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纸的发明》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0.《纸的发明》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3-05 16:26: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三下10《纸的发明》教学设计
【文本解读】
《纸的发明》叙述了没有纸之前人们用文字记录事件的不便以及纸的发明过程,说明中国的造纸术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课文开门见山,第1自然段直接点明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第2自然段简述了几千年前由于没有纸,人们用文字记录事件的不便。第3、4自然段介绍了纸的发明经过,从西汉时期的“用麻来造纸”到东汉时期蔡伦改进造纸术,用树皮、麻头、破布等原料来造纸,极大地降低了纸的价格,满足了多数人的需要。第5自然段介绍了造纸术的传播路径,说明其具有世界性的影响,回应了开头。
课文围绕“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这句话展开叙述,简要介绍了纸的发明过程。文中多处运用表示转折关系的复句。比如:“这些竹片、木片用绳子穿起来,就成了一册书。但是,这种书很笨重,阅读、携带、保存都很不方便。”这些表示转折关系的句子强调了把字写在竹片、木片或帛上的不足,以及用麻来造纸的缺点,层层深人地记述了人们不断改进记录文字的材料的过程。此外,课文对数字的运用十分严谨,如“两千多年前”“大约在一千九百年前”,因为造纸术的发明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并没有确切的历史年代记载,所以课文使用了约数。
【教学目标】
文化自信:能解释蔡伦改进的造纸术能够传承下来的原因,感受中国造纸术对人类社会进步的促进作用。
语言运用:认识“存、普”等9个生字,读准“累、切”等4个多音字,会写“伟、录”等13个字,会写“造纸术、世界”等16个词语,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思维能力:能根据要求和提示,提取关键信息,说清楚纸的发明过程。
审美创造:说清楚“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下来”的原因。
【教学重难点】
通过梳理信息,说清楚纸的发明过程,解释蔡伦改进的造纸术能够传承下来的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 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我们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古代有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和文化发展作出了伟大的贡献,你知道吗?图片出示古代四大发明。
这四大发明中,有一个发明,与我们每个人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息息相关。那就是——纸的发明。
纸是什么时候发明的?是怎么发明的呢?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将会告诉我们这些答案。
揭示课题:纸的发明。
◎学习任务一 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检查反馈,认读生字新词,读准多音字。
(1)多种形式(自由练读、指名领读、去掉拼音读)认读:
保存 普及 制作 粗糙
蔡伦 欧洲 社会 积累
切断 便宜 朝鲜
(2)重点学习本课的四个多音字:累、切、便、鲜
内容详见课件。
◎学习任务二 默读课文,梳理纸的发明过程
纸的发明,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那么,纸是怎么发明的呢?
1.出示学习任务:
默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再照样子填写图表。
提示:对照图表中的时间轴,先找出课文对应的自然段,再圈画关键信息。
2.交流,反馈,明确:
造纸术发明以前:课文第二自然段,时间是“早在几千年前”。
西汉时代:对应课文第三自然段,时间是“两千多年前”。
东汉时代:对应课文第四自然段,时间是“大约在一千九百年前”。相机追问:为什么是“大约”呢?引导明确:因为年代久远,不知道准确的时间了。
后来:对应课文第五自然段。想一想,这个后来是指什么时候?交流明确,指的是蔡伦改进造纸术之后,也就是东汉之后。
3.学生默读课文,照图表的样子,完成填写。
4.交流反馈,反馈过程中引导学生说说是怎么抓住关键信息的。
造纸术发明以前:人们在龟甲、兽骨、青铜器上刻字,在竹片、木片、帛上写字。(概括梳理时关注语段中的“那时候”“后来”“再后来”理清这段话的层次,再圈出“龟甲和兽骨”“竹片和木片”“帛”等关键词)
西汉时代:人们懂得了用麻来造纸。(直接抓这段话中的关键句。)
东汉时代:蔡伦吸收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改进了造纸术。(直接抓这段话中的关键句。)
5.我们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小小传播者。你能借助图表,向大家说一说纸的发明过程吗?
