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民族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开学考试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民族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开学考试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8.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3-05 07:28: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民族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
语文开学考试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①中医行不行,关键在中药。长久以来,中药材特别是濒危药材资源不足,一直掣肘我国中医药行业高质量发展。
②濒危药材,指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等的动植物物种。数千年来,一些濒危药材在临床上一直用于急症、重症和慢性病的治疗,因具有疗效确切、起效快、作用强等特点,为100余种名优中成药和300余种经典名方的君药或主要药味。川贝母作为一种止咳化痰的良药,临床使用十分广泛。1977年,百合科川贝母被《中国药典》首次收录。近年来,由于生态环境被破坏和野生药材被无节制采挖,野生川贝母数量不断减少。随着物种濒危、条件改变等,珍稀濒危动植物药材上涨的需求量与日益枯竭的蕴藏量之间的冲突愈发凸显,濒危药材资源供给不足所引发的社会和生态问题成为一个难以回避的话题。
③2012年,“参观活熊取胆”话题登上热搜。长达数十厘米的引流管插进黑熊体内,吸取胆汁……一时间,活熊取胆引发的动物伦理问题备受关注。在世界动物保护协会高级科学顾问孙全辉看来,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野生动物入药不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
④通过“人工繁育野生动物”来解决问题并不现实,只是一种过渡性措施。原卫生部副部长王国强曾表示:“在尚无有效替代品的情况下,活熊取胆属无奈之举。”寻求替代品,挽救中医药原料断档危机,成为中医药人的共识。“对濒危中药材直接弃之不用,显然绝非明智之举,要传承发展好中医药,做好濒危中药材的人工替代被证实是一条可行之路。”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天然药物活性物质与功能”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庾石山说。
⑤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走廊悬挂的照片中,一些棕色颗粒——人工麝香吸引了记者的注意。按照北京林业局有关部门组织专家拟定的估算方法,就是这些小小的棕色颗粒,截至2022年至少拯救了近2300万头雄麝的生命。
⑥麝香,也就是雄麝的腺囊分泌物,被《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在中药材中具有独特地位和重要价值。如何“无麝也香”?原卫生部、中国药材公司组建了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牵头的课题组,开始了人工麝香的研制。这是一项从零开始的工作,历经各种艰难。近20年的时间里,时任课题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于德泉和其他科研人员一起,用仅有的1公斤天然麝香作为原料,完成了对其化学成分、有效物质、药理作用、配方原则等的全面研究。最终,他们成功研制出人工麝香,并于1993年获得中药一类新药证书。2015年,“人工麝香研制及其产业化”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如今,人工麝香价格每公斤6万多元,与野生麝香超百万元的价格相比,极大降低了制药成本。在含麝香成分的433种中成药中,有431种完全用人工麝香替代,药效与天然麝香没有多大差别。庾石山说:“人工麝香的研制可谓几十年磨一剑,彻底解决了麝香长期供应不足的问题。”
⑦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我国已批准人工替代药材共8种,分别是人工冰片、人工麝香、人工牛黄、体外培育牛黄、培植牛黄、人工虎骨、人工虫草菌丝、人工天竺黄,濒危药材供给问题得到有效缓解。这背后是从于德泉院士、朱秀媛教授、柳雪枚教授等老一辈药学人,到他们的学生庾石山、王晓良等,再到学生的学生,一代代医药研究人员长达50年的艰辛付出。他们最清楚,濒危药材人工替代研究这条路绝非坦途,人才培养刻不容缓,而有关教育和科研院所责无旁贷。
