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 课题2 原子的结构(第2课时 离子)教案+课件+导学案+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 课题2 原子的结构(第2课时 离子)教案+课件+导学案+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90.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6-05-10 14:21:18

文档简介

离子
【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及原子结构的表示方法;
2、知道原子结构与原子化学性质的联系;
3、了解离子的形成过程,会用
4、离子符号表示离子;
5、能区别原子和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自主学习】
1.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1)在多个电子的原子里,因为电子的能量不同,电子在不同的电子层上运动。
(2)能量低的电子在离核近的电子层上运动;能量高的电子在离核较远的电子层运动。
(3)离核最 的电子层叫第一层,次之为第二层,依次类推。原子核外电子最少有一层,最多有七层。
(4)离核最 的电子层也叫最外层,从外往里倒数第二层也叫次外层。
【答案】(3)近 (4)远
2.原子结构示意图:可以简明、方便地表示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将右上图空格填好并回答)
该原子的的质子数为 ,核外有 个电子层,核外电子数为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 。根据该结构示意图可以推断出,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
【答案】11,3,11,1,11 。
3.核外电子排布的简单规律:
(1)第一电子层最多容纳 个电子,第二电子层最多容纳 个电子)
(2)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 个(只有一个电子层的,电子不超过 个)
(3)电子总是先排在能量低的电子层里,排满后,再排布在能量升高的电子层里。
答案:(1)2,8 ;(2)8 ,2 ;
4.原子的化学性质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关系
(1)原子的原子最外层为 个电子的结构(只有一个电子层是为 个)称为稳定结构。
(2)原子的化学性质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关系最密切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特点
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得失电子趋势
元素化学性质
金属的原子
一般 个
容易 电子
化学性质
非金属的原子
一般 个
容易 电子
化学性质
稀有气体的原子
一般为 个,氦为 个
不易 电子
化学性质
所以说,元素的化学性质是由原子的 决定的。
【答案】(1)8 ,2 ;(2)小于4 失去,活泼;≥4,得到,活泼;8,2 ,得失,稳定;最外层电子数;
5、离子
(1)定义: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离子。带 电的离子叫做阳离子,带 电的离子叫做阴离子。
(2)离子的形成:原子 形成离子
①离子所带电荷正负的确定:原子 电子形成阳离子,带 电;原子 电子形成阴离子,带
电。
②离子所带电荷数值的确定:原子形成的离子所带电荷的数值等于每一个原子得失电子的数目。如:1个钠原子失去 个电子形成钠离子,带 个单位的 电荷;1个氯原子得到 个电子形成氯离子,带 个单位的 电荷。
【答案】(1)正,负;(2)得失电子 ;①失去,正电;得到,负电;②1,1,正,,1,1。
【合作探究】
1、观察p54图3-12部分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找一找,原子的第一、二层电子数最多为多少?最外层最多为多少?
【答案】每层最多2n2个电子,故第一层最多2个,第二层最多8个电子;最外层最多8个电子。
2、(1)画出镁原子、氧原子、氖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2)镁与空气中的氧气可以反应,镁和氧气的化学性质都比较活泼;氦气、氩气等稀有气体不易与其他物质反应,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你知道为什么吗?
【答案】(1)略 (2)最外层电子为8的在化学反应中不容易得失电子,化学性质稳定。
3、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有何特点?金属和非金属的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如何形成相对稳定结构?
【答案】金属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容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形成稳定结构;
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4,容易得到电子形成稳定结构;
稀有气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除氦为2外)为8,不容易得失电子,属稳定结构。
4、离子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答案】区别:原子不带电,离子带电; 联系: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离子。
【课堂反馈】
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带电的微粒都称为离子 B.物理变化中分子种类不变
C.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 D.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A、带电的微粒有离子、原子核、质子和电子等,离子是指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故A叙述错误;B、物理变化是指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微观上分子的种类不变,故B叙述正确;C、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故C叙述正确;D、构成物质的三种基本微粒是分子、原子和离子,故D叙述正确;故选A
考点:物质的变化,分子、原子和离子
2.下列四种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中,化学性质最稳定的元素的原子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C答案虽然最外层电子数是8,但属于离子,D答案属于原子结构示意图,且属于稳定结构.故选D
考点:核外电子与元素的化学性质的关系
3.下列结构图中,属于阳离子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质子数=核外电子数=6,为原子,故选项错误;B、质子数=8,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故选项错误;C、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0,为原子,故选项错误;D、质子数=12,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故选项正确。故选D。
考点:离子
4.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后,会改变的是( )
A.元素种类 B.相对原子质量 C.中子数 D.化学性质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后,会改变的是化学性质,因为物质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核外电子特别是最外层电子数有关。故选D.
