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井冈翠竹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8 井冈翠竹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3-04 23:02: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
18 井冈翠竹
  【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感悟井冈山精神的象征意义。
2.学会赏析散文中的象征手法,提升分析文章结构与表达方式的能力。
3.感受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4.通过学习井冈山竹子的象征意义,激发学生对革命历史的尊敬,增强爱国主义情怀。
【情境导入】
同学们,当我们想到中国的历史,尤其是那些激动人心的革命岁月,有一个地方的名字总是让我们心潮澎湃,那就是井冈山。想象一下,在那遥远的山区,有一片郁郁葱葱的竹林,它们不仅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还见证了历史,承载了故事,它们是革命的见证者,是英雄的象征。这些竹子,它们挺拔、坚韧,无论是风雨的侵袭还是战火的洗礼,它们始终屹立不倒,就像那些为了理想信念而奋斗的革命先烈。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片竹林,去感受它们的生命力,去聆听它们讲述的故事。
【新课解读】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并划分段落层次。
明确:文章主要写了井冈翠竹在革命斗争时期与井冈山军民的关系,和井冈翠竹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所表现出来的革命精神,讴歌了井冈山人民所表现出来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表达了对他们的崇敬之情。
文章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井冈翠竹特点(第1、2段)
2.革命时期的翠竹(第3-9段)
3.建设时期的翠竹(第10-12段)
4.总结(第13段)
二、精析课文——深入理解
(一)分析第一部分
1.文章描写了怎样的场景 这些场景在情感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明确:描写井冈山郁郁葱葱的竹林,展现竹子茂盛、坚韧的自然景象,唤起对革命历史的回忆,奠定了文章的革命情感基调。
2.在描写竹子的时候,作者分别联想到什么
明确:竹子的修直挺拔让作者联想到了当年的红军岗哨;竹子的密密麻麻让作者想到了革命时期埋伏在深坳里的奇兵。
(二)分析第二部分
1.这一部分中,井冈山的竹子有什么特点
明确:(1)用途广泛;(2)坚韧不屈;(3)生生不息。
2.为什么说“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
明确:(1)竹子被用来制作武器、搭建住所、制作生活用具等,为革命斗争提供了物质基础。(2)竹子的坚韧、挺拔和生命力强的特性,激励着红军战士们坚持斗争。(3)竹子与红军的生活息息相关,见证了红军战士们的艰苦奋斗和牺牲奉献,成为人们情感上的纽带和记忆的载体。
(三)分析第三部分
1.井冈山的竹子,在建设时期有什么作用
明确:(1)资源开发:为了加速井冈山的发展,人们来到竹林,利用毛竹作为建筑材料,搭建房屋和其他设施,满足基本的生活和生产需要。(2)交通建设:井冈山人民创造性地利用竹滑道和水滑道,将毛竹从山上运送到山下,解决了交通不便的问题,为竹子的外运和进一步利用创造了条件。(3)经济发展:通过砍伐和外运毛竹,井冈山人民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原材料,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四)分析第四部分
1.作者对井冈山竹子的评价,仅仅是在赞颂竹子吗 联系全文回答。
明确:作者深情地赞颂了它的品质和意义。作者赞颂井冈山的竹子不仅仅是因为它的自然属性,更因为它所象征的深层意义。
(1)竹子“永远那么青翠,永远那么挺拔,风吹雨打,从不改色;刀砍火烧,永不低头”,这些描述赞扬了竹子的坚韧和不屈,这也是对井冈山人民和革命精神的隐喻。
(2)竹子“曾经为革命建立功勋”,这表明作者在赞颂竹子在革命历史中所扮演的角色;“现在和将来仍然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大厦继续献出一切”,这表明竹子的贡献不仅限于过去,也延续到当下和未来,象征着持续不懈的奋斗精神。
(3)作者不仅仅是在赞颂竹子本身,更是在赞颂竹子所代表的井冈山精神和中国人民的革命精神。
三、探究分析
1.文章是如何运用寓情于物的写作手法 请具体分析。
明确:文章巧妙地运用了寓情于物的写作手法,将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融入对竹子的描写之中。
作者通过对井冈山竹子的描绘,将对革命先烈的敬仰、对革命精神的赞美以及对井冈山人民的深厚情感寄托于竹子这一物象上。竹子不再是单纯的自然植物,而是承载着情感和历史记忆的载体。
文章中,竹子被赋予了象征意义,它象征着革命精神、坚韧不拔的意志和生生不息的生命力。通过竹子的生命力和生长特性,作者表达了对革命者不屈不挠、勇于斗争精神的赞美。
在描述竹子的自然特性时,作者融入了强烈的情感色彩。例如,描述竹子“挺拔”“坚韧”“不向残暴低头”等,都是将人的情感和意志赋予了竹子,使读者在感受竹子的自然美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深刻情感。
通过反复强调“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强化了竹子与革命精神之间的联系,使竹子成为革命精神的象征,从而加深了寓情于物的效果。
2.分析下列句子,体会表达效果。
(1)快快地去吧,带去井冈山人民的心愿,带去井冈山人民的干劲,也带去井冈山人民的风格吧!
明确:连续使用祈使句,表达了作者对竹子能够承载井冈山人民的精神和愿望,去到全国各地,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贡献的期待。
(2)井冈山的翠竹啊,你是革命的竹子!
明确:使用感叹句,表达了作者对井冈山竹子的深厚情感和高度赞扬。
(3)如今,早就不再用竹钉当武器了,然而谁又能把它们忘怀呢
明确:使用反问句,表达了对过去革命历史的怀念和对革命精神的传承,激发读者对革命历史的共鸣和对革命精神的思考。
3.文章运用了比喻、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请各选取一例进行赏析。
明确:示例:例句1:“有的修直挺拔,好似当年山头的岗哨;有的密密麻麻,好似埋伏在深坳里的奇兵。”通过比喻,将竹子与革命时期的战士相联系,增强了文章的形象性和感染力。
例句2:“用它搭过帐篷,用它做过梭镖,用它当罐盛过水、当碗蒸过饭。”这个排比句通过一系列并列的动作,强调了竹子在革命时期的多用途性和重要性。
例句3:“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反复修辞的运用,加强了语句的节奏和强调效果,使读者对“井冈山的竹子”与“革命”之间的联系印象更加深刻。
4.文章多处使用第二人称,请选取一例,分析表达作用。
明确:作者多次运用第二人称“你”,直接对井冈山的竹子进行称呼。加强了作者与读者对竹子的情感联结,同时也赋予了竹子以人格化的特征。如:“你看,你看,这不是又一批新砍的毛竹滑下山来了吗 ”使用第二人称“你”来引导读者的视角,仿佛在与读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增强了文章的亲切感和直接性。
四、拓展延伸
井冈山精神在当代社会有何重要性 我们应该如何传承这种精神
明确:井冈山精神倡导的是坚持信仰、勇敢奋斗和艰苦朴素的精神,这在当代社会中依然重要。它提醒我们在面对社会发展中的各种挑战时,需要保持坚定的信仰,努力拼搏,同时不忘艰苦奋斗的作风。
传承井冈山精神就是要在生活和工作中,保持不怕困难、迎难而上的精神,不断学习和进步,积极参与社会建设,同时肩负起时代赋予的责任,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
五、本课小结
井冈山竹子象征了革命的顽强斗志和不屈精神,激励着我们学习革命先烈的精神,承担时代赋予的责任和使命。
附板书设计:
          井冈翠竹
茂盛
坚韧不屈 象征      井冈山人
用途广泛     中国人民的革命气节
生生不息         革命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