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红楼梦》整本书阅读 课件(共4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七单元《红楼梦》整本书阅读 课件(共4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37.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3-06 14:59: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7张PPT)
梦里红楼知多少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精读课
语言构建与运用:
品味《红楼梦》中日常生活描写的内涵。
思维发展与提升:
理解和欣赏人物多样复杂的形象,探究人物的精神世界。
审美鉴赏与创造:
从人物、场景、语言等方面入手,反复阅读品味,获得审美体验。
文化理解与传承:
把握小说的主题思想,认识《红楼梦》的文学价值,发掘其中所包含的中国古代文化。
情境任务
“开谈不说《红楼梦》,纵读诗书也枉然。”《红楼梦》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为更好地传承经典,我校将举办“与经典同行,品读《红楼梦》”读书系列活动,通过制作书签、写短文等多样的主题活动在师生中掀起阅读经典的热潮,与经典同行,让书香相伴!
“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违饰,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
——鲁迅评《红楼梦》
请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人物,分组讨论人物性格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制作人物书签。
活动
人物书签我来做
人物书签展示
贾宝玉
聪明灵秀、温柔多情、乖张顽劣、文思敏捷、重情重义
林黛玉
坦率纯真、才华横溢、自尊自重、尖酸小性、多愁善感、姿容绝世、冰雪聪明、孤傲清高、敏感多疑、
人物书签展示
史湘云
王熙凤
薛宝钗
贾探春
袭人
温柔敦厚、博学多识、豁达大度、世故圆滑、阴险奸诈、品格端方
聪明机变、精明能干、两面三刀、八面玲珑、心狠手辣、脸酸心硬
豁达开朗、热情豪爽、心直口快、单纯乐观、文才不俗、善良细心
敢做敢为、办事练达、决断果敢、刚强聪慧、心思缜密
温柔和顺、处事稳妥、心机深重
《红楼梦》中的任何一位主要人物,都具有正、负两方面的性格特点,是个多面体,是“圆形人物”,是不可替代的典型形象。
人物形象的多样性与复杂性之
王熙凤
精读赏析
点评出场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王熙凤尚未露面,便已展现出超越“封建淑女”的个性——泼辣而直爽。然而,作者似乎觉得这还不够,于是又巧妙地布下了一个伏笔。黛玉心中纳闷:这些人个个屏息敛气,恭敬严谨到了极点,这位来者究竟是谁,竟如此放荡不羁?在人物未现身之际,便已让人感受到“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紧张气氛。这一笑一思,初露她性格中的“泼”、“辣”、“狠”之端倪。
张扬
泼辣
精读赏析
点评服饰
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
衬托出
美貌、身份和地位;
生活华贵奢侈
极力铺陈王熙凤集珍珠宝玉一身的妆饰,暗示她的贪婪与俗气,侧面反映了她内心的空虚。
精读赏析
点评容貌
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年轻貌美
刁钻
狡黠
笑里藏刀
精读赏析语言
夸黛玉
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
讨贾母的欢心
1
使黛玉感到温暖
2
让邢、王二夫人感到愉悦
3
让迎春、探春、惜春三姊妹内心平衡
4
精读赏析语言
问黛玉
一方面在讨贾母的欢心;另一方面在向黛玉透露一个信息:贾府中我是说话算数的主。
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
既世故圆滑
又锋芒暗蕴
精读赏析语言
回王夫人
