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
一 气温 世界气温的分布
基础主干落实
一、气温
1.概念:指空气的温度,单位摄氏度℃。
2.观测:
(1)观测工具:百叶箱。
(2)观测时间:北京时间2时、8时、14时、20时。一天之中,最高气温出现在14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3.气温的计算:
(1)日平均气温:一天中四次观测气温平均值。
(2)月平均气温:一月中日平均气温的平均值。北半球陆地7月气温最高,1月气温最低。南半球则相反。
(3)年平均气温:一年中的月平均气温的平均值。
二、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
【填图绘图】
·绘图:在图中描出20℃、0℃、-10℃等温线。
·填图:在图中填注年平均气温最高和最低的大洲名称。
读图分析 总结
图中年平均气温大于20℃的地区大致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年平均气温数值向两极逐渐变小 从低纬度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
北半球20℃等温线海洋与陆地交界处弯曲大 同纬度的陆地和海洋气温不同
图中北半球10℃等温线在亚欧大陆中部向南凸出,发生大的弯曲,因为这里是青藏高原,地势高,气温低 同纬度的陆地,海拔高处气温低
【图解知识】
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
【教材再开发】·P88
——图5-9
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南北半球相比,等温线更平直的是哪个半球 为什么
答:南半球;南半球海洋面积广阔,近地面性质相对单一。
【方法技巧】
等温线的判读方法
①看数值大小和变化;
②看延伸或弯曲方向;
③看疏密程度;
④看闭合情况。
【误区警示】
受降水等因素影响,世界气温最高值出现在北回归线附近,而没有出现在赤道附近。
重点主题探究
主题 世界气温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探究情境 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
年平均气温的高低反映的是一个地区在一年中整体热量的高低情况。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概念地图 综合思维
探究式问题链
1.(入门探究—分布)图中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南、北回归线之间,年平均气温大约在20℃以上,由此向南、北气温逐渐降低;南极洲的等温线较其他大洲的等温线密集;从等温线的数值可以推断其气候最突出的特征是寒冷。
2.(能力探究—规律)C地的年平均气温比A地低,体现的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是“从低纬向高纬(两极)递减”;B地的年平均气温比A地高,体现的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是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不同。
3.(高阶探究—成因)亚洲中部的D地区和东部的E地区纬度相近,但年平均气温D地区比E地区低,主要原因是D地区为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
【图解方法】
素养分层评价
【必备知识·基础练】
1.如图是我国黑龙江省和海南岛冬季的景观图,造成“银装素裹”和“椰风海韵”这种景观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
A.气温差异
B.降水差异
C.地形差异
D.地球自转
(2023·韶关期中)读某地气温日变化曲线图,完成2、3题。
2.一天当中,最高气温出现在(B)
A.日出前后 B.14时左右
C.正午 D.日落
3.这一天的气温日较差约为(D)
A.5℃ B.7℃ C.9℃ D.10℃
(2023·黄冈期末)下图为世界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读图,完成4~6题。
4.据图可知,世界1月平均气温分布规律是(D)
A.从北半球向南半球递增
B.从内陆地区向沿海递减
C.从低海拔向高海拔递增
D.从低纬向南北两极递减
5.图中A地的1月平均气温是(B)
A.0℃~10℃ B.10℃~20℃
C.20℃~30℃ D.20℃
6.南半球的等温线比北半球平直的主要原因是(B)
A.地形
B.南半球海洋面积远大于陆地面积
C.纬度位置
D.南半球陆地面积远大于海洋面积
7.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各大洲中,年平均气温最高的大洲是非洲,大部分地区的年平均气温在20℃以上;年平均气温最低的大洲是南极洲,其大部分地区的年平均气温在-10℃以下。