同桌互说,指名说,相机评价是否说得清楚明白、通顺连贯。
◎学习任务三 研读课文,了解蔡伦造纸方法
1.默读第4自然段,想一想,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在文中画出来。
交流,反馈:
大约在一千九百年前的东汉时期,有个叫蔡伦的人,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改进了造纸术。
这个句子很长,你能把他概括得更简短些吗?
东汉的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2.围绕这个意思,这段话又写了哪几层意思呢?请再默读这段话,想一想。
交流,反馈:写了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讲蔡伦造纸的方法;第二层意思讲这种方法的好处。
3.蔡伦是如何改进造纸术的呢?根据课文,完成学习单上的流程图。
(1)学生自主独立完成学习单。
(2)反馈评价学生完成的学习单。课件投影两份学习单,进行比较评价:哪一份学习单概括得更准确,更简洁。
预设概括一: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把浆捞出——晒干
预设概括二:剪、切——浸——捣——捞——晒
评价:第一种概括的第一步太啰嗦,第二种概括比较准确,第三种概括主要抓住关键动作,非常简练。
4.我们都是中华传统文的小小传播者。你能借助这个流程图,向大家介绍一下蔡伦改进的造纸术吗?
同桌互说,指名说,相机评价是否说得清楚明白、通顺连贯。提示:在说的时候,可以加上一些连接词,比如“首先”“然后”“接着”“最后”等。
◎学习任务四 梳理信息,说说为什么蔡伦改进的造纸方法传承下来了
1.蔡伦改进了造纸方法,这是一个伟大的技术进步。这项技术一直传承至今。那么,为什么蔡伦的造纸方法能够传承下来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再次走进课文,去梳理有关的信息。
出示学习任务:
蔡伦改进的造纸方法为什么能够传承下来呢?默读课文,梳理信息,填一填。
2.学生默读课文,独立圈画信息, 填写图表。
3.交流反馈。逐段反馈学生圈画出的关键信息,相机出示图片,重点了解不同时期书写材料的优缺点。(过程详见课件)
4.创设任务情境,扮演角色练习讲解。
我们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小小传播者。为什么蔡伦改进的造纸方法能够传承下来呢?请选择一个角色,借助梳理的图表练习讲述。
角色一:如果你是东汉的蔡伦,穿越到了现代向同学么讲述……
角色二:如果你是中国造纸博物馆的讲解员,向参观的外国游客讲述……
2.小组内练讲并评价,获得三颗星的可以评为“中华文明小小传播者”
关键信息没有遗漏☆
语言通顺连贯☆
讲述自信大方☆
3.指名全班讲述,相机评价。
◎总结拓展,了解更多我国古代科技成就
1.总结,感受造纸术的伟大贡献。
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理解什么叫“贡献”?出示词典解释:对国家或公众所做的有益的事情。
造纸术的发明,不仅对我们的国家有益,而且对全世界和人类社会有益。
读一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我国的造纸术首先传到邻近的朝鲜半岛和日本,后来又传到阿拉伯世界和欧洲,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影响了全世界。
出示图片,直观了解中国造纸术的传播路径。
2.拓展,了解更多我国古代科技成就
你知道吗?我国古代在很多领域都取得了重要的科技成就,你还知道哪些呢?交流,出示:地动仪、火药、指南针、活字印刷术。
布置学习任务:课后查找相关资料,和同学们交流。
◎随堂练习,指导写字
1.出示本课要写的生字,读一读。
2.仔细观察,交流难写易错的字,互相提醒。比如要注意“世”的笔画笔顺,要注意“录”的下面与“水”字有什么不同,比较“存”和“在”的区别,注意“欧洲”两个字的笔画笔顺。
3.教师示范,重点指导学生写好“世界”“保存”“欧洲”三个词语。
4.学生练写本课生字,评价反馈。
板书设计
10纸的发明
造纸过程:剪或切、浸、捣、捞、晒
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传承原因:原料容易得到 价格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