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游
汤显祖
园
部编版高中语文 必修下册
语言建构与运用
了解汤显祖及《牡丹亭》,在诵读时体会戏曲的音韵美。
思维发展与提升
提高鉴赏戏曲的能力,深入理解杜丽娘形象特征。
审美鉴赏与创造
欣赏戏曲语言,品味曲词之妙和人物的情感。
文化传承与理解
感知中国古典文化的抒情传统,追寻作品包蕴的文化基因。
核心素养
在《红楼梦》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 牡丹亭艳曲警芳心》中,有这样的描述:“林黛玉向来不甚喜欢观看戏文……却有一两句戏词随风飘入耳中,清晰透彻,一字未漏,唱的是:‘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林黛玉听后,心中不禁感慨万分,于是停下脚步,侧耳倾听。接着又听到:‘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这两句歌词让她不由自主地点头叹息。接着,她再次侧耳,只听唱到:‘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林黛玉听至此,心中一动,神魂颠倒。再听下去,‘你在幽闺自怜’等句,更是让她如痴如醉,站立不稳,于是她蹲下身,坐在一块山石上,细细品味‘如花美眷,似水流年’这八个字的深意。”
新课导入
林黛玉所听之曲正是我们今日将要研习的《牡丹亭》第十出《游园》中的《皂罗袍》。此曲文辞华美,旋律悠扬,意境深远,情景交融,历来被誉为抒发伤春之情的佳作。
在封建社会,许多年轻女子都拥有与杜丽娘相似的感慨,因此这首表达了对逝去青春和愁绪的曲调,赢得了众多少女的喜爱和共鸣。
新课导入
明代戏剧界的翘楚,堪称中国古代文学界的璀璨明珠,与莎士比亚同处一个时代,一东一西,遥相辉映,均为戏剧界的巨擘。
作为明代知名的思想家,他倡导个性自由,主张以情感对抗理性,提出“情之所至,理必不存;理之所至,情必不存”的先进理念。
他的主要剧作包括《牡丹亭》、《紫钗记》、《南柯记》和《邯郸记》,合称为“临川四梦”。汤显祖曾言:“我一生所梦,唯有牡丹最为得志。”
汤显祖,字义仍,号海若、清远道人,江西临川人
作者简介
明朝确立程朱理学作为官方意识形态,以加强统治。宋明时期的理学家基于维护封建礼教的立场,在“情”与“理”的关系上,将二者对立起来,将“理”视为至善,而将“情”视为邪恶,认为是人的欲望。他们主张以“理”来约束“情”,甚至消灭“情”,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至明朝中期,对程朱理学的怀疑情绪兴起,这些思潮促使社会上出现了批判封建礼教、倡导个性解放的思想。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汤显祖的《牡丹亭》应运而生。
创作背景
《牡丹亭》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创作的传奇(剧本),刊行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
该剧描写了官家千金杜丽娘对梦中书生柳梦梅倾心相爱,竟伤情而死,化为魂魄寻找现实中的爱人,人鬼相恋,最后起死回生,终于与柳梦梅永结同心的故事。
该剧是中国戏曲史上杰出的作品之一,与《西厢记》、《窦娥冤》、 《长生殿》合称中国四大古典戏剧。该剧文辞典雅,语言秀丽。
牡丹亭
牡丹亭故事梗概
南安有个杜太守,他有个女儿杜丽娘,天生丽质,家里对其宠爱有加,但受到封建家长的管束和封建礼教的压抑,没有接触过爱情和自由。
有一天新请的老师给她讲述了“关关雎鸠”,一下子触动了少女的情思,青春的意识开始觉醒,偷偷走出深闺去后花园踏春,回来之后梦到一个书生折柳请她作诗,便与他在牡丹亭里约会。醒来后再也梦不到书生,便抑郁成疾死去了,埋在梅花庵。
牡丹亭故事梗概
不久,书生柳梦梅上京赶考途遇风寒,卧病梅花庵,与杜丽娘魂魄相遇相恋。这个书生正是丽娘梦里的书生。柳梦梅掘墓使得丽娘还阳,二人像寻常夫妻那样生活。
杜丽娘的老师陈最良看到杜丽娘的坟墓被发掘,就告发柳梦梅盗墓之罪。柳梦梅在临安应试后,受杜丽娘之托,送家信传报还魂喜讯,结果被杜宝囚禁。发榜后,柳梦梅由阶下囚一变而为状元,但杜宝拒不承认女儿的婚事,强迫她离异,纠纷闹到皇帝面前,杜丽娘和柳梦梅二人终成眷属。
《游园·惊梦》 “皂罗袍”这段唱词是本折的高潮,刻画了杜丽娘千回百转的情绪变化。在她走出深闺之前,她不知道“春色如许”,当她来到园中,领略了“姹紫嫣红”的春色,也就象征着她青春的觉醒。
词牌介绍
皂
罗
昆曲曲牌名
袍
壹
读曲入境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
——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yuán
