延伸,因此,对“特定情境”的审读至关重要,这里面包含着命题人的诸多要求,只有抓住其核心点,才能明确思路。
2.读文,抓观点,巧拟写。
不同类型的应用文体的拟写要求不同,但都离不开命题所给材料的观点,因此,通过阅读文本材料,找出观点,这是重要一环。同时,根据要求拟写的应用文体特点,按照流程有理有据地拟写。
3.拟写,依文体,定方法。
题干中要求拟写的文体不同,方法也会有所不同。演讲提纲或要点的撰写,要依据演讲词的特点来梳理,讲解词的拟写要关注听众的特点,辩论稿要点的撰写要分清立场,文案的拟写要抓住活动的特点,读书报告思路的撰写要紧扣阅读体验来进行。
专项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18分)
材料一:
①OpenAI公司推出的ChatGPT引发了全球热议。这款以聊天机器人形式推出的产品,不仅具有学习和理解人类语言的能力,还能根据聊天内容的上下文进行互动,像“人”一样与使用者进行对话,并能在对话过程中完成撰写邮件、创作文案、翻译甚至编程等多项任务。出人意料的“聪明”让它受到了众多企业青睐,将其作为日常工作中的效率工具。
②人工智能模型运用深度学习算法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通过对大量语言数据和人类积累的图书、论文等知识库的学习,具备了掌握人类海量知识以及理解和表达人类语言的能力。同时,人工智能模型还能持续学习,不断进化。据悉,OpenAI今年将发布经过进一步训练学习后的GPT-4,产品使用效果还会有飞跃式提升。
③这次ChatGPT引发全球学术界和产业界的热议和关注,关键原因是ChatGPT通过至少五个维度的能力提升,实现初步的“智慧涌现”:1.海量高价值信息的全量在线记忆能力;2.自然语言输入的任意任务和多轮对话理解能力;3.复杂逻辑的思维链推理能力;4.多角色多风格的长文本生成表达能力;5.即时新知识学习应用与进化能力。此外,因为引入了代码作为训练语料,ChatGPT还额外产生了自动写代码和理解代码的能力。
④业内公认,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正在掀起新一轮产业革命,将为人类社会带来更多的内容创新,深刻改变人类的生产活动和生活交流。
材料二:
①相对于国内媒体和互联网从业者们对ChatGPT的热衷和追捧,OpenAI首席执行官山姆·阿尔特曼对ChatGPT的理解要清醒很多。他认为“ChatGPT是一个糟糕的产品,人们真的只是去访问一个有时能正常工作有时会宕机的网站”,因为ChatGPT频繁出现错误,设计简单,还会因访问量过多出现崩溃现象。
②ChatGPT越是火爆,越是会暴露其缺点。它不善于追逐最新信息,谷歌和微软都强调,ChatGPT等大型语言模型,每次更新信息内容时,都需要重新读取数量庞大的文献数据。因为很难频繁更新,所以模型内保存的信息大多比较陈旧。
③ChatGPT给人创造出“机器可以复制人类的行为”的幻觉,但其输出结果并不稳定,这是它遭到诟病的最大原因之一。
④它既有趣也弱智,尤其是在一些细分领域,看似全知全能的ChatGPT展现出了“一本正经胡说八道”的一面,它很乐意编造事实或发明参考资料来支持其论点。比如,人工智能领域知名的科学家吴恩达曾在ChatGPT上提问:为什么算盘比计算机要快?ChatGPT给出的回答是:算盘运算的优势有三点,一是具有高度的可移植性,二是使用机械计算的原理,三是使用了一个简单而直观的界面。
材料三:
①美籍华裔科幻作家特德·姜在《纽约客》发表的一篇文章引发关注,他将ChatGPT比喻为“互联网文本的有损压缩图”,也就是互联网所有文本的模糊JPEG。特德·姜认为,“如果一种压缩算法被设计成在99%的原始文本被丢弃后重建文本,我们应该预料到它生成的很大一部分内容将完全是捏造的。”ChatGPT保留了互联网上的大部分信息,就像JPEG保留了高分辨率图像的大部分信息一样。但是,如果你要寻找精确的比特序列,你无法找到它,你得到的只是一个近似值。
②特德·姜和美国认知科学家诺姆·乔姆斯基等人还把ChatGPT描绘成“高科技剽窃”,它给教育行业带来了严重的困难,教授们无法检测学生们的成绩是不是抄袭得来的,所以纽约市等教育机构已经在2023年1月正式宣布了对ChatGPT的禁令。
