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青春之光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5 青春之光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3-04 22:58: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5 青春之光
  【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内容,学习黄文秀的事迹和精神,理解脱贫攻坚的重要性和黄文秀在其中的作用。
2.深入探讨黄文秀的工作方法和精神内涵。
3.感受黄文秀的奉献精神和对国家、民族、社会的责任感,认识到个人奋斗与社会责任的关系,激发为社会作出贡献的愿望。
【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是否听过一些为祖国奉献青春的人物故事 你们觉得在新时代中,什么样的人物最值得我们尊敬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关于扶贫的故事,讲述一位年轻的第一书记黄文秀,在脱贫攻坚战中如何用青春书写人生的意义。
【新课解读】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快速阅读课文,找出文中描述黄文秀人物形象的语句,回答下面问题。
1.村民第一次见到黄文秀时,对她的看法是什么
2.她在扶贫工作中遇到了哪些挑战
3.黄文秀是如何逐渐赢得村民信任的
4.黄文秀在脱贫攻坚中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明确:
1.村民认为她是“文弱的女娃娃”,可能只是来走个过场。
2.面对村民的不信任、自然条件恶劣,她一开始连贫困户的门都进不了。
3.黄文秀通过不断走访村民,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学习当地语言,与村民建立情感联系,逐渐赢得了村民的信任。
4.黄文秀在脱贫攻坚中采取了多种措施,包括走访贫困户、制定贫困户分布图、推动砂糖橘产业发展、改善基础设施等。
二、精析课文——深入理解
1.通过文章,我们可以感受到黄文秀怎样的精神品质
明确:黄文秀作为一位年轻的第一书记,她的精神品质在她的工作和牺牲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1)无私奉献:黄文秀放弃了城市生活的舒适,选择回到农村,全身心投入到脱贫攻坚的工作中,体现了她对国家和人民的无私奉献精神。她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对党和人民事业的忠诚。
(2)坚韧不拔:面对工作中的困难和挑战,如村民的不信任、恶劣的自然条件等,黄文秀没有退缩,而是坚持不懈地努力,直到最后。通过实地调研,制定切实可行的扶贫计划,并勇于尝试新方法,如发展砂糖橘产业。
(3)勇于担当:作为第一书记,黄文秀承担起了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重任,她勇于面对责任,不逃避困难。
(4)深入群众:黄文秀深入到村民中去,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难,与他们建立了深厚的联系,这体现了她深入群众、贴近民心的工作态度。
(5)乐观向上:尽管面临许多困难,黄文秀始终保持乐观的态度,她的笑容和积极的精神感染了周围的人。
(6)忠诚坚定:黄文秀忠诚于党的事业,坚定地执行党的扶贫政策,她的行动体现了对党的忠诚和对事业的坚定信念。
黄文秀的精神品质是新时代中国青年的典范,她的故事激励着更多的人投身到国家的建设和发展中,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2.黄文秀在洪灾中遇难,村民们深深怀念她。她的青春虽然短暂,却像光一样照亮了许多人。你们如何理解“青春之光”这个题目
明确:“青春”代表了年轻、活力和奋斗。黄文秀的故事体现了年轻人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展现出的拼搏精神和无限热情。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青春的力量和价值。“光”象征着希望、温暖和引导。黄文秀在年轻的生命中展现出的坚韧、奉献和责任感,就像青春的光芒一样,为村民带去了希望和改变,影响了她周围的人,实践了服务他人和改变社会的理想,也是对年轻一代的激励,鼓励他们像黄文秀一样,充分利用自己的青春时光,为社会作出贡献。
