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0张PPT)
(第一课时)
7.静夜思
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
素养分析
(文化自信)热爱古诗,热爱中国传统文化,认识“静、思”等8个生字。会写“思、床”等6个生字。
(语言运用)能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认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思维能力)能够通过运用联系诗句、动作示意等方法理解字义,想象画面,初步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
(审美创造)想象画面,体会思乡古诗的韵味和美好意境,激发对阅读中华古诗的热爱。
课时目标
【学习目标】
1.认识“静、思”等8个生字;会写“思、床”等6个生字。
2.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读出节奏和感情。
【学习重点】
能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生字,在古诗的语境中自主识字学词。
借助拼音把古诗读正确,读出古诗节奏。
【学习难点】
情景激趣 新课导入
学习任务一
交流讨论
你还记得《古朗月行》
和《赠汪伦》吗?
它们都是唐代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作品。
古诗回顾
赠汪伦
[唐]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古朗月行(节选)
[唐] 李白
小时不识月,
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
飞在青云端。
了解作者
李白被后人誉为“诗仙”。你还读过李白其它的诗吗?
李白(唐朝诗人)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
了解作者
唐朝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读书。一天,趁老师不在屋,悄悄溜出门去玩儿。
他来到山下小河边,见一位老婆婆在石头上磨一根铁杵。李白很纳闷,上前问:“老婆婆,您磨铁杵做什么?”
老婆婆说:“我在磨针。”李白吃惊地问:“哎呀!铁杵这么粗大,怎么能磨成针呢?”老婆婆笑呵呵地说:“只要天天磨,铁杵总能越磨越细,还怕磨不成针吗?”
聪明的李白听后,想到自己,心中惭愧,转身跑回了书屋。从此,他牢记“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道理,发奋读书。
铁杵磨成针
朗读古诗 自主识字
学习任务二
跟读古诗
朗读古诗
静夜思
[唐] 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注意停顿。
遇到不会的生字多读几遍。
识字方法
故
gù
静
jìng
思
sī
床
chuáng
疑
yí
举
jǔ
望
wàng
低
dī
低头
看望
故乡
思念
安静
木床
怀疑
举手
归类识记
床
望
chuánɡ
wànɡ
“床”“望”都带有“ang”音。
生字识记
静
jìnɡ
青+争
安静 静悄悄
我来组词
我来组词
田+心
思
sī
思考 思想
生字识记
怀疑 疑问
yí
举
疑
jǔ
举起 举手
低
dī
低头 高低
对比识字
底——低
识字游戏
安静
故乡
黑夜
宁静
思乡
远望
怀疑
疑问
光明
夜晚
床上
床前
举起
高举
张望
月光
低头
低下
感情读诗
静 夜 思
[唐]李白
床 前 明 月 光 ,
疑 是 地 上 霜 。
举 头 望 明 月 ,
低 头 思 故 乡 。
书写指导 掌握生字
学习任务三
重点指导
思
sī
结构:上下
部首:心
笔画:9
音序:S
我会组词:
思念 思乡 沉思
你能用“思”字说一句话吗?
心字底的字和心理活动有关。带“心字底”的字还有:想、念、忘……
重点指导
床
chuánɡ
结构:半包围
部首:广
笔画:7
音序:C
我会组词:
起床 床单
我会记:“广”+“木”=“床”
一张床
重点指导
前
qián
结构:上下
部首:丷
笔画: 9
音序: Q
我会组词:
前面 前方 前后
早晨面向太阳,我们的前面是东,后面是西。
重点指导
地
dì
结构:左右
部首:土
笔画: 6
音序: D
我会组词:
大地 土地 地方
重点指导
故
ɡù
结构:左右
部首:攵
笔画:9
音序:G
我会组词:
故事 故意 故土
故宫
重点指导
乡
xiānɡ
结构:独体字
部首:乛
笔画:3
音序:X
我会组词:
故乡 乡村
你能用“乡”字说一句话吗?
偏旁识记
你还记得反文旁和折文旁的区别吗?
“夂”折文旁
“攵”反文旁
故
各
数、放、政
处、备、务
书写练习
1.每个字书写3个。
2.注意写字姿势要正确。
3.小组内评选书写好的字,全班展示。
随堂小测
故
光
床
乡
前
思
低
上下结构
左右结构
独体字
半包围结构
故
光
床
乡
前
思
低
1.下列的字各是什么结构?
随堂小测
2.把下列的音节补充完整。
j ____
s_
ch____
y_
x____
静
思
床
乡
疑
举
望
低
j_
w____
d_
ìng
uáng
ī
iāng
í
ǔ
àng
ī
随堂小测
3.生字开花。
低头
低
高低
低声
故
思
课堂总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你是怎么学会的?
知识梳理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本课的生字,学写了“思、床”等六个字,还懂得了诗人李白借明月来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还学会了朗读古诗时,不仅要注意停顿,还可以想象画面,读出诗的感情。
课堂评价
自我评价
小组互评
课后作业
1.完成《分层作业》中对应练习。
2.预习下一课。
课程结束
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