③如果说人文学者们的批评还是温和的反思,那么现实上演的剧情已经开始为防范ChatGPT们失控敲响了警钟,网络黑客已经开始利用ChatGPT批量生成勒索软件与恶意代码,并进行信息窃取等活动。还有研究者认为,开发者们的偏见导致算法延续种族、性别和文化上的偏见已经显现,比如让ChatGPT创作歌词,其回答中会包含“有色人种的女性和科学家不值得你花时间关注”等内容,而人工智能面临的版权、隐私和诽谤等问题也将在未来显现。
④英国《卫报》在评价ChatGPT中时提醒人们:永远不要忘记,危险不是机器被当作人对待,而是人被当作机器对待。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ChatGPT作为一款聊天工具,不仅拥有学习和理解能力,还能像“人”一样思考。
B.ChatGPT作为一种人工智能模型,拥有自动写代码、理解代码和自动进化的能力。
C.ChatGPT频繁出现错误,设计简单,经常出现崩溃现象,所以它是一个糟糕的产品。
D.目前,ChatGPT对于技术使用者提出了较高的人文和社会科学方面的素养要求。
2.根据材料内容,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正在掀起新一轮产业革命,这将深刻改变人类的生活。
B.ChatGPT以海量知识、强大的学习能力和持续进化功能,未来可能会给人类带来很多挑战。
C.ChatGPT给教育行业带来了严重的困难,继纽约市后,全球教育机构将陆续对其发布禁令。
D.人工智能在给人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考验,所以人类要始终保持清醒。
3.根据材料一、二,对画波浪线句“一本正经胡说八道”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ChatGPT拥有大量语言数据和图书、论文等知识库,具有复杂逻辑的思维推理能力。
B.ChatGPT运用深度学习算法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在提供答案时显示出严谨的态度。
C.ChatGPT保存的信息大多比较陈旧,尽管提供的答案正确,但没有抓住问题的关键。
D.ChatGPT在一些细分领域,有时为了支持其论点,倾向于编造事实或发明参考资料。
4.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材料三画横线句论据的一项是(3分)(  )
A.想适应未来的世界,现在我们该教给孩子的是“4C”,即批判性思考(critical thinking)、沟通(communication)、合作(collaboration)和创意(creativity)。——尤瓦尔·赫拉利
B.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米兰·昆德拉
C.思想形成人的伟大。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帕斯卡尔
D.我并不担心机器会像人一样思考,机器会让人的工作更有价值,更有尊严。人有灵魂、信仰和价值观,有自信可以控制机器。但我担心人像机器一样思考。——蒂姆·库克
5.[拟写辩论稿要点]学校辩论社以“ChatGPT横空出世,是机会还是灾难”为主题开展辩论,甲方持肯定态度,乙方唱衰ChatGPT。请根据上述三则材料,选择一方立场,拟写辩论稿要点,至少给出三条理由。(6分)
二、(2024·茂名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19分)
有了文字之后,人类的文化创造才能被记录下来。在汉字之前,虽然也会有古老的文化,但由于它不能被完整地记录下来,也就无法进入历史记载,没有得到充分的保留。汉字是表意文字,它不但能记录文化,在它的构形中,也蕴含了很多历代的文化信息。汉字历经数千年的发展,它是中华文化绵延不息的见证者,可以和历史记载相互印证。
我们也由此可知,汉字在保存中国文化、保存历史上,起到了何等重要的作用。汉字是历史文化的产物,它应文化的需要而产生,并在文化洪流中演变发展。因此,我们既可以通过汉字记载的文献来了解中华历史文化,也可以通过解析汉字的结构和系统,来捕捉中华文化的精神。汉字是书写汉语的表意文字,是五六千年从未间断的、因义构形的文字系统。它是中华文化的活化石,在古老的汉字中,可以追溯中华文化的种种原生态!
