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谁是最可爱的人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7 谁是最可爱的人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3-04 22:48: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7 谁是最可爱的人
  【教学目标】
1.了解通讯与消息的异同。
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材、巧妙组材的特点。
3.学习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几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写法特点。
4.学习志愿军优秀品质,陶冶自己的情操。
【情境导入】
(放《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录相片段)同学们,从画面上我们看到的是阅兵场上受阅战士整齐的步伐,矫健的身姿,他们很可爱!但我们只是看到他们可爱的形象。那么,20世纪50年代朝鲜战场上志愿军战士是怎样可爱的呢 今天,我们就从魏巍的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中来了解他们美好的心灵,感受他们博大的胸怀,学习他们高尚的情操。
【新课解读】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注意生字词,读准字音,辨清字形。
2.课文中点题的句子是哪一句
3.三个事例分别表现出志愿军战士什么样的品质和精神 在写法上各有什么特点
明确:
2.我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3.(1)表现志愿军战士对敌人的刻骨仇恨与敌人顽强搏斗的革命精神,体现了志愿军战士意志的坚韧和刚强。(2)表现了志愿军战士热爱朝鲜人民的国际主义精神,体现了志愿军战士品质的纯洁和高尚。(3)表现了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精神,体现了志愿军战士气质的淳朴和谦逊、胸怀的美丽和宽广。
二、深入探究——理解文本
1.作者在第1、2、3段的文字中分别从哪些方面概括了志愿军战士是最可爱的人
明确:品质、意志、气质、胸怀四个方面。
2.松骨峰战斗与马玉祥烈火中救朝鲜儿童在表达内容、选材角度和描写方法等方面各有什么特点
明确:松骨峰战斗表现了志愿军战士对敌人的狠,作者记叙了一个连队的英雄群像,既有正面描述,又有侧面描写。马玉祥烈火中救朝鲜儿童表现了志愿军战士对人民的爱,作者运用外貌、行动、心理、语言等描写方法,塑造了一个青年战士的英雄形象。
3.课文为了说明志愿军是最可爱的人,主要讲了三个小故事,这三个小故事的顺序可以调整吗 (小组讨论)
明确:不可调整。打击侵略者,援朝卫国是志愿军首要的、最重大的任务,也是志愿军最可爱的原因之一,故事一应首先写。故事二写对朝鲜人民的爱,这既是志愿军最可爱的原因之二,又是对故事一的补充:对敌“狠”,是因为对朝鲜人民的爱(如马玉祥请求调到步兵连的情节),因此救小孩儿故事应放在第二的位置。防空洞谈话的故事揭示了对敌“狠”,对朝鲜人民“爱”的根本原因,即来源于深厚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精神,有画龙点睛的作用,这个故事应放在最后。
4.在第三个小故事里,连续写了一位战士的三次“笑”,试对每次笑的内涵加以分析。
明确:对于三次“笑”,要放在具体的语境中分析。第一次“笑”是在“我”问他“你不觉得苦吗”之后,他的答话即是这“笑”的解释。这“笑”,是他感到“光荣”的集中体现,是志愿军战士为了祖国人民而甘心吃苦、以苦为荣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表现。第二次“笑”是在“我”问“你想不想祖国啊”之后,这“笑”的内涵同样蕴含在答话之中,既表现了对祖国炽热的热爱之情,又有对祖国人民的无限忠诚,决心完成人民交付的光荣使命的高度责任感。第三次“笑”是在“我”问他“……有什么要求吗”之后,从答话可知,这“笑”充满了夺取抗美援朝彻底胜利的信心。
5.课文第l4段已经用抒情文字对战士的可爱作了热情的讴歌,那么第15段还有没有必要写
明确:本段是作者和读者的情感交流,也是作者“最急于告诉”读者志愿军是最可爱的人的动机。它告诉读者,要珍惜和平生活,要把我们的幸福生活和志愿军的英勇奋战联系起来,理解我们的战士,热爱我们的战士。总之,这段文字道出了作者写作的动机。
三、研读课文——分析写作特点
我们知道文中为了说明志愿军是最可爱的人,主要讲了三个小故事。为了简洁,我们用“我觉得我们的志愿军,我们的志愿军战士是最可爱的人”作导语,代替这三段文字好不好 试说明理由。
课文开头和结尾的抒情、议论有什么作用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点拨、明确:
1.通讯的导语尽管种类样式很多,但一篇文章用何种导语,要根据表达的需要来定。本文之所以用抒情议论文字作导语,也正是从表达需要考虑。作者继以设问式的议论指出志愿军战士最可爱之后,似乎会使某些轻视战士的人感到意外,所以作者继续议论指出感到意外者在于“跟我们的战士接触太少”,从而使那些对作者的回答感到“失望”的人重新产生读完作品的兴趣。在此基础上,作者进一步用抒情性的笔调揭示战士的精神面貌,既点明了主题(这也是导语的作用之一),又表达了作者对战士的热爱,结构上又为下文所举具体事例做了铺垫。
2.文章如此穿插议论和抒情,引发读者共鸣,增强了感染力。开头三段的议论、抒情起到了明确文章中心的作用,使读者对志愿军战士的思想境界和品质有一个概括性的了解。结尾的抒情和议论起到了突出中心的作用,使读者在认识上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从而深化了主题。
四、品读赏析——关注语言
老师:同学们,这篇优秀通讯真实而完美地表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和伟大胸怀,具有巨大的感染力。请你在文章中找出这些富有感染力的句子,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赏析。
教师提示:同学们可以在三个故事中从运用修辞、描写手法、重点词语等角度找相关语句、词语进行赏析。
教师出示补充示例并引导品析:
1.“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把思想感情比喻为“潮水”在“放纵奔流”,比“我一直都被深深地感动着”好在哪里
——这样比喻,使文章更形象、更生动,更有文学性,也更有感染力。
2.第5段开头部分中的“恰恰”“眼看”“匆匆”“汽车路边”“很低的光光的小山冈”词句在文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交代这些细节,说明这场战斗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开始的
——这些修饰限制性词语准确反映了当时战斗发生的情势:时间紧迫,地形不利,形势严峻,从而突出了战士们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危,坚决“阻止敌人”的决心和英勇无畏精神。
3.在描写松骨峰这场战斗场面时,具体描写战士们各种姿势时运用的一系列动词有何作用
——这些动词生动逼真地表现了志愿军战上奋不顾身、英勇杀敌的英雄气概,战士们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壮丽诗篇。
4.第10段内容对表现马玉祥有何作用 其中肖像描写有何作用
——写出了马玉祥英雄行为的思想基础;表现了他淳朴可爱的风貌。
五、本课小结
像一般的通讯一样,这篇课文以记叙为主,但也有不少篇幅的议论和抒情。开头三段以抒情、议论来点明文章中心,相当于引言。后面,写完一个事例之后就有一段议论性抒情。第一、二事例后的紧扣中心的反问,不仅突出了中心,而且以强烈的抒情使读者产生了共鸣。第三个事例后的议论性抒情,对三个事例作了总结性评论,进一步赞扬战士的可爱。篇末以议论性抒情作结,并与开头部分呼应,使文章结构浑然一体。
附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