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影响气候的因素
一 纬度位置与气候
基础主干落实
1.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
2.一天中正午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是当天最大的。
3.夹角与纬度的关系:
(1)太阳光线垂直照射的地方,夹角最大,太阳辐射最强。
(2)当太阳光线垂直照射赤道时,随着纬度的增高,夹角变小,太阳辐射的强度逐渐降低。
4.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由于地轴是倾斜的,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正午的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也随之发生变化。
5.地球上的五带:
(1)划分依据:根据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以及是否有太阳光线的垂直照射、是否有极昼和极夜现象。
【填图绘图】
·填图:在图上适当位置填出五带的名称。
·圈画:画出五带的界线。
(2)温度带的范围、气候特征及天文特征。
五带 范围 天文特征 气候特征
热带 南北回归线之间 太阳直射 终年高温
温带 回归线与极圈之间 既无太阳直射 又无极昼极夜 四季分明
寒带 南极圈以南 北极圈以北 有极昼极夜 现象 终年寒冷
【图解知识】
【名师归纳】
纬度和太阳光线与地平面夹角、获得太阳光热多少、气温高低的关系。
纬度 太阳光线与地平面夹角 获得太阳光热 气温
低 大 多 高
高 小 少 低
【名师提醒】
一年中直射次数
南北回归线上:一次
南北回归线之间:两次
其他地方:无
重点主题探究
主题 地球公转对气候的影响
探究情境 地球公转示意图
我们的先祖依据地球公转所处的轨道位置依次划分了二十四个节气,下图为地球的公转和自转示意图,并列出了部分节气。
概念地图 综合思维
探究式问题链
1.(入门探究—现象)当地球公转至甲位置时,我国北京、北极圈和南极圈的昼夜长短情况有什么区别
答:北京昼长夜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2.(能力探究—规律)当地球公转至甲位置时,地球上由南向北昼长如何变化 当地球公转至丙位置呢
答:当地球公转至甲位置时,地球上由南向北昼变长;当地球公转至丙位置时,地球上由南向北昼变短。
3.(高阶探究—应用)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如图为二十四节气时间表,当节气为霜降时,请说出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北京的昼夜长短及变化情况。
答:霜降时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和南回归线之间,此时北京昼短夜长且昼渐短。
素养分层评价
【必备知识·基础练】
“气候”一词在古希腊语原意为倾斜,指的是由于太阳对地面的投射角度不同而造成各地冷暖的差异。下图示意太阳直射赤道时的局部太阳光线。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阴影地区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最小的是(D)
A.A地区 B.B地区 C.C地区 D.D地区
2.图中四地区中,单位面积获得太阳光热最多的是(A)
A.A地区 B.B地区 C.C地区 D.D地区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的文化遗产。图1为二十四节气示意图,图2为北半球某地正午太阳光照示意图,房屋坐北朝南,读图,完成3~5题。
3.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的节气是(B)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4.从立春到芒种,北京各学校校园内正午旗杆的影子(A)
A.越来越短 B.越来越长
C.长度不变 D.没有影子
5.图2房屋可能位于(C)
A.北寒带 B.北温带 C.热带 D.南温带
读地球五带划分图,完成6、7题。
6.关于南、北温带的叙述正确的是(C)
A.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
B.有极昼、极夜现象
C.无太阳直射现象
D.接收到的太阳光热量最多
7.关于七大洲所处的温度带,正确的说法是(D)
A.非洲大部分位于北温带
B.欧洲大部分位于北寒带
C.亚洲大部分位于热带
D.南极洲大部分位于南寒带
【关键能力·提升练】
