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装在套子里的人》群文阅读 课件(共3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3《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装在套子里的人》群文阅读 课件(共3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8.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3-06 10:07: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6张PPT)
冲破看不见的“枷锁”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装在套子里的人》群文阅读
冲破看不见的“枷锁”
学习目标
理清情节,把握小说内容。
1
通过比较,分析林冲、别里科夫形象的异同。
2
结合社会背景,理解小说中“套子”的内涵。
3
探究小说主题,正确认识社会中的“套子”。
4
情境任务
我校决定承办“品读经典,省察人生”中外经典小说系列活动。
小说人物分为“多余人”、“异形人”、“套中人”等内容。
我们班夺得了“套中人”承办权,我班决定推选林冲、别里科夫作为典型代表。
别里科夫命运曲线图及关键节点
“辖制”全城
决定结婚
漫画事件
自行车风波
拜访柯瓦连科
滚下楼梯
巧遇华连卡
死去
林冲命运曲线图及关键节点
禁军教头
刺配沧州
沧州遇旧
仇敌来害
接管草料场
草料场压塌
投宿山神庙
草料场被烧
怒杀仇人
出门投东(上梁山)
比较林冲、别里科夫在“套”中、出“套”的表现,分析人物形象的异同,填写下面表格。
林冲
别里科夫
“套”中
出“套”
形象
小组讨论
请分别用一个字概括林冲和别里科夫“套中人”的表现。
林冲
别里科夫


林冲的“忍”体现在哪些地方?请结合课文语句,进行分析。
林冲的“忍”:
林冲指着脸上道:“我因恶了高太尉,生事陷害,受了一场官司,刺配到这里。如今叫我管天王堂,未知久后如何。不想今日到此见你。”
明知是被构陷,还大方承认自己之过;对回归朝廷抱有期待
林冲大怒,离了李小二家,先去街上买把解腕尖刀,带在身上。前街后巷一地里去寻。李小二夫妻两个捏着两把汗。当晚无事。……林冲又来对李小二道:“今日又无事。”小二道:“恩人,只愿如此。只是自放仔细便了。”林冲自回天王堂,过了一夜。街上寻了三五日,不见消耗,林冲也自心下慢了。
复仇意识不强烈:被动与短暂的反抗
林冲的“忍”:
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林冲道:“这屋如何过得一冬 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寻思:“却才老军所说二里路外有那市井,何不去沽些酒来吃?”便去包裹里取些碎银子,把花枪挑了酒葫芦,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拽上。
那雪正下得紧,行不上半里多路,看见一所古庙,林冲顶礼道:“神明庇佑,改日来烧纸钱。”
打算久住,安于所处环境,顺从安排,随遇而安
别里科夫的“怕”体现在哪些地方?请结合课文语句,进行分析。
他真是古怪,即便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他也习惯穿着雨靴,手持雨伞,并且总是一身厚实的棉袄。他习惯将雨伞妥善地收在套中,手表则被安置在一只灰色的鹿皮套内;就连用来削铅笔的小刀,也放在一个小巧的套子里。他的面部似乎也被某种“套子”所覆盖,因为他总是将脸隐藏在竖起的衣领之下。他佩戴着墨镜,身穿羊毛衫,并用棉花塞住耳朵。一旦他坐上马车,就会要求车夫升起车篷。
穿着上
他把随身带的东西放在一个又一个“套子”里。
别里科夫的“怕”:
坐马车“总要叫马车夫支起车篷”。
卧室像个箱子,床上挂了帐子;
“他一上床,就拉过被子来蒙上脑袋”
“他躺在被子底下,战战兢兢”
“深怕会出什么事”
“深怕小贼溜进来”
用具上
出行上
住处上
现实生活刺激他,惊吓他,老是闹得他六神不安。也许为了替自己的胆怯、自己对现实的憎恶辩护吧,他老是歌颂过去,歌颂那些从没存在的东西;事实上他所教的古代语言对他来说,也就是雨鞋和雨伞,使他借此躲避现实生活。
别里科夫的“怕”:
行为怪异,隔绝人世,胆怯,逃避现实
语言上
只有政府的告示和报纸上的文章,其中规定着禁止什么,他才觉得一清二楚。
别里科夫的“怕”:
顽固保守,维护旧制度,害怕变革
每逢经过当局批准,城里开了一个戏剧俱乐部,或者阅览室,或者茶馆,他总要摇摇头,低声说:“当然,行是行的,这固然很好,可是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
凡是违背法令、脱离常规、不合规矩的事,虽然看来跟他毫不相干,却惹得他闷闷不乐。
他蜷缩在被窝中,心有余悸,唯恐发生意外,生怕窃贼潜入。整夜噩梦连连,直至清晨与我们一起前往学校,他显得无精打采,面容憔悴。那所学校人潮涌动,让他心生恐惧与厌恶;对于这样一个性格内向的人来说,与我并肩行走显然是一种折磨。
别里科夫的“怕”:
战战兢兢,惶恐不安,害怕与人相处
林冲
别里科夫
“套”中
出“套”
形象
“我因恶了高太尉……”
“我是罪囚……”
“这屋如何过得一冬”
“将火炭盖了,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
复仇山神庙
决定结婚
忍辱求安
委曲求全
仔细谨慎
英勇果敢
……
因循守旧
顽固保守
胆小多疑
盲从规则
……
衣着上……
用具上……
职业上……
语言上……
思想上……
林冲走上梁山最后有打开“枷锁”,冲破套子吗?