说话时,已摆了茶果上来。熙凤亲为捧茶捧果。又见二舅母问他:“月钱放过了不曾?”熙凤道:“月钱已放完了。才刚带着人到后楼上找缎子,找了这半日,也并没有见昨日太太说的那样的,想是太太记错了?”王夫人道:“有没有,什么要紧。”因又说道:“该随手拿出两个来给你这妹妹去裁衣裳的,等晚上想着叫人再去拿罢,可别忘了。”熙凤道:“这倒是我 先 料着了,知道妹妹不过这两日到的,我 已 预备下了,等太太回去过了目好送来。”王夫人一笑,点头不语。
精明能干
早有准备
机变逢迎
凤姐的昵称是凤辣子,请分析她“辣”的表现
一辣
出场辣 — 放诞无礼的出场,似一阵风,掀起一层浪,给人极深印象。
二辣
装扮“辣”—
三辣
相貌辣 —
四辣
语言辣 —
五辣
反应辣 —
六辣
心思辣 — 装腔作势的关心和适当的抬举。
彩绣辉煌的打扮,集珠宝于一身,贪婪俗气、生性奢侈、修养低、内心空虚。
粉面含威的外表,美艳外表下包藏着一颗丑恶的灵魂:刁钻、狡黠、狠毒。
称赞黛玉,阿谀贾母、顺带恭维(安慰)三春及其母亲——主要人物无不受益,一石多鸟,堪称极品马屁——“红楼第一拍”。
忙转悲为喜的剧变,先是恭维,继而拭泪,转悲为喜,机变逢迎、见风使舵。
王熙凤的毒
对贾瑞
对尤二姐
对张金哥和守备之子
“毒设相思局”
“借剑杀人”
“权弄铁槛寺”
精于算计、心狠手辣的女子
王熙凤的情
对贾琏
对贾母
对秦可卿
王熙凤对贾琏的真情
起初,王熙凤与贾琏感情深厚,这在《送宫花》一节中有所体现。他们夫妻关系融洽,无论在公众场合还是私下里都显得亲密无间。当周瑞家的送来宫花时,两人正同在屋内。曹雪芹以此隐晦地描绘了他们夫妻生活的和谐。接着,黛玉的父亲去世,贾府派遣贾琏带黛玉去奔丧。出发前,王熙凤与平儿一同为贾琏整理行囊。在贾琏外出期间,王熙凤独自管理贾府事务,每晚她都会与平儿在床上计算贾琏的行踪。
王熙凤对贾母的真情
①凤姐是贾母日常生活的开心果。
②服侍贾母时悉心体贴,礼数周全。
浓浓亲情
王熙凤对秦可卿的真情
怜惜

信任
①收到宫花,忙里偷闲地命人转送;
②见了秦钟,爱屋及乌地赞不绝口;
③前去探病,强忍伤感地宽言安慰;
④秦可卿魂归亲见到棺木时,更是“眼泪恰似断线之珠,滚将下来”。
对秦可卿
王熙凤对秦可卿的真情
王熙凤
可恨
可怜
可敬
可畏
弄权铁监寺,贪婪
毒设相思局,狠毒
计杀尤二姐,阴险
万般算计终成空
狠舅奸兄卖巧姐
上下周旋,游刃有余
心有善念,爱女情深
赏罚分明,精明能干
杀伐果断,脂粉英雄
欣赏《红楼梦》,应仔细品味作品在日常生活描写中表现出来的丰富的文化内涵。仅从《红楼梦》涉及的生活内容来看,诗词曲赋、音乐绘画、书法尺牍、灯谜联额、曲艺杂技、酒令笑话、禽畜花木、园林建造、服饰摆设、医药养生、饮食起居等,可谓应有尽有,都有极其生动细致的描绘。
细读《红楼梦》描写日常生活的片段,以《〈红楼梦〉中的    》为题写一篇短文,说说你所品味出的文化内涵。
一、“食”尽人间烟火气
《红楼梦》写的都是“家庭闺阁琐事”,也即贵族家庭的日堂生活,其中最日常的活动就要属“吃饭”了。据统计,《红楼梦》前八十回的叙事中,有54回描写了包括宴会在内的“吃饭”活动:宴会描写共计36处,分布在23回中;正式宴会之外的日常吃饭描写共计70处,分布在40回中。
二、“食”中探“乾坤”
一看:“食”中藏争端。
第五十五回详写探春、宝钗等人在议事厅中吃饭的情形:
那时赵姨娘已去,三人在板床上吃饭。宝钗面南,探春面西,李纨面东。众媳妇皆在应下静候,里头只有他们紧跟常侍的丫鬟伺候,别人一概不敢擅入。………
只觉里面鸦雀无声,并不闻碗著之声。一时只见一个丫鬟将帘栊高揭,又有两个将桌抬出。茶房内早有三个丫头捧着三沐盆水,见饭桌已出,三人便进去了。一回又捧出沐盆并漱盂来,方有待书、素云、莺儿三个,毎人用茶盘捧了三盖碗茶进去。
二、“食”中探“乾坤”
探究:你从这次“看不见”“听不见”的吃饭中“看见”了什么?
二、“食”中探“乾坤”
提示:这一段描写别有深意。
赵姨娘因兄弟去世的赏银之事“辱亲女争闲气”,令协助李纨料理家事的探春又羞又愤。“看见”探春动气后,众丫鬟媳妇不敢如先前轻慢疏忽,反映出贾府内部人际关系复杂险恶,众仆妇素来“蓄险心”“欺幼主”。“看见”探春是一个“才自精明志自高”但又为自己庶出的身份感到自卑的贵族少女。
二、“食”中探“乾坤”
二看:“食”中伏衰迹。
第七十五回详写贾母吃饭时的情形:
贾母因问:“都是些什么?上几次我就吩咐,如今可以把这些蠲了罢,你们还不听。如今比不得在先辐辏的时光了。”……
因见伺候添饭的人手内捧着一碗下人的米饭,尤氏吃的仍是白粳米饭,贾母问道:“你怎么昏了,盛这个饭来给你奶奶。那人道:“老太太的饭完了。今日添了一位姑娘,所以短了些。”
二、“食”中探“乾坤”
探究:细细品味这一次“吃饭”,揣摩人物语言心理,说说有何深意?
