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改造我们的学习 课件(共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1 改造我们的学习 课件(共2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6.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3-05 09:33: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改 造我们的学习
【人教部编版 高中语文 选择性必修 中册】
选自《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这是毛泽东在延安干部会议上所作的报告,是关于延安整风运动的主要文献之一。
毛泽东
学习目标
壹.
熟读课文;联系写作背景,理解文章的针对性和现实性。
贰.
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分析文章各部分间的逻辑关系,梳理文章的思路。
叁.
理解朴素的语言、生动的修辞对论证的作用;学习本文论证思路的严谨性和作者分析问题的方法。
肆.
提高对理论联系实际重要性的认识,树立正确的学风。

了解作者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
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
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
中国人民的领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
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
1949至1976年,毛泽东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

了解背景
背景资料
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路线在党内的统治。
但党内历次“左”“右”倾错误思想尚未肃清,仍然存在着党风不正。
学风不正和文风不正的问题。党中央决定在全党范围内开展一次大规模的整风运动。
背景资料
1941年初
中共中央集中在延安的120多名高级干部学习马列著作和党的历史文献。
5月19日
5月19日,毛泽东作了《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
理论联系实际
强调要理论联系实际,严肃地提出了党内反对主观主义的斗争任务。
强党性锻炼
同年七八月间,党中央号召全党加强调查研究,克服非无产阶级思想加强党性锻炼。
整 风
这是全党整风的预备阶段。

解释题目
标题中为什么选用
“改造”这个动词?能不能换用“改变”或者“改进”?
改造
学风
既是全文的中心观点,也标明了文章的论述范围——如何彻底改变学风方面的问题。
“改造”在这里有“改变旧的、建立新的,使适应新的形势和需要”的意思,它包含“改”(改变)和“造”(创造)两个语素,体现了在学风问题上破旧立新的精神。

本课关联知识
政论文
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既包括从政治的角度评述或论证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等各个领域中重要问題的各种议论文,也包括以说理为主的政治性评论文章。
政论文,就是政治性论文,是从政治角度阐述和评论大事件或社会等问题,提出见解或主张并说明理由,使读者信服的文章。报纸杂志的社论、评论员文章、观察家评论等大多数也是政论文。
基本特点是议论的说服性,语言讲求确切、严谨、鲜明,富有鼓动性。
中国共产党
章 程
政论文主要有如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1)政治性:政论文常常研究重大政治问题,对于那些政治色彩浓厚的社会问题和思想问题,也会进行理论与实际的探讨体现政论文的政治敏锐性。
(2)指导性:政论文不仅要用道理说服人,而且常常会进而成为人们行动的指导。
(3)严密性: 政论文特别强调评价的准确性、论证的逻辑性以及行文的周密性。
句式结构变化多样,
重整体布局,重修辞手法。
第一部分可分为几层 层意
总结基本经验
二十年的回顾
论述巨大变化
一百年来的回顾
肯定新的进步
抗日以来的回顾
中“日益结合”中“日益”能否删去?
“日益”一词很客观地写出了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逐步结合的过程,用词准确。
是如何运用对比的?有什么作用?
运用两组反义词进行对比,其中肤浅和深刻是表明认识程度的,贫乏和丰富是表示认识广度的,都十分准确地指出了我党在幼年时期和现在对马列主义认识上的差距。
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什么?文中是怎样来进行论证的?
第①句是中心句
第②句用对比法
第③~⑦句用例证法
从“一百年来”“十月革命以后”“抗日战争以来”三个时期进一步说明了马列主义真理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重大意义。
第二部分的内容与层次
第一层(3段)
提出分论点
第二层(4—7段)
从三方面列举坏学风的具体表现
第三层(8—11段)
从三方面论述坏学风的根源和危害
研究现状
不系统、不周密,研究氛围不浓厚。满足于一知半解,夸夸其谈。
凭一知半解、想当然发号施令。
研究历史
没能有组织地进行,研究氛围不浓厚。 对自己的历史懂得少,
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学习国际经验
不是为革命实践而学习,而是为了单纯的学习。理论和实践分离。对中国问题无兴趣,不会用理论研究中国革命的实际。谬种流传,误人不浅。
第二部分
从三个方面反思了我党现在学习中存在的哪些缺点?
产生了什么危害?
第三部分的内容与层次
第二层(14—16段) 由表及里剖析主观主义的态度
第一层(13段)简介本段主要内容
第三层(17—18段)说明马列主义态度
同主观主义态度完全相反的表现,特点和实质。
先用排比列举其表现,用并列复句说明其完全背离了马列主义,再以领袖名言对照,然后指出主观主义的类型,特点,危害和实质,最后点明我们应有的态度。对联“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为主观主义者画像。
文章第四部分依然是从“研究现状”、“研究历史”、“学习国际革命经验”三方面提出改造学习的意见,请概括其内容。
【解读】
研究现状:向全党提出研究周围环境的任务。依据马列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对敌友我各方面的动态进行调查和研究,引出应有的和必要的结论。
研究历史:聚集人材,先分工分部门,再合作综合。克服无组织状态。
学习国际革命经验:以研究中国革命实际问题为中心,以马列主义基本原则为指导方针。废除静止地孤立地研究马列主义的方法。
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来增强行文气势
如用“钦差大臣”“瞎子摸鱼”等比喻主观主义者不了解实际乱发号施令,既贴切生动又通俗易懂。如“这种作风,拿了律己,则害了自己;拿了教人,则害了别人;拿了指导革命,则害了革命”运用排比,语意跌宕,层层深入。 “不以为耻,反以荣”“华而不实,脆而不坚”“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等运用对偶,都增加了语言的生动性。
本文有哪些写作特色,试从修辞、句式、词语运用等角度结合文本进行分析说明。
词语一是表现在作者善于使用谚语、口语和富有表现力的成语上。如用谚语“闭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鱼”来形容主观主义者不注重调查研究;用口语“对于自己的祖宗,则对不住,忘记了”说明主观主义者不注重研究历史,使文章显得活泼风趣;用成语“粗枝大叶”“夸夸其谈”“一知半解”“生吞活剥”等来形容主观主义者的不细心调查研究,空谈理论,无知、教条,都很形象、深刻,同时也很简练。
二是表现在灵活使用一些文言词语、古文今用上。如“言必称希腊”“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为之一新”“等闲视之”“若明若暗”“诸如此类”“懂得甚少”等,言简意赅,富于表现力。
运用多种句式使行文灵活自如,节奏富于变化
一是长短结合,多用长句。如:“不是为了要解决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策略问题而到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那里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而是为了单纯地学理论而去学理论。”“不是……而是”是一个长复句,而“找观点,找方法”又是这一复句中前一分句中的短句。长短句结合使得表意严密、灵活,行文简洁明快,节奏感强。
二是整散结合。如:“这样一来,就在许多学生中造成了一种反常的心理,对中国问题反而无兴趣,对党的指示反而不重视,他们一心向往的,就是从先生那里学来的据说是万古不变条。”“对……对……”是整句,“他们心……就是…”是散句,整散结合,使得语句灵活自然,语气舒卷自如。
下节课见!
【人教部编版 高中语文 选择性必修 中册】
选自《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这是毛泽东在延安干部会议上所作的报告,是关于延安整风运动的主要文献之一。
毛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