首先,经过数千年的积淀,汉字深刻地反映出古人的生产文化,它把古人如何谋生,如何顺应自然、征服自然的过程充分地展现出来。如果我们把相关的汉字聚合起来,可以看出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域,有不同的生产文化类型。
在一些汉字中,我们能看到人与各种动物近距离的接触以及对它们精细的观察,这种观察反映了一个什么样的时代文化呢?原始时代,人与动物共生、共处,通过观察动物,人们认识到那些会对人类生活造成威胁的猛兽,也发现了一些可以和人类共存,或者适合捕猎的动物。而到了游牧时代,人们开始驯养野兽,并不断地寻求水草来养活自己的牲畜。具体来说,我们不难看出,在一些汉字的字形中,反映出古人对动物的细致观察。如动物的古文字象形字,大都能突出它们外形的特点:“鹿”强调它枝杈般的犄角,“虎”强调张开的巨口与獠牙,“象”突出它的长鼻,“兔”突出它的短腿和短尾巴,“马”突出奔跑时飞扬飘舞的鬃毛,各有区别。牛和羊只描绘它们的头部——牛角上卷,羊角下弯,区分很明显。这说明人们对动物观察的敏锐,反映不同动物区别的细致。正是因为人类的生活与动物界有着密切的联系,才会有近距离的细致观察。
面对这么多的动物,古人在造字的时候,既能够栩栩如生地展现它们的样态,又能够有所区别、不为混淆,这又是如何做到的呢?我们知道,文字和图画是不一样的,文字要在自身的符号体系中找到与其他文字形体的区别;古人对动物之间的区别特征的准确把握,足以让我们看到,那时候的人和动物的关系非常密切。我们看从“犬”的一些字反映出人与狗怎样的关系:
(猝)(默)(狱)(独)
一方面,狗在古代多为猎犬,行动迅猛,速度很快。第一个“猝”字,《说文解字》说“犬从草暴出逐人也”,说的是狗在草丛中藏着,“噌”一下就窜出来的样子,这也是成语“猝不及防”的含义。第二个字是“默”,沉默的“默”为什么从“犬”呢?《说文解字》有一个解释,“犬暂逐人也”,“暂”是“快速”的意思,狗飞快地追逐人,这是什么狗呢?这是护卫的狗,它要追赶、保护自己的主人。在主人跟前狗是不叫的,因此与“沉默”有关。
一方面,狗从很早起就在人们生活中负责看门、看家。上面第三个是“狱”字,“狱”在今天指监狱,在古代是“打官司”的意思。打官司有原告、被告,要通过辩护来确定是非。和“狱”字有关的,还有“坐”字,也有“诉讼”的意思。《说文解字》解释“狱”字说,“二犬所以守也”,是用狗看着打官司的两个人,不让他们跑掉。最后一个是“独”字,《说文解字》有一个十分形象的说解:“羊为群,犬为独也。”这是什么狗呢?是牧羊犬。大家如果见过放牧的话就会知道,一定是一只狗管着一群羊。总之,狗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很大,它可以帮助打猎,也可以作护卫来看守,还可以放牧。在这些从“犬”的字中,我们能够看到在早期人类文化中,人和动物的关系极其密切。
当然,随着原始游牧时代向农业时代的发展,人和草木的关系日益紧密。进入农耕时代,农耕文化的特点也充分地体现在汉字中。
(摘编自王宁《汉字与中华文化十讲》)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汉字出现之前的古老文化之所以没被保存下来,无法进入历史记载,是因为缺乏载体不能被记录下来。
B.汉字是中华文化的载体,其自身的结构中又保存着很多中华文化的信息,见证了中华文化的流传与发展。
C.原始时代,人类与动物共生共处,这为人与各种动物近距离接触及对其进行精细的观察提供了条件。
D.“猝”“默”等汉字体现了古人对动物特征的精准把握,反映出汉字是在使用中逐渐形成的符号化文字。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汉字系统是因义构形的文化活化石,我们可从古人描述穿着的“葛衣”“襟袖”“绫罗”等词语中知晓“葛”“襟”“绫”的质地。
B.“牛”是甲骨文中较早产生的象形字,据此推断,《诗经》中“胡瞻尔庭有县特兮”中的“特”,可能指含牛在内的兽类。
C.古人在创造与动物有关的汉字时,最常用的办法是抓住动物外形的显著特点,既要逼真形象,又要做到物与物之间不混淆。
D.汉字中充分体现农耕文化,研究古代农业文明,我们可以从农耕用具“耒耜”、农耕行为“耕耘”等字词中获得启示。
3.下列选项,最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人和草木的关系日益紧密”观点的一项是(3分)(  )
A.小篆中,“草”写法为“ INCLUDEPICTURE "EL2025F6-1.tif" INCLUDEPICTURE "\\\\共享机\\e\\01.2025二轮\\1.已制作\\CM\\课件 25版二轮语文 方正+图\\EL2025F6-1.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F:\\原稿\\二轮语文\\EL2025F6-1.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F:\\原稿\\二轮语文\\EL2025F6-1.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F:\\原稿\\二轮语文\\EL2025F6-1.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F:\\原稿\\二轮语文\\EL2025F6-1.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F:\\原稿\\二轮语文\\EL2025F6-1.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F:\\原稿\\二轮语文\\EL2025F6-1.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F:\\陈敏\\1.课件\\24-25\\二轮总复习\\2025版二轮语文\\3.