读太阳直射点随时间的纬度变化及五带的划分图,完成8、9题。
8.图中所示,开学(9月1日)到放寒假(1月25日)时间段内,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是(C)
A.向南移 B.向北移
C.先向南再向北 D.先向北再向南
9.根据图中动物生活在五带的位置对它们的话进行判断,其中不可信的是(B)
A.斑马说:“我的家乡全年高温”
B.企鹅说:“咱的驻地四季分明”
C.北极熊说:“我的家乡终年寒冷”
D.企鹅说:“咱的家乡终年寒冷”
10. 【生活情境】地理知识来源于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北京市某中学七年级地理实践小组的同学们收集到有关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和生活实例,请你帮忙来解决吧。
(1)同学们所在中学安置一台太阳能热水器,为了获得最多的太阳光热,提高利用效率,需根据太阳高度的变化随季节调整倾角(集热排管与地面夹角),哪个季节太阳能热水器放置倾角最小 (B)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城市“智能化路灯”(如图)是根据光照亮度自行调节路灯的开启与关闭,当亮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时,路灯开启,反之则关闭。请为同学们判断出下列节日中路灯关闭时间最晚的是(D)
A.劳动节 B.儿童节 C.国庆节 D.元旦
(3)房地产开发中,为了保证后排房屋中午时间的采光,必须考虑前后楼南北方向上的楼间距(如下图)。
请你分析:
①楼间距的设计应该参考冬(填“冬”或“夏”)季的光照情况。
②北京和广州两地的楼间距比较,北京市的楼间距应大于(填“大于”或“小于”)广州。
【教材再开发·版本互鉴】
11.地理课上,老师和同学们利用橙子、竹签、摘掉灯罩的台灯等演示地球公转,探究地球公转基本原理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据图回答下列各题。
(中图版八上P9“活动”)
(1)用橙子代表“地球”,在橙子上画出赤道和家乡大致所在的位置。把竹签穿过橙子的中心,竹签代表“地轴”。
(2)拉上窗帘,使室内变暗后,打开台灯,台灯代表“太阳 ”。举起橙子,让竹签与桌面始终保持约66.5° 的夹角。
(3)手持橙子演示地球公转运动,应该注意:①保持地轴的空间指向不变;②以光源为中心沿逆时针方向移动“地球”。
(4)当“地球”公转到图中A位置时,你的家乡昼夜长短情况为昼短夜长 ,此时正午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达到一年中最小(小/大)。第三节 影响气候的因素
一 纬度位置与气候
基础主干落实
1.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
2.一天中正午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是当天最 的。
3.夹角与纬度的关系:
(1)太阳光线垂直照射的地方,夹角最 ,太阳辐射最 。
(2)当太阳光线垂直照射赤道时,随着纬度的增高,夹角变 ,太阳辐射的强度逐渐 。
4.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由于地轴是倾斜的,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 之间移动,各地正午的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也随之发生变化。
5.地球上的五带:
(1)划分依据:根据各地 的多少,以及是否有 、是否有 和 现象。
【填图绘图】
·填图:在图上适当位置填出五带的名称。
·圈画:画出五带的界线。
(2)温度带的范围、气候特征及天文特征。
五带 范围 天文特征 气候特征
热带 南北回归线之间 终年高温
温带 既无太阳直射 又无极昼极夜
寒带 南极圈以南 北极圈以北 有 现象 终年寒冷
【图解知识】
【名师归纳】
纬度和太阳光线与地平面夹角、获得太阳光热多少、气温高低的关系。
纬度 太阳光线与地平面夹角 获得太阳光热 气温
低 大 多 高
高 小 少 低
【名师提醒】
一年中直射次数
南北回归线上:一次
南北回归线之间:两次
其他地方:无
重点主题探究
主题 地球公转对气候的影响
探究情境 地球公转示意图
我们的先祖依据地球公转所处的轨道位置依次划分了二十四个节气,下图为地球的公转和自转示意图,并列出了部分节气。
概念地图 综合思维
探究式问题链
1.(入门探究—现象)当地球公转至甲位置时,我国北京、北极圈和南极圈的昼夜长短情况有什么区别
2.(能力探究—规律)当地球公转至甲位置时,地球上由南向北昼长如何变化 当地球公转至丙位置呢
