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雷雨》课件(共6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5《雷雨》课件(共6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36.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3-06 14:53: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63张PPT)
中国现代话剧成熟的里程碑
学习目标
熟悉剧情,了解戏剧文学的特点
目标一:
理解剧中潜台词的含意,明确课文结构及戏剧冲突
目标二:
品读戏剧语言,揣摩人物心理,理性分析复杂人物形象的多重性格
目标三:
深刻认识旧社会的腐朽、黑暗和罪恶
目标四:
情景导入
2023年标志着我国现代文化巨擘曹禺先生诞辰113载。回溯至113年前,中国迎来了一位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戏剧大师——曹禺,其创作的《雷雨》成为了中国现代话剧史上的不朽经典。如今,曹禺的作品不仅在文学领域具有典范价值,在舞台艺术领域亦被广泛演绎,对文学创作与戏剧艺术产生了长远的启示。让我们共同研习这些经典之作,向这位戏剧界的巨擘致以崇高的敬意!
走近戏剧大师曹禺
中国现当代剧作家,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
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
代表作:
《雷雨》
《日出》
《原野》
《北京人》
他作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开拓者之一,与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齐名。他的作品不仅受到中国观众的欢迎,也受到世界各国观众的青睐。
余秋雨:“曹禺作为一位戏剧大师,不仅是中国话剧艺术的奠基者,而且是20世纪世界话剧艺术发展的一个杰出代表。”
名家评说《雷雨》
《雷雨》是"中国话剧现实主义的基石",被公认为是中国现代话剧成熟的标志。
《雷雨》是一部不但可以演,也可以读的作品。
——现代文学家巴金
一出动人的戏,一部具有伟大性质的长剧。
——现代戏剧家李健吾
戏 剧 三 要 素 矛盾冲突
人物语言
舞台说明
内涵:表现人与人之间矛盾关系和人的内心矛盾的特殊艺术形式。
特点:尖锐激烈、高度集中、进展紧张、曲折多变
形态:人与人的冲突、人物内心冲突、人物与环境的冲突
内涵:剧中人物的语言。
主要特点:丰富的潜台词、高度个性化、富于动作性
表现形式:对话、独白、旁白(登场人物离开其他人物而向观众说话)、内白(在后台说话)、潜台词(即言中有言,意中有意,弦外有音)
内涵:除人物语言之外的其他语言,包括背景介绍,人物动作、神态说明,旁白、画外音以及其他叙述语言等。
了解 “三一律”
 三一律
时间集中:一天(上午到午夜两点钟)
地点集中:鲁家、周家(周家的客厅,鲁家的住房)
事件集中:周家内部及与鲁家的矛盾冲突(爱情冲突、阶级冲突)
指的是戏剧时间、地点和情节的一致性规律,要求一出戏所叙述的故事发生在一天(一昼夜)之内,地点在一个场景,情节服从于一个主题。
了解文中人物
蘩漪
周朴园妻,35岁
周萍
周朴园,侍萍长子
28岁
鲁贵
周公馆管家、侍萍丈夫,48岁
侍萍
鲁贵妻、周萍和鲁大海生母,47岁
鲁大海
周朴园、侍萍次子,工人,27岁
周冲
周朴园、蘩漪之子,17岁
四凤
鲁贵与侍萍之女,18岁
周朴园
某煤矿公司董事长
侍萍前夫,55岁
画出《雷雨》人物关系图
蘩漪
周朴园
鲁侍萍
鲁贵
夫妻
夫妻(主仆)
夫妻
周冲
周萍
鲁大海
四凤
母子
父子
母子
父女
异母兄弟
兄弟
异父兄妹
异父兄妹(主仆、情人)
母女
继母子(情人)
父子(劳资)
父子
母子
两个家庭,八个成员:周家、鲁家
多种关系,相互交织:夫妻、血缘、主仆、情人
时间 地点 事件
三十多年前 无锡
三十年前除夕 无锡
三十年来 外乡
三十年来 周公馆
从前 哈尔滨
最近 矿上
周朴园与侍萍相爱,生了两个儿子(老大周萍,老二鲁大海)
周家为娶一位有钱有门第的小姐为媳,逼侍萍出门,侍萍投河自尽,被人救活。
侍萍流浪外乡,讨饭,缝衣服,当老妈子,在学校里伺候人,嫁过两次,与鲁贵生有四凤。
周朴园总记得侍萍的生日,为纪念侍萍,保留着侍萍喜欢的家具,保留着总是关窗的习惯。他问过许多人,派人到无锡打听侍萍的下落。四凤在周家做工,与周萍相爱,周冲也喜欢四凤。
周朴园包修江桥,故意叫江堤出险,淹死了两千两百个小工,每一个小工的性命扣下三百块钱。
工人罢工,矿上警察开枪打死三十个工人。周朴园收买工人代表,签订复工合同,开除鲁大海。
《雷雨》故事情节
观看《雷雨》
如何欣赏戏剧作品
把握剧本所展示的矛盾冲突