⑧人工替代濒危中药材需要找到一条解决之路。“人工替代药材的疗效评价可分为血糖、血压、血脂等病理指标的改善和传统中医症候的改善两个方面。”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陈凯先说,如果一种人工替代濒危中药材能在这两个方面均做到与天然药材接近,那么其替代就是成功的。
⑨也有人质疑,中药不同于化学药,受环境、地域、生长时间等条件影响,每两批天然药材之间,其精确组成和具体疗效也不能保证完全一致,遑论人工替代品?其实,相关部门应参照中医药传统药物发现模式,通过建立健全标准和数据库的方式为濒危药材人工替代品划定合理的参考范围,只要替代品达到来源明确、化学相似、活性相似等要求,就应该被视为满足了条件。
⑩在2023年3月的全国两会上,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的张伯礼专门提交建议,呼吁相关部门支持濒危药材的研发替代,为我国走出一条既保护又利用的路子提供支撑。他在建议中说,濒危药材在用于急症、重症和慢性疾病的治疗上具有疗效确切、起效快、作用强等特点。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濒危药材替代品研发提供了科学基础,现在濒危动物药材如麝香、牛黄、熊胆粉等人工替代品研究都取得了较大进展。
记者采访中发现,目前在濒危药材人工替代品审批相关政策执行细节中,一些专家确实存在不同意见,但各方的目标是相同的——更好促进濒危中药材的传承与发展。来自各方的专家们都希望能通过进一步深入研究,探索出一条最适合濒危中药材替代品评审的新途径,让中医药传承创新之路走得更稳更远。
(摘编自付丽丽、李诏宇《破解中医药原料断档难题 为濒危中药材找寻替代之路》)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在中医治疗体系中,一些濒危药材具有疗效确切、起效快、作用强等特点,是众多名优中成药和经典名方的君药或主要药味。
B.“参观活熊取胆”话题曾登上热搜,活熊取胆引发的动物伦理问题引发关注,野生动物入药存在争议,作者认为应立即被叫停。
C.濒危药材中动物类药材的缺乏问题是无法解决的:人工繁育野生动物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直接放弃濒危中药材的使用也不明智。
D.当下,关于濒危中药材替代品的评审还存在诸多争议,因此我们需要更好促进濒危中药材的传承与发展,这个总体方向不能改变。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野生川贝母数量不断减少,是生态环境被破坏和野生药材被无节制采挖的结果,濒危药材资源供给不足会引发一系列问题。
B.文章引用有关医学专家对于中医药原料的说法,介绍了有关科学知识,丰富了文章内容,也增强了文章的权威性,使说理充分。
C.第⑦段列举我国已批准的8种人工替代药材的例子,论证了我国在濒危中药材找寻替代工作方面取得的成绩和世界领先地位。
D.在寻求人工替代濒危中药材的过程中,如果该替代品能满足一些特定病理指标和传统中医症候的改善,那么就可以说它是成功的。
3.下列选项有关麝香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麝香是雄麝的腺囊分泌物,在我国应用的历史悠久,具有重要药用价值。
B.人工麝香的研制历经艰难,可谓几十年磨一剑,最终保障了麝香的供应。
C.人工麝香作为濒危动物药材麝香的替代品,药效与天然麝香已经没有差别。
D.人工麝香的成功研制,不仅降低了制药成本,还拯救了众多雄麝的生命。
4.作者谈论“活熊取胆”和“人工麝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5.“濒危中药材的人工替代”任重而道远,相关各方应该如何更好地做好相关工作?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谢谢养育之恩
[美]乔治 马斯特斯
这是六月时节三藩市典型的一天:凉爽,阴沉。报纸上提到东海岸天气多么热,再就是父亲节即将来临。父亲节跟母亲节一样,对我来说一向并不重要。我通常认为这两个日子不过是给做生意的图利,给做子女的方便。
我放下报纸,看看书桌上的一张照片,是几年前的夏天在缅因州拍摄的。照片上,父亲与我勾肩搭背站在一起。
我仔细端详着照片。照片里的爸爸没有上牙,咧嘴大笑,活像个头发花白的退役冰球手。想当年他还不老,曾在海滩上追着我跑,带我下水;那时他身强力壮,曾教我划船、溜冰、劈柴。如今他已七十多岁,久经曝晒、皱纹密布的脸神气活现地侧着,双目深陷。我似乎还闻到他身上的烟味、酒味和刮须水味。我决定给老头打个电话。
“你好哇,”他大声嚷。在另一架电话机上接听的母亲叫他戴上助听器。
“就在我口袋里呢。”他说。接着,我听见一阵摸索的窸窸窣窣声。
母亲也插一句嘴,说新养的那条牧羊犬“谢普”烦死她了。
她说:“其实烦人的不是狗,而是你爸。谢普一高兴就跳过围篱往外跑。你爸提心吊胆等着,到它回来才睡。有时候,深夜两点钟他会跑到门外去叫狗,吵得大家不得安睡。谢普一回来,他就用西班牙话骂它,好像它听得懂似的。”
父亲说:“它在学着呢。你母亲认为我是个大傻瓜,也许她说得对。”
母亲说:“你瞧你,还在大声嚷嚷。”
父亲不理睬母亲,只顾问我近况。我讲了。
“自由撰稿倒是不差,”他大声说,“不过你需要保障。你不应该又当酒吧侍应生,又当建筑工。你受了大学教育,为什么不能学以致用呢?”
