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首先开始
导入
从一九七八年我们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制定了一系列新的方针政策,主要是改革和开放政策。改革是全面的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和相应的其他各个领域的改革。开放是对世界所有国家开放,对各种类型的国家开放。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改革开放
对内改革
对外开放
农村
城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八
年
级
下
册
第
三
单
★
元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为什么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
我们的改革和开放是从经济方面开始的,首先又是从农村开始的。为什么要从农村开始呢?因为农村人口占我国人口的百分之八十,农村不稳定,整个政治局势就不稳定,农民没有摆脱贫困,就是我国没有摆脱贫困。坦率地说,在没有改革以前,大多数农民是处在非常贫困的状况,衣食住行都非常困难。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改革开放前农村
原有体制下,经济落后,人民生活水平低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农村改革的序幕是从哪里开始的?小岗村为何要改革?改革的新形式指的是?
安徽凤阳小岗村
目的: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形式: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结合刚才的视频以及材料,完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结构图。
农村改革以前,农村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统一经营,集中劳动,统一分配,吃“大锅饭”。农民缺少生产自主权,辛辛苦苦干一年活,到年终结算,收入不多,因此生产积极性不高。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长期包给各家各户使用,农业生产基本上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农民形象地说:“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农民热烈拥护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连年获得丰收。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教材》
农户
承包
上交公粮
集体
(公有土地)
生产自主权
自负盈亏
剩余归自己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前后,农村有哪些改变?
改革内容 改革前 改革后
经营方式 集体生产 统一经营
分配方式 平均分配
管理方式 人民公社
家庭承包
自主经营
按劳分配
乡、镇政府
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城市里的国有企业存在的问题?
材料一:北京天桥商场是当时著名的国营企业。总经理只有10元钱的审批权,连修厕所都要向上级政府申请拨款。
材料二:描述青岛电冰箱厂“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厂区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
材料三:国营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不论盈利亏损,工资照发;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无论干多干少,工资平均分配。
职权划分:政企不分,企业无自主权;
分配方式:平均分配。
所有制:单一的公有制经济;
企业缺少活力
怎么办?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984年10月21日刊登在《人民日报》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国有企业怎样改革?
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单一公有制经济
国有企业政企不分
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
职工积极性提高
企业活力增强
扩大企业自主权
政企分开,实行经营责任制
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改革前
改革后
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国家
企业
工人
管得太多,太死
没有生产自主权缺乏活力
吃大锅饭,没有劳动积极性
给企业松绑
扩大自主权经营责任制
按劳分配
国有企业
大大调动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活力,出现城乡经济大发展的崭新局面。
2020年中国共有133家企业进入世界500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计划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经济的手段,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
解放思想
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材料1: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不能简单地否定计划经济在建国初期的成就和作用。在经济底子极端薄弱的情况下,只有集中经济力量才能发展急需的工业项目,当时是适合中国国情的。
——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主任陈锦华
材料2: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排斥市场机制作用,不能灵敏反映市场需求,压抑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抑制了经济活力。结果导致供应短缺,生产力不能得到充分发展。
——陈锦华
材料3:多年的经验表明,要发展生产力靠过去的经济体制不能解决问题。所以,我们搞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相结合,进行一系列的体制改革。
——邓小平谈话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两种经济体制有何不同?
目的: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一只看得见的手——国家宏观调控
一只看不见的手——市场调节机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实行给中国经济带来了哪些变化?
1993年,国内生产总值为3.4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3.5%,1994年,国内生产总值为4.67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2.6%,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经济发展开始进入良性循环。
——何沁《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经济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经济体制改革的特点是?有哪些启示?
经济体制改革
特
点
1.从农村(旧制度最薄弱环节)开始到城市深化
2.从群众自发到中央推动
3.从局部试点到全国推广
启
示
1.改革要勇于创新
2.改革要关注民生
3.改革要根据国情
4.改革要持续深入
改革的实质是什么?
改革的实质是体制创新,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改革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
点拨:
农村改革没有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
城市改革中生产资料所有制有所变动
课堂小结
经济体制改革
农村
城市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发展乡镇企业
所有制形式改革
管理体制改革
分配制度改革
增强
企业
活力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当堂测评
下图是1949—1984年我国粮食产量统计图,其中1956年和1978年粮食产量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地改革运动和农业合作化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农业合作化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024·内蒙古·中考真题)
D
(2024·山东日照·中考真题)
当堂测评
1987年同1978年相比,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全民所有制企业比重由77.6%降至59.7%,集体经济比重由22.4%升到34.6%,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三资”企业等非公有制由几乎为零升到5.7%。80%国有企业实行各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这说明中国( )
A.经济体制改革拉开序幕 B.对外开放成就斐然
C.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D.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C
(2024·江苏宿迁·中考真题)
当堂测评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其中,第二个创业高潮点出现的原因是( )
A.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 B.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D.兴办4个经济特区
A
(2024·江西·中考真题)
当堂测评
下图是1978年和1987年的国有企业留利(政府留给国有企业的利润)占比变化示意图。这一变化有利于( )
A.增强国有企业的活力 B.完善平均分配方式
C.确立社会主义公有制 D.建立计划经济体制
A
感 谢 聆 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