品味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欣赏戏剧人物的形象

学习任务一:走近戏剧,把握冲突
《雷雨》共四幕,本课选自第二幕,共两场,思考:两场戏的矛盾双方分别是谁?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矛盾焦点分别是什么?
三十年生死恩怨(爱情的纠葛)
第一场:周朴园与侍萍的冲突
矛盾焦点:
罢工与反罢工的尖锐矛盾(阶级斗争)
第二场:周朴园与鲁大海的冲突
矛盾焦点:
周朴园同鲁大海
第二场:周朴园与鲁大海的冲突
父与子的矛盾冲突(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矛盾冲突)
鲁大海同周萍
鲁侍萍同周萍
兄弟之间的矛盾冲突
母与子的矛盾冲突
学习任务二 : 研读戏剧,思维碰撞
小组讨论: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怀念是不是真的?他是不是真的对鲁侍萍有感情?
多次向人打听,特地派人到无锡打听侍萍的下落
打听坟墓所在,想把她的坟墓修一修
一直保留着侍萍喜欢的家具
一直保留着总是关着窗户的习惯
一直记着侍萍的生日
一直保留着侍萍绣了花的衬衣
他对侍萍是否真有感情
周朴园:梅家的一个年轻小姐,很贤惠,也很规矩。有一天夜里,忽然地投水死了。后来,后来,——你知道么?
鲁侍萍:不敢说。
周朴园:哦。
鲁侍萍:我倒认识一个的姑娘姓梅的。
周朴园:哦?你说说看。
鲁侍萍:可是她不是小姐,她也不贤惠,并且听说是不大规矩的。
周朴园说是“梅家的一个小姐,很贤惠,也很规矩。”与鲁侍萍所说矛盾,请你思考其原因。
周朴园说她是“小姐”“很规矩”就是刻意美化侍萍,这样可以避免别人猜疑他与一个下人有什么瓜葛,实质是美化自己。从这里可以看出周朴园的虚伪。
周朴园说是“梅家的一个小姐,很贤惠,也很规矩。”与鲁侍萍所说矛盾,请你思考其原因。
周朴园与鲁侍萍的矛盾冲突 —— 相遇诉旧怨
姓鲁
无锡口音!
问闲事干什么
四凤的妈
熟知旧事?
修墓
她没有死?!
熟知旧衬衣?!
侍萍,是你?
相遇诉旧怨
周朴园
鲁侍萍
奇怪
疑虑
慌张
惊惧
恼怒
怨恨,内心复杂
周朴园与鲁侍萍的矛盾冲突 —— 相遇诉旧怨
相遇诉旧怨
周朴园的心理变化过程
你,你贵姓?
(抬起头来)你姓什么?
(忽然立起)你是谁?
(徐徐立起)哦,你,你,你是——
哦,侍萍!(低声)是你?
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
似曾相识,感到奇怪,内心仍很平静
感到意外,疑惑
更疑惑,有不祥之感,有点慌
心中释然,有些不知所措
不愿也不敢承认这是真实的
恼怒,害怕
周朴园与鲁侍萍的矛盾冲突 —— 相认生新恨
周朴园认出侍萍后的情态
相认生新恨
厉声责问
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
感情哄骗
你的生日,每年我都记得。关窗户的习惯,我都保留着。
想用金钱
收买打发
好!痛痛快快的!你现在要多少钱吧!并开出支票。
用缓和的
语调稳住
你可以冷静点。你我都是有子女的人了。
问题探究
周朴园知道站在面前的正是30多年前自己赶出家门的侍萍,为什么会惊恐万状呢?
 丑恶的灵魂和虚伪的本质
他知道侍萍的出现将威胁到他的名誉、地位、家庭,以前他的行为会昭然于天下。
问题探究
你如何看待周朴园对鲁侍萍前后态度、举动的巨大反差?
