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信息时代的语文生活 课件(共4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单元 信息时代的语文生活 课件(共4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0.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3-06 10:04: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3张PPT)
信息时代的
语文生活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四单元
理性面对全媒体时代,善于运用各种媒介与人交流沟通,获取信息;能够以正确的价值观审视信息,辨别真实与虚假,培养求真求实的态度。
媒介素养
了解不同媒介的传播特点,利用多种媒介沟通交流。
探讨不同媒介的语言特征,掌握表达交流的不同方式。
语言建构与运用
善用多媒介,利用先进传播技术手段,参与信息传播。
加强多媒介使用的自律性,不危害个人、国家的利益。
思维能力与提升
辨识媒介信息,并善于筛选海量信息,提高媒介素养。
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辨识媒介信息的能力。
文化传承与理解
单元人文主题
单元学习目标
认识多媒介
01
善用多媒介
02
辨识媒介信息
03
单元任务
导入
在信息时代,我们的生活与过往截然不同。昔日,书信传递缓慢,路途遥远;那时,若在旅途中相遇,只能口头传话以报平安;那时,有人从云中寄来锦书,雁阵归来时,正是月圆西楼之时。而如今,我们生活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媒介并存,信息资源丰富,传播速度极快,只需鼠标轻轻一点,信息便瞬间传遍全球。
今天,让我们一同踏入第四单元《信息时代的语文生活》,共同探索如何运用多种媒介,善于利用多种媒介,以及如何辨别和分析这些媒介中的信息。
学习活动一:了解不同媒介的传播特点
开展一次有关“获取科技信息的习惯”的调查,根据调查表得出结论。
与人交谈
科学期刊
电视
图书
一般杂志
广播
因特网
报纸
我国公民获取科技信息的渠道
10.48%
11.88%
12.20%
24.58%
26.61%
42.98%
59.12%
87.5%
结论:我国民众获取科技资讯的途径逐渐多样化。在众多途径中,通过电视、报纸、交流等途径获取科技资讯的比重较高,而通过普通杂志、书籍、科学期刊等途径获取的比重相对较低。
请根据上表展开调查分析,查找相关资料,归纳不同媒介的传播特点。
媒介
特点
报刊
电视
广播
网络
归纳四大媒介特点:
缺点:在内容上众口难调;周期较长,灵活性较差;在发行上寿命短暂,利用率较低。受众主要是习惯阅读报纸的一批有一定文化的老年群体。
优点:新闻性强,可信度较高;权威性较高;具有保存价值。
缺点:信息稍纵即逝,不易存查。受众面广,老少皆宜,基本不受文化水平限制。
优点:集字、声、像、色于一体,富有极强的感染力;信息带有较强的娱乐性,易于为受众所接受。
报刊
电视
归纳四大媒介特点:
缺点:对于需要表现外在形象的产品,广播媒介难以适应;信息转瞬即逝,不易存查。受众多为有收听广播习惯的老年群体或部分如出租车司机等特殊人群。
优点:信息传播迅速,时效性强;信息受众广泛,覆盖面大;信息传播方便灵活,声情并茂。
优点:传播信息具有时效性、交互性、持久性、多元性、密集性等几大特点,其时效性和信息的可查存性是其它媒介不具备的。
缺点:信息芜杂,需甄别真假。阅读方式便捷,受众面广。
广播
网络
归纳四大媒介特点:
学习活动二:探讨不同媒介的语言特征
下面是一则校报的招聘启事,需要通过不同的传播媒介发布出去,以得到更多同学的关注和响应。选择几种你熟悉的传播媒介,根据其传播特点对招聘启事进行改写,如调整内容、语言、呈现形式等,并说说这样改写的理由。
活动方式
招聘启事
校报拟招聘两名编辑,具体信息如下。
岗位职责:负责来稿筛选、文字编辑和部分校内新闻采写工作。
招聘对象:高一、高二年级学有余力的同学。
应聘条件:1.热爱文学、热爱写作,有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较高的文字水平;