二、“食”中探“乾坤”
提示:此段写的是抄检大观园后,贾母留尤氏在自己房中吃饭。
与前次聚餐时的美味佳肴、欢声笑语相比,这一次显得格外凄清。从贾母的感叹“比不得在先辐辏的时光了”,从鸳鸯说的“如今都是可着头做帽子了,要一点儿富馀也不能的”,所以添给尤氏的只能是““下人的米饭”中可以看出,贾府“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时代已经过去,物质上的匮乏从一个侧面预示着贾家正走向“忽喇喇似大厦倾”“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结局。
下人的一句“老太太的饭完了”,这不样的话语又带有贾母在不久后即告寿终的谶语。
《红楼梦》中还有很多日常生活的细节描写,如吟诗作赋、看戏听曲、赏月闻笛、猜谜行令等生活画面。请从中选择一种,找到相应的章回,仔细品读,感受当时贵族世家生活的富贵奢华和作者赋予其中的丰富内涵。
《红楼梦》中有很多水平很高、反映人物个性特征的诗词曲赋。如黛玉、宝钗、宝玉等人写的一组“白海棠诗”,就显露出人物的情趣和性格。小组合作,选择小说中某位人物,细读品味其诗词,加深对人物的理解,并撰写短评。组织班级“《红楼梦》诗词朗诵鉴赏会”。
顾影自怜,多愁善感
——林黛玉性格在其诗词中之体现
林黛玉,乃贾母之女贾敏与林如海之独女,自幼被宠爱,养成了高贵的气质,并逐渐形成了强烈的自尊。然而,她的生活并非一途平坦,父母早逝,她孑然一身,无依无靠,只得寄居在外祖母家中。在贾府这个“富贵眼”横行的环境中,黛玉的境况实际上只是凭借一层薄弱的亲戚关系,得以获得“非正式主子”的身份。在这样的背景下,“多愁善感”成为了她的代名词。她对生活中的一草一木、一风一雨都充满了悲伤,这些细节也是她悲剧命运的象征。她的性格中,多愁善感与自怜自艾贯穿始终,这在她的诗词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体现。
顾影自怜,多愁善感
——林黛玉性格在其诗词中之体现
《葬花吟》是黛玉对自身命运感慨的集中体现。诗中倾诉:“花落花开花满空,红颜香消谁共怜?……春将尽时花渐落,恰似红颜逝水间。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茫茫!”这如泣如诉的诗行,揭示了黛玉在困境中承受的痛苦、压力和伤害,也让我们感受到这位反叛者在预见到爱情梦想即将破灭时,所发出的花落人亡的哀叹与忧伤。
第四十五回中的《代别离·秋窗风雨夕》是黛玉的一首堪称悲婉之绝唱,诉说了“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的愁情和“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的悲叹。通过诗句“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寒烟小院转萧条,疏竹虚窗时滴沥。
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我们可以看出,黛玉在秋花惨淡、秋景萧条、秋意凄凉的气氛中,由于自己病情渐重,更由于环境的冷酷,已没有了《葬花吟》中那种抑塞不平之气和傲世独立的态度,而是显得更加苦闷、颓伤,更加消沉了。
这种多愁善感和哀怨的性格,在黛玉的《咏白海棠》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现。《咏白海棠》诗中写道:“……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在清冷的月窟里缝白色的缟衣,多么颓丧;在秋天的深闺里悄悄哭泣,又是多么的凄楚。“娇羞默默同谁诉”是作者对自我心灵的真情独白,说明她有满腹的心事,
但由于环境的压迫而不能向任何人倾诉,即使对自己的知音宝玉也羞于启齿,只好在西风落叶的季节,凄凄凉凉地送走一个又一个寂寞的黄昏。
探究《红楼梦》中人物创作的诗词的作用
1
以诗见性
是刻画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
2
以诗伏笔
是暗示人物命运、预设小说情节的伏笔
3
以诗言志
是作者内心世界的真实表达
主题活动四
设想主要人物的
结局或命运