“你知道吗?”我告诉他,“父亲节快到了。”
“是吗?”父亲从不注意这类日子。
我有些真心话想对他说,但是难以启齿。我想感谢他,为的是他曾带我去看冰球和棋赛,吃龙虾,买书给我。
我没忘记44年来父子之间的歧见,两人之间的怨忿、失望、汹汹对骂。不过,那些已是陈年旧事。我真想为自己18岁那年给他眼圈一拳的事道歉,可真正说出口的却是:“那次我把你敞篷汽车的车顶跳垮了,真对不起。”
我赶快接下去:“你还记得吗?那次在板球俱乐部,我正要给驴子喂糖,你却拍它的屁股,被它踹了一蹄子。”
他笑着说:“记得,那畜生踢破了我的膝盖。你一直觉得那件事好笑。”
“还有你带我上去过的那些轮船。”
“倒是有过那么几条船,”他应和着说,“哟,你真使我觉得时光倒流。”
“我当年好喜欢船。”
“可是我终究没能说服你投效海军。你非要去海军陆战队不可。”
我没说话。
“后来,咱们就坐了飞机去加州,”他说下去,“送你去越南。”
“我记得那是个星期天的夜晚,为了赶上洛杉矶飞出的班机,我只好搭乘直升机。你送我走到直升机站。咱们握手告别。你穿着军服……”父亲的声音越来越轻,“我不知道此生是否还能再看见你。你这一走,我的心都碎了。”
“我知道。”我感到喉咙哽塞。
“我们为你祈祷,”他声音颤抖,“我们是因为收到你的信才活下来的。”
我对他说:“我也是因为你们的信而活下去的。”这时,我的眼睛湿润了,我吞下口水去化解喉咙的哽塞。我心想,这会儿越说越傻得离谱了。我终于控制住感情:“我打电话是要祝你父亲节快乐,谢谢你的养育之恩。”
他在电话线路另一端静下来了。母亲也不作声。唯有长途电话线路的静电噪音填补了空白。
他低声说:“我多希望自己能做得更好些。”
“你做得够好了。没有比你更好的父亲。”
“听你这么说,真叫人欢喜,只可惜事情不是这个样子。果真是这样就好了。”他用遗憾的声调说,“我要挂电话了,不想让你多花电话费。”他已泣不成声。
“别担心电话费。我爱你。”
“我也爱你。”他赶快说完,挂了电话。
“你知道他容易动感情。”母亲在另一架电话机上轻声说。
我回答:“我知道的。”然后我们互道再会。挂断电话后,我凝视父子俩在缅因州的合影。我擦擦眼睛,看着照片微笑,又大声擤鼻子,心里想:“是啊,我当然知道他多么容易动感情。”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似乎还闻到他身上的烟味、酒味和刮须水味”运用通感手法表现父亲的形象和“我”内心对父亲的嫌弃。
B.母亲向“我”抱怨牧羊犬和父亲烦人的生活细节,生动展现了两位老人的生活片段、为下文父亲动情作铺垫。
C.父亲曾带“我”做过很多事,如下水、划船、溜冰、劈柴等,他希望“我”能成为海军战士,而“我”因叛逆没有听从。
D.“唯有长途电话线路的静电噪音填补了空白”一句以动衬静,突出父亲听“我”说感谢养育之恩时的复杂心情。
7.关于文中的“照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记录了几年前,“我”和父亲在缅因州勾肩搭背站在一起的情景,表现了“我”和父亲关系融洽。
B.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照片”引起“我”对往事的回忆,和对父亲的想念,促使“我”给父亲打电话。
C.象征“我”与父亲之间深厚的感情,但因少了母亲,而使其对小说主题的表现力度有所减弱。
D.结尾处关于“照片”的叙写,照应前文,烘托了“我”被亲情感动而难以抑制的情感。
8.“我”在给父亲打电话的过程中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小说开头交代“我”对父亲节和母亲节的看法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白传
李白,字太白,山东人。母梦长庚星而诞,因以命之。十岁通五经,自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喜纵横,击剑为任侠,轻财好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中,日沉饮,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自蜀至长安,道未振,以所业投贺知章,读至《蜀道难》,叹曰:“子谪仙人也。”乃解金龟换酒,终日相乐,遂荐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时事,因奏颂一篇。帝喜,赐食,亲为调羹,诏供奉翰林。尝大醉,上前草诏,使高力士脱靴,力士耻之,摘其《清平调》中飞燕事,以激怒贵妃,帝每欲与官,妃辄阻之。白益傲放,与贺知章、李适之、汝阳王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饮酒八仙人”。恳求还山,赐黄金,诏放归。