这一题目通过象征性的语言,传达了黄文秀在扶贫工作中的青春力量和积极影响。它不仅突出了黄文秀的个人品质,也强调了青春的价值和光芒在社会变革中的重要作用。
3.结合课文,从黄文秀的个人工作、党组织的作用、家教家风的意义等角度,探究黄文秀精神品质的形成原因。
明确:(1)家庭背景的影响:黄文秀来自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家庭条件并不优越。她的父母是质朴的农民,常年在地里劳作,这使她从小便体会到农村生活的艰辛。她的家教非常严谨,父母以勤劳、朴实为本,培养了她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对家乡的深厚感情。因此,黄文秀的奉献精神和坚韧性格与她从小受到的家庭熏陶密不可分。
(2)党组织的塑造:黄文秀通过刻苦学习考入北京师范大学,接触了更多关于国家发展、社会责任等方面的教育,深受党和国家对扶贫事业的感召。党的思想教育、扶贫政策以及国家对贫困地区的关注和支持,深深激励着她投身到基层工作中去。她在精神上逐渐树立起为社会、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理想。这一阶段的教育和所接受的思想洗礼,为她未来的选择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形成了她无私奉献、勇敢担当的精神风貌。
(3)工作环境的磨砺:文章叙述了黄文秀在广西百色乐业县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期间所面临的工作挑战。黄文秀不仅没有退缩,反而坚定了为村民谋幸福的信念。她克服了重重困难,展现出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这个环境对她的意志力和奉献精神进行了深刻的锤炼,使她更加成熟、坚定。
三、探究分析
1.文章是如何描写刻画黄文秀的形象特点
明确:(1)通过描写黄文秀的外貌,如“清秀的圆脸,个头不高,扎马尾辫,戴一副黑框近视眼镜”,展示了她外表上的文弱。
(2)通过她无畏艰难的行动,展现了她坚强不屈、勇于承担责任的内在力量。外表与内在的对比性描写凸显了黄文秀在外表上是普通青年,更是一位有着崇高理想的扶贫干部。
(3)黄文秀的双肩包里装着村民需要的物品,她宿舍里的运动鞋和水鞋等,这些细节让黄文秀的形象更加丰满、真实。这些细节展示了她对村民无微不至的关怀,强化了她不辞辛苦的形象。
(4)通过黄文秀与其他年轻人选择的对比,突出了黄文秀的责任感与奉献精神。她从大城市回到贫困的农村,而很多同龄人可能会选择留在城市。这种对比强化了她的无私奉献精神,进一步强调她对家乡的深厚感情。
2.除了描写之外,文章还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
明确:作者通过议论、抒情等表达了对黄文秀的敬佩和怀念。如写她“青春之光”照亮村庄、点燃希望,表达了作者对她奉献精神的深深感动。这些表达方式,使文章不再仅仅是对事件的陈述,更成为了一种情感的传递。它们拉近了读者与文章的距离,让读者在情感上与黄文秀产生共鸣。
3.文章恰当引用黄文秀的日记及入党申请书,有什么作用
明确:文章多次引用黄文秀的言语,不仅展现了她个人的思考和情感,展示了她内心的坚定与信念,还让她的语言成为文章中极具感染力的部分,推动读者去思考她的精神和决心。使她的形象更加真实可信,拉近了她与读者的距离。
4.文中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文中的环境描写,特别是暴雨和洪水的描写,强调了黄文秀工作环境的艰苦与危险性,衬托出她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品质。这种恶劣的自然条件,不仅增加了情节的紧张感,还使她的牺牲更具悲壮色彩。
5.本文的叙述顺序是什么 请分析回答。
明确:本文倒叙与顺叙相结合,先呈现她的牺牲,再按照时间顺序展开,逐步揭示她的奋斗历程,最后写她对村民和社会的影响。这样能在一开始就给读者强烈的情感冲击,有助于让读者逐步了解黄文秀的成长过程、奋斗历程,引导读者对黄文秀产生敬意与感动。
四、拓展延伸
黄文秀的故事让我们深刻思考,在新时代,青春的意义是什么 你认为如何让自己的青春更加有意义呢
(提示:结合自己的未来规划,表达对社会、国家的责任感。)
五、本课小结
我们通过黄文秀的故事,学习了如何在困境中坚守使命。青春不仅是追求梦想的阶段,也是我们奉献力量、回报社会的起点。
附板书设计:
青春之光
黄文秀
行动:         精神品质:
走访贫困户      无私奉献
发展砂糖橘产业     坚韧不拔
改善基础设施      勇于担当
影响:         深入群众
村民信任       乐观向上
脱贫攻坚       忠诚坚定
社会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