周朴园在过去的30年间确实对鲁侍萍抱有某种怀念,然而他所怀念的却是那个30年前的梅小姐,一个对他当前生活不会构成威胁的形象。从这个角度来看,他的怀念显得虚伪。当前,现实中的利益考量占据了主导地位,侍萍的出现有可能损害他的形象,威胁到他的名誉和地位。因此,他从怀念转变为绝情,彻底揭露了他伪善和冷酷无情的真面目。
学习任务三 : 分析人物形象
根据周朴园同鲁侍萍的冲突,分析周朴园的形象特点
周朴园对过去的侍萍:
始乱终弃
周朴园对“死去”的侍萍:
“于心不忍”供起“遗照”来“纪念”
周朴园对面前的侍萍:
凶相毕露,软硬兼施,彻底决绝
自私冷酷
虚伪
阴险狡猾
冷酷无情
面对三十年未见的儿子,周朴园是什么样的态度呢?
明知故问
用钱收买
开除大海
立场坚定
斗争坚决
揭露、怒斥
面对多年前遗弃的亲生儿子,却没有一点父子顾念之情,而是将现实利益摆在第一位,始终以一种傲慢、一本正经的姿态对其进行打击,手段阴险老道,资本家面目毕露,足以体现他冷酷无情、狡猾的性格特点。
通过鲁大海之口揭露了周朴园哪几大罪行?这些罪行的揭露体现了周朴园的什么形象特点?
1
收买工人代表
2
3
血腥的发家史
血腥镇压工人
有力地揭露了他狠毒无义、奸诈的性格特点
根据周朴园同鲁大海的冲突,分析周朴园的形象特点
他用钱收买罢工代表,孤立大海,瓦解了
工人的罢工。
他开除自己的亲生儿子大海。
他指使警察开枪杀死罢工工人,在哈尔滨
包修江桥时,故意让江堤出险,淹死2200个小工发了断子绝孙的昧心财。
阴险、毒辣、狡诈
冷酷、绝情
贪婪凶残、丧尽天良
周朴园形象
第一场
第二场
从私生活角度暴露了他的虚伪、自私、冷酷,说明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伪君子。
从阶级斗争角度揭露其反动阶级本性。说明他是一个老奸巨滑而又冷酷无情的资本家。充分暴露了他残忍狠毒的阶级本性。
周朴园是一个坏到了连自己都不认为是坏人的坏人。
—— 曹 禺
周朴园形象小结
自私
虚伪
阴险
狡诈
冷酷
周朴园是一个由封建地主转化而成的资本家。他残忍、冷酷、自私、贪婪、虚伪、狡猾。是一个人格卑下的伪君子,一个没有任何仁义道德的反动资本家。
封建资本家
分析鲁侍萍的性格特点
“可是她不是小姐,她也不贤惠,并且听说是不大规矩的。”
“她是个下等人,不很守本分。”
嘲笑、讽刺周朴园的卑鄙无耻
冷静清醒
分析鲁侍萍的性格特点
刚强自尊
当她面对周朴园声色俱变的责问时
“不是我要来的。”
“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哼,你还以为我是故意来敲诈你才来的么?”
“我这些年的苦不是你拿钱算得清的。”
斥责周朴园的始乱终弃;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如何理解侍萍拒收周朴园的钱
她以撕毁五千元支票的举动,这表现了她对残酷现实的清醒认识,对周朴园的蔑视和对不公平社会的抗议,表现了她的骨气和尊严。
她的唯一的要求就是“见见我的萍儿。”表现出她那纯洁、崇高的母爱。她终于由一个无知幼稚的侍女成为一个有骨气、有尊严的女人。
鲁侍萍形象小结
痴情爱周少爷/逆来顺受/不报复/对周仍有留恋、幻想。
善良软弱
讨饭、缝衣、当老妈子,
历尽苦难,带大孩子
备受凌辱,顽强
控诉周的罪恶/撕支票
/痛斥“一群强盗”
正直刚毅,自尊,有一定觉醒
分析鲁大海形象
鲁大海被周朴园宣布开除后,又是怎样同周朴园斗争的?