没有。他接受了朝廷招安,奉徽宗御旨讨伐四寇,率建功勋,最后因病去世。他是从一个“套子”中出来又跳进了“另一个套子”里。从朝廷到上梁山,到回归朝廷,林冲一直都在“套子”中。
别里科夫中途是否有过打开“套子”的机会?
有的。别里科夫与热情开放的华连卡的恋爱与婚姻是别里科夫打开“套子”的唯一机会。但别里科夫最终是不可能打开“套子”的,因为“套子”已经长到其骨髓之中,是剥离不掉的。
鲁迅在《灯下漫谈》中提到:
“中国只有两个时代——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和暂时将奴隶坐稳了的时代。”
你认为林冲和别里科夫分别属于鲁迅所说的哪种人?
你认为林冲和别里科夫分别属于鲁迅所说的哪种人?
林冲与别里科夫尽管时代不同,身份不同,但他们都是
“戴着镣铐行走的奴隶”。
想做奴隶而不得
努力坐稳奴隶
“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
——马克思、恩格斯
《德意志意识形态》
为什么两个时代不同、性格迥异的人会同样戴上“枷锁”,成为“套中人”呢?
请比较林冲和别里科夫所处的社会环境的异同点。
林冲生活在什么样的社会?
高俅被贵人推荐,从无赖辗转升为太尉
李小二偷了店主人家钱财被捉,要送官司问罪,林冲救他免送官司
高太尉谋害八十万禁军教头王进背井离乡
陆谦和林冲自幼相交,却帮助高太尉陷害林冲
高太尉陷害林冲:
相国寺里辱娇妻
白虎堂上设奸计
野猪林中谋性命
火烧草场断后路
人才制度
皇帝享乐
流氓恣肆
司法不公
官僚腐败
仗势欺人
人情淡薄
别里科夫生活在什么样的社会?
禁止中学学生在晚上九点钟以后到街上去。
“我们”只好让步,减低彼得洛夫和叶果洛夫的品行分数,关禁闭,开除。
全城受别里科夫辖制,太太们礼拜六不办家庭戏剧晚会,教士们当着别里科夫的面不敢吃荤,也不敢打牌。……不敢写信,不敢写信,不敢交朋友,不敢看书,不敢周济穷人,不敢教人念书写字……
可是一个礼拜还没有过完,生活又恢复旧样子,跟先前一样郁闷、无聊、乱糟糟了。局面并没有好一点。
政府管制严厉
知识分子苟且求安
百姓循规蹈矩
政府管制严厉
林冲与别里科夫身上的“枷锁”都是时代所赋予的。
林冲所处时代,统治者腐败无能、国家积贫积弱,林冲虽有反抗,但其反抗也是因其外在环境所致,不是自觉的。林冲至始至终都没有认清统治者压迫的本质,突破不了时代局限,因此林冲与其同时代的人们一样,在不知不觉中戴上了“枷锁”。
别里科夫所处的时代,统治者专制残暴,人民处于一种巨大的白色恐怖之中。人民都战战兢兢,小心翼翼的活着。别里科夫,思想封闭,保守落后,自愿成为旧制度的坚定维护者。对他而言,“枷锁”或“套子”是其安身立命之本。
探究主题
思考林冲走向爆发与别里科夫走向灭亡的不同原因。
官逼民反的反抗精神
对人民奴性麻木、
逆来顺受的痛心
林冲与别里科夫实质上都是官僚主义体系下的“套中人”。他们在外在环境的压迫与内在的自我束缚的双重压力下,丧失了自我的主体自觉意识。根深蒂固的“奴化思想”使他们一个是“想做奴隶而不得”,一个是“努力坐稳奴隶的”但最终都走向悲剧。
小结
我校准备在校刊《语文学习》“品读经典”栏目刊登同学们阅读的心得体会和感受,希望同学们踊跃投稿,字数不限。
在你周围,是否也有这样那样的“套子”?如果有,你是怎样看待这些“套子”的?请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心得体会。
示例一
“套子”并非仅属于契诃夫的时代特产。本质上,“套子”是对人类自由天性的压制,是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精神上的相互羁绊,反映了人类的生存状况。在现实世界中,重男轻女的观念成为某些家庭的束缚;金钱,则是最深层次毒害人心的“套子”。尽管金钱在商品交换中仅是普遍等价物,本身并无价值,但其强大的影响力却让人难以抗拒。政府中的贪污腐败现象,正是部分公职人员被金钱的“套子”所困,陷入泥潭。无止境的欲望和虚荣心也是生活中常见的“套子”,它们以各种形态束缚着人们,对人性造成伤害。例如,网络游戏成瘾会束缚那些缺乏自控力的年轻人,使他们沦为游戏的奴隶,荒废学业。
