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识字2. 姓氏歌(第2课时)
【教材分析】
《姓氏歌》是一篇充满趣味的识字课文,以儿歌的形式呈现。课文通过一问一答的方式,介绍了常见姓氏的写法,如“木子李,弓长张”,既展示了中国姓氏文化的丰富多样,又为学生识字提供了轻松的语境。这种编排方式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能在激发兴趣的同时,帮助学生认识生字、了解姓氏文化,是语文学习与传统文化教育融合的良好范例。
【学情分析】
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但注意力容易分散,识字量有限。他们在生活中对姓氏有一定的接触,却缺乏系统了解。教学时需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注意力,帮助他们轻松识字,感受姓氏文化的魅力。
【素养分析】
文化自信:认识“氏、什、李”等10个生字,会写“什”“么”等6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中国人的传统姓氏。
语言应用:采用多种方法诵读《姓氏歌》,正确、规范姓氏读法。
思维能力: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和独立识字的能力,以自主交流、游戏互动为方式,引导学生“学习独立识字”。
审美创造:诵读《姓氏歌》,了解中国人的传统姓氏文化,培养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学目标】
1.朗读并背诵课文,了解中国传统的姓氏文化。
2.知道姓氏分单姓和复姓,能运用合适的方法介绍姓氏。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姓氏介绍的方法。
【教学难点】
反复朗读课文,体会合体字的特点,激发学生对中国姓氏文化的兴趣。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新课任务】
第一板块 【情景激趣 新课导入】
1.回顾字词,检查认读。
课件出示:姓氏 什么 张 胡 吴 徐 许
2.知识积累。
(1)介绍《百家姓》,是一篇关于中文姓氏的文章。按文献记载,成文于北宋初。原收集姓氏411个,后增补到568个,其中单姓444个,复姓124个。
(2)中国姓氏的起源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姓氏的国家,姓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制度时期,姓氏由母系传承,所以中国的许多古姓都是女字旁或女字底。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母系氏族制度过渡到父系氏族制度,姓氏由父系传递。“姓氏者,标示家族血缘之符号也”,一个姓氏代表了一个家族的传承和发展,体现了同族同宗的中华传统文化思想。姓氏与人们生活密不可分,对传播中华民族文化具有重大意义。
第二板块 【初读课文 识记生字】
1.朗读课文,比比谁读得最好?
我说你答。
2.学习课文第2小节。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第2小节,注意读准字音。
(2)检查学生的自读情况。
①指名学生朗读第2小节。
②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相机正音。
③全班齐读第2小节。
3.巩固识字。
(1)学生再次朗读第2小节,圈出其中的姓氏,再读一读。
(2)指名学生交流第2小节中出现了哪些姓氏,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适时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赵、钱、孙、李、周、吴、郑、王、诸葛、东方、上官、欧阳
(3)再次打乱顺序,指名学生认一认这些姓氏,并说说自己的家人或同学有哪些人是这个姓。
3.了解复姓。
课件出示:诸葛、东方、上官、欧阳
(1)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课件上这些姓氏有什么不同。
(2)指名学生交流,教师小结:中国的姓氏,大部分是一个字,也有两个字的,如东方、欧阳、上官等,这样的姓叫复姓。
4.游戏巩固。通过游戏进一步巩固介绍姓氏的方法:教师出示一张姓氏卡片,班上是这个姓氏的小朋友站起来,大声介绍这个姓氏。
示例:我姓金,金钱的金。
5.拍手朗读并背诵第2小节。
学生自由朗读第2小节,通过拍手读感受其中的节奏,练习背诵。
第三板块 【课外拓展 素养提升】
1.启发交流。
(1)师过渡: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中国的姓氏有很多,除了课文中提到的姓氏,以及我们谈到的班上同学的姓氏,你们还知道哪些姓氏呢?
(2)学生自主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相机板书,拓展学生的识字量。
2.说说自己所知道的历史名人、现当代名人姓什么。学生自主交流,教师适时板书。
预设:司马光姓司马,诸葛亮姓诸葛,毛泽东姓毛,周恩来姓周,朱德姓朱,王二小姓王,等等。
【课时训练】
1.填空。
(1)“张”字共______画,偏旁是______。
(2)“赵”字第六画是______,它的偏旁是______。
(3)“国”字第六画是______,它的偏旁是______。
(4)“胡”字的笔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共有______笔,偏旁是______。
2.把单、复姓宝宝送回家。
3.照样子,说一说。
(1)例句:你姓什么?我姓张。什么张,弓长张。
(2)例句:你姓什么?我姓方。什么方,方向的方。
【总结评价】
1.课堂总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你是怎么学会的?
2.课堂评价
【布置作业】
1.朗读并背诵课文。
2.阅读有关姓氏的读物,了解更多的中国姓氏文化。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课采用了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进行朗读教学。师生问答游戏,学生相互问答游戏,开展朗读比赛、拍手读等富有趣味的教学形式,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感受到课文的韵律与节奏。同时,在采用不同方法问答的时候,能让学生用多种方式识记生字,在充分的诵读中,不仅完成了背诵任务,同时也对祖国的姓氏文化产生了兴趣,从而产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本课通过与学生交流不同的识字方法,使学生牢牢地记住了生字,较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生字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学习汉字的兴趣。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