(2)影响世界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纬度因素。
(3)从走向、数值变化、疏密三个方面描述南半球等温线分布的总体规律。
答:走向:南半球等温线走向大致与纬线平行;数值变化:数值从低纬度向南极逐渐降低;疏密:低纬度等温线稀疏,温差小,南极圈内等温线密集,温差大。
【关键能力·提升练】
读等温线分布图,回答8、9题。
8.图中的低温中心是(B)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9.关于图中气温分布的描述,不正确的是(D)
A.C、D中气温差异较小的地方是D处
B.C、D中气温差异较大的地方是C处
C.相邻两条等温线的温差是4℃
D.A处的气温在28℃~32℃
(新考法·思维拓展)(2023·泰安期中)朝鲜半岛与我国陆地相连,半岛北部是朝鲜,南部是韩国。图1为朝鲜半岛地形图,图2为朝鲜半岛1月等温线分布图。据此,完成10、11题。
10.朝鲜首都平壤1月气温为(D)
A.0℃~4℃ B.-4℃~-2℃
C.-8℃~-4℃ D.-8℃~-6℃
11.甲地与平壤相比(C)
A.甲地等温线密集,温差小
B.平壤等温线稀疏,温差大
C.甲地等温线密集,温差大
D.平壤与甲地温差相差不大
【教材再开发·地理实验】
12.按照下列程序和要求,完成探究内容。
【活动材料】
百叶箱1个、温度计1个、手电筒1个、数据记录及绘图工具等1套。
【实验过程】
①按照测定气温的要求,应将温度计(测量气温的仪器)放到百叶箱内(该仪器离地面1.5米);②气温观测时间:北京时间8时、14时、20时、2时;③记录观测结果(图2为某日的气温观测记录)。
(1)进行气温观测时,将仪器放在图1装置中的目的是(A)
①防止太阳对仪器的辐射
②使仪器免受强风、雨、雪等的影响
③保证测得的数据更加准确
④阻止仪器周围的空气流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观测当天的日均温是(D)
A.10℃ B.9.5℃ C.7℃ D.9℃
【归纳分析】
(3)一天当中,我国陆地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14时或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日出前后。
【延伸拓展】
(4)一年当中,我国大部分地区月平均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7月,最低出现在1月。
【探究生活】
(5)下图是不同纬度地区各月气温的变化,能大致反映中纬度地区气温变化的是B图,气温年较差最小的是A图。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
一 气温 世界气温的分布
基础主干落实
一、气温
1.概念:指空气的 ,单位摄氏度 。
2.观测:
(1)观测工具: 。
(2)观测时间:北京时间2时、 、 、20时。一天之中,最高气温出现在 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 前后。
3.气温的计算:
(1)日平均气温:一天中四次观测气温平均值。
(2)月平均气温:一月中日平均气温的平均值。北半球陆地 月气温最高, 月气温最低。南半球则相反。
(3)年平均气温:一年中的月平均气温的平均值。
二、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
【填图绘图】
·绘图:在图中描出20℃、0℃、-10℃等温线。
·填图:在图中填注年平均气温最高和最低的大洲名称。
读图分析 总结
图中年平均气温大于20℃的地区大致位于 之间。年平均气温数值向 逐渐变小 从 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
北半球20℃等温线海洋与陆地交界处弯曲 同纬度的陆地和海洋气温
图中北半球10℃等温线在亚欧大陆中部向南凸出,发生大的弯曲,因为这里是 高原,地势高,气温 同纬度的陆地,海拔高处气温
【图解知识】
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
【教材再开发】·P88
——图5-9
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南北半球相比,等温线更平直的是哪个半球 为什么
【方法技巧】
等温线的判读方法
①看数值大小和变化;
②看延伸或弯曲方向;
③看疏密程度;
④看闭合情况。
【误区警示】
受降水等因素影响,世界气温最高值出现在北回归线附近,而没有出现在赤道附近。
重点主题探究
主题 世界气温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探究情境 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