白浮游四方,欲登华山,乘醉跨驴经县治,宰不知,怒,引至庭下曰:“汝何人,敢无礼!”白供状不书姓名,曰:“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宰惊愧,拜谢曰:“不知翰林至此。”白长笑而去。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傍若无人。
禄山反,明皇在蜀,永王璘节度东南,白时卧庐山,辟为僚佐。璘起兵反,白逃还彭泽。璘败,累系浔阳狱。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至是,郭子仪请官以赎,诏长流夜郎。
白晚节好黄、老,度牛渚矶,乘酒捉月,遂沉水中。初,悦谢家青山,今墓在焉。
选自《唐才子传》
10.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帝每欲与官,妃辄阻之 阻:阻止
B.宰不知,怒,引至庭下曰 引:拉,牵引
C.白时卧庐山,辟为僚佐 辟:征召
D.璘败,累系浔阳狱 系:联系,关联
11.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白长笑而去 耳得之而为声
B.以所业投贺知章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C.曾救其死罪 方其破荆州
D.力士耻之 扣舷而歌之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白的出生带有传奇色彩,李母梦见太白金星而生下李白。李白天赋过人,才华横溢。
B.贺知章很欣赏李白的诗才,感叹他是遭贬的仙人。后经贺知章的推荐,被任命为供奉翰林。
C.无论是“力士脱靴”,还是“乘醉骑驴”李白都表现出放荡不羁的个性,这说明李白是个决不“摧眉折腰事权贵”的人。
D.郭子仪曾有恩于李白。当李白受牵连下狱时,郭子仪又请求官府赦免李白的死罪。
13.把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现乃解金龟换酒,终日相乐,遂荐于玄宗。
②尝大醉,上前草诏,使高力士脱靴。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
岳顶夜起
钱载
清清天半气,夜清气更清。床下有万壑,屋上惟空声。
出看云而云,铁瓦露滴惊。滚滚照烛断,霏霏穿窗行。
仰瞻如浸月,漾漾含微明。此时岳麓村,人家鸡未鸣。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标题大致可以推知,该诗写的应是诗人立足山巅,夜起时所见所闻所感。
B.山谷万壑奔流,山巅静寂无声,以有声衬无声,越显夜晚居处周围的安静。
C.“出看”两句写诗人夜起观岳,但见云雾倏忽不见,遇冷成露,露滴心惊。
D.“此时”两句由上文的“岳顶”转而写到“岳麓”,鸡犹未鸣,人犹未醒。
15.请简要分析诗句“滚滚照烛断,霏霏穿窗行”中叠词使用的表达效果。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的子路表示,对于一个夹在大国之间又“     ,     ”的“千乘之国”,自己只要三年就可以使百姓变勇敢并守规矩。
(2)《庖丁解牛》中用音乐效果来说明庖丁解牛技术高超的句子是“     ,     ”。
(3)《鸿门宴》中刘邦为不辞而别之事忐忑不安时,樊哙认为行事不能因小失大的名句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风景是历史间一种真实的存在,而过客只是时光里散落的尘埃。悠悠千载的黄鹤楼,坐在深深的流水边,回忆三国的那场云烟,还有唐宋的风月,明清的从前,就这样,过尽一段又一段的____________。看那烟波江上,一叶顺流而下的小舟,划过碧水长天,划过往事如烟,它所追子的又是怎样的一段永远?