许多研究者从思想观念、故事情节、人物性格、语言风格等角度比较后四十回与前八十回,但各人的见解不同,结论各异。普遍的看法是续作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较前八十回存在不少差异。如果让你设计八十回以后的故事,你会怎么做?试设想一些主要人物的命运或结局,写出故事梗概。
参考示例
元春在宫中不幸病逝,贾家在宫廷权力斗争中地位下降,北静王一派则占据了优势。贾政察觉到北静王与贾宝玉交情匪浅,便邀请北静王到府上叙谈。北静王在贾府对林黛玉一见倾心,不顾旧情,一心想要纳林黛玉为妾。贾家对此自然感到高兴,求之不得。林黛玉性格高傲,宁死不屈,在婚礼前夕,她在林中自缢(玉带挂在林中)。林黛玉的离世让贾宝玉痛彻心扉,也让贾家意识到了——不能再像对待林黛玉那样,因权势逼迫贾宝玉成婚。最终,贾宝玉同意了与薛宝钗的婚事。
由于失去了北静王的支持,贾家在朝中的地位更加孤立。为了追求荣华富贵,贾家将贾迎春嫁给了当时的王公大臣,寄希望于借助这样的权势达到权力的顶峰。然而,这一举动不仅对贾迎春造成了伤害,还让贾家陷入了官司的泥潭。
参考示例
贾母因惊吓过度离世,贾府的财产被没收。贾雨村得势后,带领官兵查抄贾府,对薛宝钗产生了兴趣。薛宝钗在无奈中成为贾雨村的妾室,最终在宅斗中丧生,尸体被埋在雪中(金簪埋雪中)。王熙凤在贾母去世后被贾琏休弃,返回金陵,最终病逝。探春被藩王选中,远嫁异地,却在途中突然去世,葬于芭蕉树下。
流离失所、身无分文的贾宝玉与史湘云相依为命,过着贫困的生活。官府追捕贾宝玉,两人被迫逃亡,史湘云被捕后投江自尽;贾宝玉被捕,妙玉为了救他,委身于金陵府尹,最终与府尹一同丧生。贾宝玉和贾惜春相继出家为僧。巧姐因与刘姥姥的孙子板儿交换过香橼和佛手,最终嫁给了板儿。贾兰考中武举,战死沙场;李纨被赐封诰命,却因伤心过度而去世。
分析《红楼梦》主题
活动要求:以小组为单位,从文本中为你们所赞同的那种主题寻找相关证据,在交流的基础上,完成下列表格。
主题 依据1 依据2 依据3
感叹人生虚幻如梦
揭露官场黑暗贵族腐朽
1、论证“感叹人生虚幻如梦”主题
1
小说人物形象塑造:小说中深受作者和读者喜爱的三位男性人物甄士隐、柳湘莲、贾宝玉先后对尘世产生幻灭感而出家,体现了这一主题。
2
小说的情节设置:贾元春大贵后暴病而亡、贾府极盛后被抄家衰落等情节,都体现了富贵不可恃、人生难持久的寓意。
3
小说的诗词隐喻:一僧一道的《好了歌》、甄士隐的《好了歌注》(见第一回)、十二金钗的判词、《红楼梦》十二曲(见第五回)、《大荒歌》(见第一百二十回)等都说明了作者传达这一思想的意图。
1、论证“感叹人生虚幻如梦”主题
4
小说的细节描写:红玉的“‘千里搭长棚,没有个不散的筵席’,谁守谁一辈子呢?”(见第二十六回)等,都表现了这一思想。
5
小说的结构安排:小说设置了石头“打动凡心”到人间阅历“富贵”“温柔”,最终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重回大荒山的环形结构。这一环形结构,本身暗含着人生虚幻和轮回的思想。
6
小说的命名:小说原名《石头记》,更名《红楼梦》,从两个书名中可以比较清晰地看出作者的创作意图。
2、论证“揭露官场黑暗贵族腐朽”主题
①贾雨村夤缘复旧职;
②葫芦僧乱判葫芦案;
③秦可卿死封龙禁尉;
④王凤姐弄权铁槛寺;
⑤荣国府归省庆元宵;
⑥俏平儿软语救贾琏;
⑦魇魔法姊弟逢五鬼;
⑧含耻辱情烈死金钏;
⑨手足眈眈小动唇舌;
⑩辱亲女愚妾争闲气;
……等等
3、探究《红楼梦》的复合主题
活动要求:与一般名著的主题相比,《红楼梦》的主题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
从情节线索来看,《红楼梦》不象《三国演义》《水浒传》那样的单一线性结构,而是在“石头下凡”的视角下,将贾府的盛衰与宝黛的爱情悲剧两条线索交织前行,形成了一种融合神话与现实的立体复合结构,因而也蕴藏了小说的复合主题。
从小说的主题物来看,如“顽石”与“通灵玉”、“金锁”与“金麒麟”、“风月宝鉴”与“穿衣镜”等等,其涵盖范围有大有小,所蕴含的意义也不尽相同,却自成体系,蕴藏着作者丰富的创作意图和无穷的阐释空间。
从人物价值取向来看,“贾府”、“大观园”与“太虚幻境”形成了既独立又呼应的三个世界,三个世界有各自的代表人物和价值取向,形成融儒道佛为一体的多重价值体系。
梅新林:三重复合主题说
生命之美的挽歌
贵族家庭的挽歌
尘世人生的挽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