年平均气温的高低反映的是一个地区在一年中整体热量的高低情况。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概念地图 综合思维
探究式问题链
1.(入门探究—分布)图中等温线大致与 平行;南、北回归线之间,年平均气温大约在 ℃以上,由此向南、北气温逐渐 ;南极洲的等温线较其他大洲的等温线 ;从等温线的数值可以推断其气候最突出的特征是 。
2.(能力探究—规律)C地的年平均气温比A地低,体现的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是“ ”;B地的年平均气温比A地高,体现的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是 。
3.(高阶探究—成因)亚洲中部的D地区和东部的E地区纬度相近,但年平均气温D地区比E地区 ,主要原因是 。
【图解方法】
素养分层评价
【必备知识·基础练】
1.如图是我国黑龙江省和海南岛冬季的景观图,造成“银装素裹”和“椰风海韵”这种景观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气温差异
B.降水差异
C.地形差异
D.地球自转
(2023·韶关期中)读某地气温日变化曲线图,完成2、3题。
2.一天当中,最高气温出现在( )
A.日出前后 B.14时左右
C.正午 D.日落
3.这一天的气温日较差约为( )
A.5℃ B.7℃ C.9℃ D.10℃
(2023·黄冈期末)下图为世界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读图,完成4~6题。
4.据图可知,世界1月平均气温分布规律是( )
A.从北半球向南半球递增
B.从内陆地区向沿海递减
C.从低海拔向高海拔递增
D.从低纬向南北两极递减
5.图中A地的1月平均气温是( )
A.0℃~10℃ B.10℃~20℃
C.20℃~30℃ D.20℃
6.南半球的等温线比北半球平直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形
B.南半球海洋面积远大于陆地面积
C.纬度位置
D.南半球陆地面积远大于海洋面积
7.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各大洲中,年平均气温最高的大洲是 ,大部分地区的年平均气温在 ℃以上;年平均气温最低的大洲是 ,其大部分地区的年平均气温在 ℃以下。
(2)影响世界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3)从走向、数值变化、疏密三个方面描述南半球等温线分布的总体规律。
【关键能力·提升练】
读等温线分布图,回答8、9题。
8.图中的低温中心是( )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9.关于图中气温分布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C、D中气温差异较小的地方是D处
B.C、D中气温差异较大的地方是C处
C.相邻两条等温线的温差是4℃
D.A处的气温在28℃~32℃
(新考法·思维拓展)(2023·泰安期中)朝鲜半岛与我国陆地相连,半岛北部是朝鲜,南部是韩国。图1为朝鲜半岛地形图,图2为朝鲜半岛1月等温线分布图。据此,完成10、11题。
10.朝鲜首都平壤1月气温为( )
A.0℃~4℃ B.-4℃~-2℃
C.-8℃~-4℃ D.-8℃~-6℃
11.甲地与平壤相比( )
A.甲地等温线密集,温差小
B.平壤等温线稀疏,温差大
C.甲地等温线密集,温差大
D.平壤与甲地温差相差不大
【教材再开发·地理实验】
12.按照下列程序和要求,完成探究内容。
【活动材料】
百叶箱1个、温度计1个、手电筒1个、数据记录及绘图工具等1套。
【实验过程】
①按照测定气温的要求,应将温度计(测量气温的仪器)放到百叶箱内(该仪器离地面1.5米);②气温观测时间:北京时间8时、14时、20时、2时;③记录观测结果(图2为某日的气温观测记录)。
(1)进行气温观测时,将仪器放在图1装置中的目的是( )
①防止太阳对仪器的辐射
②使仪器免受强风、雨、雪等的影响
③保证测得的数据更加准确
④阻止仪器周围的空气流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观测当天的日均温是( )
A.10℃ B.9.5℃ C.7℃ D.9℃
【归纳分析】
(3)一天当中,我国陆地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 左右,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 。
【延伸拓展】
(4)一年当中,我国大部分地区月平均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 月,最低出现在 月。
【探究生活】
(5)下图是不同纬度地区各月气温的变化,能大致反映中纬度地区气温变化的是 图,气温年较差最小的是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