来过的人__________,其间不乏王侯将相,文人雅士,他们之中能让后人记住的却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相信许多的人来到这里,都是怀着_________的心境,放下对世间名利的追求,他们登楼望月,看烟波江水,并不希望会在历史上留下深刻的__________。 然而世事就是如此,当你沉醉于仕途功名时,耗尽心力。到头来,反而是一场虚空。而你淡泊名利,寄兴山水,相忘江湖,却是不留名处自留名。
许多文人雅客来到这里,不知是寻觅那一去不返的黄鹤,还是追忆那乘鹤远去的古人?情可生景,景亦可生情,不同朝代的人,面对黄鹤楼,会生出不同的感慨。心境不同,所看到的景致也会不同,每个人都是带着不同的情感来追溯过往,探索未来。人生本是这般,因为不复回返,才觉得充满了多姿的传奇,才会留下无边的向往。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项是(  )
A.白驹过隙 万万千干 高山仰止 足迹
B.白驹过隙 林林总总 风轻云淡 足印
C.似水流年 林林总总 高山仰止 足印
D.似水流年 万万千千 风轻云淡 足迹
18.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然面世事就见如此,当你醉迷于仕途功名,耗尽心力,到头来,反而是一场虚空。
B.然而世事就是如此,当你沉醉于仕途功名,耗尽心力,到头来,是一场虚空。
C.然面世事就是如此,当你沉迷于仕途功名,耗尽心力,到头来,反而是一场虚空。
D.然面世事就是如此,当你沉迷于仕途功名,耗尽心力,到头来,是一场虚空。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看一叶那烟波江上顺流而下的小舟正在追寻一段久远的记忆。”从语义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20.仔细观察下图,请用一句话概括其内容并分析原因。
内容概括:   。
原因分析:①   。②   。
四、写作(本题共1题,共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国象棋招法有一套杀法叫“弃马十三招”,又称“舍马十三招”“弃马十三杀”,原名是“得先顺炮横车破直车弃马局”着法。明代象棋古谱《橘中秘》中的第一编第一局,可见分量之重。最主要是“子”与“势”之间在大家心中的比较。
双方以顺炮开局,红方从第六着开始弃马(骗招),黑方吃马中计,红方到第十三着即获得胜利,仅十三回合,可谓鬼斧神工,天作之合。这一局其实变化很多,但最关键是弃马一着,一旦黑方贪心中了红方的弃马之计,那么不管你如何应对,最终都是红方胜,而其中最快也是最妙的胜法,十三步!
象棋谚语“得子失先非上策”,先得子,只是局部占便宜,却影响了后面的大局;看到便宜,贪欲冲动占了上风,理智自然缺位。到后来,无论黑方如何变化,都已经形成败局。表面上是得了个大大的便宜,其实是吃了失势的大亏。
读了上面材料,你有哪些思考?受到了哪些启发?将你的思考与启发写成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解析部分
1.A
2.C
3.C
4.①作者谈论“活熊取胆”,阐述了濒危药材资源供给不足引发诸多问题,指出活熊取胆属无奈之举,强调了寻求中药材人工替代的紧迫性和重要性。②作者谈论“人工麝香”,指出人工麝香的研制成功彻底解决了麝香长期供应不足的问题,从而强调濒危中药材人工替代研制是可行之路。(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
5.①科研机构继续加强濒危中药材的人工替代的相关研究,探索出濒危中药材人工替代的可行途径;②有关教育和科研院所要重视人才培养,培养一批濒危中药材人工替代研究的科研人员;③政府相关部门要出台政策,大力支持濒危中药材替代的研发,支撑我国走出一条既保护又利用的创新之路。
6.D
7.C
8.①刚刚打电话时“我”想要对他说些真心话,对他表示感谢,却难以启齿;②当父子俩回忆起当年上战场时的情境,“我”的内心为父亲的担忧、关爱而感动;③“我”及时控制住自己的感情,表达了对父亲养育之恩的感谢。
9.①情节上,小说开头写“我”认为父亲节和母亲节并不重要,只是给做生意的图利,给做子女的方便,这为下文“我”因看到照片而给父亲打电话埋下了伏笔;②人物上,小说开头写“我”认为父亲节和母亲节并不重要,似乎“我”是一个并不看重感情的人,或者父亲不是一个好父亲;而后文塑造了一个深爱儿子,善于自我检讨、容易动感情的父亲的形象;同时写出了“我”对父亲的感激和爱。③主题上,开头的淡漠与后文的深情形成对比,表达了亲情需要及时沟通的主题。
10.D
11.C
12.D
13.①于是,解下自己身上的金龟饰物来换酒,(与李白)整天相互欢乐,还在玄宗面前推荐了李白。
②李白曾在皇上面前大醉,起草诏书,让高力士为他脱靴。
14.C
15.①运用叠词“滚滚”“霏霏”,强化了诗句的节奏与韵律感。②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岳顶夜云独有的形态:云涛如水滚滚而过,云气似雨密集纷杂。③既突出了云涛奔涌之势,又凸显了云气之湿之浓,并将客观描摹与主观感受融为一体。
16.(1)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2)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3)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17.D
18.C
19.原文中的“划过碧水长天,划过往事如烟”等,从具体到抽象,既体现出句意的层次感,也丰富其内容,并使语句富有诗意美;原文使用设问的修辞,引起读者对黄鹤楼的注意和追忆,包括古人古事、哲理感悟等;原文多使用短句,与上下文语言形式一致,衔接自然。
20.中国当代父母对于子女前途的期望值随着子女年龄的增加而减小。;盲目性。子女小,家长用个人主观意愿强加其身。;尊重现实。子女长大,家长客观上能够面对实际。
21.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