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12《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学设计
文本解读
这篇课文介绍了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课文通过对画上人物、场景等细节的介绍,诠释了《清明上河图》能够名扬中外的原因。
全文共五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对《清明上河图》作了简要的介绍:图画的年代,作者,画面内容,目前保存的情况。只有三句话,所含信息量却很大。第2自然段讲述了画上的众多人物,三教九流无所不包。第3、4自然段是围绕“画上的街市可热闹了”这句话来写的,第3自然段先概述画中的人物各有各的情态,接着第4自然段具体描写了桥北头的情景,突出了画作的“传神”。2-4自然段集中说明《清明上河图》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这是《清明上河图》能够名扬中外的根本原因。第5自然段点明《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
课文的语言非常朴实,用白描的手法展现了《清明上河图》的艺术特点。第2自然段和第3自然段连续运用排比句式。比如:“有从乡下来的农民,有撑船的船工,有做各种买卖的生意人,有留着长胡子的道士……”“有的骑着马,有的挑着担,有的赶着毛驴,有的推着独轮车……”如实地把画上人物及状态描述了出来。第4自然段是一段细节描写,通过对骑马人、两头小毛驴、站在桥栏杆边欣赏风景的人的细致刻画,展现了画作的细腻传神。
教学目标
文化自信:为国宝代言,激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之情,坚定文化自信。
语言运用:正确认读“吏”“摊”“栏”等生字,读准“都”“乘”“笼”等多音字。
思维能力:了解《清明上河图》基本信息;通过默读课文画找关键意思,读懂课文第二至四自然段,了解《清明上河图》名扬中外的原因。
审美创造:运用“先总起后分述”的方式向别人介绍《清明上河图》,围绕一个意思把画作的一个特点说清楚。
教学重难点
运用“先总起后分述”的方式向别人介绍《清明上河图》,围绕一个意思把画作的一个特点说清楚,为国宝代言,激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之情。
教学过程
◎揭示课题,激发学习兴趣
我们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有许多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上节课,我们了解古老的赵州桥。这节课,我们再来欣赏一幅古代著名的画,它可是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揭示课题: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读题,相机理解“名扬中外”的意思:中:中国;外:外国。在中国和外国都很有名气。你能找个近义词吗?(举世闻名、世界闻名)
那么,这幅名扬中外的画是什么呢?
出示图片并板书:清明上河图。
◎预习反馈,梳理介绍《清明上河图》的基本信息
课件出示对这幅画的评价:中国十大名画之一、“中华第一神品”、国宝级文物。多么了不起的一幅画啊!大家课前预习过课文,你对这幅画有哪些基本了解呢?谁能借助预习时填写的《清明上河图》国宝名片,向大家介绍介绍?
指名介绍,“名扬中外的原因”只需要初步讲,不要求非常准确。其他信息要求讲清楚,讲准确。
介绍过程中,相机识字学词:张择端 故宫博物院 风貌
通过小小讲解员的介绍,我们了解了清明上河图的基本信息:这幅画的朝代是…… 画家是…… 现在收藏在…… 画的内容是…… 这幅画的历史价值……
那么,《清明上河图》为什么会成为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呢?
◎任务二 品读语段,了解《清明上河图》名扬中外的原因
1.出示学习任务,小组合作学习。
默读课文2、3、4自然段,想一想:清明上河图名扬中外的原因有哪几个?在学习单上填一填,然后在小组内讨论讨论。
2.全班交流,品读语段,概括原因,体会写法。
出示课文第2自然段:张择端画这幅画的时候,下了很大功夫。光是画上的人物,就有好几百个:有从乡下来的农民,有撑船的船工,有做各种买卖的生意人,有留着长胡子的道士,有走江湖的医生,有摆小摊的摊贩,有官吏和读书人……三百六十行,哪一行的人都画在上面了。
(1)这段话是围绕什么意思来写的?引导好处语段中概括性的语句,然后再进一步概括成小标题。指出,这就是清明上河图名扬中外的第一个原因。
板书:人物众多
(2)作者怎么写出人物众多呢?你发现了吗?这段话中有一个词语反复出现,这个词语就是——有!