tè
sháo
壹
视频鉴赏
贰
读曲解意
游园【皂罗袍】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
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
赏心乐事谁家院。
朝飞暮卷, 云霞翠轩,
雨丝风片, 烟波画船,
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根据你的理解,请把这首曲子转换成一段散文。
春光烂漫,繁花似锦,却无人欣赏,尽归荒废的残垣断壁。如此美好的时节,该如何度过?快乐之事,究竟属于何方人家?华丽的屋梁,彩绘的楼阁,翠瓦亭台,宛如云霞般绚烂夺目。
温暖的春风,携着细雨蒙蒙,
画船在浩渺春水中轻轻荡漾,
我这位深闺女子,真是辜负了这大好春光。
贰
读曲解意
叁
读曲感怀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姹紫嫣红
断井颓垣
采用对比、乐景衬哀情的手法,写出了少女心中的期望与失落,惊惧和无奈。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写深闭幽闺的少女从未涉迹园林,这次乍进后园,只见百花盛开,万紫千红,艳丽眩目的春园景象,予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叩开了少女的心扉;“都付与断井颓垣”,残败破落的画面从另一个极端给予少女强烈的震撼。
“原来”,“似这般”“都付与”几个词都带有强烈的感彩,带有无限的感叹和惋惜。
艳丽炫目的春景,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少女发现万紫千红与断井颓垣相伴,无人欣赏。形成强烈的对比,构成情与景的矛盾。对春将归去的联想叩响了少女的心房,使少女充满了惊叹和无奈。
叁
读曲感怀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叁
读曲感怀
“良辰美景奈何天, 赏心乐事谁家院”
壹
良辰美景,赏心乐事:晋宋时代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序》:“世界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这两句用此句意。
贰
奈何天:无可若何的意义。
谁家:哪一家。
突出了良辰美景与赏心乐事之间的矛盾,指出杜丽娘黯然的心情与艳丽春光间的不谐,春天的生机强化了她黯然伤感的情怀。现实的苦闷,青春的觉醒使得女主人公对外部世界充满了无限向往。
“奈何天”“谁家院”这六个字里凝聚着杜丽娘对命运的感伤,是痛苦的心声。杜丽娘面对良辰美景,而无赏心乐事,只有寂寞苦闷、无限哀怨。对比中蕴涵着对封建礼教和社会环境的强烈不满。此处写出了杜丽娘的哀愁与忧伤。
叁
读曲感怀
“良辰美景奈何天, 赏心乐事谁家院”
杜丽娘心中所描绘的春景更为壮阔:雕梁画栋,飞檐流彩;云霞绚烂,碧瓦连绵的亭台。和煦的春风轻拂,细雨蒙蒙,画船在广阔的春水之上轻轻摇曳。这景象从局促的园中延伸至辽阔的天地,正是女主角心中渴望的无限空间。在这幅画面里,既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交织着淡淡的忧愁。
“朝飞暮卷”化用唐代王勃《滕王阁诗》中“画栋朝飞南浦云,朱帘暮卷西山雨”句,指出杜丽娘黯然的心情与艳丽春光间的不谐。
叁
读曲感怀
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
直抒胸臆。“锦屏人”深闺中人;“韶光”,春光,也指自己年华。这句话意思是,我这深闺女子太辜负这美好春光。
叁
读曲感怀
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这支曲子描绘了一幅姹紫嫣红、景色宜人的春景图,但景美情伤,以乐景写哀情的反衬手法,情景交融。
表达了女主人公惜春伤春的情感,她看到美好的春色与幽禁的深闺生活迥然不同,她思绪万千,益增惆怅。春光如此烂漫明媚,更诱发了她内心深藏的青春萌动,引起了她对青春岁月在深闺寂寞生活中消逝的叹惜。
叁
读曲感怀
作者用了怎样的表达手法?表达了杜丽娘怎样的情感?
肆
读曲品美
壹
音韵美
整支曲子压ian/uan韵,一韵到底,宛如一泓清泉流动,鸣响着泠冷的韵凋,给人以明快的美的享受。同时句式上,对比、对偶、用典齐用,富有音乐性。比如用了一系列近似对偶的句型,如“姹紫嫣红”对“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对“赏心乐事”。这一组组对比,既有力地渲染了情和景的矛盾,突出主人公的复杂微妙心理;而且使句式整齐华美,语言绮丽典雅,富于音乐美。
“皂罗袍”这段曲词历来广被吟咏,你认为美在何处?