考点:基本概念
5.右图是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X表示 ,Y表示 ;
(2)若该粒子为原子,当X=12时,Y = ;
(3)若该粒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当X=17时,则Y = ;
(4)当Y=1时,该粒子易 电子。
【答案】(1)核内质子数,该层的电子数 (2)2 (3)8 (4)失去1个(或失去),+1
【解析】
试题分析:(1)X表示的是质子数,Y表示的是该层填充的电子数;
(2)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X=12时,Y=2;
(3)若该粒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即得到了一个电子,当X=17时,则表示的是氯离子,Y=8;
(4)当Y=1时,那么它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一个电子。
考点:原子、离子结构示意图
离子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原子核外的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2)了解原子结构的表示方法;
(3)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
(4)了解离子的形成过程,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间相互讨论、交流,增强学生归纳知识、获取知识的技能;
(2)运用多媒体动画片、课文插图等辅助手段,演示离子的形成过程,化抽象为直观,增强学习效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体会物质构成的奥秘,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2)树立“结构决定性质”、“物质的微粒性”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离子的形成。
难点:核外电子排布的概念。
三、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富有感情地朗读学生作品——科普小论文《漫游原子世界》,要求学生根据小论文的内容草稿纸上画出原子的构成。
评价学生所画内容。
欣赏作品;
发挥想象力、画图。
创设问题情境,从巩固已有的知识切入,形成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
(提问式讲解)
同学们,你们知道氢、碳、氧、钠、硫等原子核外各有几个电子吗?原子核对这些电子的吸引力是否相同?这些电子的排布有没有规律可寻呢?
三、核外电子的排布
猜测;
查阅资料;
回答。
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导入课题。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54有关内容后提问:核外电子是怎样排布的?用两个字概括。
阅读课本;
讨论、交流;
寻找最佳词语。
培养学生的阅读、总结、概括能力。
(过渡)
那么,电子究竟是怎样分层排布的呢?
思考、猜想、查书。
自然过渡;
层层深入。
请同学们利用教材P53表3-1的数据,进行创意绘画:(1)氢原子结构图。
(2)氧原子结构图。
自由创意画图:各种氢原子结构创意图很快画好;画氧原子结构创意图时遇到问题:含有8个电子的氧原子中,这8个电子究竟是怎样绕核外高速运动呢?
画画是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再加上是抽象画,学生非常兴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请同学们打开书本,看教材P54图3-10,介绍电子层的概念。
(投影)
氢原子结构示意图和氧原子结构示意图。
介绍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各部分表示的意义。
知道电子是分层运动的。回忆原子结构,初步了解原子结构的表示方法及各部分表示的意义。
从问题着手,引出新知。
注意知识的前后连贯。
(投影)
核电荷数从1—18的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仔细观察:不同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有无一定规律?
原子核外第一层最多有几个电子?
2、原子核外第二层最多有几个电子?
3、原子核外第三层最多有几个电子?
元素的种类取决于:
1—18号元素中哪些是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有何特点?
介绍:相对稳定结构的概念。
分组讨论后交流。
答:2个
答:8个
答:8个
元素分类
最外层
电子数
结构稳定性
化学性质
可见,元素的化学性质取决于:
让学生在讨论与交流中再次体会化学学习的特点,认识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一般规律,初步积累对“结构决定性质”的认识。
对照原子结构示意图,
思考:O与S、F与Cl两组元素的化学性质如何?
思考并回答:化学性质相似。
培养学生发散性的思维。
(过渡)
由于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核外最外层没有达到稳定结构,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得电子,从而达到稳定结构。那么,得失电子的结果怎样呢?
思考。
进一步激发求知欲。
(动画片演示)离子的形成。
介绍:阴离子、阳离子的概念。
(看教材插图:P55图3-13“钠与氯气反应形成氯化钠”。)
观看动画片,体会离子的形成过程。
看插图,体会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板书)
2、离子的形成
记录
请同学们通过观看动画片及看教材P55插图,说说书写离子符号应注意的事项。
自己归纳离子符号的书写特点。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表达的能力。
强调离子的表示方法
练习书写一些离子的符号。
以小组竞赛的形式,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投影)
原子、离子的比较。
原子
离子
不同点
结构的稳定性
所显的电性
粒子符号
化学性质
相同点
联系
分组讨论;
代表发言。
在讨论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训练分析、归纳、表达的能力。
小结: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哪几种?举例说明。
师生共同填表:
氧气由 构成;水由 构成; 二氧化碳由 构成;铁由 构成;氯化钠由 构成。
进一步确立物质的微观概念。
.请学生以图表的形式归纳出:元素、原子、分子、离子、单质、化合物之间的关系。
(投影)
物质与其构成粒子之间的关系。
尝试用图表表示。
学习用图表、化学用语归纳知识,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板书设计
课题2 原子的结构
核外电子的排布
排布规律:分层
原子结构示意图:
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最外层电子数
离子的形成
离子的表示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