教师用书Word\\EL2025F6-1.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F:\\陈敏\\1.课件\\24-25\\二轮总复习\\2025版二轮语文\\3.教师用书Word\\立体拓展进阶练\\EL2025F6-1.tif" \* MERGEFORMATINET ”,“禾”写法为“ INCLUDEPICTURE "EL2025F6-2.tif" INCLUDEPICTURE "\\\\共享机\\e\\01.2025二轮\\1.已制作\\CM\\课件 25版二轮语文 方正+图\\EL2025F6-2.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F:\\原稿\\二轮语文\\EL2025F6-2.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F:\\原稿\\二轮语文\\EL2025F6-2.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F:\\原稿\\二轮语文\\EL2025F6-2.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F:\\原稿\\二轮语文\\EL2025F6-2.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F:\\原稿\\二轮语文\\EL2025F6-2.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F:\\原稿\\二轮语文\\EL2025F6-2.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F:\\陈敏\\1.课件\\24-25\\二轮总复习\\2025版二轮语文\\3.教师用书Word\\EL2025F6-2.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F:\\陈敏\\1.课件\\24-25\\二轮总复习\\2025版二轮语文\\3.教师用书Word\\立体拓展进阶练\\EL2025F6-2.tif" \* MERGEFORMATINET ”,“兼”写法为“ INCLUDEPICTURE "EL2025F6-3.tif" INCLUDEPICTURE "\\\\共享机\\e\\01.2025二轮\\1.已制作\\CM\\课件 25版二轮语文 方正+图\\EL2025F6-3.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F:\\原稿\\二轮语文\\EL2025F6-3.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F:\\原稿\\二轮语文\\EL2025F6-3.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F:\\原稿\\二轮语文\\EL2025F6-3.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F:\\原稿\\二轮语文\\EL2025F6-3.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F:\\原稿\\二轮语文\\EL2025F6-3.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F:\\原稿\\二轮语文\\EL2025F6-3.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F:\\陈敏\\1.课件\\24-25\\二轮总复习\\2025版二轮语文\\3.教师用书Word\\EL2025F6-3.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F:\\陈敏\\1.课件\\24-25\\二轮总复习\\2025版二轮语文\\3.教师用书Word\\立体拓展进阶练\\EL2025F6-3.tif" \* MERGEFORMATINET ”。
B.《说文解字》中,“竹”为“冬生草也”,“木”理解为“凡木之属皆从木”。
C.“男子”的“男”原为从田从力,言“用力于田”,其中的“力”即为农具。
D.浙江“上山文化”出土的文物显示,一万年前,中国就已开始栽培水稻。
4.根据材料相关内容,仿照例句,对下列文字进行解读,体现古人对动物观察的敏锐。(4分)
汉字 甲骨文 解读
鹿 INCLUDEPICTURE "EL2025F6-4.tif" INCLUDEPICTURE "\\\\共享机\\e\\01.2025二轮\\1.已制作\\CM\\课件 25版二轮语文 方正+图\\EL2025F6-4.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F:\\原稿\\二轮语文\\EL2025F6-4.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F:\\原稿\\二轮语文\\EL2025F6-4.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F:\\原稿\\二轮语文\\EL2025F6-4.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F:\\原稿\\二轮语文\\EL2025F6-4.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F:\\原稿\\二轮语文\\EL2025F6-4.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F:\\原稿\\二轮语文\\EL2025F6-4.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F:\\陈敏\\1.课件\\24-25\\二轮总复习\\2025版二轮语文\\3.教师用书Word\\EL2025F6-4.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F:\\陈敏\\1.课件\\24-25\\二轮总复习\\2025版二轮语文\\3.教师用书Word\\立体拓展进阶练\\EL2025F6-4.tif" \* MERGEFORMATINET 突出头上枝杈般的犄角