肆
读曲品美
“皂罗袍”这段曲词历来广被吟咏,你认为美在何处?
贰
景色美
此曲勾勒出一幅色彩斑斓、风光旖旎的春日画卷。雕梁画栋,飞檐流金,碧瓦覆盖的亭台,宛如云彩般绚烂夺目。温暖的春风轻拂,细雨蒙蒙,画船在辽阔的春水之上轻轻飘荡。这幅图景充满了诗意与画意,展现了杜丽娘对广阔世界的无限憧憬,同时也流露出她对逝去美好青春的无奈与哀叹。
肆
读曲品美
“皂罗袍”这段曲词历来广被吟咏,你认为美在何处?
叁
情感美
她内心深处渴望冲破封建束缚、挑战传统礼教的激情与渴望,却难以实现,这让她感到深深的郁闷。面对着盛开的花朵与荒废的废墟形成的强烈对比,她的思绪纷飞,增添了几分忧郁。春光明媚,鸟语花香,这些美景更激起了她内心深藏的春意,引发了她对青春年华在幽闭生活中悄然流逝的感慨,唤醒了她对青春的觉醒。这种将抒情与描绘景色巧妙融合的手法,使得情景交融,充满了诗意与画意。
面对此景,少女心事如何?
肆
读曲品美
结合《牡丹亭》故事,谈谈杜丽娘的形象和意义。
她是一个追求爱情、追求自由、追求个性解放的形象。
杜丽娘形象的塑造,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残酷,批判了程朱理学的虚伪与反驳,反映了明代资本主义萌芽时期青年男女对自由爱情的渴望,和个性解放的强烈追求,歌颂了他们为实现理想所做的不屈不挠的斗争具有鲜明的历史意义。
《游园》在《牡丹亭》中有什么重要地位?
肆
读曲品美
《游园》是《牡丹亭》中的一出重头戏。从情节看,“游园”是杜丽娘冲破礼教牢笼的第一个实际行动,是杜丽娘由生到死的关键。
《游园》在《牡丹亭》中有什么重要地位?
肆
读曲品美
如果没有“游园”,杜丽娘就不会受到美好春光的强烈刺激,也就不会做那样离奇的梦,不会有“寻梦”、“写真”、“诘病”、“闹病”等一系列的戏剧情节。
若论世间女子之情,无人能出杜丽娘之右。她因梦中之人而病,病情日重,最终以绘制自画像的方式留名,离世而去。三年后,她在梦中重逢了梦中人,竟奇迹般地复活。如此丽娘,方是真情的化身。情之所起,虽不可知,但其深陷其中,难以自拔。生命可以转化为死亡,死亡亦可转化为生命。若生命与死亡无法相融,死亡无法再复生,则皆非情感之极致。梦中的情感,又何尝不是真实的存在呢?
肆
读曲品美
此曲描绘了一位出身官宦之家的贵族小姐杜丽娘,自幼受制于封建家长的束缚和礼教的压迫。她在游历自家后花园时,目睹了万紫千红的春色与破败的井台和断壁残垣并存,无人赏识,美景良辰徒然流逝,不禁感到震惊与惋惜,表达了对美好青春遭受束缚和扼杀的深切叹息。
肆
课文小结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这两句形成强烈的对比,构成情与景的矛盾,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这首曲子情深意远,有客观描绘,有主观抒情,情与景水乳交融,是历来被传诵的借景抒情、富于诗情画意的名曲。
肆
写作特色
对比鲜明
以乐写哀
这首曲子描绘了一幅姹紫嫣红、绚丽夺目的春景图,富于诗情画意,但景美 情伤,流露出无奈、哀伤之情,运用的是以乐景写哀情的艺术手法。
情深意远
思考:这两首曲在表达情感的手法上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
对比阅读
窦娥冤(节选)
关汉卿
【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对比阅读
思考:这两首曲在表达情感的手法上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
壹
“滚绣球”用对比手法,直接抒情。窦娥指责天地鬼神不分清浊,混淆是非,致使恶人横行,良善衔冤,体现了对封建秩序的怀疑和控诉,富有反抗精神。
《游园》融情于景,间接抒情。盛开的百花,绚烂的色彩,开启了杜丽娘的心扉,诧异春景如画,感叹春光易逝,哀伤春光寂寞,渴望自由幸福的生活,强烈要求身心解放。
贰