2.能够细致认真地做好文字工作,有较强的责任心;
3.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
应聘方式:发送个人简历至邮箱××××。
截止日期:3月25日。
校报编辑部
3月1日
改写理由
修改为
(1)根据网络论坛或班级微信群传播特点,对下面一则招聘启事进行改写,并说明改写理由。
高一、高二年级学有余力的同学,如果你热爱文学、热爱写作,有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较高的文字水平,能够认真细致地做好文字工作,有较强的责任心,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请你于3月25日前发送个人简历至邮箱××@××。
网络传播信息丰富,故应将语言改得鲜明、简洁,且具有个性,以此吸引人的眼球。
(2)根据广播稿传播特点,对招聘启事进行改写,并说明改写理由。
修改为
改写理由
同学们请注意,现在播放一则“招聘启事”。
校报编辑部计划在高一、高二年级的同学中招聘两名编辑,受聘的两位同学将负责以下工作:稿件筛选、文字编辑和部分校内新闻的采写。
如果你热爱文学、热爱写作,有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较高的文字水平,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能够认真细致地做好文字工作,有较强的责任心,欢迎你前来应聘。应聘截止日期是3月25号。你只需要在3月25号之前把个人简历发送至邮箱××@××即可。
广播传播方式灵活,声情并茂。故应将语言修改得口语化、形象化、大众化,做到通俗易懂,易于理解。
归纳不同媒介的语言特征:
报刊
语言特征
①真实准确(语法规范、数字准确、用词客观恰当)
②简明精练(较多简称、缩略语、习语)
③生动形象(有画面感,选取典型细节,善用修辞)
④注重时效性、时代感(善用流行语、时代热词)
⑤亲民化(贴近日常用语、少用冷僻词、长句、书面语)
广播
语言特征
①注重语速(播报领导人重要文章语速较慢,播报社论、公文语速适中,播报通讯、报道语速较快)
②注重时效性、时代感(新闻用词更迭快)
④真实准确
⑤生动形象
电视
③通俗易懂(口语化、多用双音节词、避免听觉歧义、多用发音响亮的词、句式简短、固定结构多)
归纳不同媒介的语言特征:
网络
语言特征
①简洁直观
②通俗易懂
③创新性。多用缩略语、谐音替代、表情符号、拆字,以及旧词新解、英汉混用、汉字拼音混用、模仿儿童语。
④鲜明性。为张扬个性,网民在网络用语上,会结合自己的个性特征及需求创造性使用网络用语。
归纳不同媒介的语言特征:
探讨不同媒介的语言特征
【情境演练】
文学社拟通过多种途径宣传,以邀请更多的同学参加此次研讨会,以下是文学社成员拟写的两则邀请函,请帮助他们选择适合的传播媒介。
邀请函(一)
亲爱的同学们:
欣赏悲剧作品能激发我们的同情心、摒弃恶劣,崇尚正义,并维护道德良知。在本学期的语文课程中,我们深入阅读并赏析了众多国内外著名的悲剧文学作品。为了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增进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和讨论,深化对悲剧内涵的认识,学校文学社将于6月10日下午四时在办公楼三楼会议室举办“悲剧的内涵与审美价值”研讨会。届时,语文学科教研组长张老师将莅临现场进行交流并发表主题演讲。我们诚挚邀请对文学有热情、有见解、乐于分享的同学们踊跃参加。有意向的同学请在6月9日下午四时前到办公楼201室文学社办公室进行报名。
特此函达,期待君至。
春晖中学文学社
2022年6月2日
邀请函(二)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在本学期的学习中,我们共同领略了众多中外悲剧经典,这些作品是否触动了你的心灵,是否让你对悲悯有了更深的体会?是否渴望与同学们分享你的感悟?学校文学社即将于6月10日下午四时在办公楼三楼会议室举行一场以“悲剧的精神与审美”为主题的研讨会。我们热切邀请那些热爱文学、有所感悟、乐于交流的你加入我们!届时,你将有机会聆听语文学科教研组长张老师的精彩分享。如果你有兴趣参加,请务必在6月9日下午四点前到办公楼201室文学社办公室进行报名。期待你的到来!