愤怒痛斥周朴园用金钱收买工人平息罢工斗争
无情地揭露了周朴园的血淋淋的发家史
顽强地跟周朴园的打手们“还手”对打,痛骂周家的人是一群强盗。
鲁大海清楚地认识到周朴园为了赚钱什么都能干得出来的阶级本性。
分析鲁大海形象
通过鲁大海与周朴园的斗争,你看出了什么问题?
作为新生工人阶级中的一分子,罢工工人的领导者之一,鲁大海与老奸巨滑的周朴园相比较,确乎显得幼稚而又缺乏斗争经验。
但他有着可贵的坚定的阶级立场,不屈的斗争精神和对资本家清醒而又深刻的认识。

鲁大海的出现,使我们透过故事情节的阴郁氛围,看到了一丝希望和些许亮色。
作者对作品中鲁大海这个形象赋予了很大的热情,寄寓了自己的社会理想,对人们有着相当重要的激励意义。
分析鲁大海形象
我是同情这个人,甚至佩服这个人的。
鲁大海形象小结
他始终如一地为工友争取权益,与资本家进行了激烈的对抗。尽管在这场斗争中他遭遇了失败,被工厂解雇,但他展现了工人阶级的无私奉献和坚韧不拔的反抗意志。诚然,他缺乏斗争经验,有时显得天真且冲动,存在这些不足之处。
工人阶级的真正代表
学习任务四 : 深度探究,品味语言
戏剧语言的种类

布置环境,烘托气氛

推动情节发展

表现人物性格

暗示主题
戏剧语言的种类
舞台语言(也叫舞台说明)
人物语言——人物对话、独白等
舞台提示的作用
《雷雨》第二幕开头的舞台说明有什么作用?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渲染舞台气氛。
同剧情紧密配合,烘托人物烦躁、郁闷不安的情绪。
感染读者和观众,也随之产生一种压抑感。
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沉闷的空气里,一场大雷雨即将到来。深刻的反映了酝酿着一场大变动的中国社会的现实。
午饭后,天气更阴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
知识链接——环境描写的作用
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
①表现地域风光、文化,点明时间、季节。
②渲染故事气氛,奠定情感基调。
③烘托人物形象,揭示人物心境。
④推动情节发展,为后文作铺垫。
⑤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深化作品主题。
①交代人物活动及背景,揭示复杂社会关系。
②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
③揭示社会本质、主题。
戏剧人物语言的特性