鸟 INCLUDEPICTURE "EL2025F6-5.tif" INCLUDEPICTURE "\\\\共享机\\e\\01.2025二轮\\1.已制作\\CM\\课件 25版二轮语文 方正+图\\EL2025F6-5.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F:\\原稿\\二轮语文\\EL2025F6-5.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F:\\原稿\\二轮语文\\EL2025F6-5.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F:\\原稿\\二轮语文\\EL2025F6-5.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F:\\原稿\\二轮语文\\EL2025F6-5.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F:\\原稿\\二轮语文\\EL2025F6-5.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F:\\原稿\\二轮语文\\EL2025F6-5.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F:\\陈敏\\1.课件\\24-25\\二轮总复习\\2025版二轮语文\\3.教师用书Word\\EL2025F6-5.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F:\\陈敏\\1.课件\\24-25\\二轮总复习\\2025版二轮语文\\3.教师用书Word\\立体拓展进阶练\\EL2025F6-5.tif" \* MERGEFORMATINET
燕 INCLUDEPICTURE "EL2025F6-6.tif" INCLUDEPICTURE "\\\\共享机\\e\\01.2025二轮\\1.已制作\\CM\\课件 25版二轮语文 方正+图\\EL2025F6-6.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F:\\原稿\\二轮语文\\EL2025F6-6.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F:\\原稿\\二轮语文\\EL2025F6-6.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F:\\原稿\\二轮语文\\EL2025F6-6.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F:\\原稿\\二轮语文\\EL2025F6-6.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F:\\原稿\\二轮语文\\EL2025F6-6.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F:\\原稿\\二轮语文\\EL2025F6-6.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F:\\陈敏\\1.课件\\24-25\\二轮总复习\\2025版二轮语文\\3.教师用书Word\\EL2025F6-6.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F:\\陈敏\\1.课件\\24-25\\二轮总复习\\2025版二轮语文\\3.教师用书Word\\立体拓展进阶练\\EL2025F6-6.tif" \* MERGEFORMATINET
龟 INCLUDEPICTURE "EL2025F6-7.tif" INCLUDEPICTURE "\\\\共享机\\e\\01.2025二轮\\1.已制作\\CM\\课件 25版二轮语文 方正+图\\EL2025F6-7.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F:\\原稿\\二轮语文\\EL2025F6-7.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F:\\原稿\\二轮语文\\EL2025F6-7.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F:\\原稿\\二轮语文\\EL2025F6-7.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F:\\原稿\\二轮语文\\EL2025F6-7.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F:\\原稿\\二轮语文\\EL2025F6-7.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F:\\原稿\\二轮语文\\EL2025F6-7.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F:\\陈敏\\1.课件\\24-25\\二轮总复习\\2025版二轮语文\\3.教师用书Word\\EL2025F6-7.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F:\\陈敏\\1.课件\\24-25\\二轮总复习\\2025版二轮语文\\3.教师用书Word\\立体拓展进阶练\\EL2025F6-7.tif" \* MERGEFORMATINET
