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课件(共3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7.1《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课件(共3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08.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3-06 14:52: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9张PPT)






“青蒿素是传统中医药送给全世界人民的礼物,对防治疟疾等传染性疾病、维护世界人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
学习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
1
自主合作探究,品味文章朴素而又严谨的语言风格,在对文本内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把握文章主题及写作特点。
审美鉴赏与创造:
3
从文本出发,通过对文本的分析感知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以及敢为人先的创新意识。
思维发展与提升:
2
圈点勾画,梳理作者及其团队发现、应用青蒿素的科研过程,感受语言逻辑思维之美,探究作者在文中表现的思想境界。
文化传承与理解:
4
感受中国医学的博大精深,树立热爱祖国文化的观念,激发历史使命感和民族责任感。


“共和国勋章”
获得者屠呦呦
“祖国需要我,我义无反顾。”
作者简介
屠呦呦
女,药学家,于1930年生于浙江宁波。
中国中医科学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
人物风采
以屠呦呦研究员为代表的一代代中医人才,辛勤耕耘,屡建功勋,为发展中医药事业、造福人类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评)
屠呦呦的研发对人类的生命健康贡献突出。她的研究跟所有其他科研成果都不同,为科研人员打开了一扇崭新的窗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委让·安德森评价)
感动中国
屠呦呦颁奖辞
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今有嘉宾,德音孔昭。
荣誉及奖项
2011年
获得“拉斯克临床医学研究奖”
2015年
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所获奖项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
2016年
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16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屠呦呦“共和国勋章”。
知识拓展


疟疾,一种通过受感染的按蚊叮咬或通过输血接触疟原虫而传播的寄生虫病。其典型症状包括全身寒战、高热和出汗,反复发作可能导致贫血和脾脏肿大。这种疾病在全球的热带和亚热带区域广泛流行,至今仍是全球关注的重大公共卫生挑战,影响着世界人口的51%。人类普遍对疟疾易感,特别是疫区的儿童、孕妇、老年人、免疫力受损者、HIV患者,以及那些前往疟疾高发区且未接种疫苗的人群,感染风险更高。
青蒿素
屠呦呦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开创性地从中草药中分离出青蒿素应用于疟疾治疗。1972年成功提取分子式为C15H22O5的无色结晶体,命名为青蒿素。
青蒿素
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青蒿素其它作用也越来越多被发现和应用研究,如抗肿瘤、治疗肺动脉高压、抗糖尿病、胚胎毒性、抗真菌、免疫调节等。
背景
2011年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拉斯克临床医学研究奖。
获奖理由是“因为发现青蒿素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
本文根据屠呦呦2011年接受拉斯克奖时的演讲及同年发表于《自然医学》杂志的论文编写而成,经作者本人审阅。
解题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以两个并列的名词作为标题,将青蒿素的发现置于人类征服疾病的宏大背景中,简明扼要地阐明了发现青蒿素的重大意义。
“一小步”,既突出了其对人类作出的巨大贡献,满含自豪感,又表现了作者的谦逊胸怀。
1、结合文章里的小标题,思考这篇文章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屠呦呦和自己的团队是如何发现青蒿素的抗疟功效的。
1
2
3
4
5
屠呦呦和自己的团队是如何把青蒿素从分子变成药物的。
青蒿素的发现是如何影响世界的。
关于青蒿素的发展与超越。
中医药学的贡献。
介绍发现青蒿素的研究历程。
简述青蒿素所取得的成果。
中医药学做出的巨大贡献。
2、本文应该分为几个部分,全文的写作结构又是怎样的?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
概述提取
青蒿素一事
介绍科研的关键里程
中医药学的贡献
发现
超越
传播
提取



一般
特殊
个别
一般
1、从第三段看,哪些因素促成屠呦呦发现并提取出青蒿素?
自己热衷于中草药研究。
01
领悟了有关人体和宇宙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
02
运用现代科学和技术,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医药学的精髓
03
2、为什么先写研究工作的背景而不直接写研究工作的过程?
