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 浮力 分层练习(学生版+答案版) 2024-2025学年物理沪粤版八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9.1 浮力 分层练习(学生版+答案版) 2024-2025学年物理沪粤版八年级下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6.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粤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3-05 13:00:37

文档简介

第九章 浮力
9.1 浮力
考点一 浮力
1.如图所示是一位先生巧用物理知识用气球将帽子送给楼上女士的情景。此过程应用的关键知识是 ( )
A.质量     B.重力
C.压强 D.浮力
2. (2024·天津期末)弹簧测力计下悬挂一重为5 N的物体,把物体浸没在水中时测力计的示数如图所示,则物体在水中所受的浮力是( )
A.0 N  B.5 N  C.2.6 N  D.2.4 N
3.(2024·南宁期末)如图,福建舰航母在海上进行航行试验,请画出其所受的重力和浮力的示意图。
 
考点二 浮力产生的原因
4. (2023·南宁期中)如图所示,将重为20 N的物体浸没在水中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减小了5 N,则物体受到的浮力为 N;若此时物体上表面受到水的压力为2 N,则其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力为 N。
考点三 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
5.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1)对比b、c两图,b图中,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为 N,c图中,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为 N,由此可得出结论:物体浸在同一液体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 。
(2)分析c、d两次实验可知: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与浸没深度 。
(3)分析 两次实验可知: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4)实验过程中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
(5)若先完成实验c,再完成实验a,则测得的浮力将 (选填“偏大”或“偏小”)。
(6)能否通过对比b、d两次实验探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与深度的关系 ,理由是 。
易错点:不能正确地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6.如图所示,A、B是能自由移动的物体,C、D是容器自身凸起的部分,现往容器里注入一些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只有物体A受浮力作用
B.只有物体A、B受浮力作用
C.只有物体A、B和C部分受浮力作用
D.物体A、B和C、D部分均受浮力作用
纠错:根据浮力产生的原因,应了解两种特殊情况:①当物体浮在液体表面上时,液体对物体上表面向下的压力为零,则F浮=F向上;
②当物体下表面不在液体中或与容器底部紧密结合时,液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为零,此时物体不受浮力作用,如插入河床中的桥墩、木桩等。
7.(2024·钦州期末)如图所示,取一个瓶口内径略小于乒乓球直径的饮料瓶,去掉其底部,把一只乒乓球放到瓶口处再向瓶内注水,会发现水从瓶口流出,乒乓球不上浮。当用手指堵住瓶口,可观察到乒乓球上浮。此实验说明了 ( )
A.大气存在着压强
B.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C.浮力产生的原因
D.液体的压强与液体深度有关
8.将小石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如图甲,再没入水中(石块没有碰到烧杯底部)如图乙,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示数分别是4 N和3 N,关于图乙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水对石块的浮力是3 N
B.石块对水有1 N的压力
C.石块受的力有重力、拉力、浮力和水对它的压力
D.图乙中人的手受的拉力是3 N
9.如图所示,将两端蒙上绷紧程度相同的橡皮膜的玻璃圆筒浸没在水中,当玻璃圆筒沿水平方向放置时,水对玻璃圆筒左、右两端的橡皮膜的压力分别为F左和F右,则它们的大小关系是F左 F右(选填“>”“<”或“=”);当玻璃圆筒沿竖直方向放置时,水对玻璃圆筒上、下两端的橡皮膜的压力分别为F向下和F向上,则它们的大小关系是F向上 F向下(选填“>”“<”或“=”)。通过以上探究可知浮力产生的原因是 。
10.如图1所示为一个水平平衡的轻质杠杆,其左端挂有充足气的篮球和套扎在气针尾端的气球,右端挂钩码。现将气针头插入篮球中,气球膨胀,此时杠杆如图2所示。则左端所挂物体的重力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此实验能说明: 。
11.如图所示,棱长为0.1 m的正方体木块漂浮在水面上,木块的下表面距离水面0.08 m。则水对木块下表面的压强为 Pa;木块受到的浮力为 N。(g取10 N/kg)
(冲A+)
12.(实践拓展)我国空间站在开展太空授课时,演示了乒乓球在微重力环境下浮力“消失”的实验,并与地面上学生的实验进行了对比,如图所示。
(1)其中,符合浮力“消失”现象的是图 (选填“a”或“b”)。
(2)由于空间站绕地球飞行,空间站内部的环境可以近似看作“不受重力”,请你用所学的相关物理知识对太空中浮力“消失”的原因作出解释: 。 第九章 浮力
9.1 浮力
考点一 浮力
1.如图所示是一位先生巧用物理知识用气球将帽子送给楼上女士的情景。此过程应用的关键知识是 (D)
A.质量     B.重力
C.压强 D.浮力
2. (2024·天津期末)弹簧测力计下悬挂一重为5 N的物体,把物体浸没在水中时测力计的示数如图所示,则物体在水中所受的浮力是(C)
A.0 N  B.5 N  C.2.6 N  D.2.4 N
3.(2024·南宁期末)如图,福建舰航母在海上进行航行试验,请画出其所受的重力和浮力的示意图。
 