鱼 INCLUDEPICTURE "EL2025F6-8.tif" INCLUDEPICTURE "\\\\共享机\\e\\01.2025二轮\\1.已制作\\CM\\课件 25版二轮语文 方正+图\\EL2025F6-8.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F:\\原稿\\二轮语文\\EL2025F6-8.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F:\\原稿\\二轮语文\\EL2025F6-8.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F:\\原稿\\二轮语文\\EL2025F6-8.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F:\\原稿\\二轮语文\\EL2025F6-8.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F:\\原稿\\二轮语文\\EL2025F6-8.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F:\\原稿\\二轮语文\\EL2025F6-8.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F:\\陈敏\\1.课件\\24-25\\二轮总复习\\2025版二轮语文\\3.教师用书Word\\EL2025F6-8.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F:\\陈敏\\1.课件\\24-25\\二轮总复习\\2025版二轮语文\\3.教师用书Word\\立体拓展进阶练\\EL2025F6-8.tif" \* MERGEFORMATINET
5.在学习“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单元时,为增进同学们对汉字的了解,丰富文化认知,高一(1)班举办了“汉字探秘”解说活动。请你结合材料的相关内容,从下列文字中选取两个汉字,从汉字的表意功能及文化功能两方面,对所选汉字进行解说。每个字的解说不超过60字。(6分)
突 休 尘(塵)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19分)
材料一:
作为审美对象与自然禀赋的山水,历来为艺术创作提供了滋养与资源。我们要理解中国传统的山水眼光,进而用这种眼光观看我们周围的真山真水。
什么是山水的眼光?中国画家画一座山,通常先在山脚下住一段时间,在山腰又住一段时间,山前山后来回跑,又无数次登上山岭远望,最后整座山了然于心。一画之中,山脚与山体俱见,山前和山后齐观,巅顶与群峦并立,这就是所谓的“高远、深远、平远”。不为透视所拘,不受视域所限。山水眼光是一种不唯一时一侧的观看,更是将观看化入胸壑,化成天地综观的感性方式。
山水非一物,山水是万物,它本质上是一个世界观,是一种关于世界的综合性的“谛视”。所谓“谛视”,就是超越一个人瞬间感受的意念,依照生命经验之总体而构成的完整世界图景。这种图景是山水的人文世界,是山水的“谛视”者将其一生的历练与胸怀置入山水云霭的聚散之中,将现实的起落、冷暖、抑扬、明暗纳入内心的观照之中。
INCLUDEPICTURE "El2025f1-28.tif" INCLUDEPICTURE "\\\\共享机\\e\\01.2025二轮\\1.已制作\\CM\\课件 25版二轮语文 方正+图\\El2025f1-28.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F:\\原稿\\二轮语文\\El2025f1-28.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F:\\原稿\\二轮语文\\El2025f1-28.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F:\\原稿\\二轮语文\\El2025f1-28.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F:\\原稿\\二轮语文\\El2025f1-28.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F:\\原稿\\二轮语文\\El2025f1-28.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F:\\原稿\\二轮语文\\El2025f1-28.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F:\\陈敏\\1.课件\\24-25\\二轮总复习\\2025版二轮语文\\3.教师用书Word\\El2025f1-28.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F:\\陈敏\\1.课件\\24-25\\二轮总复习\\2025版二轮语文\\3.教师用书Word\\El2025f1-28.tif" \* MERGEFORMATINET