写疟疾重新肆虐,突出研究工作的使命感。
写“523 项目”和中医研究院的任命,突出了国家规划和院所领导的作用。
强调团队的作用,不独自贪功,客观公正。
1
2
3
3、把引用的内容“又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删掉好不好?
不好
① 通过引文,读者可以更直观地领悟“渍”“绞”等古方要领对研究工作带来的启发,更形象地反映传统医书的价值。
② 省去引文,表面上看似简洁,实则使语言干瘪不生动,损减了文章的说服力。
4、发现青蒿素的初期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1
研究者做志愿者,尝试提取物。
2
在海南对病人进行临床治疗。
3
分离提纯抗疟的有效成分。
5、青蒿素的“发展和超越”具体指的是什么?双氢青蒿素有哪些优势?
“发展和超越”具体指将双氢青蒿素发展成新的药物。2002年世卫组织推荐使用青蒿素作为一线药物治疗疟疾。
优势
双氢青蒿素比青蒿素的效果大大提高。
1
双氢青蒿素治疗的病人,复发率很低。
2
在分子中引入羟基,也给发展新的青蒿素衍生物创造了更多的机会。
3
可尝试用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治疗其他疾病。
4
6、研发抗疟药物青蒿素经历了哪些重要阶段?在每一个阶段屠呦呦及其团队都做了哪些工作?进展如何?
序号 阶段 工作内容及进展
1 准备 接受任命,组建团队。
2 项目起步 收集众多方药,测试提取物,进展甚微。
3 转折突破 发现青蒿提取物有一定抗疟效果;提取到安全性高的中性提取物,并获得动物实验的成功。
4 临床试验 屠呦呦及同事做志愿者,亲自试验提取物的安全性;随后在临床治疗中病人症状迅速消失。
5 提纯命名 分离提纯出抗疟有效成分C15H22O5并将之命名为“青蒿素”。
6、研发抗疟药物青蒿素经历了哪些重要阶段?在每一个阶段屠呦呦及其团队都做了哪些工作?进展如何?
序号 阶段 工作内容及进展
6 药物转化 “523”项目大团队成员找到适合药物生产的青蒿素含量高的青蒿;在海南疫区试用青蒿素胶囊,取得明确疗效。
7 药物推广 在其他单位的协助下确立青蒿素分子的立体结构;后发表论文,获得国家表彰;在世界级会议上作报告,引起世界关注;新药审批成功。
8 发展超越 发现双氢青蒿素并将其发展成新的药物,同时尝试用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治疗其他疾病。
7、我们知道青蒿素的发现是重大的一步,为何作者说“一小步”?
1
2
此处用词准确而严谨。就人类征服疾病的整体而言,这确是一小步,因为这只是解决了众多的疾病之一。
“一小步”也可见屠呦呦并没有因这个重大发现而骄傲自满,体现作者的谦逊胸怀。
8、屠呦呦和她的团队为什么能发现青蒿素,并一步一步影响全世界呢?
大量地试验,从成百上千种方药中提取了上百中提取物;
1
2
大量地阅读文献,具备深厚的学术支撑;
3
对科学的献身精神,自己做志愿者进行临床试验;
4
严谨的科学态度;
5
其他科研单位的协作;
6
国际交流与合作。
9、本文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试简要分析。
① 用小标题领起各部分内容,简明概括。
除第一部分外,本文用五个小标题,提纲挈领,概括了青蒿素从发现到制成药物经过的不同阶段,介绍了中医药学对人类作出的贡献。读者借助小标题就能对各部分内容、对全文内容一目了然。
9、本文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试简要分析。
第二部分总写发现、提取青蒿素的经过,第三、四、五部分具体写研究工作的过程,第六部分总括中医药学的贡献,结构严谨。先写青蒿素的研究普及,再写对双氢青蒿素的认识以及它们的联合应用,这是一个由一般到特殊的过程,符合对事物的认知规律。前五部分写青蒿素的贡献,最后一部分写中医药学的贡献,这是由个别到一般的过程,顺理成章,升华了文章内容。
② 采用了“总—分—总”、由一般到特殊、由个别到一般等顺序行文,过渡自然,条理清晰。
1、文章中为什么有时用“我”,有时用“我们”?