3.(高阶探究—应用)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如图为二十四节气时间表,当节气为霜降时,请说出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北京的昼夜长短及变化情况。
素养分层评价
【必备知识·基础练】
“气候”一词在古希腊语原意为倾斜,指的是由于太阳对地面的投射角度不同而造成各地冷暖的差异。下图示意太阳直射赤道时的局部太阳光线。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阴影地区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最小的是( )
A.A地区 B.B地区 C.C地区 D.D地区
2.图中四地区中,单位面积获得太阳光热最多的是( )
A.A地区 B.B地区 C.C地区 D.D地区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的文化遗产。图1为二十四节气示意图,图2为北半球某地正午太阳光照示意图,房屋坐北朝南,读图,完成3~5题。
3.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的节气是( )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4.从立春到芒种,北京各学校校园内正午旗杆的影子( )
A.越来越短 B.越来越长
C.长度不变 D.没有影子
5.图2房屋可能位于( )
A.北寒带 B.北温带 C.热带 D.南温带
读地球五带划分图,完成6、7题。
6.关于南、北温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
B.有极昼、极夜现象
C.无太阳直射现象
D.接收到的太阳光热量最多
7.关于七大洲所处的温度带,正确的说法是( )
A.非洲大部分位于北温带
B.欧洲大部分位于北寒带
C.亚洲大部分位于热带
D.南极洲大部分位于南寒带
【关键能力·提升练】
读太阳直射点随时间的纬度变化及五带的划分图,完成8、9题。
8.图中所示,开学(9月1日)到放寒假(1月25日)时间段内,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是( )
A.向南移 B.向北移
C.先向南再向北 D.先向北再向南
9.根据图中动物生活在五带的位置对它们的话进行判断,其中不可信的是( )
A.斑马说:“我的家乡全年高温”
B.企鹅说:“咱的驻地四季分明”
C.北极熊说:“我的家乡终年寒冷”
D.企鹅说:“咱的家乡终年寒冷”
10. 【生活情境】地理知识来源于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北京市某中学七年级地理实践小组的同学们收集到有关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和生活实例,请你帮忙来解决吧。
(1)同学们所在中学安置一台太阳能热水器,为了获得最多的太阳光热,提高利用效率,需根据太阳高度的变化随季节调整倾角(集热排管与地面夹角),哪个季节太阳能热水器放置倾角最小 (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城市“智能化路灯”(如图)是根据光照亮度自行调节路灯的开启与关闭,当亮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时,路灯开启,反之则关闭。请为同学们判断出下列节日中路灯关闭时间最晚的是( )
A.劳动节 B.儿童节 C.国庆节 D.元旦
(3)房地产开发中,为了保证后排房屋中午时间的采光,必须考虑前后楼南北方向上的楼间距(如下图)。
请你分析:
①楼间距的设计应该参考 (填“冬”或“夏”)季的光照情况。
②北京和广州两地的楼间距比较,北京市的楼间距应 (填“大于”或“小于”)广州。
【教材再开发·版本互鉴】
11.地理课上,老师和同学们利用橙子、竹签、摘掉灯罩的台灯等演示地球公转,探究地球公转基本原理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据图回答下列各题。
(中图版八上P9“活动”)
(1)用橙子代表“地球”,在橙子上画出赤道和家乡大致所在的位置。把竹签穿过橙子的中心,竹签代表“ ”。
(2)拉上窗帘,使室内变暗后,打开台灯,台灯代表“ ”。举起橙子,让竹签与桌面始终保持约 的夹角。
(3)手持橙子演示地球公转运动,应该注意:①保持地轴的空间指向不变;②以光源为中心沿 时针方向移动“地球”。
(4)当“地球”公转到图中A位置时,你的家乡昼夜长短情况为 ,此时正午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达到一年中最 (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