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无忧】统编版一下-7. 静夜思(第1课时)(配套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备课无忧】统编版一下-7. 静夜思(第1课时)(配套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1.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3-05 12:0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7.静夜思(第1课时)
【教材分析】
《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全诗仅二十字,却以简洁凝练的语言,生动地描绘出诗人在寂静的月夜,独自仰望明月时引发的思乡之情。诗句通俗易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短短四句,从看到月光到产生疑惑,再到抬头望月、低头思乡,情感层层递进,情景交融。这首诗不仅是学生学习古诗的经典启蒙之作,还能让学生初步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为今后学习更多古代文学作品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正处于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活泼好动的阶段。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对月亮等自然事物有一定的观察和认知,但对于古诗中蕴含的思乡之情等抽象情感较难理解。在语文学习方面,学生已积累了一些简单的识字经验,具备一定的朗读能力,但在朗读古诗时,对于节奏和韵律的把握还不够准确,需要教师引导。同时,他们在理解古诗的意象和意境上需要更多直观的帮助和引导,以激发他们对古诗学习的兴趣。
【素养分析】
(文化自信)热爱古诗,热爱中国传统文化,认识“静、思”等8个生字。会写“思、床”等6个生字。
(语言运用)能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认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思维能力)能够通过运用联系诗句、动作示意等方法理解字义,想象画面,初步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
(审美创造)想象画面,体会思乡古诗的韵味和美好意境,激发对阅读中华古诗的热爱。
【教学目标】
1.认识“静、思”等8个生字;会写“思、床”等6个生字。
2.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读出节奏和感情。
【教学重点】
能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生字,在古诗的语境中自主识字学词。
【教学难点】
借助拼音把古诗读正确,读出古诗节奏。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新课任务】
第一板块 【情景激趣,新课导入】
1.交流讨论。
(1)你还记得《古朗月行》和《赠汪伦》吗?
预设:它们都是唐代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作品。
2.古诗回顾。
《古朗月行》 小时不识月, 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3.了解作者。
李白(唐朝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被后人誉为“诗仙”。你还读过李白其它的诗吗?
铁杵磨成针的故事
第二板块 【朗读古诗 自主识字】
播放视频朗读。
朗读古诗,遇到不会的生字多读几遍。
3.认读生字
(1)教师领读本课的生字,并结合本课的词语学习生字。(开火车认读生字)
(2)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4.识字方法。
5.识字游戏。
6.感情朗读。
第三板块 【书写指导,掌握生字】
1.生字认读
(1)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思、床、前、地、故、乡。
(2)认读生字。
2.教师范写重点生字:
“思”字是上下结构,上心字底的字和心理活动有关。带“心字底”的字还有:想、念、忘……。
“床”字是半包围结构。
……
3.偏旁识记:你还记得反文旁和折文旁的区别吗?
4.书写练习
(1)学生在田字格中练习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2)小组合作评选出优秀书写作品,全班展示,教师鼓励。
【课时训练】
1.下列的字各是什么结构?
思、床、前、地、故、乡、光
2.把下列的音节补充完整。
3.生字开花。
低 故 思
【总结评价】
1.课堂总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你是怎么学会的?
2.课堂评价
【布置作业】
1.完成《分层作业》中对应练习。
2.预习下一课。
【板书设计】
7.静夜思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通过播放视频导入,成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对古诗学习的兴趣。在识字教学环节,采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识字写字,学生参与度较高,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生字的书写。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在朗读指导方面,虽然强调了节奏和情感,但学生在朗读时仍未能完全展现出古诗的韵味。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多引入生活实例和故事,帮助学生理解古诗情感,同时加强朗读训练,如通过配乐朗读、分角色朗读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古诗的魅。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