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列宁与十月革命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 列宁与十月革命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3-05 08:50: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9课 列宁与十月革命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李大钊说:“1917年俄罗斯的革命不独是俄罗斯人心变动的显兆,实是20世纪全世界人类普遍心理变动的显兆。”李大钊提及的“1917年俄罗斯的革命”(  )
A.推翻了极端专制的政权 B.结束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C.提出和平方式夺取政权 D.变社会主义理想为现实
2.1917年的俄国革命唤醒了中国人,中国人学得了一样新的东西,……从此以后,中国改换了方向。其中“新的东西”是指(  )
A.先进技术的引进 B.思维方式的改变
C.俄国的经验教训 D.马克思列宁主义
3.如图所示为“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它长124米,宽16.8米,建造于1903年,现停泊在列宁格勒市内的涅瓦河畔,被作为重要的历史文物保存下来。它见证了(  )
A.美国独立战争的爆发 B.法国大革命的曲折
C.日本明治维新的历程 D.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4.1924年1月21日,列宁逝世,有90余万人出席追悼大会并默哀,“列宁的‘朴实谦逊、不摆架子’是人类最下层普通群众的新式领袖的最大长处”。其主要功绩是(  )
A.废除了农奴制度 B.领导了十月革命
C.实行了明治维新 D.制订了苏联宪法
5.“1917年11月7日晚,全副武装的工人、士兵和水兵向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发起了猛烈进攻。这是世界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它使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化为现实,给各国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展示了一条崭新的寻求解放的道路。”“革命”和“理论”分别指(  )
A.法国的巴黎公社运动 空想主义
B.俄国的二月革命 马克思主义
C.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空想主义
D.俄国的十月革命 马克思主义
6.《大国崛起》解说词中提到:“1917 年 11月7 日,震撼世界的十月革命爆发。以此为起点,这个占世界陆地面积近五分之一的国家,开始了一次对 20世纪的历史产生深刻影响的伟大实践。”这里的“伟大实践”是指 (  )
A.实行了法西斯专政
B.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C.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D.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7.俄国十月革命时期有两幅海报,第一幅图中标有文字“临时革命政府万岁”,第二幅图中的横幅文字为“土地自由”“民主与共和国”等。此海报反映出(  )
A.沙皇专制统治极其腐败 B.俄国革命的目标不明确
C.俄国革命发展的阶段性 D.俄国革命基础逐渐壮大
8.1917年秋,俄国大工业开工严重不足,农村大批土地荒芜,首都居民每天只能得到100多克面包,工人的罢工运动和农民的夺地斗争不断发生。这说明(  )
A.经济大危机沉重打击俄国 B.沙俄政府的专制统治不得人心
C.十月革命爆发具有必然性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显现
9.继彼得格勒之后,莫斯科也举行起义并建立了苏维埃政权。接着,从1917年11月到1918年二三月间,俄国许多大中城市相继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广大农村夺取政权的任务也基本上在1918年冬完成了。从材料可以看出,这次革命之所以胜利完成,是因为(  )
A.马克思主义开始指导国际工人运动
B.武装起义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C.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D.走由城市到农村的革命道路
10.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指出:“在人类思想史上,没有一种思想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产生了如此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以下史实能说明此观点的是(  )
①《拿破仑法典》的颁布 ②巴黎公社的建立
③十月革命的胜利 ④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1917年11月7日晚,以‘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炮声为信号,起义者突破防线,冲进冬宫,推翻临时政府,取得了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胜利。”对材料描述的历史事件解读正确的是(  )
A.推动俄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B.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C.俄国从此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先进的工业国
D.标志着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苏联形成
12.1918年,《民国日报》发表了关于“十月革命”的社论:“俄国为吾之近邻,日今兹大战以来,外则受强权之压迫,失地千里,其国民感受内外的忧患,乃奋发起为大破坏大创造之事业。”据此可知,该社论认为(  )
A.沙皇专制导致革命失败 B.一战失利引发十月革命
C.十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 D.俄国实现了工业现代化
13.1917年初,俄国曾散发这样的传单:“长久等待的时刻已经到来!人民正在把权力掌握在自己手里,革命已经开始……士兵同志们和工人同志们!选出代表,工人代表苏维埃组织!”该传单体现了当时俄国(  )
A.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将要被推翻 B.沙皇专制统治正在不断增强