示例二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存在类似“套子”的现象,我认为我们应当对思想上的“套子”保持警觉。林冲就像一只被束缚的老虎,束缚他的无形绳索是那种委曲求全、安于现状、逆来顺受的心态,使得他的拳头常常只是悬在空中,未能真正挥出。别里科夫为自己套上了众多束缚,其中最可怕的是思想的枷锁。思想的束缚多种多样,如教条主义、墨守成规、固步自封、拘泥于古、思维定势等,这些都可能让思想变得僵化,失去活力和创新。
只有当思想达到绝对的自由状态,我们才能摆脱这些束缚。霍金虽然身体受限,但思想却能自由翱翔于广阔的时空,创作出常人难以企及的《时间简史》。我们要打破这些束缚,解放思想,让精神得到解放,超越传统的桎梏,摆脱教条的束缚,这样才能展现个性,进入自由创造的领域,进而挖掘思想的无限潜能。
板书设计
时代的悲剧


林冲
逃脱不掉
别里科夫
挣脱不开
林冲与别里科夫是性格突出且内涵丰富的角色,他们生动而精确地描绘了现实生活,成为了经久不衰的文学佳作。要深入理解这些作品,我们必须秉持正确的观点、运用智慧的思维和锐利的洞察力去审视和思考,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辨识。尽管这两篇小说的学习阶段已经落幕,我们对人生的探索和思考却并未停止……
课堂总结
作业设计
林冲和别里科夫最后各自走上了怎样的道路?你认为是性格决定命运?还是社会环境决定命运呢?假如你所在班级举行辩题为“决定人生命运的是性格还是社会环境”的辩论会,请你选择其中一方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辩论发言稿。
社会环境决定个人命运
——反方一辩陈词
各位同学:
大家好!我方的辩题是“个人命运由社会环境决定”。何为命运?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权威解释,命运通常是指人生遭遇的总体状况,它是生命活动“过程”的总和。社会环境是围绕着人们的一切生活条件的总和。“决定”则是指对事物的发展起主导的作用。因此,我方认为:命运是由社会环境决定的。
从出生那一刻起,每个人便置身于特定的社会背景中,无论是宏观的时代背景还是微观的家庭环境,都为个人的命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和预示了走向。设想南京大屠杀中的三十万遇难者若生活在现代,他们是否还会遭受亡国奴的厄运?封建时代祝英台为追求婚姻自由而牺牲,如今这样的家庭干涉恐怕已不复存在。作为社会性高级动物,个人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时代、周围的人与事紧密相连。个人的社会环境对其命运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其次,在人的成长过程中,需要不断地接触和了解外在环境,在这个过程中,环境起了主导性的作用:遇到良师益友,则可以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结交狐朋狗友则很有可能从此放弃高尚的追求。大家都知道孟母三迁就是为了给孟子创造一个好的社会环境,才使他有了后来的成就。所以说个人命运由社会环境所决定。
此外,社会环境塑造的拥有理想和抱负的青年,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所遭遇的成功与挫折,同样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成功意味着他们能够适应环境,抓住有利时机;而失败则表明,不顺应时代潮流、不符合客观条件的个人努力往往是徒劳的。毛泽东怀抱远大理想,在动荡的年代提出了“小米加步枪”、“农村包围城市”等策略,并成功实施,这些无不根植于当时的社会现实;蒋介石的失败则源于未能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社会环境和民众的支持与否,决定了毛泽东和蒋介石的不同命运。这正是所谓“时势造英雄”。
俗话说得好,“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在每一个社会大背景中,个人的奋斗——“谋事”都只能是命运道路上一小步,最终的命运——“成事”还得由“天”这个社会环境来决定。“天时地利人和”方可成就英雄。
综上所述,我方再次强调:个人命运是由社会环境决定的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