个性化的语言

富有动作性,能推动剧情发展

丰富的潜台词
戏剧人物语言的特性
周朴园 (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鲁侍萍 不是我要来的。
周朴园 谁指使你来的?
鲁侍萍 (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一、体会个性化的语言
周朴园表现了其冷酷本性,他以自己阴暗卑劣的心理揣度鲁侍萍,认定对方找到这里来,一定是受人指使来进行敲诈的。
一、体会个性化的语言
周朴园 (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鲁侍萍 不是我要来的。
周朴园 谁指使你来的?
鲁侍萍 (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鲁侍萍的答话表现了她心地的磊落和对于周朴园的愤恨。
二、揣摩人物的潜台词
【潜台词】
潜台词,即言外之意,意蕴深远,言不尽意。它揭示了语言的丰富多义性。“潜”字暗示了其中隐藏的含义。也就是说,语言表面的意思之下,往往还蕴含着未明言或难以直言的深层含义。
潜台词不仅彰显了语言的吸引力,而且透过它,我们能够洞察人物复杂而丰富的内心世界。
二、揣摩人物的潜台词
潜台词分析一
周朴园 (汗涔涔地)哦。
鲁侍萍 她不是小姐,她是无锡周公馆梅妈的女儿,她叫侍萍。
周朴园 (抬起头来)你姓什么?
(你怎么知道这么多? )
鲁侍萍  我姓鲁,老爷。
潜台词分析二
周朴园 那个小孩呢?
鲁侍萍 也活着。
周朴园 (忽然立起)你是谁?
(你和她是什么关系?你是干什么的?你怎么知道的 这么清楚?……)
鲁侍萍 我是这儿四凤的妈,老爷。
周朴园 哦。
二、揣摩人物的潜台词
潜台词分析三
二、揣摩人物的潜台词
周朴园 (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潜台词 (该不会来敲诈我吧!)
周朴园 谁指使你来?
潜台词 (你来一定有幕后的主使!)
周朴园 (冷冷地)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二、揣摩人物的潜台词
潜台词分析四
鲁大海 (挣扎) 放开我,你们这一群强盗!
周 萍 (向仆人们)把他拉下去!
鲁侍萍 (大哭)这真是一群强盗!(走至周萍面前)你是萍,……凭什么打我的儿子?(他是你的弟弟呀!)
周 萍 你是谁?
鲁侍萍 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你是我的儿呀!你怎么可以打你的弟弟呀?……)
鲁侍萍(大哭)这真是一群强盗!(走至周萍面前)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表现了侍萍怎样复杂的情感?
表现了侍萍对儿子由思念到失望、愤慨的感情;后一句欲言又止,当看到眼前的儿子成了强盗资本家的帮凶时,借助谐音改口的过程,表现了她悲愤交加、想认儿子又无可奈何的痛苦之情。
三、语言富有动作性
戏剧中的动作语言,亦称情节语言,指的是角色间的对话和互动如何推动或预示剧情的进展。这种语言并非静态存在,而是角色性格在剧情演进中内在动力的展现。它可能显得自然而无需刻意,也可能是有意为之。然而,其核心目标始终一致,即推动剧情的连续发展。
三、语言富有动作性
请看下面侍萍的语言
①周朴园:哦, 很远的,提起来大家都忘了。
鲁侍萍:不一定,也许记得的。(推动:几乎要提醒周朴园)
②鲁侍萍:我倒认识一个年轻的姑娘姓梅的。(推动:几乎要明说了)
③鲁侍萍:我前几天还见着她! (暗示周朴园,使情节继续发展)
④鲁侍萍:老爷,您想见一见她吗 (推动情节发展)
⑤鲁侍萍:老爷,没有事了?(望着朴园,眼泪要涌出) (强烈地暗示)
学习任务五 : 从《雷雨》标题、矛盾根源看主题
联系写作背景,探究标题意义
曹禺出身于一个衰败的封建世家,自幼便见证了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阴暗面,激起了他强烈的反抗意志。经过数年的深思熟虑,他在1933年,清华大学四年级期间,创作了其首部作品《雷雨》。
谈及创作初衷,曹禺表示,《雷雨》是在“阳光缺席的日子里”孕育而生的,“那时,我满腔反抗之情。面对旧社会的黑暗与腐败,我无法忍受平庸地生活,因此提笔写作。《雷雨》是我发出的第一声呐喊,也许是一声抗议”。他还说,“创作《雷雨》是出于情感的迫切需求”,“仿佛一股情感的洪流推动着我,我在释放被压抑的愤怒,对中国的家庭和社会进行批判”。
剧本以“雷雨”为题,具有怎样的深刻含义?
①整个故事的背景、情节都和雷雨有关,故事的高潮、悲剧的发生都集中在雷电交加的狂风暴雨之夜。
②“雷雨”具有象征意义,作者以象征的手法告诉人们: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沉闷的空气里,一场大雷雨即将到来。这也深刻地反映了酝酿着一场大变动的中国社会的现实。
探究周鲁两家矛盾冲突的根源
他们在阶级地位和思想意识上存在着截然对立的矛盾,这一悲剧深刻地反映了阶级剥削和压迫,暴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罪恶。
封建资本家的代表
善良的下层劳动人民
主题探究
《雷雨》的悲剧价值——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夫妻相见不相认却相恨
父子相见不相亲却相斗
母子相见不相亲却相怨
兄弟相见不相识却相仇
根源:
阶级剥削和压迫,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罪恶。
主题归纳
《雷雨》以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社会为舞台,通过展现一个充满封建气息的资产阶级家庭内部的激烈矛盾和冲突,以及周、鲁两家族之间错综复杂的纠葛,生动地刻画了一个剥削阶级家庭的罪恶过往。作品深刻细致地揭露了旧社会中人剥削人的残酷现实,以及资产阶级家庭衰落、堕落、污秽的内幕。从这一家庭的瓦解中,观众得以窥见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罪恶与阴暗面,以及其必然走向灭亡的历史趋势。
《雷雨》从错爱血缘关系角度写了一出悲剧,客观上反映了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某些侧面,充满不义和邪恶的旧家庭正是整个旧社会旧制度的缩影。
主题归纳
板书设计
雷雨

节选

家庭纠葛
劳资冲突
询问侍萍
(怀疑—追问—认出)
撕下面具
(责问—欺骗—收买)
大海闯馆
(交涉—开除—揭露)
侍萍离馆
(大海挨打—怒斥—离馆)
侍萍(受欺凌的底层妇女)
大海(觉醒的工人
周朴园(伪善、残暴、狡猾、自私)
资产阶级必将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