期待你的到来,期待你的精彩分享。
春晖中学文学社
2022年6月2日
探讨不同媒介的语言特征
上面两则邀请函,哪一则更适合在校报上发布?哪一则更合适在校文学社公众号上发布?请你做出判断并说明理由。
第一则邀请函更适合在校报上发布,第二则邀请函更适合在校文学社公众号上发布。第一封多用书面语表达,用词严谨正式,如“拟”“届时”等,符合报刊的语言风格。
第二则多用第二人称,更注重与同学们的交流,主观情感更强烈;语言相对活泼,更符合新媒体的语言风格,也容易获得同学们更多的关注。
学校近期拟举办一次戏剧节,你所在的班级准备参加这一活动。小组合作,为班级的节目写一个跨媒介宣传推广方案。
推广注意事项:
宣传主题
展现自己的阳光生活
目标受众
全体师生及家长
媒介种类
校报或宣传海报、校广播台、校电视台、学校公众号。
发布时间
根据受众的休息时间灵活发布
活动任务
1、讨论确定戏剧节宣传主题
活动参考示例
示例:戏剧筑梦,青春飞扬!
2、为了宣传校园戏剧节,请你设计选用媒介宣传种类。
②利用校报宣传。在校报上进行专栏报道,以新闻、历史、评论文章等形式,用多种宣传手段来反映中国戏剧的变化,宣传力求达到多角度、多层次、有深度。
①利用海报宣传。在学校宣传栏张贴海报,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向全校师生宣传戏剧节系列活动。
③利用校广播、电视台宣传。可以在校广播台上适当播放一些戏曲名段,在校电视台插播广告,播放戏曲视频,加大宣传力度。
④利用微信朋友圈宣传。利用App制作戏剧节的节目,在微信朋友圈发布,并介绍本次戏剧节的特点及与众不同之处。
3、在校园海报栏为戏剧节设计宣传语
活动参考示例
示例:校园大舞台,大家一起来;
师生共参与,展我新风采!
4、请根据学校特点,为戏剧节设计宣传方案。
宣传方案:为了准确把握戏剧节的宣传重点,我们将宣传分为以下四个阶段:(以9月29日~10月8日举办为标准,如更改时间,顺推)
第一阶段:前期启动期——8月1日至8月25日。介绍学校戏剧节的主题,前期筹备,制造热点,吸引眼球,全力为戏剧节造势。
第二阶段:前期深化期——8月26日至9月15日。通过介绍本次戏剧节的举办班级、档次、规模、系列活动、戏剧节亮点、戏剧节负责人访谈等内容,做深入报道。
第三阶段:全面宣传期——9月16日至10月8日。介绍戏剧节筹备情况,全面铺开对戏剧节各系列活动的报道,增加戏剧节见报频率,迅速掀起一股热潮。
第四阶段:收尾整合期——10月9日至10月15日。主要介绍戏剧节的现场盛况,进行资料的整合总结,报道热点回顾等内容。
5、为校电视台播放的宣传短片撰写文稿。
活动参考示例
我们来到台前,我们奔忙在幕后。或许声音并不嘹亮,可舞步坚定而铿锵;或许掌声未曾隆重,可聚光灯下并不孤独。可爱的戏剧人正在奋发。这是一群年轻人的梦想!不为捧红一个人,不为捧红一部剧,为的是捧红这座我们热爱的校园。
拓展演练
学校艺术节,我们班将表演话剧《雷雨》。请你在校报、校园广播台、校园电视台、学校公众号当中选定一种媒介为我们的班级话剧表演写一则宣传方案。
1、请从新闻的要素和特点的角度来看,下面这则新闻是否可靠?说出你的理由。
新闻报道指出,应巴基斯坦方面的请求,中国政府派遣的蝗虫防治团队已抵达该国。紧接着,一支由10万只“国绍1号”鸭苗构成的“鸭子部队”也将肩负国家使命,参与蝗虫的消灭工作。没错,这并非虚构,这支来自浙江绍兴的“鸭子军队”在灭蝗领域堪称“高手”。早在20年前,这些鸭子“部队”便曾远征新疆,成功扑灭了蝗灾,赢得了显著功勋。
这则新闻不可靠,理由如下:
时间不明确,没有写出10万“鸭子大军”出征的具体日期;
来源不可靠,没有指明哪家媒体;
原因写清楚了,但是10万鸭子派遣到巴基斯坦在操作上有很大难度;
新闻中特意提及到浙江绍兴“国绍1号”鸭苗,有植入广告的嫌疑;