我在童年的时候,曾目睹民间中草药治病救人的事例。
1955年,我从北京医学院药学系毕业……
1969年,中医研究院任命我领导抗疟药研究工作。
我们随后将青蒿提取物分成酸性和中性两大部分。
受临床疗效的鼓舞,我们转向分离提纯……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生长在北方的青蒿的青蒿素含量比较低……
1、文章中为什么有时用“我”,有时用“我们”?
在研究最困难、最关键的时刻,我从传统中医文献中获得新的灵感和启示。
在第一阶段,我收集了2000个方药……
这句话让我深受启发……
在1971年10月4日,我们成功得到了安全性高的中性提取物……
在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等单位的协作下,我们确定了青蒿素分子的立体结构……
我们团队后来将双氢青蒿素发展成新的药物。
1、文章中为什么有时用“我”,有时用“我们”?
衷心感谢评委会对我在发现青蒿素及其治疗疟疾的功效等方面贡献的肯定。
我也衷心感谢为青蒿素发现和应用作出诸多贡献的中国同事们和国际友人们。
我们终于找到了发现青蒿素抗疟疗效的突破口!
我们终于打开了开发新抗疟疾药物的大门。
《青蒿素及青蒿素类药物》一书于2009年出版,这本书记录了青蒿素发现的历史及我们在研究进程中所学到的知识。
实事求是
个体的位置
“我”
“我们”
个人经历
研发阶段
“发现”阶段
“创造”阶段
致谢
成果、贡献
1、文章中为什么有时用“我”,有时用“我们”?
2、屠呦呦能够发现青蒿素靠的是什么精神品质?请在文中找到对应句子,结合文本简要概括分析。
在初始阶段,我搜集了2000种药方,从中筛选出640种可能对疟疾有疗效的方剂,并对这200种方剂提取了超过380种不同提取物。随后,我在小白鼠模型上对这些提取物进行了抗疟活性测试,但取得的进展并不显著。
数字背后反映出研究工作的繁复,揭示了青蒿素研究工作的艰难。体现出孜孜以求、不怕艰辛的奋斗精神。
2、屠呦呦能够发现青蒿素靠的是什么精神品质?请在文中找到对应句子,结合文本简要概括分析。
为了探寻真相,我们广泛查阅了众多文献资料。关于青蒿用于治疗疟疾的最早记载,可追溯至东晋时期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书中记载了如下方法:取青蒿一把,用水二升浸泡,绞取其汁液,全部服用。
中国古代文献资料浩如烟海,而句子中又用了“最早”这个词,可见研究之艰难与严谨。体现锲而不舍、科学严谨的实战精神。
2、屠呦呦能够发现青蒿素靠的是什么精神品质?请在文中找到对应句子,结合文本简要概括分析。
在20世纪70年代的特殊历史时期,新药的临床试验面临着诸多困难。为了对抗疟疾,我和我的同事们毅然决然地成为了志愿者,成为首批尝试青蒿提取物的受试者,目的是为了验证其对人体的安全性。
研究环境恶劣,但仍排除万难进行了临床试验。体现出治病救人、造福人类的高度责任感;致力于科研的奉献精神。
2、屠呦呦能够发现青蒿素靠的是什么精神品质?请在文中找到对应句子,结合文本简要概括分析。
1955年,我完成了北京医学院药学系的学业,随后在卫生部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开始了我的职业生涯。在那里的两年半全脱产学习中国传统医学期间,我对中草药的兴趣从最初的好奇转变为浓厚的热情。
青蒿素的发现是人类征服疾病进程中的一小步。
充满对中医药领域的热爱。
谦虚且永不止步的科研精神
2、屠呦呦能够发现青蒿素靠的是什么精神品质?请在文中找到对应句子,结合文本简要概括分析。
在筛选了众多样本而未发现理想候选物后,屠呦呦及其研究团队一度面临困境。屠呦呦特别关注到东晋时期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中提到“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可以治疗“久症”的记载。经过深思熟虑,屠呦呦意识到可能是高温煮沸和提取过程破坏了青蒿中的活性成分,因此她决定尝试一种新的方法,即低温提取,以保留青蒿的抗疟有效成分。
屠呦呦领导的团队将一种古老的中医治疗方法转化为今天最强有力的抗症疾药,她对青蒿的研究,是青蒿素得以诞生的关键因素。这表现了屠呦呦勇于探索,善于思考的科学精神。
学习作者精神
在屠呦呦身上凸显出哪些科学家应该具有的品质?