C.工人阶级为十月革命做好准备 D.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即将爆发
14.单元的主题是围绕某个历史时期的核心内容或关键问题确定的,它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学习情景和范围。从“三国同盟、十月革命、《凡尔赛条约》、非暴力不合作”等关键词可以概括的单元主题是(  )
A.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B.一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C.走向和平发展的世界 D.二战后的世界变化
15.某历史研究小组搜集到《共产党宣言》和《攻克冬宫》两幅图片,由此可推断其研究的课题是(  )
A.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B.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转变
C.俄国十月革命漫长的发展历程 D.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历程
16.1913年,列宁就高瞻远瞩地指出:“亚洲的觉醒和欧洲先进□□□□夺取政权斗争的开始,标志着二十世纪初所开创的全世界历史的一个新阶段。”文中“□□□□”处内容应是(  )
A.农民阶级 B.地主阶级 C.无产阶级 D.资产阶级
17.“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效仿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十月革命终结了帝国主义侵略扩张的时代
B.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C.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D.十月革命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世界的传播
18.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下面是某同学过程中绘制的时间轴。体现了世界历史上哪一进步潮流是(  )
A.社会主义运动 B.思想解放运动
C.民族解放运动 D.资产阶级革命
19.某历史小组搜集了《马克思恩格斯在莱茵报印刷厂》《巴黎公社国民自卫队》《工人迅速占领彼得格勒》等图片,据此可知其研究的是(  )
A.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 B.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C.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D.苏联模式的形成过程
20.下图是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整体发展趋势示意图,其中③处对应的历史事件是(  )
A.法国巴黎公社 B.《共产党宣言》发表
C.第一国际成立 D.俄国十月革命
二、材料分析题
21.根据下列所示的大事年表,解答问题。
时间 事件
18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 英国工业革命
1871年 巴黎公社建立
1883年 戴姆勒研制出汽油内燃机
1917年 俄国十月革命
1921年 苏维埃政府实施新经济政策
1933年 罗斯福实行“新政”
(1)从上述材料中找出将社会主义的理想变成现实的标志性事件。
(2)选择材料中两个历史事件,论证以下任意一个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材料选择准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规范)
观点一:科技创新促发展
观点二:成功的改革促发展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共产党人的最近目的……使无产阶级形成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摘自《共产党宣言》
材料二
图1 庆祝公社成立(1871年3月28日) 图2 攻占冬宫
材料三
列宁从理论上和政治策略上促使布尔什维克党走上了一条全新的道路,使无产阶级能够首先夺取政权,并在1918年退出大战,然后解决国内发展问题。……孙中山曾言:“有了俄国革命,世界人类便生出一个大希望。”从此,资本主义不再是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唯一选择。
——摘编自《孙中山全集》、姚海《俄国革命》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共产党人的最近目的”。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共产党宣言》发表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列举国际社会主义运动中的两件大事。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俄国革命给“世界人类”带来“大希望”的理由。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趋势。
答案解析部分
1.D
2.D
3.D
4.B
5.D
6.D
7.C
8.C
9.D
10.D
11.B
12.B
13.D
14.B
15.D
16.C
17.B
18.A
19.A
20.D
21.(1)事件:俄国十月革命
(2)举例:
观点一:科技创新促发展。
事件:英国工业革命和戴姆勒研制出汽油内燃机。
说明:英国工业革命中,瓦特改良蒸汽机,为机器生产提供了动力,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推动了英国乃至世界经济的发展。戴姆勒研制出汽油内燃机,引发了交通运输领域的变革,汽车等交通工具相继出现,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22.(1)目的: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意义: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并蓬勃发展。
(2)大事:图1巴黎公社;图2十月革命
(3)理由: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或为国际无产阶级树立了斗争榜样);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或为民族解放提供了思想武器和实践指导),提供了实现现代化的新范式。
(4)趋势: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从理想到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