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无忧】统编版一下-识字2. 姓氏歌(第1课时)(配套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备课无忧】统编版一下-识字2. 姓氏歌(第1课时)(配套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3.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3-05 12:0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识字2. 姓氏歌(第1课时)
【教材分析】
《姓氏歌》是一篇充满趣味的识字课文,以儿歌的形式呈现。课文通过一问一答的方式,介绍了常见姓氏的写法,如“木子李,弓长张”,既展示了中国姓氏文化的丰富多样,又为学生识字提供了轻松的语境。这种编排方式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能在激发兴趣的同时,帮助学生认识生字、了解姓氏文化,是语文学习与传统文化教育融合的良好范例。
【学情分析】
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但注意力容易分散,识字量有限。他们在生活中对姓氏有一定的接触,却缺乏系统了解。教学时需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注意力,帮助他们轻松识字,感受姓氏文化的魅力。
【素养分析】
文化自信:认识“氏、什、李”等10个生字,会写“什”“么”等6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中国人的传统姓氏。
语言应用:采用多种方法诵读《姓氏歌》,正确、规范姓氏读法。
思维能力: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和独立识字的能力,以自主交流、游戏互动为方式,引导学生“学习独立识字”。
审美创造:诵读《姓氏歌》,了解中国人的传统姓氏文化,培养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学目标】
1.会认读“氏、什”等10个生字、会写“什、么”等6个生字并认识2个新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中国传统姓氏文化。
【教学重点】
正确朗读课文,认读10个生字、认识2个偏旁、会写6个生字。
【教学难点】
了解中国的姓氏文化,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感情并对中国的姓氏文化产生兴趣。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新课任务】
第一板块 【情景激趣 新课导入】
1.图片导入:教师出示图片,引入今天的课题《姓氏歌》。
教师:他是谁?(教师出示孙悟空的图片(出自《西游记》的经典人物。)
教师:他姓什么?(并圈出孙悟空的姓是“孙”。)
2.互动交流:
教师询问班上的同学的姓名,并引导学生说出同学的姓。
教师:想一想,讨论:为什么大家的姓都不一样?
3.读一读:《百家姓》节选。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褚卫,蒋沈韩杨。朱秦尤许,何吕施张。孔曹严华,金魏陶姜。
4.揭示课题:你知道姓氏的由来吗?“姓氏者,标示家族血缘之符号也”。据研究,中华古姓来源于图腾崇拜,系氏族徽号或标志。
第二板块 【初读课文 识记生字】
朗读课文:
要求:(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圈出生字词,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2)姓氏歌共有几节?用横线画出所有的姓氏。
2.教师出示《姓氏歌》第一节和第二节,先听一遍录音怎么读,学生跟读一遍。
3.朗读要求:教师指导学生读《姓氏歌》要读出疑问的语气。圈画出生字,标出小节数。
4.我会认:教师领学生认读本课的生字“氏、什、李、张、弓、古、胡、吴、言、孙”,读准字音,注意易混淆的读音。通过生字音频,教师相机指导正音
5.认识新偏旁:
弓字旁:教师提问:“张”字在生活中怎么运用?比如:一张桌子。
子字旁:教师先介绍“孙”字是左右结构的字,子字做偏旁时横画变成提。
6.读一读:开展问答形式朗读:老师读问句,学生回答。示例:
老师:你姓什么?
学生:我姓李。
老师:什么李?
学生:木子李。
7.对话朗读:多媒体出示李的动画组成过程,并说明:“李”是由“木”和“子”两个基本字组合而成。
8.教师把第一小节的形式全部介绍完后,指名男女生比赛读、小组比赛读、开火车读等方式进一步巩固读音。
第三板块 【强化生字 书写指导】
1.书写指导:
什:左窄右宽,末笔最长。
么:竖中线上起笔,横中线上收笔。
古:左右宽窄相当,第二笔为长点,末笔为捺。
双:左小右大,左收右放。左右横画大致平齐。
言:三横等距,中横最短。
2.书写练习:
要求:(1)每个字书写3个。
(2)注意写字姿势要正确。
(3)小组内评选书写好的字,全班展示。
3.书写评价。
【课时训练】
1.下列的字各是什么结构。
2.把下列的音节补充完整。
3.我会组词。
国 国家 国土 国人 双 双方 一双 双亲
王 国王 大王 王子 官 官方 上官 客官
方 东方 方位 方式 姓 姓氏 姓名 姓吴
【总结评价】
1.课堂总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你是怎么学会的?
2.课堂评价
【布置作业】
1.书空练习生字。
2.试一试,用不同的方法介绍自己姓什么。
【板书设计】
识字2.姓氏歌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孙悟空的导入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但在小组讨论环节,部分小组讨论效率不高,今后要加强小组合作指导。识字教学时,多种朗读方式帮助学生较好地掌握了生字读音,但在字形记忆方面,对部分复杂生字的讲解还不够深入,后续教学需强化字形教学,提升教学效果。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