① 敬畏好奇、热忱医学的浓厚兴趣。屠呦呦有着对医学研究的热忱,并将好奇转化为热衷,积极投身于医学工作中。
② 治病教人、造福人类的责任意识。屠呦呦从小立志治病救人,一生以自己的知识和努力为无数饱受疟疾病痛之苦的人们带来了生的希望。
学习作者精神
在屠呦呦身上凸显出哪些科学家应该具有的品质?
③ 埋头苦干、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面对新药的临床试验很难开展等多重困难,坚持研究和实验,终于研究出人类抗击疟疾的“有效武器”。
④ 吃苦耐劳、甘于牺牲的奉献精神。查阅大量医药典籍,不辍研究,勇于成为试验新药疗效的志愿者。
作为新时代高中生的我们,在学过本文后有什么感受和启发?
1
童年时期的兴趣、爱好,特别是好奇心对于一个人将来的人生道路有着重要的作用,屠呦呦从小就饱有对中草药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这为她后来能够坚定的选择中草药提取的科研方向种下了种子。
2
做人要有一颗心怀天下的大爱之心,不管是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涉及什么样的领域,要时刻记得人类是共同发展的整体,要尽心尽力的做好自己的事情,为整个人类的发展做出一份贡献。
3
做事要脚踏实地,要不怕困难,敢于迎接挑战。要有坚定的人生理想,并愿意为之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如果不能选择一份自己热爱的职业,那么就把自己做的工作变成自己的一生挚爱,饱含激情地投入其中。
作为新时代高中生的我们,在学过本文后有什么感受和启发?
4
对科学事业本身的热爱与执著才是一个真正科学工作者的终身追求,某个科研项目的成功可以“功成不必在我”,但来不得急功近利,“出名要趁早”的浮燥与焦灼。
85岁高龄的屠呦呦以其从容不迫的坚定,不仅标志着中国大陆科学家在诺贝尔奖领域实现了突破,也对那些渴望一蹴而就的快速成功者提出了警示。科学研究遵循其内在规律,最应避免的即是急躁和功利。科学成果的产出并非严格依照投入与回报的比例,新事物的创造并非仅靠资源的简单堆砌,而且往往难以按计划稳步实现既定目标。
探讨屠呦呦精神的时代意义
① 崇尚英雄精神是从中汲取优秀的品质和精神。英雄精神是“精忠报国”的爱国精神、英雄精神是“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精神信仰、英雄精神是“死在戈壁滩、埋在青山头”的奉献精神、英雄精神是“卧薪尝胆”的奋斗精神。
② 铭记英雄精神是永葆中华民族战斗力的精神力量。“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英雄们的事迹和精神都是激励我们中华民族前行的强大力量。
③ 传承英雄精神是激励我们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习近平在《之江新语》中提到,“学所以益才也。砺所以致刃也”。我们就是要善于向先进典型学习,在一点一滴中完善自己,从小事小节上修炼自己,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学习先进、保持先进、赶超先进。
课堂小结
本文详细叙述了青蒿素的发现历程、临床试验及其应用实践,展现了屠呦呦团队执着追求、敢于创新、面对挑战不屈不挠的科研态度。同时,文章也传达了在当代科技背景下,中医药学的宝贵知识定将得到充分开发和利用,为全人类的健康福祉作出贡献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