“是的,你没有看错”,这种语言表述有太强的主观性,不符合新闻语言客观性要求。
参考
2、阅读下面信息失真的案例,发现失真信息的具体特点。
郭美美在网上公然炫富并声称自己是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而后微博名为“立二拆四”的大V(现已被判刑)利用该事件诋毁红十字会中饱私囊,并引发了攻击红十字会的骂战,导致红十字会社会形象严重受损,我国的慈善事业受到严重影响。后来证明,这件事纯属子虚乌有,是“立二拆四”等人的恶意造谣。
参考
捏造事实,无中生有。综观网上流传较广泛的谣言,与历史矛盾、民众怨恨相关的谣传很容易在网民间流传,由于传播过程中挟带了传播者的情绪、怨恨、希冀,最终可能导致群体性的行动。这类谣言具有很强的煽动性、蛊惑性。
3、阅读下面信息失真的案例,发现失真信息的具体特点。
2018年11月15日,一位网友在微博上分享了一段视频,内容显示在上海华师大三村小区,一名快递员在雨中送快递时,发现一车快递被偷,仅剩几件,他情绪失控,在雨中大声哭泣,不断呼喊“这叫我怎么办”。拍摄者还提到,有一位老人上前安慰了他,因为他声音很大,老人可能特意下来安慰几句后便离开了。
这段视频引发了网友的广泛关注和同情。然而,上海普陀公安分局在11月19日上午找到了这位快递员。快递员向警方解释称,他在雨中哭泣并非因为快递被盗,而是因为与女友发生了争吵。
参考
个别网民往往带有偏见地预先为涉事者塑造形象,网络舆论随之不断渲染受害者的悲惨形象,旨在加剧对加害者的敌意。一旦这种仇恨情绪过度放大,它便会扭曲人们的理性思考,导致人们与事实真相渐行渐远。
根据上述案例,概括出虚假信息的具体特点。
①信息来源不明确。虚假信息往往没有明确来源。常常脱离客观事实进行虚构,捏造事实、无中生有。信息发布者也不加核实转发、引用。
②信息内容扩大化。一些用户和网络媒体为了引起社会关注,或为了吸引更多的读者以提高点击率,在传播中,这类信息常常被人添油加醋、歪曲夸大,使信息内容失去了真实可靠的本质。
③信息语言主观化。多为标题党,文不对题;模糊化的语言替代精准的定义;感性的语言替代理性分析;断言式陈述、指令性的建议(命令、请求、呼吁、祈祷等)
总结辨识虚假信息的方法
活动方式
从信息获取渠道以及自身媒介素养培养方面探讨总结。
1、小组讨论,应该从哪些渠道获得可靠的信息,再列出一张真实信息源的表单。
电视
中央及各省卫视新闻频道(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北京卫视新闻频道等)
广播
中央及各省广播电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等)
报纸
党报党刊(《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工人日报》等)
网络
政府官网(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北京市政府门户网站等)
2、小组讨论,读者应该从哪些方面培养自身素养,辨识虚假信息。
读者如何辨识虚假信息。
第二
要形成信息查证意识。
第三
要学会信息比对。
第四
要熟悉虚假信息的语言特征。
第五
要具有独立、客观、理性思考问题的能力。
第一
丰富自己的常识,逐步形成对可疑信息的敏感。
【情景写作】
上海疫情,谣言四起,是非难明;俄乌战争,众说纷纭,真伪莫辨……各类信息充斥微信、微博、微视频、QQ等网络媒体。在这个“自媒体时代”,普罗大众都可以通过网络发布各种信息与评论,但这些信息与评论未必都可信,需要我们认真辨识。