答:
考点二 浮力产生的原因
4. (2023·南宁期中)如图所示,将重为20 N的物体浸没在水中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减小了5 N,则物体受到的浮力为 5 N;若此时物体上表面受到水的压力为2 N,则其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力为 7 N。
考点三 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
5.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1)对比b、c两图,b图中,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为 0.3 N,c图中,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为 0.5 N,由此可得出结论:物体浸在同一液体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 越大 。
(2)分析c、d两次实验可知: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与浸没深度 无关 。
(3)分析 d、e 两次实验可知: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4)实验过程中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控制变量法 。
(5)若先完成实验c,再完成实验a,则测得的浮力将 偏大 (选填“偏大”或“偏小”)。
(6)能否通过对比b、d两次实验探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与深度的关系  不能 ,理由是 没有控制物体排开水的体积相同 。
易错点:不能正确地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6.如图所示,A、B是能自由移动的物体,C、D是容器自身凸起的部分,现往容器里注入一些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A.只有物体A受浮力作用
B.只有物体A、B受浮力作用
C.只有物体A、B和C部分受浮力作用
D.物体A、B和C、D部分均受浮力作用
纠错:根据浮力产生的原因,应了解两种特殊情况:①当物体浮在液体表面上时,液体对物体上表面向下的压力为零,则F浮=F向上;
②当物体下表面不在液体中或与容器底部紧密结合时,液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为零,此时物体不受浮力作用,如插入河床中的桥墩、木桩等。
7.(2024·钦州期末)如图所示,取一个瓶口内径略小于乒乓球直径的饮料瓶,去掉其底部,把一只乒乓球放到瓶口处再向瓶内注水,会发现水从瓶口流出,乒乓球不上浮。当用手指堵住瓶口,可观察到乒乓球上浮。此实验说明了 (C)
A.大气存在着压强
B.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C.浮力产生的原因
D.液体的压强与液体深度有关
8.将小石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如图甲,再没入水中(石块没有碰到烧杯底部)如图乙,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示数分别是4 N和3 N,关于图乙的说法正确的是 (B)
A.水对石块的浮力是3 N
B.石块对水有1 N的压力
C.石块受的力有重力、拉力、浮力和水对它的压力
D.图乙中人的手受的拉力是3 N
9.如图所示,将两端蒙上绷紧程度相同的橡皮膜的玻璃圆筒浸没在水中,当玻璃圆筒沿水平方向放置时,水对玻璃圆筒左、右两端的橡皮膜的压力分别为F左和F右,则它们的大小关系是F左 = F右(选填“>”“<”或“=”);当玻璃圆筒沿竖直方向放置时,水对玻璃圆筒上、下两端的橡皮膜的压力分别为F向下和F向上,则它们的大小关系是F向上 > F向下(选填“>”“<”或“=”)。通过以上探究可知浮力产生的原因是 液体对物体上下表面存在压力差 。
10.如图1所示为一个水平平衡的轻质杠杆,其左端挂有充足气的篮球和套扎在气针尾端的气球,右端挂钩码。现将气针头插入篮球中,气球膨胀,此时杠杆如图2所示。则左端所挂物体的重力 不变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此实验能说明: 空气也能产生浮力 。
11.如图所示,棱长为0.1 m的正方体木块漂浮在水面上,木块的下表面距离水面0.08 m。则水对木块下表面的压强为 800 Pa;木块受到的浮力为 8 N。(g取10 N/kg)
(冲A+)
12.(实践拓展)我国空间站在开展太空授课时,演示了乒乓球在微重力环境下浮力“消失”的实验,并与地面上学生的实验进行了对比,如图所示。
(1)其中,符合浮力“消失”现象的是图 a (选填“a”或“b”)。
(2)由于空间站绕地球飞行,空间站内部的环境可以近似看作“不受重力”,请你用所学的相关物理知识对太空中浮力“消失”的原因作出解释: 浮力是由液体对物体上、下表面的压力差产生的,太空中处于失重状态的液体不受重力,从而不会产生液体对物体上、下表面的压力差,因此浮力“消失” 。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