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小虾》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5《小虾》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3-05 17:05: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三年级下册15《小虾》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教材解析
《小虾》是一篇充满生活趣味的略读课文。文章以细腻笔触描绘小虾的外形、生活习性及作者养虾经历,语言生动活泼,贴近儿童视角,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小虾的喜爱。在语文要素方面,引导学生借助阅读提示提取关键信息,借助关键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了解小虾特点,体会作者如何将小虾写具体、生动,提升阅读理解与信息提取能力,学习围绕事物特点描写的方法。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对小动物兴趣浓厚,有一定阅读基础,但在提取关键信息、把握文章重点和体会表达方法上有待加强。他们能初步理解文本内容,却在通过文字展现事物特点上需要更多学习与指导。
核心素养目标
1. 文化自信:感受作者笔下养虾场景的生活气息,体会平凡生活趣味,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的热爱,坚定文化自信。
2. 语言运用:会认“隙、掀”等7个生字,掌握多音字“稍”,理解“空隙、掀开”等词语。学习用准确生动语言描述小虾特点,提升语言表达能力,能提取关键信息概括小虾特点。
3. 思维能力:通过分析文章结构、理解小虾生活习性培养逻辑思维;在探究小虾有趣行为中激发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4. 审美创造:欣赏描写小虾的生动语句,感受其可爱灵动,培养审美情趣,能用文字或绘画表达对小虾的喜爱与观察发现。
5. 思政元素:体会作者对小虾的关爱,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热爱生活、善于观察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借助阅读提示,了解小虾外形、生活习性等特点,体会作者对小虾的喜爱;学会提取关键信息概括段落内容;理解并积累描写小虾的生动词语和句子。
2.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围绕特点把小虾写具体的方法。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AI辅助教学工具、记录小虾特点的表格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播放池塘、小溪等自然水域的视频,提问:“同学们,在这些地方,常常能看到一些有趣的小动物。瞧,这是谁?”展示小虾的图片,引导学生自由说一说对小虾的初步印象,分享自己见过小虾的场景。
2. 引出课题《小虾》,提问:“看到这些活泼的小虾,你们想不想知道作者笔下的小虾有哪些有趣的故事呢?”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词多读几遍,圈出生字词,尝试自主认读。
2. 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学生认读,正音后,开展“开火车”游戏巩固生字词读音,重点指导“隙”“掀”等字的读音。
3.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前的阅读提示,明确阅读任务:“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细致的观察和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小虾的喜爱之情。再读课文,借助关键句概括第三自然段的大意。最后抄写课文中写得细致生动的语句交流感受与体会。”
(三)精读课文,提取关键信息
1. 学习小虾的外形特点
(1)学生默读描写小虾外形的段落,找出关键句:“这些小虾,有的通体透明,像玻璃似的,这是才长大的;有的稍带灰黑色,甚至背上、尾巴上还积着泥,长着青苔,这是老的,大家叫它千年虾。”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中的关键词,如“通体透明”“稍带灰黑色”等,概括小虾的外形特点。
(2)提问:“作者通过哪些描写让小虾的外形跃然纸上?”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细致的观察和准确的表达。
2. 学习小虾的生活习性
(1)引导学生朗读描写小虾生活习性的第三自然段,思考:“这一段的关键句是哪一句?”引导学生找出“小虾缸里的小虾十分有趣。”
(2)请学生围绕关键句,圈画出体现小虾自在的词句,像“独自荡来荡去”“互相追逐”“紧贴缸壁”,还有受打扰时“舞动着前面那双细长的腿,腿末端那副钳子一张一张的,胡须也一翘一翘地摆动着,连眼珠子也一突一突的”。
(3)提问:“谁能结合关键句和圈画的内容,说说这段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用关键句概括。
(4)利用AI辅助教学,播放小虾在水缸中活动的视频,帮助学生直观感受小虾的生活状态,理解课文内容。
(5)组织学生讨论:“从这些描写中,你能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情感?”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小虾的喜爱之情。
3. 抄写描写细致生动的语句。
(四)体会写法,总结全文
1. 提问:“作者是怎样把小虾写得这么生动有趣的?”组织学生小组讨论,鼓励各小组积极发言。
2. 引导学生总结作者的写作方法:细致观察,抓住小虾的外形、行为等特点进行描写;运用准确、生动的词语和形象的表达。
3. 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表达的情感,强调热爱生活、善于观察的重要性。
(五)拓展延伸
1. 利用AI绘画工具,展示一些小朋友观察小动物、记录生活的绘画作品,激发学生灵感,让学生用绘画或文字的形式记录自己观察一种小动物的发现,简单介绍观察过程和小动物的特点。邀请几位学生上台展示并讲解。
2. 开展小组合作,观察校园里的小昆虫或小动物,用简单的表格记录它们的特点和活动,制作完成后,小组展示并介绍观察成果,从动物习性等方面阐述观察发现。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通过阅读《小虾》,借助阅读提示,学习了借助关键句概括段意的方法,了解了小虾的外形、生活习性和作者养虾的经历。作者用细致的观察和生动的描写,让小虾变得活灵活现。今后大家阅读时要学会借助阅读提示提取关键信息,写作时,围绕事物特点,从不同方面展开,让文章更精彩。
板书设计
小虾
外形:才长大:通体透明;老的:稍带灰黑、积泥、长青苔
生活习性:自在有趣、荡来荡去、互相追逐、紧贴缸壁,受扰反应
教学反思
(一)成功之处
1. 教学过程中,通过多样化的师生互动活动,如提问、讨论、游戏等,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参与度。
2. 合理运用AI辅助教学,如视频展示、绘画启发等,将抽象的内容直观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虾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3. 注重语文素养与思政元素的融合,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增强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的尊重。在教学中强化了借助阅读提示提取关键信息的训练,学生对该方法有了较好的理解和实践。生字词教学扎实,通过多种方法帮助学生认读和理解。
(二)不足之处
1. 在小组讨论和活动环节,部分小组合作效率不高,存在个别学生参与度低的情况。
2. 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不够丰富,主要以教师评价为主,学生自评和互评较少。在拓展延伸环节,时间把控不够精准,导致部分小组展示不够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