新教材要求高中生必须提高媒介素养,语文课堂将开展以“辨识媒介信息”为主题的学习活动,请你结合自己的经验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提升媒介素养,畅享信息时代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提升媒介素养,畅享信息时代”。
曾有人用狄更斯的名言来形容当前这个信息时代,的确,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每天打开手机,方寸之间阅尽天下大事;这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鱼龙混杂的信息令人眼花缭乱,一不小心就会被谣言带偏。
作为网络世界的原住民,我们从小就在网络的陪伴下长大。但是要想成为一个合格的网民,我们还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
首先,我们的目标应是成为一位“不随波逐流”的个体。
随着网络媒体的兴起,信息的发布变得极为容易,传播速度也无比迅速。很多时候,情况还未明朗,谣言却已迅速传遍:“某日某时将有飞机在城市上空喷洒消毒剂”、“钟南山院士已被感染”等消息此起彼伏,引发了公众的连续恐慌。然而,事后证明这些全都是虚假信息。
在网络信息泛滥的时代,我们需保持高度的警觉。我们必须认识到,媒体报道的事件未必就是事实,大众普遍接受的观点也未必代表真理。在按下键盘表达个人情感之前,我们必须反复自问:这真的是事实吗?背后的原因是什么?胡适先生曾在北大学生演讲中引用佛教禅宗的名言——“达摩东来,只为寻找一位不受他人迷惑的人。”愿我们都能成为那样一位“不随波逐流”的人。
其次,要学会文明“冲浪”,温和发声。
大家是否还记得,2020年底成都有一名女孩被确诊为新冠肺炎患者,她的行程轨迹在网上公布后引发热议。因为她短时间内去过多个酒吧,有人对她的职业进行恶意猜测,甚至进行攻击谩骂。更为恶劣的是,女孩的个人信息也被曝光,她和家人的生活一度受到严重干扰。当今社会,社交媒体赋予了每个人表达的权利,但很多人没有承担好表达的责任。有时候,公众情绪会被无良媒体煽动和引导,人们在群情激愤中陷入集体无意识,言语间丧失了理性的思考和判断,只剩下盲目的情绪宣泄。此时的网络舆论就成为了“网络暴力”。
事实上,“网络暴力”不仅与善良和文明相背离,而且有可能触及到法律的边界,后果可能很严重。在一次次的网络“围观”中,我们要做到不跟风起哄,不造谣传谣,更不恶意攻击。要学会文明“冲浪”、温和发声。
最终,我们必须学会打破“信息茧房”的束缚。
在当今网络媒体时代,通过大数据分析,平台能够精准捕捉用户的兴趣,进而有选择性地推送信息,导致我们逐渐被量身定制的“信息食粮”所包围。有人将这种现象比喻为“信息茧房”——人们依据自己的兴趣筛选信息,最终将自己封闭在一个“茧”中。在这样的“茧房”里,受限的思维方式又怎能做出公正的判断和明智的决策呢?
要摆脱这种束缚,我们必须超越个人偏见,拓宽视野,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去探索世界和获取信息。我们要耐心聆听不同的声音和意见,努力接触并了解那些陌生的知识领域。生活并非只有一种选择,我们不能将自己局限于狭小的空间。只有跳出“信息茧房”,我们的道路才会更加宽广,世界才会更加多彩和美丽。
总结来说,提高信息时代的媒介素养需要我们从多个层面努力。我提炼了十六字箴言与大家共勉:摒弃偏见,控制情绪,理性思维,文明表达。
未来已至,机遇与挑战并存。面对数字化浪潮的席卷,让我们努力提升媒介素养,成为信息时代的真正掌控者!我的发言结束,感谢大家的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