教师引读,体会人物众多:光是画上的人物,就有好几百个:有——,有——,有——,有——,有——,有——,有——。
引读过程中,相机读准并理解“摊贩”“官吏”这两个词语。
数一数,作者一连用了几个“有”?
(3)除了这些人,这画上还有什么人?想一想,说一说。这么多的人,三百六十行,哪一行的人都画在上面了。相机理解什么叫“三百六十行”(就是指社会上所有的行业、职业)
出示课文第3自然段:画上的街市可热闹了。街上有挂着各种招牌的店铺。走在街上的,是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有的骑着马,有的挑着担,有的赶着毛驴,有的推着独轮车,有的悠闲地在街上溜达。画面上的这些人,有的不到一寸,有的甚至只有黄豆那么大。别看画上的人小,每个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1)这段话主要围绕什么意思来写的?引导抓住语段中的关键句“画上的街市可热闹了”。指出,这就是清明上河图名扬中外的第二个原因。
板书:街市热闹
(2)作者怎样写出街市的热闹呢?引导学生交流发现:
首先,从两个方面来写街市热闹的:一是挂着各种招牌的店铺(简略地写);二是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具体地写)。
(3)在写形态各异的人的时候,作者又反复运用了一个词语——有的。教师引读,学生接读,体会街市的热闹:走在街上的,是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有的——,有的——,有的——,有的——,有的——。画面上的这些人,有的——,有的——。别看画上的人小,每个人在干什么,——。
出示课文第4自然段:最有意思的是桥北头的情景:一个人骑着马,正往桥下走。因为人太多,眼看就要撞上对面来的一乘轿子。就在这个紧急时刻,马笼头被一下子拽住了,这才没让马撞上那乘轿子。旁边两头运货的小毛驴正在下坡,脚下不稳。站在桥栏杆边欣赏风景的人被惊扰了,连忙回过头来……你看,张择端画的画,是多么传神啊!
(1)这段话是围绕什么意思来写的?引导抓住这段话中的关键句“你看,张择端画的画,是多么传神啊!”概括。指出,这就是清明上河图名扬中外的第三个原因——板书:生动传神
(2)哪些词句,让你觉得这幅画特别生动传神呢?引导学生抓住“眼看就要撞上”“一下子拽住”“脚下不稳”“被惊扰了”等细节的动态描写进行体会。
小结,通过品味课文2、3、4自然段,我们了解了《清明上河图》名扬中外的原因:人物众多、形态各异、生动传神。
◎任务三 借助图文,向中外游客介绍《清明上河图》
这幅名扬中外的清明上河图,真迹珍藏在故宫博物院,是故宫的镇馆之宝。无数中外游客,来到故宫博物院,都想亲眼看一看这幅画。你们愿意当一名小小讲解员,向中外游客介绍这幅清明上河图吗?
请根据课文和图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个方面向游客重点介绍。
◇人物众多 ◇街市热闹 ◇生动传神
先小组合作,练习介绍。
再推选小组,全班介绍。
相机进行评价,评出“国宝星级代言人”:
◇能围绕中心意思来介绍☆☆
◇能用上文中的关键词句☆☆
◇能用自己的话连贯介绍☆☆
◎巩固识字,积累词语
张择端 故宫博物院 摊贩 官吏
毛驴 栏杆 风貌 一乘轿子 马笼头
辨别多音字:乘 笼
◎布置任务,课后拓展
像《清明上河图》这样的国宝级绘画作品还有很多。大家课后可以进一步去了解,搜集摘录有关信息,与同学交流,继续当好中华传统文化的小小传播者。
出示几幅中国古代名画:《洛神赋图》《富春山居图》《百骏图》。
板书设计
12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历史价值:北宋生活写照
内容丰富:人物、场景众多
技艺高超:细腻描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