多年前,我曾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欣赏北宋郭熙的《早春图》。我在这里看到一片奇幻的山壑被一层层的烟云包裹着,宁静而悠远,峻拔而生机勃勃。看着这幅画,如行游在山下山上、山前山后的风景之中。我们可以在这些景色中与天地相往来,这就是中国绘画,这就是中国山水。不是在我们眼前打开一个镜头,而是使我们的身体在这里穿梭往还,使我们的心在这里吐纳元气。
在这些生动苍润的描画之中,我们还感受到了笔和墨的美,这种美最能体现山水的形神。正是这种“戏墨”的方法最自由也最有效地把我们带入对“象”的体察之中。“象”既不是自然对象,亦非纯然意识里的心象,而是在自然对象与纯然意识之间的辽阔无际的间性世界。我们在这种“象”的体察中,走进了中国绘画的世界,走进了诗意栖居的世界。
在宋代,还有一类文人画家,其中最杰出的代表是大诗人苏轼。苏轼第一个提出了“文人画”术语,以应对画院的专业画家。他写道:“观士人画如阅天下马,取其意气所到。”他在绘画的题写中多次题道:“文以达吾心,画以适吾意而已。”作为诗人,苏轼对绘画强调天机,强调诗心独创,但他并不贬低“艺”的重要性,极重视有道有艺,道艺结合。他写道:“有道而不艺,则物虽形于心,不形于手。”
宋代著名文学家、画家黄庭坚诗言:“一丘一壑可曳尾。”“曳尾”指《庄子·秋水》中的那只乌龟在泥沼中自乐。人在山水中自足自乐,表现出传统文人尤其是隐居文人的纯粹与高尚。一丘一壑虽有限,却以某种坚固的深度唤起恒远的积极思想,构成了山水世界的无边容量与意涵。
宋韵的根蒂究竟在哪里?南宋诗评家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言有尽,意无穷,或者说用有限的言抒发无穷之意,就是宋代诗画要达到的境界。
(摘编自许江《沿着宋画,走入中国山水精神的深处》)
材料二:
山水体现了道的特性,由山水可观天道。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水能滋养万物,不会因为相争和冲突而破坏自然的和谐有序。水处于卑微的位置,却彰显了上善、至德和圣人的无为而治,水之“道”有益于心性涵养和政治治理。南朝宋画家宗炳表示,“山水以形媚道,而仁者乐”。山水以其形质之美更直接鲜明地呈现“道”,使仁者在静观山水之中因悟道而喜悦。这也印证了孔子所说的“知者乐水,仁者乐山”。按照朱熹的解释,“知者达于事理而周流无滞,有似于水,故乐水;仁者安于义理而厚重不迁,有似于山,故乐山”。事理像水一样变动不居,义理像山那样永恒不变。山水形成一种互补,将变化与恒常融为一体。通过在山水间游走、居住、体悟、静观,人们可参透天地之道、治世之道。
“山以之高,渊以之深”,山水的自然本性最能彰显道的本性,是人悟道的直观对象。中国的山水文明展现了“配对”的思维方式,而非西方式的组合逻辑。“山水”融合了静止与流动、恒常与变化、透明与晦暗、密实与稀疏、整体与部分、阴阳、虚实、高低等两极的概念。人在山水里通过“回到源头”可取得新的兴发,汲取新的能量和活力,从而解除身心的对立,回到最好的状态。
山水赋德、山水比德、山水兴德也是中国山水文明的特质。《诗经》中有大量描述山水的意象来传达道德教诲,山水赋德是通过展示山水的原貌来喻指人的德性。山水比德也是常见的传统用法,如《诗经·鲁颂·泮水》反复提到“思乐泮水”,在泮水中采菜,在泮水边上饮酒,表达对德政的歌颂。《诗经·小雅·南山有台》也以山比德,用南山北山各种草本植物起兴,赞颂具备诸种德性的贤人君子,称其“德音不已”。《诗经》的首篇《关雎》更是借助河流水鸟植物的比兴,歌咏“后妃之德”,“风天下而正夫妇”,使淑女配君子,而进贤思才。山水天地间美好的景、物、人和生生不息的劳作,可激发人不断完善自身,走向道德人生。
(摘编自林志猛《中国山水文明与精神的超越性》)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中国画家打破了观察事物的局限,运用“高远、深远、平远”三种眼光描画山水景物,将之化入胸壑。
B.山水的谛视者超越瞬时感受的意念,将其一生的历练与胸怀置入山水云霭的聚散中,构成完整世界图景。
C.“有道而不艺,则物虽形于心,不形于手”体现了苏轼对道艺结合的重视,是对贬低“艺”的画院画家的回应。
D.山水具有形质之美,并形成一种互补,将永恒不变的义理与变动不居的事理融为一体,直接而鲜明地呈现“道”。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材料一列举了文人画家苏轼和黄庭坚的画论主张,二人强调山水画要表达自己的精神,体现出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境界。
B.不同于西方文明的组合逻辑,中国山水文明的最大特色是两极“配对”,以此彰显道的本性,让人从直观的山水中悟得“道”。
C.水虽处卑微却能滋养万物,不会因为相争和冲突而破坏自然的和谐有序,所以老子说:“上善若水。”可见,水中有天道。
D.材料二列举并分析了《诗经》中《泮水》《南山有台》《关雎》等三首诗,说明中国山水文明自古就有山水比德、山水兴德的特质。
3.根据选项内容,下列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  )
A.《春夜宴桃李园图》:仇英用工笔描绘文人们“开琼宴”“坐花”“飞羽觞”的情景,生动精致。
B.《蜀道难》:诗人将蜀道高峻之山、险恶之水纳于心中,形于笔端,表达自己丰富的精神世界。
C.《枯木怪石图》:枯木怪石无定形,利于放笔造形,以发泄胸中郁结,以求英风劲气逼人。
D.《一个消逝了的山村》:在对山水之景的描写中,寄寓了对现代文明及个人存在意义的思考。
4.两则材料同以“山水”为论述对象,但论述目的并不相同,试简要说明。(4分)
5.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将举行主题为“宋韵今辉,山水精神”的艺术特展,如果聘请你作为这次艺术特展的解说员,请你结合材料一列出解说要点。(6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